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吧 关注:14,565贴子:285,750
  • 5回复贴,共1

太极拳的历史转折与太平天国革命(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李新方
五、君之行,与君之志之大也
《墓表》最后一段,从字面上看,当然仍与太极拳无关,但如果与太极拳联系起来,则更为贴切: 观太极拳之盛,“壮而读之,然后知君之行,与君之志之大也”。大在何处?大在对中国文化的特殊贡献上,谨举其三。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8-26 15:30回复
    只有佛像可塑金身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8-27 04:57
    收起回复
      再者,开创了一种集中体现中国历史文化精神,而又最适合现代社会需要之最积极的生活方式。儒学在中国文化中是最具代表性的主流思想,但两千多年来,儒学本身和人们对待儒学的态度也是发展变化的,正如《汉书·艺文志》所指出:“儒家者流……助人君顺阴阳而明教化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就是说,儒学有维护社会秩序的积极作用,但有时也被用来阻碍社会的发展进步,特别是后来专用于为政治和科考服务,远离生活,并非“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的早期儒家,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尊孔和批孔都是很正常的事情,特别是五四运动的批孔和建国以后的批孔,都是必要的,批孔只是针对当时某些反动统治者假借儒学之名,“苟以哗众取宠”,掩盖其腐朽没落的本质,并非从根本上否定儒学的社会价值。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8-31 18:03
      回复
        而实际上,近代以来许多卖国贼和文化汉奸,恰恰利用尊孔来维护自己的社会地位,以积极配合帝国主义列强的文化侵略,贩卖精神鸦片,而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历史文化精神,使整个中国文化备受摧残,就连最贴近人民生活的中医也未能幸免,如1929年政府取缔中医提案称: “旧医一日不除,民众思想一日不变”,这种消极影响至今尚未完全肃清。是故批孔恰恰是为了剥下曾国藩等卖国贼和文化汉奸的伪善画皮,揭露其满口仁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的丑恶本质,从而还孔子以清白,恢复儒学的真正价值。
        就在武禹襄身后近二百年来,整个中国文化备受摧残之际,只有太极拳一枝独秀,风景这边独好,正是因为太极拳是人人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用得上的人间至宝,而又不附带任何宗教观念和不同哲学流派的异端思想,信仰任何宗教和不信教的人都可以接受,而在接受这个载道之器的同时,中国的历史文化之道,包括真正意义的儒学思想也在其中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09-01 15:29
        回复
          今之真正有志于国学者,不妨从一直活在人民群众中的国学经典,而且集国学国术于一体的太极拳,特别是武式太极拳入手,既成一种生活方式之后,国学之精神亦在其中矣,而随着学习的深入,自然会产生“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论语·子罕》)之感,要研读太极拳经典了。而王宗岳、武禹襄、李亦畬的拳论之所以为经典,不仅因其为国术之巅峰,而且其成就已远远超出国术的范围,在语言文字上亦为中国古代散文的典范,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尽在其中,最概括而又最具体,是知行合一的真功夫,直入国学之堂奥,而后从太极拳到太极文化,逐步深入到国学的多个门类,自有事半功倍之效,许多太极拳家的成长历程就是如此。
          当然远不只这些,但只要我们了解了这些,再读《墓表》,“壮而读之”,就会知道武禹襄放弃仕途而致力于太极拳,同孔子等历史上许多“曩昔圣贤”一样,都是为了中国文化的千秋事业。武禹襄与太极拳同在,与中国文化同在,与天地日月同在。(连载竟)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09-03 16: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