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吧 关注:31,635贴子:470,600
  • 3回复贴,共1

在李从珂逼近洛阳时冯道和卢导的对话真的令人感慨万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李从珂(885-936)逼近洛阳的时候冯道(882-954)和卢导(866-941)的一番对话真的相当有意思。
  冯道率领百官去迎接李从珂,然后顺便让卢导写劝进表。卢导说谁当皇帝应该由太后决定,不能不加禀报率性而为。冯道表示凡事都要务实,目前的情况不劝进不行啊,卢导表示万一李从珂遵用君臣大义斥责那应该怎么办。两人的辩论最终也没有出结果。
  不过仔细想想也确实是非常有意思啊,后人自然可以说冯道务实卢导迂腐,但卢导的意思也很明白了,一味追求“务实”最终很有可能受人以柄,最终走向务实的反面。要说五代为什么会大乱不休呢,根本原因自然是军方势力失控,权力制约机制失灵所至。但是,凡事都是有一个过程的,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也并不是整个五代的主旋律。一方面大家自然可以说冯道与其把精力放在这些程序性的东西上不如为百姓做点有用的。但另一方面也如楼主之前所说,那些完全没有道德观念的人也不得不受道德观念的制约从而无法随心所欲,而随着冯道一次又一次的“务实”某种程度上也是让那些野心家对于制度的敬畏越来越少,造反闹事的成本越来越低。冯道这种道德观念比较高的人“务实”一下应该确实可以多为百姓做些事,但是更多“务实”的人恐怕还是会在争权夺利,横征暴敛,欺压良善这些方面去“务实”。随着“务实”的人越来越多,那么天下就只能经过一番血腥与残酷的洗牌之后才能安定了。一个伪君子越来越少,真小人越来越多的时代注定是一个悲剧的时代,而在越来越多的伪君子撕开伪装选择“务实”这方面,不知道冯道要负多少责任啊。
  对于冯道和卢导谁是谁非,我无法给出结论,历史恐怕也无法给出结论。李愚和冯道也有过一次辩论,不过我感觉还是卢导说的更精彩一些。


IP属地:福建1楼2019-09-08 12:07回复
     当然,如果那群幼年就经历了黄巢(820-884)之乱,然后在唐末军阀混战中长大的读书人到了六七十岁还学不会如何“务实”,只能说确实是奇人了。当然,无论是冯道(882-954),李愚还是卢导(866-941)其实在道德方面还是务实方面都做的很好,所以他们的对话才有价值值得深思,而不是网上那些**的口水战。


    IP属地:福建2楼2019-09-08 12:08
    回复
      己巳,冯道等入朝,及端门,闻朱、冯死,帝已北走。
      道及刘昫欲归,李愚曰:天子之出,吾辈不预谋。今太后在宫,吾辈当至中书,遣小黄门取太后进止,然后归第,人臣之义也。
      道曰:主上失守社稷,人臣惟君是奉,无君而入宫城,恐非所宜。潞王已处处张榜,不若归俟教令。 乃归。
      至天宫寺,安从进遣人语之曰:潞王倍道而来,且至矣,相公宜帅百官至谷水奉迎。 乃止于寺中,召百官。
      中书舍人卢导至,冯道曰:「俟舍人久矣,所急者劝进文书,宜速具草。」导曰:「潞王入朝,百官班迎可也;设有废立,当俟太后教令,岂可遽议劝进乎?」道曰:「事当务实。」导曰:「安有天子在外,人臣遽以大位劝人者邪!若潞王守节北面,以大义见责,将何辞以对!公不如帅百官诣宫门,进名问安,取太后进止,则去就善矣。」道未及对,从进屡遣人趣之曰:「潞王至矣,太后、太妃已遣中使迎劳矣,安得百官无班!」道等即纷然而去。既而潞王未至,三相息于上阳门外,卢导过于前,道复召而语之,导对如初。
      李愚曰:「舍人之言是也。吾辈之罪,擢发不足数。」


      IP属地:江苏4楼2020-01-06 15: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