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吧 关注:233,563贴子:1,340,440

回复:金钱、财富、技术、产品之间的关系;财富究竟是什么?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定理3、空虚
生命从出生起就有一个目的:竭尽全力的成长。
生命的目的是成长…不成长会发生什么?
不成长会发生两件事:空虚、死亡。
种子不发芽会衰亡,人不成长也会衰亡。人有成长的本能。人不成长时,这种本能会一刻不停的提醒人。这种提醒,就是我们感受到的空虚。
应用:
1
空虚会把人逼疯。为填补空虚,我们攫取土地、追求职位晋升、赚钱、养狗…
得到土地、高官、金钱、狗…后,我们想得到更大土地、更高官位、更多金钱、更多狗…
为什么?
因为我们依旧感到空虚。
空虚感和土地、官位、金钱、狗…无关,空虚感只和成长有关:成长了,就不会觉得空虚;不成长,人会一直感到空虚。
2(一)
直到今天,我们才知道积累技术能让人成长(见《公理7》)。
历史上的人不知道。
为填补空虚,历史上的人追求更广土地(秦始皇)、更长生命(汉武帝)、更高职位(官场上的人)、更多金钱(地主)…
为战胜空虚,现代父母围着孩子转;为战胜空虚,我们不停的吃东西;为战胜空虚,我们开始养狗…
事实上,人本身不成长(人本身没有积累技术),人就一直没成长,即便得到再广土地、再高职位、再长生命、再多金钱,吃再多零食,养再多狗…人也得不到满足:欲壑难填。
造成我们肥胖的原因不是饮食,而是空虚。
——《自然科学价值观》(2020版)
12


IP属地:河南53楼2019-11-16 16:09
回复
    定理3、空虚
    应用:
    2(二)
    我们常用亲情友情爱情填补空虚:不停的和家人说话,不停的和朋友聊天,不停的和爱人吵架…
    我们和亲友说话时,空虚并没消失。我们和亲友说话时,只是暂时忘记空虚:夜深人静时,我们会感到孤独;和朋友狂欢时,我们会忽然觉得落寞…
    …我们内心再次感到空虚。
    我们常把空虚和爱情混为一谈:由于对方没有一直陪自己,所以觉得对方不够爱自己。
    空虚和爱情无关。
    我们只是想用“和恋人在一起”这种方法让自己摆脱空虚。
    现代父母用孩子填补空虚:从孩子出生到孩子离巢,围着孩子转了几十年。
    几十年间,父母没有成长;几十年间,父母暂时忘记空虚。
    孩子长大成人时,父母会感到空虚;孩子离巢时,数十年积累的空虚感会瞬间打击到现代父母身上。
    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唱的,就是这份感受:生儿养女 一辈子 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空虚感和时间成正比:不成长的时间越长,人感受到的空虚越强烈。
    孩子离巢时,父母感受到的空虚无比强烈。
    …这是份积累了几十年的空虚。
    孩子不能让人摆脱空虚。
    空虚和亲情无关。
    ——《自然科学价值观》(2020版)
    12


    IP属地:河南54楼2019-11-17 16:30
    收起回复
      定理3、空虚
      应用:
      3、长生不老(一)
      人对永恒生命的追求历久弥新:从秦皇汉武追求不老丹药到今天开发冰冻胶囊…
      那么人如何才能长生不老?
      人希望自己的灵魂永存世间,那么灵魂又是什么?
      时至今日,我们仍能通过一些方法感受到古人的音容笑貌:通过阅读《水浒传》,感受到作者的音容笑貌…
      《水浒传》没有感情,《水浒传》里的角色也没有感情,我们之所以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是因为作者通过他们表达了自己的感情:自己的快乐、忧伤、痛苦、思考…
      灵魂由“喜怒哀乐、快乐、忧伤、痛苦、思考…”这些东西构成。
      《水浒传》让几百年前去世的作者的灵魂重现世间。
      阅读《水浒传》的过程,就是和作者对话的过程:读《水浒传》时,我们看到了作者的灵魂…
      《水浒传》是书籍。
      书籍能跨域时间空间,把百年前、千前年的灵魂重现世间。
      书籍是种产品。
      产品能保存人的灵魂:通过阅读《老子》,我们了解了老子先生的思考;通过坐飞机,我们体验到了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时的快乐;通过用智能手机,我们感受到了乔布斯发明这种魔幻产品时的兴奋…
      我们对身边的产品熟视无睹,但是,用心感受的话,我们仍能触碰到它们背后的灵魂:作者的泪水与欢笑…
      作者在产品中注入了自己的灵魂。
      人类通过做产品永生:做产品时,人能把自己的音容笑貌融入进去;做产品时,人能在产品中注入自己的灵魂…
      ——《自然科学价值观》(2020版)
      12


      IP属地:河南56楼2019-11-19 16:40
      回复
        定理3、空虚
        应用:
        3、长生不老(二)
        为追求永生,人做过很多事:修陵墓、立墓碑、建金字塔、在历史上留名…
        墓碑、陵墓、金字塔、历史上的名字…这些东西不能重现人的音容笑貌:我们无法通过它们感受到古人的感情。
        墓碑、陵墓、金字塔、历史上的名字…这些东西不能重现人的灵魂:感情、喜怒哀乐、快乐、忧伤、思考…
        如果只是留下墓碑,那么,人死了,就是真的死了:她的感情会被人遗忘,她的灵魂会被人遗忘…
        人濒死时会有这样的恐惧:什么也没做过,就这样死去…
        濒死之人会竭尽全力的做一些事:画画、拍电影、做产品…
        濒死之人拼命记录自己的灵魂。留下灵魂后,濒死之人不再畏惧死亡:肉体腐朽,灵魂通过产品永生…
        很多人竭尽全力的活过…他们死的时候,说自己不害怕死亡…我们认为他们是骗人的,但他们说的是真的…
        人通过做产品战胜对死亡的恐惧。
        一个常被我们忽略的事实是:几十年后,我们会死去(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濒死之人)…
        ——《自然科学价值观》(2020版)
        12


        IP属地:河南57楼2019-11-21 11:28
        回复
          定理3、空虚
          应用:
          4、生命的意义(一)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们说一句话或做一件事有什么意义?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们为什么存在?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想弄清这些问题,需先弄清“意义”。
          意义和目的有关。
          能达成目的的言行有意义,不能达成目的的言行没有意义:对小学生来说,目的是“提高成绩”,那么学音乐美术体育没有意义;目的是锻炼身体,那么学音乐美术语文算术没有意义…
          生命的目的是什么?
          由公理7可知,生命的目的是成长。
          …就是说:有助于我们成长的言行有意义,不能帮我们成长的言行没有意义;我们活着是为了成长;我们存在的意义是成长…
          …就是说:生命作为一颗种子死去是没有意义的;生命作为一棵参天大树死去是有意义的,因为它完成了生命的过程——成长。
          生命的目的是成长,生命的过程也是成长…
          人通过积累技术成长,人成长的过程,就是做出畅销产品的过程(见《公理7》),从这点出发,那些不断做产品并为之献出生命的人,他们的生命是有意义的:不断做飞机的莱特兄弟;不断发明电器的爱迪生;不断思考的爱因斯坦;不断开发手机的乔布斯…不断品尝草药的神农氏(因食用草药而死);不断挑战极限运动的吴永宁(因挑战极限运动而死);不断试飞的驾驶员(因飞机坠毁而死);不断试飞的宇航员(因航天飞机失事而死)…
          ——《自然科学价值观》(2020版)
          12


          IP属地:河南58楼2019-11-23 16:16
          回复
            定理3、空虚
            应用:
            4、生命的意义(三)
            日本国民倾尽全力做产品:倾尽全力的画漫画、作曲、开演唱会、唱歌、跳舞、办婚礼、办葬礼…
            日本国民对待产品非常认真:他们在产品中注入了自己的灵魂,他们用生命演绎产品…这件事的外在结果是:在我们看来,他们“特别有仪式感”;我们甚至觉得他们认真的样子“很搞笑”…
            我们很少把灵魂注入产品…我们很少认真的做产品…我们对产品的态度通常是:马马虎虎…糊弄过“此时”就行…不较真…
            产品寄托着人的灵魂…我们糊弄的是我们的生命和灵魂:如果我们的产品不能帮我们成长(没达到我们的最高水平,或没超过我们过去的水平),那我们的产品就没有意义…我们的生命就没有意义…
            我们把自己看成“发展中国家”,但发达国家不这么看。
            发达国家称我们为“未开发国家”:在她们看来,我们的才能没有得到开发;在她们看来,我们是一颗颗未发芽的种子…
            既然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就要长成参天大树;既然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就要做出畅销世界的产品、拥有领衔世界的技术…
            这样的话,生命就会有意义;这样的话,我们就能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既然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就要完成生命交给我们的使命:成长。
            ——《自然科学价值观》(2020版)
            12


            IP属地:河南60楼2019-11-27 15:38
            回复
              公理8、趋利避害
              我们上初中生物课时,做过草履虫试验:把1粒盐放在培养皿中,培养皿里的草履虫会远离食盐…
              生物会远离不利于自己的环境,生物学把这种规律叫趋利避害。
              趋利避害是生物与生俱来的本能:只要是生物,就有这种本能。
              人是生物,人也有趋利避害本能:我们面临两个选择时,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个。
              应用:
              1(一)
              我们为什么向往大城市?
              因为大城市更富裕。
              人面临贫穷和富裕两种生活时,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富裕生活。
              大城市比小城市富裕,现代比过去富裕,发达国家比未开发国家富裕…判断贫富的方法是:产品=技术=财富,畅销产品=大量技术=大量财富(见《技术=财富;技术=有机物》)。
              大城市、现代、发达国家…畅销产品多,所以大城市、现代、发达国家…更富裕。
              发达国家的普通人,虽然她自认为贫穷,但她仍比未开发国家的富翁富裕:她享有的衣食住行医疗教育娱乐等产品,是未开发国家的富翁无法拥有的,由于“产品=技术=财富”,所以她拥有的财富,比未开发国家的富翁多。
              同理:大城市的普通人比小城市的富翁富裕,我们比过去的皇帝富裕…
              虽然我们自认为贫穷,但我们比过去的皇帝富裕:我们享有的产品,从简单的手机到冬天穿的羽绒服,都蕴含大量技术…
              根据“畅销产品=大量技术=大量财富”,我们拥有大量财富;根据“畅销产品=大量技术=大量财富”,我们拥有的财富总量高于封建皇帝…
              ——《自然科学价值观》(2020版)
              12


              IP属地:河南61楼2019-11-29 11:36
              回复
                公理8、趋利避害
                应用:
                1(二)
                我们之所以产生“贫穷”这种感觉,是因为:我们比身边人穷。
                “感觉”无法准确判断贫富…感觉会让人做出不理智行为(违反趋利避害本能的行为):从发达国家移民到未开发国家,从大城市搬到小城市,回乡村过“田园”生活,逃离北上广…
                判断贫富需要依靠准确的尺度:畅销产品=大量技术=大量财富。
                “宁做发达国家的普通人,不做未开发国家的国王”,“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人们做出这种选择的原因是:趋利避害。
                发达国家的普通人,比未开发国家的国王富裕;在浦西睡一张床的人,比浦东拥有一间房的人富裕…
                在小城市、农村时,我们感觉富裕:因为我们比身边人富。
                我们这种感觉,建立在身边人的贫穷上:我们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
                我们的做法,不符合平等定律:人和人平等,我们并不高人一等;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富裕建立在别人的贫穷上,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
                ——《自然科学价值观》(2020版)
                12


                IP属地:河南62楼2019-12-01 15:21
                回复
                  公理8、趋利避害
                  应用:
                  2
                  别人向我们借钱我们让别人押房押车,一旦别人还不上钱我们就有了对方的房子车子。如果不押东西,别人判断“不还钱”对自己有利,就会在趋利避害天性驱使下选择不还钱。
                  别人不还钱并不是“道德败坏”,而是遵从趋利避害天性。我们收不回来钱的原因不在别人,而在我们自己:借钱时,我们没有考虑到人性(没有考虑到人的趋利避害天性)。
                  反过来说,别人借给我们钱时没让我们押东西,不还钱对我们有利,我们也会在趋利避害天性驱使下选择“不积极主动还钱”。
                  即便兄弟姐妹,对方向我们借巨款时,我们也要押对方房子车子。
                  这种做法并不是“无情”,而是遵从趋利避害天性:如果不押东西,不久之后,我们会和兄弟姐妹反目成仇(对方不还钱,我们和对方断绝往来)。
                  让押东西时说别人“不信任人”,站在“信任”的道德制高点上指责别人——这种做法违反自然规律:违反“趋利避害”这种生物与生俱来的行为规律。
                  自然规律是对的,违反自然规律的做法错。
                  根据趋利避害定律,抵押物的价值需远高于借出的钱数:借1000押信誉(不需抵押物),借一万押车,借10万押房…
                  ——《自然科学价值观》(2020版)
                  12


                  IP属地:河南63楼2019-12-03 16:47
                  回复
                    公理8、趋利避害
                    应用:
                    3
                    网购时我们把钱打给购物网站,我们收到产品后,网站再把钱打给商家。
                    直接把钱给商家会怎样?商家在我们没付钱时就把产品邮给我们会怎样?
                    直接把钱给商家,商家判断“不寄产品对自己有利”时,就会在趋利避害天性驱使下不寄产品。
                    同理,商家把东西邮给我们后,我们判断“不付钱对自己有利”时,就会在趋利避害天性驱使下选择不付钱。
                    网购兴起时,无数的网络骗子就是这样出现的:有商家,也有收到货不付款的网友…
                    我们经历血的教训后才认识到“趋利避害”这种人性。
                    买房时我们把钱打给银行监管账户,房屋过户到我们名下后,监管账户再把钱打给房东。
                    直接把钱给房东会怎样?房东在我们没付钱时就把房过户给我们会怎样?
                    直接把钱给房东,房东判断“不过户、推迟过户”对自己有利时,就会在趋利避害天性驱使下选择“不过户、推迟过户”…个别情况下,房东收到钱后会把我们拉黑:不联系我们,不接我们电话…
                    同理,房东把房子过户给我们后,我们判断“不付钱、延迟付钱”对自己有利时,就会在趋利避害天性驱使下选择“不付钱、延迟付钱”…
                    人们买卖房子时陷入困境(被骗的倾家荡产)…
                    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是:买卖房屋时没考虑到“趋利避害”这种人性。
                    购物网站、银行,她们提供的产品是“第三方担保”:大型网站不会跑,银行不会跑。让大型网站、银行监管我们的钱,风险很小。所以我们会在交易过程中使用第三方担保。
                    充当第三方担保的,可以是网站、银行,也可以是有信誉的、资产雄厚的个人。
                    ——《自然科学价值观》(2020版)
                    12


                    IP属地:河南64楼2019-12-05 16:02
                    回复
                      公理9、水往低处流
                      水往低处流是万有引力的推论。万有引力是对的,所以水往低处流是对的。
                      水向低处流的时候,展现两个特点:见缝穿针无孔不入;静若汪洋水漫天下。
                      定理1、见缝穿针无孔不入
                      应用:
                      1、一个网球掉进草丛…应该如何找?
                      德国人会这样找:按部就班的从草地的一头,搜寻到草地的另一头。
                      2、《永远的火车票》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买车票,虽然她买的是站票,但她总能找到座位。别人问她为什么,她说“一节节车厢挨个找,总会有空位。”
                      3、虽然现在房价很贵,但是,运用“见缝穿针无孔不入”技术,我们总能找到自己心仪的、买得起的房子:从市中心往城郊依次找…
                      4、水往前流时,会遇到重重阻碍。水遇到阻碍后,靠“见缝穿针无孔不入”的方法穿越阻碍。
                      我们成长时会遇到重重阻碍。遇到阻碍后,我们往往放弃。但是,运用“见缝穿针无孔不入”技术,我们便能穿越阻碍…冲垮、淹没阻碍。
                      定理2、静若汪洋水漫天下
                      高处的水会自动淹没低处的山丘,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畅销产品)会自动销遍世界。水淹没山丘的过程不需要努力,产品销遍世界的过程也不需要努力。
                      这个规律叫“静若汪洋水漫天下”。
                      应用:
                      水无法漫过水坝时,只需静静提升水位就好;产品不畅销时,只需默默做产品就好。
                      往水坝撩水制造“水漫过水坝”假象,只会徒耗水资源:水会蒸发掉;最后水还是没漫过水坝;水位不升反降…
                      产品不好时…铺天盖地的做广告、推销…只会浪费时间金钱:钱会浪费掉;最后产品还是不畅销(用钱买来的顾客、假粉,最后会消失);产品质量不升反降…最后被淘汰…
                      ——《自然科学价值观》(2020版)
                      12


                      IP属地:河南65楼2019-12-07 12:03
                      回复
                        定理3、空虚
                        应用:
                        3、长生不老(二)
                        为追求永生,人做过很多事:修陵墓、立墓碑、建金字塔、在历史上留名…
                        墓碑、陵墓、金字塔、历史上的名字…这些东西不能重现人的音容笑貌:我们无法通过它们感受到古人的感情。
                        墓碑、陵墓、金字塔、历史上的名字…这些东西不能重现人的灵魂:感情、喜怒哀乐、快乐、忧伤、思考…
                        如果只是留下墓碑,那么,人死了,就是真的死了:她的感情会被人遗忘,她的灵魂会被人遗忘…
                        人濒死时会有这样的恐惧:什么也没做过,就这样死去…
                        濒死之人会竭尽全力的做一些事:画画、拍电影、做产品…
                        濒死之人拼命记录自己的灵魂。留下灵魂后,濒死之人不再畏惧死亡:肉体腐朽,灵魂通过产品永生…
                        很多人竭尽全力的活过…他们死的时候,说自己不害怕死亡…我们认为他们是骗人的,但他们说的是真的…
                        人通过做产品战胜对死亡的恐惧。
                        一个常被我们忽略的事实是:几十年后,我们会死去(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濒死之人)…
                        ——《自然科学价值观》(2020版)
                        12


                        IP属地:河南66楼2019-12-09 17:01
                        回复
                          公理10、事实+感情=偏见
                          应用:
                          1(二)
                          我们给别人贴上“80后90后00后”标签后,会先入为主的判断对方是“佛系青年”“垮掉的一代”…
                          尽管我们面前的80后90后00后什么都没做,我们也会先入为主的给她们定下罪名:好逸恶劳。
                          我们给孩子贴上“差生”标签后,会真的把她当成“差生”“无能的人”“没出息的人”。尽管她没做错什么,尽管她只是成绩不好,尽管她有别的长处,我们也会把她当成“差生”。
                          事实是:差生只是成绩不好的学生;“成绩”是众多评价标准中的一个;根据平等定律,“成绩”并不比别的标准高出一等;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喜欢做的事擅长做的事;没有孩子是“差生”…
                          被定义成“差生”的孩子,她们真的认为自己是差生:她们放弃了努力…
                          …是人们的偏见,把她们变成了“无能的人”“浑浑噩噩的人”。
                          事实是:生活由很多方面组成,人只要做好一方面,就是有才能;这个世界有从小学习好的人,也有小时候很差劲长大后做出一番成就的人;只要不把自己当差生,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就能做出一番成就…
                          我们都有爱国之情:我们天生喜欢自己国家的东西,讨厌外国的东西…
                          我们会给说外国先进的人贴上标签:崇洋媚外,精日…
                          抛却“喜欢”“讨厌”这样的感情,以事实来说,日本、美国、欧洲…她们有很多比我们先进的技术…
                          …需要广泛的学习(不分国籍、不带偏见的吸收世界各地的先进技术),才能做出畅销世界的产品。
                          ——《自然科学价值观》(2020版)
                          12


                          IP属地:河南71楼2019-12-11 16:04
                          回复
                            公理10、事实+感情=偏见
                            应用:
                            2(一)
                            我们扶了倒地老人,老人起身后让我们赔医疗费(不是我们撞的),闹到法官那里,尽管我们一直说“不是我撞的”,法官还是按吃瓜群众的意见判我们有罪。
                            在吃瓜群众眼中,我们是“撞了人还狡辩的坏人”。
                            事实是:我们扶了倒地老人(事实);老人说是我们撞的(可能是诬陷);我们否认是自己撞的(可能是狡辩)。
                            3条事实中,只有“我们扶了倒地老人”是确定的事实…凭这条事实推不出“我们撞了老人”的结论。
                            吃瓜群众同情老人讨厌我们,由于讨厌我们所以把我们当罪人。
                            “我们是罪人”成了民意。
                            法官按民意让我们赔医疗费…
                            这种案昭雪的几率在万分之一以下。
                            昭雪后,民众会把判错案的责任推给法官。
                            虽然判错案的法官有责任,但最大责任人是民众(是我们自己):持有偏见,认为年轻人一定是“恃强凌弱的坏人”;感情用事,分不清事实,在没证据情况下先入为主的认为年轻人是“撞了老人还狡辩的坏人”…
                            吃瓜群众这样判断,仅仅是因为:同情老人,讨厌年轻人。
                            这种案中,多数法官认为年轻人在狡辩:多数法官同情老人。
                            多数法官会在证据不足情况下做判决:让年轻人付医疗费…
                            …这种“遵从民意”的法官,这种“靠自己感觉(自己好恶)进行判决”的法官(感情用事的法官),是不合格法官。
                            ——《自然科学价值观》(2020版)
                            12


                            IP属地:河南74楼2019-12-13 14:58
                            回复
                              公理10、事实+感情=偏见
                              应用:
                              2(二)
                              由于缺乏证据,世界上大部分案都没有结果:大部分案会无限延期(丢电瓶、丢衣服、丢自行车、丢小孩…)。
                              大部分案的嫌疑人会被无罪释放…
                              这就是现实:这就是法治。
                              在这种现实下,我们保持着“逢案必破”的记录。
                              …我们是在制造冤假错案。
                              案件重要的不是“必须侦破”,重要的是“证据确凿”“经得起推敲”“没有冤假错案”…
                              “大部分案没有结果”的残酷现实也告诉我们:被侵害时,要第一时间取证;没证据,单凭嘴巴说,警察法律也帮不了我们…
                              法官依靠法律和事实做判决时,会被民众辱骂:因为违反民意;民众有喜欢的人也有讨厌的人…民众希望喜欢的人被无罪释放,讨厌的人被就地处死…
                              不被情绪化的词迷惑,不被民众和自己的感情左右,自始至终根据法律和证据(事实)判决:这是合格法官。
                              合格法官会受莫大委屈。
                              法官如果受了委屈,就在竞选演讲上大声说出来:为什么要依据法律和证据(事实)判决…人为什么不能感情用事…
                              依据法律和证据做判决的法官,会赢得广泛的民意和广泛的选票:民众冷静下来后,其实是理智的人。
                              国民选法官并不是想让她感情用事:并不是想让她自始至终的遵从民意。
                              国民选法官,是为了让她在民众被感情冲昏头脑时,能保持冷静…不受民众感情左右…自始至终的依靠法律和证据做判决。
                              ——《自然科学价值观》(2020版)
                              12


                              IP属地:河南75楼2019-12-15 15: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