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斗记录吧 关注:45,515贴子:1,283,423

〖晒戏〗宝鼎(内附招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北京1楼2019-08-08 22:24回复
    这是宝鼎在宫记的第一次晒戏,很高兴能够有和大家一起交流进步的机会
    这次是七夕特别篇,内容分为三部分:
    一. 完整剧情:冬狩事件(六篇)
    二. 交稿:齐宫众人的七夕梦境
    三. 前排招募董妃和冯宝林,人设和戏风见下


    IP属地:北京2楼2019-08-08 22:28
    回复
      晒戏前言:
      宝鼎开群至今人数仅仅有十几个人(还有三个机器人),群内节奏也不是很快,但剧情都在一切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和上回第一期的单篇秦姐专场不同https://tieba.baidu.com/p/6196373397?pid=126610371648&cid=0&red_tag=1814648119#126610371648,本次晒戏的主角有两位,【杨妃】和【董妃】。前后一共六篇,主要围绕皇帝冬狩前后,杨妃、皇帝、董妃之间的种种故事与感情变化。
      冬狩事件缘起于八月。那时杨妃还只是养在慈宁宫的杨姑娘。往年的她都会跟着赵靖去秋狝,今年因为行程匆忙,被老祖宗做主留在宫里了,杨氏难免感到遗憾。赵靖秋狝回来后,对她许诺冬月京郊的围猎一定带上杨妃,这才有了后续剧情的发生。


      IP属地:北京3楼2019-08-08 22:30
      回复
        人物介绍:
        下面先来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俩位女主角【杨妃】和【董妃】
        杨云英,年十四,太皇太后同宗族女。小时候父亲因公殉职,母亲不久过世,被太皇接入宫中小住,性格活泼,有小姑娘的娇纵,但不时受太皇提点教导。与皇帝青梅竹马,两人情分非同寻常,因未满十五,所以尚未挂牌承宠。(原型是康熙的慧妃,一个童养媳,没有入侍就去世了)
        董兰幽,年十六,皇帝生母侄女。本性温柔善良但不失主见。皇帝登基之后,因其父骤然加封,又为皇帝母家。入宫前受父亲叮嘱,处处小心谨慎。天佑八年九月二十六,皇帝给董妃取了一个表字“蕙”,目前是宫中最受宠爱的妃嫔。(原型佟佳)


        IP属地:北京4楼2019-08-08 22:31
        回复
          第一篇:皇帝 杨云英
          前情:这场戏发生在尚未册封之前,因为行程匆忙,杨氏无法与皇帝前去秋狝盛典。皇帝看出杨氏的遗憾,以带她一同去冬狩为条件,让杨氏替他去毓秀宫观察一下当时皇后的三个热门人选。这场戏是杨氏以宫女身份偷偷去过毓秀宫打探回来和皇帝“复命”的场景。既是之后冬狩的伏笔,也是杨妃与皇帝青梅竹马多年,情谊深厚的体现。
          皇帝-赵靖
          九月初十
          [这日午后,杨氏甫一踏进皇帝日常所在的那间书房,瞧见的竟是当今天子坐在书柜前一架梯子上看书的情形。与安然自若的皇帝相比,团团围在梯子下边那几人就显得十分紧张了。以金荣为首的这群内侍,几乎一眼不敢错开地盯住了梯子顶端,就怕上头坐着的那位祖宗生出一点差池。再看一旁的书桌上,随意而凌乱地摆放着若干纸张,而这些宣纸上,大多都只写了一个字,且多类女子常用……杨氏还没来得及说话,皇帝却已发现她来了,坐在梯子上就与她寒暄起来]这天也真是说变就变,昨儿晌午还热得厉害,今早起来就转凉了不少。
          杨云英
          [杨氏一进来瞧见那副场景便笑了,直到走近皇帝跟前,一眼便瞥见桌上摆着的纸张,上头多写着女子常用的字,脑中当即警铃大响,不自觉回想起昨日得知皇帝差金荣给毓秀宫的董氏送赏赐一事,当时阿黛只道:陛下今日不是去了寿康宫么?听说董娘子前几日过生,陛下许是听娘娘说了。董娘子毕竟是陛下的亲表妹,或许因为这个缘故,陛下才特意让金内侍补了份礼。因听阿黛这样说,杨氏也就未曾往深处想。可这会杨氏见到这些字时,不由自主便想:董氏前日过的是十五岁的生辰,女儿家们都是这时候取的小字,难不成这字是想来给他董氏表妹做小字的!这样想着,杨氏征愣了好久,好一会才回神,酸溜溜地看向皇帝,连他说了什么一时也漏听了]我……我……您刚说什么来着?
          皇帝-赵靖
          [这才将目光从书上挪开,不大高兴地瞟了一眼下边的杨氏]我说,今天转凉了,你想什么那么入神?
          杨云英
          [低下头]你不是让我昨天去毓秀宫吗?我在想那三位娘子,她们都是顶好的人物。
          皇帝-赵靖
          [随手把书往下一抛,金荣等人接书之际又是一阵慌乱,皇帝趁乱走了下来,众人见状总算舒了口气,转瞬便无声退下了。此际屋内只剩二人,皇帝便牵了杨氏去南边炕上坐下,丝毫不掩好奇之色]怎么个好法儿,快说来我听听。
          杨云英
          [见人一脸好奇,恨恨盯他一眼]袁娘子聪慧,秦娘子大方,董娘子……[因未曾真正见过董氏,说到此处稍稍一顿,佯作不经意一问]董娘子是你表妹,你应该见过的罢?
          皇帝-赵靖
          [杨氏这么一提,当真回想起昨日与董氏的碰面,于是真心称赞道]昨儿见过了,看着就很是知礼有分寸,娘娘也喜欢她,当朕的表妹也算够格了。
          杨云英
          [一听这话,杨氏只觉气得心肝都疼,深呼吸过一回,挣开皇帝的手,侧过身子没看人]那我便只同你说秦娘子和袁娘子罢。我先去的秦娘子那里,阿黛说了很多好听话哄她高兴……[因杨氏怕自个忘了,初九那日回去后便同阿黛将当时两人对话写下,熟读过几遍,因此现下可谓信手拈来。说到兴起,一时间忘了赌气,扭过头伸出手来冲人比一比]那两个钱袋子足有这么厚实呢!她这么好哄,还出手阔绰,想来日后宫人们都爱去她手下做事。至于袁娘子——[略微想了想,把当时袁氏的举动一五一十地说了]我也不知道她有没有认出我不是宫女。秦娘子只顾着同阿黛说话,并没有看我。但袁娘子不仅看了我,还对着我笑。我当时和她对视一眼……[一时找不着形容词,也就不想了]后来我以为她要留我下来说话,结果她什么也没说,让我喝了盏茶就走了。[这会想到他方才的话,皮笑肉不笑道]再加上知礼有分寸的董娘子,三哥您有福了!
          皇帝-赵靖
          [听罢杨氏这一席话,心里对袁、秦这二人的行事作风大致也有了些许了解,再抬眼时注意到杨氏神色略显古怪,便纳闷道]有福?可我看你这模样怎么也不像是真心恭喜……哦,你不喜欢她们?
          杨云英
          [这下再也绷不住了]你就可劲气我罢!气坏了看谁以后还去帮你打听消息。[佯作恶狠狠道]我不喜欢她们,我也讨厌你!


          IP属地:北京5楼2019-08-08 22:32
          回复
            皇帝-赵靖
            [眉头一皱]讨厌我?那明儿我就回了老祖宗,把你送回弘农老家。[说着便起身走向书架]冬狩也没你的份了。
            杨云英
            [听罢这话,联想到方才看到的纸,只觉委屈的不得了]好,好,你今儿就去同老祖宗说。反正毓秀宫里多的是你的好妹妹,昨日一个董妹妹,今日一个张妹妹,明日一个李妹妹,还要我干什么。[一面说一面打着哭嗝,忙捂住脸]你带她们去冬狩好了,我才不稀罕……
            皇帝-赵靖
            [适才那话只是为了吓住她,不料杨氏当真落了泪,只得急切地走回去]咱们是从小到大的情分,我何曾将你看成和她们一样?即便如今形势所迫,你做不了我的皇后,但我都想好了,百年之后我还是会让你与我合葬一处的![伸手在她面前摇了两下]我都这么为你着想了,你别哭了成吗?
            杨云英
            [太皇太后从前常常打趣杨氏,问她肯不肯给赵家做媳妇。只是近几年朝中形势有变,渐渐地不再提这等话。杨氏知趣,明白自个是做不了正妻了,虽然惆怅,却也不曾怨怼过谁。而此时听到皇帝近乎承诺的话,前一刻还被伤透了心,这一刻就哭声渐止,慢慢儿松开手指头,露出眼睛觑他]那你往后不许再说这种话,不能说话不作数……[想了想,又添道]也不能威胁我、恐吓我,去老祖宗跟前告我的状,还有——[俨然是要长篇大论的模样]
            皇帝-赵靖
            [索性蹲下身子,透过杨氏略微张开的指缝盯着她瞧]你这到底是真哭还是假哭啊?[不耐烦地连连点头]行行行,还有什么快说吧,我还有正事要办,没空跟你瞎闹。
            杨云英
            [杨氏已不是头一回见皇帝这种态度了,本应习惯,只是因他前一刻还在安慰自己,后一刻便这般敷衍,气极反笑,松开手给他看泪珠]你看看,眼泪还能是作假的么。我几时假哭……[话一出口,杨氏便想起幼时是曾装哭佯作要去老祖宗跟前告状,不由几分心虚,转了话题]好罢,就算以前诓过你……别的话倒没有了,总之你说过的冬狩一定要带我去。[因人催促,便不再多舌,说完这句便欲回去,只是犹有些气闷]
            皇帝-赵靖
            [无奈地引袖为她拭去泪珠,见人露出笑容,不由大大松了口气,一时又敷衍道]好了好了,知道了。朕保证带你去行了吧?快回慈宁宫去吧,老祖宗该找人了。[一行说着,一行又自顾上梯子翻书了]
            杨云英
            [尽管听到他承诺,只是见他说完便自顾爬上梯子,气恼地往外就走,走出几步仍是愤愤不平,转过头盯他一会,见他忙着翻书,便放轻了脚步,重新走到梯子前,掐准时机推了一把梯子,推完便转身连跑带走地出了乾清宫,一刻亦不敢多留,更不敢看他反应。虽有些狼狈,只是心中郁气因此散了大半,不由心情大好]
            皇帝-赵靖
            [彼时皇帝正翻阅着一本诗集,才读到“夕阳秋更好”一句,却猝不及防地感知到了梯子的摇晃。低头瞧见杨氏使坏后转身就跑,皇帝有些慌乱地扶住了身前书柜,一面叠声对着外头喊人,金荣等人听见主子传召,自然飞也似的进来扶稳梯子……那头杨氏还没来得及走出乾清宫,就听见书房传来一声怒吼]杨瑗瑗!朕明儿就送你回弘农老家!
            结语:为皇帝去打探新秀女的人品,这几乎是亲兄妹之间才会有的行止。杨氏与皇帝从小一起长大,他们两人之间也就没有那么多的拘谨与陌生。他们可以拌嘴,打闹,没有人会记得起什么等级与礼仪。
            正是因为两人都还年少,那些口不能言的心情就显得可爱无比。不知道多年以后,两人还会不会如当日一般毫无隔阂,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样一个秋天,永远都会有人记得。


            IP属地:北京6楼2019-08-08 22:32
            回复
              第二篇:董妃 皇帝
              前情:时间流逝,冬狩渐渐提上了日程。这时董妃和皇帝的感情正在升温期,董妃和皇帝偶然闲谈得知了这件事。
              妃-董兰幽
              十月二十五 燕禧堂
              [这日晚膳前乾清宫就传来了旨意,但董妃也不是头回伴驾了,因而一切顺当的进行着。董妃进入殿内时,皇帝正歪在引枕上看一册书,意态闲适。旁边的炕桌上搁着一只精致小巧的香炉。董妃不自觉看住了,直至皇帝发觉董妃到了,叫她上前,董氏才如梦初醒般上前坐在皇帝对面。此时时辰尚早,二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说了一阵,董妃便拿起桌上的茶壶,倒了一杯温水,一面道]表哥下个月就要去了?
              皇帝-赵靖
              [接过来润了润干燥得有些起皮的嘴唇,漫不经心应道]是啊,礼部定的是下个月十三开跋。[随手交回董氏手里]你去么?
              妃-董兰幽
              [董氏愣了一愣,却先没答皇帝这话,而是反问了一句]只有杨妹妹一人跟着吗?袁姐姐呢?
              皇帝-赵靖
              [手下翻过一页,顺口接道]三娘刚进宫,六尚宫务还没交接完,慈宁宫那儿也得常去问候着,这回就不去了。
              妃-董兰幽
              [这话引得董氏犹豫了一阵,手指在描金的茶盏子上一阵滑动,一时想起袁氏,一时又想起杨氏,直至董氏再度抬起头看向皇帝,却捕捉到皇帝的侧脸,回想过去这近两月与皇帝相处的种种,才最终下定决心开口]那……杨妹妹年纪轻,此行也没个贴心人服侍表哥,怎么说也有几日呢,不如叫妾跟着吧,就是照顾您的起居也好呀。[说完这一句,董妃却心虚地低下了头,手上不自在地摩挲起那枚盏子]
              皇帝-赵靖
              [有些意外地抬头看人,董氏正好垂下头去,便追着人目光枕到她膝上,自下往上直直看进她眼中]这么舍不得朕啊?
              妃-董兰幽
              [不意皇帝会有这番举动,董氏愣了一瞬,却忘了挪开目光,而是下意识伸出手掌轻轻放在皇帝眼睛上去挡住皇帝的视线,但很快她意识到这样似乎不妥,便又急急忙忙地撤开手、撇过已经红成一片的脸]妾是、是……[董妃支吾了好一阵,无意间看见皇帝促狭的笑才反应过来,只见她咬着唇轻轻锤了一下皇帝的肩头,小声说道]表哥分明知道,还故意拿话臊我……
              皇帝-赵靖
              [正遇上这两日身心舒畅,董氏方才那话又说到了心坎上,因笑着握住她手]既然这么舍不得,那就一道去吧。不过你会骑马么?
              妃-董兰幽
              [手教皇帝握住,董氏意思意思挣了两下,自然是无果的,她原先还不肯瞧皇帝,但听见皇帝这样问话,才反应过来,一面看向皇帝一面连忙回道]虽然是不会,但蕙娘可以学的,[说着董氏生怕皇帝反悔,反握住皇帝的手]妾一准学得快,表哥,您一言九鼎,可不能反悔啊……
              皇帝-赵靖
              [安抚地拍了两下她的手]好了好了,朕答应你,不反悔。杨妃马术还算了得,到时朕若不在,你多请教她也是一则……
              妃-董兰幽
              [原本气氛正好,但皇帝不经意间提起杨妃,又让董氏有些别的思索。不过眼下情形倒由不得她多想,皇帝将董氏打横抱起,二人一道进入内室……翌日,董氏
              一如往常起来服侍皇帝更衣,再目送皇帝进入书房,才依依不舍地回到永宁宫,准备向皇后定省]
              结语:董氏在知道这件事后,几乎什么也没考虑就下意识地自请要一起去。皇帝一方面念在杨妃年纪尚小,又看着面前的表妹温柔可亲,于是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另一边的杨妃还沉浸在自己和皇帝会有独处空间的喜悦中。董妃的无心之举,成为了后来杨妃董妃之间的矛盾的开始。


              IP属地:北京7楼2019-08-08 22:33
              回复
                第三篇:皇后 董妃
                前情:这里简单介绍一下皇后,袁太尉的孙女,也就是太皇太后秘密定下的皇后人选,一个很标准的皇后,跟董妃在毓秀宫时期关系就很好。
                上一篇戏里贸然答应皇帝的、恋爱冲昏头脑的董妃,到了第二天终于反应过来贸然答应这件事的不妥,面对着皇后姐姐突如其来的问话,她显然也有点心虚。
                天佑八年十月十六
                皇后-袁述真
                (放了放手里的针线,抬首道)董妹妹,你今儿真没什么要和我提的吗?
                妃-董兰幽
                [董氏这日本是如常来找皇后闲话,但不知怎么,却显得坐立不安,说话也吞吞吐吐。直至皇后问出这一句,董氏咬了咬唇,小声唤了一句]袁姐姐……[就把要跟皇帝去冬狩的事一股脑说了,末了才低下头]我知错了。
                皇后-袁述真
                (先是见人犹豫的样子就有些惊讶,末了听人说完,只是笑了笑)这话怎么说?
                妃-董兰幽
                [实则要董氏说,也说不出什么,因而最终,她只是将心底的话都告诉了袁氏]姐姐您都没去,杨妹妹是早跟陛下说好了的,我这样应下,是我思虑不周的错……
                皇后-袁述真
                (抬了抬眉)这不是陛下的意思吗?咱们侍奉陛下,本就没有推拒的道理啊。杨妹妹那头若是知道内情,也不会怪你的。所以妹妹不必自责。(眼睛一弯,继续拿起针线绣了起来,眼睛落在绣盘上)但记住了,这回咱们可不是去玩的,心思不要跑散了。咱们的本分还是侍奉陛下呀。
                妃-董兰幽
                [皇后这话一说,董氏先松了口气,但不多时就又想起昨晚自己那副情状,想起对上皇帝的那双眼睛,一下又心虚起来,红着脸连连应道]姐姐说的是,我记下了,我一定用心服侍陛下起居。
                皇后-袁述真
                (点了点头)这点我相信你。(这话到此为止皇后就没有再提,不多时一个香囊面就成型了,董妃也像平日一样品评了一番,午膳时皇后也是和董妃一齐用的。晌歇以后,皇后格外阅看了储秀宫的份例物品,眼睛从本子上移开,单独对信娘道)储秀宫两个娘子如今没主位撑着,少不了要麻烦一些。这样,你私下替储秀宫瞧着东西数量、成色,若有短缺的就私底下贴补她们吧。至于谢恩就不必了。(信娘领了命,在月初发放份例的以后,到储秀宫果真清点出了不少问题,信娘就按吩咐私下贴补了一些碳火、布匹之类的消耗品,一切事安排都是单独对着两个娘子的[没在一起明着清点、贴补,都是关起门来],也特意嘱托了这件事不必声张)
                妃-董兰幽
                [跟着再和皇后说话时董氏虽看不出什么不同,但总觉得没滋没味的。而袁氏则体谅董氏出行,还有许多事情要张罗,也比寻常早一刻放她回去。直至坐在轿辇上,董氏长舒一口气,吩咐回永宁宫,这才算完了。]
                结语:对于一向要好的皇后姐姐,董妃还是坦诚地说明了一切。她的心虚更多的还是因为自己有点擅做主张,或者说越过了皇后跟皇帝一同出门。好在贤惠的皇后对此没有什么不满,开解之余还嘱咐董妃要把侍奉皇帝放在首位上。


                IP属地:北京8楼2019-08-08 22:34
                回复
                  第四篇:杨妃 皇帝
                  前情:皇帝在答应董妃之后,一直没跟杨妃提起此事,因为她深知杨妃的脾气,所以选择避而不谈。以至于杨妃始终以为皇帝只带她一个人去。因为杨妃年纪小,没有侍寝,见皇帝的机会比以前要少得多,对于这次冬狩万分期待。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十一月初一这一天,皇后在带领众人给太皇太后请安时宣布董妃和杨妃一起随皇帝去冬狩的事情。这个消息对于杨妃来说无异于惊天霹雳,一是多出来一个董妃,二是她成了最后一个知道这件事的人。性格比较泼辣,也没怎么吃过苦头的杨妃当即去乾清宫找到皇帝争辩,不料皇帝已经不是以前的皇帝了。
                  妃-杨云英
                  十一月初一
                  初一这一天是皇后头一回领着各宫后妃在慈宁宫请安,席间难免谈起冬狩一事,杨妃原还有说有笑的,不料听见皇后同老祖宗提起董妃也将随圣驾出行,不过一瞬脸就僵硬了,下意识地向董妃那边看过去,只见她笑中带了几分羞涩。杨妃那一刹那间只觉得天旋地转,这时周遭人贺喜的声音和艳羡的目光在她看来只觉无比讽刺,却免不得强撑着精神,勾唇笑一笑以回应众人,维护她最后的体面。好容易挨到定省结束,众人正要跟随皇后回到坤宁宫。杨妃一出慈宁宫便抓着阿黛的手吩咐道:去乾清宫。阿黛见自家主子面无表情,心下一个激灵。她知道杨妃这些天以来有多么欢欣雀跃,便明白这会是有多么失落与气愤,若放任她就这样逃了皇后的定省,还去乾清宫大闹一场,不单她没有好果子吃,底下伺候的奴婢们一个都逃不了。便不得不提醒道:您忘啦,陛下这会只怕不得空,正在上早课呢。您要去的话不妨等给殿下请完安。杨妃静默一会,仍不张口应下。阿黛怕她闹出什么幺蛾子,近乎哀求道:太皇太后他们都还看着呢……阿黛从未觉得等待的时刻有这么漫长,直到起轿的内侍见杨妃仍没有动身的意思,过来请示主子的意思,才见杨妃道:好。
                  ……
                  轿辇甫一停在乾清宫门前,杨妃便打开宫人们要来搀扶的手,自辇上跳了下来,三作两步地往前走:三哥他是在书房么?谁知乾清宫的人统一口径:陛下这会不在。杨妃冷笑道:他打量我不知道他那点子小心思呢,每回惹完我生气都要说自己不在。杨妃正要继续向前走时,不料被几位内侍虾着腰拦下,当即大怒,柳眉一竖正要发作时就见内侍们赔笑道:乾清宫的人谁不知道夫人您在陛下跟前得脸呀?就算给奴婢们几百个胆子也不敢拦您啊!只是这会陛下真不得空……夫人大善,不要难为奴婢们了。杨妃是乾清宫的常客,认出来人是谁,呵呵一声:行啊福隆安,你这是长本事了,什么话都敢拿来糊弄我了……她迈脚往右挪一步,内侍们也跟着往右一步。她再要往左,内侍们忙紧跟其后。杨妃见自个已经被内侍们团团围住,气得胸口起伏不平:好,好,他既然在忙,我就去书房等他!还请福内侍去里头请示你家主子,这书房我还去不去得!
                  皇帝-赵靖
                  [大齐自太宗以来,除设日朝外,又有朔望朝之说。是日初一,京中九品以上文武官员都需上朝面圣,有事上奏者以官品为序由西阶升殿,奏毕后走下西阶。今次乃皇帝亲政后头一回,期间不乏众多官员跃跃欲试,因此直拖到巳时方才下朝。皇帝请过安又去了南书房听祭酒日讲,金荣如往常一般在外间搓手候着。不经意瞥见门口那层棉布帘子冒出的一条缝,金荣对上那双正在四下张望的眼睛,回头看了一眼堂中尚未有所知觉的皇帝,这才悄无声息地掀开帘子出去了。福隆安一见着这位贴身大监,一股脑地就把刚才发生在乾清宫外那场风波给吐了个干净]奴婢们哪敢真叫杨主子在外边儿吹风啊,按着旧例先请到偏厅去了。[金荣听完嗯一声]做得好。不过这会儿才听了半个时辰,大家听人讲经的时候最不喜欢旁人打搅……[那福隆安便谄媚笑道]其实也不必非得进去请示圣人。荣哥哥您打小跟在圣人身边伺候,圣人的心思您是最清楚不过的。要不奴婢怎么得了消息就奔您这儿来了呢?得着您一声示下咱们才好办事儿啊。[金荣却没敢真抖起来,反而啐了他一口]你是个什么玩意儿,这样大逆不道的话也敢出口。[说着作揖对着里头拜了拜]圣人心思,岂是当奴婢能随意揣测的,就是借咱们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做大家的主!再有这话我非剥了你的皮不可![福隆安讪讪笑了下,不敢再说了,金荣看他不顺眼,又把烫手山芋抛了回去]圣人那儿是不能打搅的,还有半个时辰呢,你自个儿看着应付吧![……半个时辰后,皇帝打着呵欠从内堂出来,金荣才把杨妃在乾清宫里等候多时这话给回了。皇帝握紧了手炉缓步朝乾清宫走去,一面吩咐金荣]这样,你去问她今儿中午想吃什么菜,让御膳房再添几个,前些天不是来了两个岭南厨子么,问她要不要尝尝……她要是问起朕,就说朕换衣裳去了。
                  妃-杨云英
                  金荣过来时杨妃已在偏厅等候多时,积攒下来的怒火在他开口之后再也按捺不住了:吃什么吃?我已经吃一肚子气了!杨妃气得险些跳脚,来回走了几步后向金荣飞了一记眼刀子:他平日里不是一向跟皇后一起用午膳吗?说什么换衣裳,这会该不是诓了我坐下,自个再溜去坤宁宫吧?
                  皇帝-赵靖
                  [金荣打小伺候皇帝,何尝不也是跟着杨妃一道长大,对于两位主子拌嘴的场景几乎早已见怪不怪。杨妃这话太过逾矩,金荣不敢接,只是尴尬笑笑]御膳房向来只负责圣人吃用,留您用膳也是一桩恩典。[又讪讪道]圣人金口玉言……还请夫人慎言。
                  妃-杨云英
                  杨妃见状连连冷笑:行,不拘是什么菜,总归是大家赏赐的恩典不是?这桩恩典我受下了。我继续在这里等,等到天恩浩荡,再赏我见一面。
                  皇帝-赵靖
                  [金荣在这宫里也算数一数二有头有脸的人物,便是皇后待他也存着三分礼遇。这会儿遭了杨妃一番呲哒,倒把他额上逼出一层薄汗,应了个“是”便匆忙告退了。再说皇帝这厢换上私服,不紧不慢地叫人把杨妃领到东暖阁来。未料她进来时还是一脸怒色,便若无其事地问她]怎么了,又是谁得罪你了?
                  妃-杨云英
                  杨妃见皇帝临到这会还是这副模样,只觉气不打一处来。原本的问题太多,一时不知要先逼问哪个。忽地又笑了:哦?果真还是三哥好,一眼就知道有人得罪我了。三哥这话是要给我做主,狠狠罚一顿那个得罪我的人么。
                  皇帝-赵靖
                  [二人相对坐在炕上,从瓷盘中拣了两颗宫女剥好的板栗递给她]按你这么个脾性,若要把得罪你的都一一罚了,朕岂不是成暴君了。


                  IP属地:北京9楼2019-08-08 22:35
                  回复
                    妃-杨云英
                    杨妃生气归生气,见到人递来的板栗到底是伸手接了。不料听到他后话,凑近前去看他眼底是否会有一丝一毫的心虚,谁知他端的问心无愧,一面悻悻坐了回去,一面道:你要是不跟我来这一套,我犯得着跟你生气?少装傻了,打小几个兄弟姐妹里属你最精。这下没有吃栗子的欲望,只将它拿在手里,尽量平和着语气:我现在问你哦,你不要骗我。董姐姐怎么会去?
                    皇帝-赵靖
                    [自己吃了一颗,配着茶水润过喉才看着她道]你真想知道?
                    妃-杨云英
                    禁不住央求他道:好三哥,别卖关子了,告诉我吧。
                    皇帝-赵靖
                    [目光轻轻一带,暖阁里伺候的人便无声退下了,因捧了茶碗徐徐告诉她]前儿我跟表妹闲话的时候顺口提了这事儿,她担心朕身边没有贴心人伺候,然后……[余光瞟了杨氏一眼,有些尴尬地咳了两声]就是这样了。
                    妃-杨云英
                    杨妃因不通人事,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只以为董氏说的伺候是如阿黛伺候她一般伺候。直到心里反复咀嚼过贴心人几字,才恍然大悟,一时间脸红了起来,更加恼恨董氏这样行径,再三确认一遍:所以…她是知道你原本是打算只带我一个人去的么?
                    皇帝-赵靖
                    [不由好笑起来]你说呢?难道你已经可以伺候朕了?
                    妃-杨云英
                    一颗心当下就凉了大半,脸色红晕却还未消退,只得伸手狠狠拍了皇帝一下:你……!很失望地看着他:你为什么早不告诉我,我以为你只打算带我一个人去的。回想起董妃的笑,更觉难受:你知不知道我今天坐在那儿有多难堪?
                    皇帝-赵靖
                    [挨这一下倒没什么,却在迎上杨氏目光那一瞬间生出几许烦躁]早告诉你,好教你让朕反悔?在董氏那儿失信?[扯开了领口盘扣]凭什么就要朕体谅你难不难堪,你又为朕想过什么?
                    妃-杨云英
                    他这话宛若在杨妃脸上打了一记狠狠的耳光,杨妃嘴唇颤了几颤,不仅忘了他原本就没答应过只带她一个人,还把什么规矩什么体统尽数忘了:你只想着你不能在董氏那里失信,那你就能在我这儿失信了吗!分明就是你先反悔去问她……早在收拾行李前竹青便跟杨妃提过要选几位懂事的宫女一起带去,杨妃原还不肯,碍不过竹青说要多为陛下着想才答应。不料这会被他责备只顾自己,恨得咬牙:好,好,现在她是头等贴心头等温柔的人,我反倒成了小人。她明明知道你原本只打算带我一个人,跟过来凑什么热闹?她若果真那么体贴,就不该…就不该趁人之危!
                    皇帝-赵靖
                    朕何时又答应只带你一人去了?[一下掀翻了那只装着板栗的矾红彩缠枝灵芝纹碟,倏地站起身来]成日除了撒娇撒痴,你还知道什么?朕看今日这事就是回到老祖宗跟前,你也占不到半分理![怒气冲冲地看住她]董氏是朕的表妹,朕不想再听见你这么说她。你高兴也好,不高兴也罢,朕是一定要带她去的。[说罢抬脚就要往外走]
                    妃-杨云英
                    杨妃叫这一声吓得脸色惨白,一时愣坐在原地,看着板栗在地上滚了几回。伸出手要抓住他衣袖,最终在空中虚虚一晃,重新收了回来,哑声道:我知道了。
                    杨妃自册封后便比不得从前在慈宁宫日日见到皇帝的时候,而能说体己话的人放眼整个六宫,除却冯宝林再没有一个真正的知心人。她每每觉得寂寞难受时,都会先回想一遍往日老祖宗和皇帝的优待,如此心里才好受一些。然而直到今日她才算是真正体会到老祖宗当日话里背后的深意,心肠一点一寸地冷下,握紧了手中方才接过的板栗:你说得对,是我太不懂事,是我太贪心了。毕竟你不是我一个人的三哥,你是天下人的陛下……董妃是你的表妹,我以后都不会再说她了。说罢起身一礼:恭送陛下。
                    皇帝-赵靖
                    [脚下微微一滞,还是头也不回地出去了。外间的内侍宫女早在听见刚才里屋传出来的动静后就跪了一地,只有金荣敢上前请示午间在何处摆饭,当下毫不犹豫吩咐道]到书房去吧,朕看会儿折子。[金荣应下后,又支吾道]那夫人……[皇帝冷冷打断]不用管她。[好在皇帝的坏心情并没有持续多久,午后皇帝批阅奏章的时候,赫然发现了几封弹劾许仆射的折子。其中一本密章正好出自左补阙胡敬之之手,内容言辞激烈,直指许仕章谋逆不忠,在京中大行不法之事……补阙隶属门下省,长官为周瑀周侍中,同为辅臣之一,却与袁、许、秦三人关系不睦,甚至时常因为政见不合而与许仕章在朝堂上针锋相对。于是当天午后,皇帝密召周侍中入乾清宫议事……]
                    妃-杨云英
                    阿黛目送杨妃进乾清宫时就感觉右眼皮猛地在跳,等了许久才见乾清宫的内侍出来说圣上要留杨夫人用膳,请阿黛等人进耳房吃茶等候。阿黛暗想右眼跳灾这话实在不准,不料膳点还没过,就又传来杨妃要回宫的消息。大起大落下阿黛一颗心立即砰砰跳了起来,连同其他几人一道去乾清宫外候着。好容易盼到杨妃出来,却见她脸色苍白,赶忙上前搀扶。正要开口询问时被杨妃牢牢地握住手:起轿回宫吧。
                    杨妃回到长乐宫时屋里已经烧好了碳,吹走了身上的寒气。早上带出去的手炉这会儿已经不热了,绿岫忙再递来一个。杨妃接过手炉,脸色很平静地:你们先出去吧。我刚才在乾清宫用了些点心,这会儿已经吃不下了。去东厢房告诉冯姐姐一声,中午不必来侍膳了。绿岫几人面面相觑,唯有竹青接过话:是。只不过您这会是吃饱了,一会儿就该消化了。倘若夫人饿了便吩咐奴婢,菜都在小厨房里热着呢。杨妃一面点头一面笑,由人伺候着摘下首饰,脱下鞋翻身上了榻:好。
                    有了竹青领头,其他人便也以为杨妃是真的同以前一样,在膳前偷偷摸了几块点心吃。只是直到未时仍不见传膳,众人难免担心起来,少不得由阿黛打头阵。阿黛见床帘紧闭,以为杨妃在歇午觉,便悄悄近前打起床帘。不料杨妃不仅这会没睡,耳朵还尖:鬼鬼祟祟做什么呢。阿黛悻悻挂起帘子:您没睡呀。今儿厨房做了您爱吃的翡翠香虾饺皇、梅花饼、竹韵露……杨妃始终是背对着人的,起初尚且不吱声,直到阿黛报到板栗糕时才开口道:他刚才给了我两颗板栗。我不想吃,但还是接过来了。他走的时候生气地摔了碟子,里头的板栗散了一地,我只好一颗颗地给捡起来,连同他给我的一起放进去。
                    阿黛一时不敢接话,而杨妃自己也不知道自个说这些是要做什么,于是室内只剩沉默。不多时杨妃坐起身:点心真是容易消化啊。才多久你就把我给说饿了,吩咐他们去传膳吧……
                    结语:记得有人说过一句话,阶级不平等的爱情注定是悲剧的。在杨妃错失后位,成为妃嫔的时候,这两个人在某种程度上就已不再是一路人了。皇帝大婚后开始亲政,心里装的不再是儿女情长,他想要施展自己的抱负,还有很多想法要去实现,在疲惫的时候更需要的是温存体贴,而不是费尽心力地去哄人。而杨妃却还是那个只知道嬉笑怒骂,刁蛮任性的小姑娘。或许在这场戏后,她也会有所思考,有所成长。


                    IP属地:北京10楼2019-08-08 22:36
                    回复
                      第五篇:杨妃 董妃
                      前情:杨妃在被皇帝大骂一通后低沉了几天,还天真地在长乐宫里等着对方的解释,却始终没有等到解释。冬狩期间,耐不住沉闷的杨妃还是出门玩耍了,没想到在挑马的时候和董妃狭路相逢,二人展开了一场貌似和谐的“争吵”?
                      妃-杨云英
                      十一月十四
                      临行前一夜与冯氏的交谈叫杨妃心里好受不少,第二日在队伍里因瞧见董氏而要拔脚就走的动作都生生一顿,同人行过平礼,打过一声招呼才转身上了马车。杨妃虽然生了几日的闷气,但到底年纪小,惯爱新鲜趣事。哪怕冬日里万物凋零,因不同于皇宫内的一隅天地,在她眼里也是足够吸引人的。在马车走出皇城一段距离后便打帘向外探头,一会儿伸长脑袋去看前方,一会儿又回头看向后面。不仅听不进阿黛劝说不可失仪的话,还会招呼阿黛过来一齐看。只有当不小心对上了外头奴婢们的眼睛,才能想起竹青的叮嘱,立即又把头缩回马车里面。只是不多时,车帘又悄悄支起了一处角……
                      十四这日因不要定省,杨妃难得赖一回床,又因外头不比被窝里暖和,不免生出几分惰性,在出门跑马与在帐内烤火间来回迟疑了许久。阿黛不愿杨氏就这样窝在帐子里头,哄劝着她出去跑马。杨妃禁不住劝,想着好容易出宫一趟,那里就能这样消磨时光呢?很快便来了劲头,由阿黛伺候着换上骑装,亲自去马圈挑马。马夫事先便被告知这一回冬狩会有两位夫人随行,见杨妃前来自然小心侍奉,为人一一介绍。不料杨妃都不满意,撇撇嘴:我可不要这些。抬眼看见在更远处有一匹红枣色的马,两眼一亮,走上前去捋一把马鬃。这匹马弯下脑袋在杨妃手心里蹭了几蹭,喷出来的鼻息有些烫热,将杨妃逗得喜笑颜开。马夫小跑几步跟上:夫人果然好眼光。这匹马性情最为温顺,适合刚学骑术没有多久…杨妃刚因他小瞧自己而不服,就听见身后宫人唱礼:请董夫人安。杨妃听罢,捋马鬃的动作一顿,却也没有回头,自顾同马夫说话:你那里看出来我刚学骑术没有多久了?
                      妃-董兰幽
                      [一日的车马劳顿过后甚至没有心力为早间杨氏那番态度而感到失落。这是头一回在野外的营帐过夜,皇帝又不在身边,当晚几乎无法安枕,次日干脆就起了个大早。用过早膳以后,自家便把平儿叫来吩咐]让人把那罐莲心送去前边吧,这儿不比宫中,我怕陛下吃多了野味上火,闲时叫他们冲泡一碗给陛下下火也好。[吩咐完又道]对了,你叫曹云金先去马场那边替我挑匹马,只要别太不驯,别的都不拘。[平儿即刻领命去办,自家在帐子里换上利落的骑装,又收拾了一会儿才领人出去。刚到马厩那儿就瞧见杨氏一行人站在不远处,当下含笑走上前去,正好听见杨妃那话,先对她含笑点了下头,才问道]这是怎么了?[杨妃自然不屑理会,那驯马的太监只得诚惶诚恐地把这事儿的前因后果给回了,听完一笑]杨妹妹的马术在我们宫里可是数一数二的好,陛下也是金口称赞过的。像你这么没有眼力见的,你师傅也放心让你到主子跟前露脸当差吗?
                      妃-杨云英
                      杨妃因常随圣驾出行,秋狝行宫都留有她专用的物件,马厩里更是为她专门饲养了一匹马儿。只是每年冬狩地点不定,今年又是她第一回随行冬狩,周遭伺候的奴才皆有些眼生,更不要提有专门的马匹供她使用了,因此今日杨妃才会亲自前来挑马。而这位马夫生平何曾见过这么多贵人,向来胆子小嘴巴笨,只因养马的功夫好才被留下。方才见杨妃过来,下意识以为深宫后妃骑马都只为图个新鲜。不料接连被杨妃、董妃反问,分明是冬日,这会背上却冷汗涔涔,一口大气也不敢多出:小人眼拙,小人眼拙。不料夫人小小年纪,骑术就已如此精湛……杨妃收回手,冷冷打断:行了,为难他做什么。他不过是看我年纪小,一时认岔了。
                      妃-董兰幽
                      [看了一眼还愣在那儿的小太监]既然杨夫人大度不与你计较,那我也不说什么了。[那人眼里总算再度恢复了光彩,只管对着杨妃连连磕头。自家则是试探地走近那匹马,大有伸手抚摸它的意思]妹妹既然看不上这马,不如让给我吧。我从前在家里不曾骑过,正想趁着这回试一试。
                      妃-杨云英
                      几回合下来杨妃想是明白了董氏此举的意图,脸色总算缓和了一些,往后让开几步,话里仍有些别扭:什么看不看的上的,不过是我骑惯了快马,不爱这些。你既然是第一回骑,这匹马正适合你。不妨摸摸它试试,它性子乖,不怕人的。
                      妃-董兰幽
                      让我来试试……[嘴角衔着一丝连自家也没有察觉的笑意,右手轻轻抚上马鬃,见它果然温驯如常,适才提着的一颗心也放下了大半。下意识回头冲着杨妃一笑,但见她别扭地躲开目光,有些尴尬地停下抚摸的动作,转而去问那名黄门这匹马的名字,随后提议道]我听说上马之前要先牵着它走一走,好教它熟悉自个的气味,这样骑马会更顺利些。我想让他牵着阿宝陪我走一圈,妹妹在这方面是翘楚,可以抽空陪我走一程吗,[轻巧眨眼]最好多告诉我一些诀窍?
                      妃-杨云英
                      在董妃回头递来那一眼时,杨妃下意识地就扭过头去,扁嘴:我不……我忙着呢。说着就要拉上阿黛走人:我要去挑我自己的马了,才没功夫陪你。
                      妃-董兰幽
                      [笑容一僵,在她将要擦身而过时忽然唤住她]杨妹妹,我有几句话想跟你说。[杨妃走开几步后身形一顿,自家对平儿使了个眼色,示意她带着其他宫女儿站到远处去,过后徐徐走向杨氏]我知道你心里恼我,但总不能一直这么着。即使我不跟你计较,回宫后若叫袁姐姐看见了,她也不会高兴。所以有什么话,咱们不妨趁着这会儿直接说开吧。


                      IP属地:北京11楼2019-08-08 22:37
                      回复
                        妃-杨云英
                        叫董氏这话说的脚步一顿,回头冷笑:我还当你不知道呢——
                        自从皇后当众宣布董妃也要随行冬狩时,杨妃便一直在长乐宫等着,只是始终不曾见人有要过来解释的意思。这下听见她这番话,才缓和下来的气氛一瞬间又剑拔弩张起来了:我确实有话要跟你说,但那已经是好几天前的事情了。这会你又跟我装什么大度懂事?
                        妃-董兰幽
                        [听见这样挑衅的话语,纵然极力压着心头的怒火,浑身却仍然为此而不可避免地微微发着抖]我知道,你在等着我给你赔礼道歉。可是敢问杨妃——[毫无畏色地对上她的目光]我董氏做错了什么?
                        妃-杨云英
                        杨妃在刚得知董妃随行时,心中除却因对皇帝失信而感到的失望和愤怒,还有此事所引起的不解。盖因她不明白,平日里董氏与自个的交情算得上不错,如果她知道事情原委为何没有婉拒随行?难不成是皇帝没有同她说清楚么?
                        因此她再三确认,特意问过皇帝,董妃是否知道原本的冬狩名单上只有自己一人。在得到肯定答复后,气恼便多于了疑惑。只因她自幼便是叫太皇太后给宠大的,心思单纯且执拗,不肯对自己的东西退让,也不愿争抢他人之物。在她看来,董氏既然知道了,又何必要去扫人兴致?只是她仍愿意去听董妃解释,不然也不会在长乐宫白等这么些日子了。然而在董氏这番话下,杨妃心中的怒火重新燃起,亦是扬眉回视:我问你,你明明知道三哥原本只带我一个人,为什么还要跟过来?
                        妃-董兰幽
                        [杨妃这话衬得她愈发稚气天真,使得自家生气之余又觉一丝好笑]正是因为知道只有你,我才要自请来照顾他。即使你与陛下有着自幼长大的情分,可有些事情,是现在的你注定不会明白的。[有一丝羞赧之色转瞬即逝,取而代之地正是一脸诚挚]如果只是一件衣物、一件珠宝,妹妹喜欢,我可以拱手相让。但陛下他是活生生的人,我喜欢他,想要照顾他,这也错了吗?还是说这宫中除了你,旁人都不许喜欢陛下?
                        妃-杨云英
                        从前宫里只有杨妃与永福两个丫头,杨妃并不觉得自个年纪有什么。然而如今在其他后妃的相衬下,杨妃难免显得稚嫩,又因年纪一事不能侍寝……因此格外讨厌旁人以这种过来人的语气说话,况且董妃这话又显得她霸道无理,气得发抖:我何时说了不许你喜欢他了!咱们说的是一回事么?你都说了我不明白,却又不肯跟我解释。早跟我说清楚不好么?这会还怪我使小性子,还说什么不跟我计较……有几分委屈:你们就都欺负我年纪小吧!
                        妃-董兰幽
                        若我说并不是存心欺负你的,你信吗?[微微叹息]当时我也是脑子一热,后来想想也觉得有些不妥,但我始终不认为自己为陛下的这份心有什么不对。[神色有些古怪]再说这种事,要怎么跟你解释?刚刚那些话我也是一怒之下才脱口而出……不过这样也好,如今不只妹妹明白了我的心意,我也算真正明白自己的心意了。
                        妃-杨云英
                        杨妃原不觉得有什么,经人这一问,发觉倘若董妃是在一开始就前来说“你还小,并不懂”这等话,只怕会被认定是前来显摆。这时细想下来,因也有些赧然。只是这话落在耳里到底有些怪异,何况因她挨了皇帝一顿骂,小姑娘一时也放不下面子,心口仍有些堵堵的,一股说不出来的感受。只得哼哼一声,神色终究软和下来:知道了。
                        侍奉的奴婢在远处瞧着,董杨二人的声音只能模糊地传入她们耳朵里,没有一个人敢上前。这时将话一摊开,杨妃也不想再见她,转身招呼阿黛过来,就是要去挑马的意思了。不忘转身看董一眼,像是放狠话一样:但我这几天还是不会理你的。这才哼一声走了。
                        妃-董兰幽
                        [看着人影逐渐远去,自家嘴角微微翘起,登时只觉浑身松快了不少。平儿回来后免不了替自个抱不平]夫人也太好性儿了,何必受这股子气呢,咱们也不用看她脸色过活呀。[轻轻摇头]若是真的就此翻了脸,不止袁姐姐难做,我也怕太后殿下失望……殿下对我多有点拨照拂,咱们总不能做个忘恩负义的人吧?再说她还是个小姑娘呢,跟她计较什么。好啦,咱们骑马去吧。[说着便让人牵来阿宝,这一上午只管骑在马上叫人牵着慢慢走,有时听到了一点自外围传进来的动静,心里不由想道:倘若有一日我也能跟表哥一道策马奔腾就好了……]
                        结语:这场戏后,杨妃尽管隐隐约约明白了一些道理,但向来任性的她仍然不愿意轻易低头,却还是给了双方一个台阶下来。对董妃来说,现在的她虽然不需要讨好杨妃,但一向温柔谨慎的她仍然不愿意给亲密的皇后为难、添乱,也不希望贸然跟杨妃翻脸,让指教过她的皇太后为此心寒。说到底,十五六岁刚刚进宫的少女哪有那么多勾心斗角的算计,至多也只是几句吵嘴而已。


                        IP属地:北京12楼2019-08-08 22:37
                        回复
                          第六篇:皇帝 杨妃
                          前情:在皇帝眼里,这一次和杨妃的吵架只是烦躁时的发泄,并不算太严重的事情。加上在宫里被拘束惯了,出宫后很快就放开自我好好玩了几天,将之前的不愉快都给忘了。而杨妃眼里,这一次吵架比以前要来的严重的多。但是同样的,出宫后玩了几天也不像前几天那样伤心,加上和董妃摊开聊过以后,也明白自己这样发脾气是站不住脚的,但看到皇帝还是十分尴尬。
                          皇帝-赵靖
                          天佑八年十一月十六晚
                          [兴许是此前在宫中拘束太过的缘故,头几日皇帝只与秦王、袁阵、杨适等几个同龄郎君厮混在一处。除却骑马打猎以外,偶尔也会把哪家的家伎叫来唱上几曲儿,众人一道饮酒作乐,好不快活,哪还记得起先前的那些不愉快。到了十六这晚,皇帝特意吩咐在主帐升篝火,又让人在上边架上一只全羊。杨妃来时,帐子里正好传来皇帝的声音]得了吧,他送的姑娘再好朕也瞧不上,他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你还不清楚?[杨适低声说了几句,又听皇帝道]行行行……人就在旁边的帐子里,你领了快走吧。
                          妃-杨云英
                          杨妃前两日都在围场上打猎走马,偶尔想起时已经不像前一阵那么伤心,只会恨恨咬牙暗骂一句,这就更没有心思去主帐那边了。尽管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人,但她向来是个闲不住的性子,自娱自乐倒也能过的十分快活,心中的郁气连带着散了大半,唯有阿黛在一旁干着急。十六这日杨妃跑完马出了一身大汗,便要回帐沐浴。甫一打帘就见一位在乾清宫伺候的内侍揣着笑脸迎了上来:夫人可算回来了,奴婢已恭候您多时。大家差奴婢过来和您说一声,要请您今儿晚上过去吃烤肉呢。杨妃将拭汗的帕子扔给阿黛:董妃去不去?内侍笑道:这头羊是新打的,大家特意让您尝个新鲜。杨妃听罢心下一动,这才点一点头……
                          夜里杨妃已经换上了宫装,身上披的斗篷并不是原来那件红狐狸皮的。谁料刚走近帐前就听见里头传来的那一席话,狐疑地皱一皱眉,抬脚往旁边帐子方向过去,才走几步便觉不妥,忙要收回脚来。不意恰逢堂兄杨适自主帐内出来,二人目光对视间就见杨妃尴尬地笑了笑:阿兄……
                          杨适一看那里还有不明白的?当即叫杨妃这番举动气笑了,到底没有忘了礼数:微臣见过杨夫人。杨妃向来怕这一位堂兄,说过一声免礼便迫不及待要进去。杨适知道圣上就在帐内,见状也不好再说什么,只有低声道:不要忘了规矩。杨妃巴不得快走,连连点头:好,好……阿兄是不是还有事?我就不打扰你了。杨适微微摇头叹息:你啊……当下不再说话,便放杨妃进帐了。
                          杨妃因怕挨杨适的骂,脚下好似生风,却因这一插曲将来时酝酿的底气、情绪皆忘了,在打起帐帘瞧见人那一刻脑里想到的只剩那日的冷言冷语。她每逢紧张时便爱绞手指,今日也不例外。骤然记起什么,慢半拍地蹲身一礼:参见陛下。
                          皇帝-赵靖
                          [杨适出去不多时杨妃就进来了,正要开口问她碰上杨适没有,见人这样便笑了一下,自顾自地拿起小刀在烤好的羊后腿处慢慢切肉]我知道你喜欢吃羊后腿,方才逸飞要这处的肉我都没舍得给他,再不过来朕就自个吃了。
                          妃-杨云英
                          随着皇帝的动作,羊肉的香味不住地往杨妃鼻里飘。杨妃因爱面子,起初还强忍着诱惑,状似不在意地看了烤架一眼。当听见最末一句时,忙抬头看向皇帝,磨磨蹭蹭地走了过去,隔了几寸距离挨着坐下。杨妃十分自然地自皇帝手里接过烤肉,一旁的奴婢见状递来一双筷子。杨妃吹过几口热气,就只顾着埋头吃了。
                          皇帝-赵靖
                          [杨氏接过碟子,自个便又动手切肉,就着小刀吃完了一块也没瞧出她有开口的意思,蓦地叹了一口气]还恼三哥呢?都说吃人家的嘴短,你再这么样,朕就撵你回去了?
                          妃-杨云英
                          动作微微一滞:你又要撵我……


                          IP属地:北京13楼2019-08-08 22:39
                          回复
                            皇帝-赵靖
                            [小刀往边上一丢,拾过巾子擦了下嘴]要不呢,继续让你坐这儿甩脸子给我瞧?[又一一拭过手指]差不多得了啊。这两日得了什么好东西没想着你,你总不是要朕给你赔不是才肯罢休吧?
                            妃-杨云英
                            一听这话有些急了:我不是给你甩脸子,我也不要那些东西,我…我就是…杨妃进帐后鲜有开口,不是为了给人脸色看,而是因为自上回不欢而散后二人之间的气氛便有些尴尬,实在不知该说什么好。经人这么一说,被误会的委屈不免滋长起来,想要同人争辩的话在想起之前一事时生生咽了回去,慢慢放下了盘子:对不起,我之前不该跟你发脾气的。
                            到底不肯在他跟前露怯,因怕忍不住,赶忙别开脸低下头,皇帝所能见的只有杨妃一截皎好的白颈。这时帐内静了下来,只剩下烤架上发出滋滋的声音。好一会儿杨妃才哑着嗓子道:我册封以后时常见不到你,好容易盼来了冬狩,你不知道我有多高兴。我想着总算能和你好好待几天了,一直在想冬狩那几日该怎么和你一起过。我知道你忙,就算好了该把哪一份时间留给自己。我算好了大臣、算好了世家子弟、算好了二哥,就连……
                            想到皇帝那日话里的责备之意,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疼,生生一哽:却从皇后那里知道我还漏算了一个董表妹,我当时真的很难过。我有试着去听老祖宗的话,但我真的做不到,忍不住就跑去乾清宫了,一时忘了规矩。
                            皇帝-赵靖
                            [这期间握着一只茶碗在手,一面安静听着,神色略有动容]朕没有顾虑你的感受,这一点是朕不好。但是瑗瑗,朕是一个正常男子,兰幽这份体贴细致的心思,朕想天底下没有一个男子可以狠心拒绝。当日在乾清宫,朕把你当作没长大的小姑娘,所以选择避而不谈,到了今日朕才知道你的想法……三哥这样告诉你,你可以体谅三哥么?
                            妃-杨云英
                            说罢这些总算长舒一口气,背着人悄悄擦过眼泪,这才扭过身,郑重而肯定地点头:我可以。三哥,我会长大的。有几分忐忑:你以后如果有什么别的打算,能不能和我说?哪怕是事后及时告诉我也好,我不喜欢这种被瞒着的滋味……
                            皇帝-赵靖
                            [笑着放下茶碗,轻轻握住杨氏肩头]朕答应你,以后不再瞒着你了。[二人如幼时一般拉过勾,相视一笑后忽又想起坤宁宫之事,因叹道]你这脾性也是该改一改了,咱们如今都大了,总不能再像从前那样,尤其是如今有了皇后。若是来日你错了规矩,皇后身为后宫之主,她要管教你,朕也不好说什么。三哥骂你几句,总好过来日让别人教训吧?
                            妃-杨云英
                            杨氏心满意足一笑,她并非不明白自个气性大,也并未觉得皇帝后话有何深意,只当他是在如寻常一般叮嘱,于是乖乖应好。因二人这回和好如初,之后几日自然是一道骑马打猎,后话不提。只说当夜杨妃回帐将衣笼翻了个遍:我那件红狐狸皮斗篷呢?阿黛道:您说不带,奴婢便没有把它收拾进来。杨妃懊恼地拍一拍额头:那等回宫那儿还有机会穿呀……
                            结语;在这次谈心中,杨妃得到了皇帝对自己发火的部分原因解释,也承诺了会努力长大。皇帝也开始了解杨妃的想法,,渐渐开始正视跟她的这段关系和感情。对之前的皇帝来说,杨妃更像是妹妹一样的存在,在这场戏之后,或许关系也会有所转变。


                            IP属地:北京14楼2019-08-08 22:41
                            回复
                              冬狩晒戏部分到此结束,接下来进入第二部分:大家的七夕梦境。作为一个七夕特别篇送上
                              七夕梦境的板块是希望让每个人写出自己的角色在梦中是如何看待七夕/如何度过七夕的,也想通过梦境折射出每个角色在当下的愿景或心境。


                              IP属地:北京15楼2019-08-08 22: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