佛门吧 关注:513,511贴子:12,271,401
  • 1回复贴,共1

佛法与当代社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潜能的开发
- 禅修 -
如今欧美很多大学,都设有佛教的研究机构和禅修中心。尤其是禅修,对人体调整、潜能开发有非常大的作用。要知道,我们在生活中所发挥的能力,还不到潜能的百分之十,即使是顶尖级科学人士,其智慧也没有被完全开发。而这种智慧,佛教认为,就藏在我们的如来藏中,人人都拥有,如果因缘具足,完全可以被挖掘出来。到那时,你不单单可以懂英语,懂阿拉伯语,还可以慈悲对待一切生命,拥有很多超胜能力。这方面依靠现代科学很难达到,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佛教的禅修,来认识心性、认识自我。
不变的真相
- 四法印 -
佛教的根本教义是“四法印”,有人说,这些理念是佛教和非佛教的最大区别。四法印,就是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对于佛教的“四法印”,两千五百多年来,有智慧的人不得不承认,即使科学也没办法推翻。

真正的和平
- 内外兼修 -
佛教非常提倡和平,但它不认为和平依赖外在,而是强调内心的和平。佛教认为,首先要消除内心的杂念和负面情绪,这些被净化后显露的真心,才是真正的和平。这种心的状态,对在家人来说特别重要。否则,永远随着社会潮流,随着别人的分别念和脚步,活着就会非常累、非常苦。
如果我们内心有一种主宰,有佛教所谓的正知正念,就可以依此观察自己的情绪。当你过于浮躁时,可以提起智慧,用心来观察心。这时你会发现,心的本来面目其实是空性,也是光明。在空性和光明的融合当中,没有痛苦,没有烦恼,没有忧愁。这一点,每个人都可以认识到。在认识的当下,所有烦恼会消失无余。

生活的主题
- 愿行菩提心 -
佛教有一个根本法义,叫利他心。在大乘佛教中,利他心又称为菩提心,它是最核心的思想,依此可以成就佛果。菩提心有愿菩提心、行菩提心两种。如果心里发愿:“我要度化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这就叫愿菩提心。这种发愿通常需要一个殊胜的对境,如果没有,也可以在佛像前或者寺院里发。而行菩提心,不但要发愿,更要在实际行动中去度众生。度众生包括六度万行,即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智慧,这六种修行也叫六度,它涵摄大乘佛教的全部行为。这种行为与世间道德极其相应,若以六度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完全可以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IP属地:北京1楼2019-09-18 10:00回复
    南无阿弥陀佛!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10-23 13: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