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陆风云吧 关注:62,991贴子:1,916,958

单机战报 太宗实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唯我皇明太祖聖神文武欽明啟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統承天命掃滅群雄,除暴救民統一方夏。啟運創業之君夫豈偶然數十餘年為治之跡詒謀之道光輝顯著昭如日月。嗚呼,我太宗文皇帝大經大法明於上,聖如堯舜禹湯文武之君斯。勵精為理躬俭爱人载奠邦家中兴鸿业。
游牧风云2.59


IP属地:中国香港1楼2019-08-02 15:07回复

    太祖崩天,新帝则援遗诏止诸王奔丧,四年来建文帝暴戾成性,''曹国公李景隆以备边为名,猝至开封,围王宫,执之以归。 ……乃废橚为庶人,窜蒙化。诸子皆别徙。 '' ''夏四月,湘王柏自焚死,齐王榑,代王桂有罪,废为庶人。 ''''岷王楩有罪,废为庶人:西平侯沐晟奏楩不法,废为庶人,徙漳州'宗室诸人,人人自危。
    初,张信之至燕也,与昺等同受密旨,忧惧不知所出。以告母,母大惊曰:「吾闻燕都有王气,王当为天子。汝慎勿妄举,取赤族祸也。」至是又密敕信,使执王,信见事急,三造燕邸,辞不见,乃乘妇人车径至门,固请之。王召入,信拜床下,密以情输王。王犹佯为风疾,不能言,信曰:「殿下毋尔也。臣今奉诏禽王,王果无意,当就执,如有意,幸勿诲臣。」王察其诚,下拜曰:「生我一家者,子也!」于是召僧道衍谋举兵。
    王闻帝有意先诏复诏责燕王,逮至京师,戮之。燕王掷杖起曰:「我何病事始起。为若辈奸臣所逼耳,今上竟锢榑宗室,投火中死,天理容乎?」,反志益决,逐起兵,是以燕兵起,宁王闻风起事,奉天靖难事始。


    IP属地:中国香港2楼2019-08-02 15:11
    收起回复

      燕军久驻塞北,有着长年征战的经验,兵强马壮。时狂风大作,黄尘四起,王誓师靖难,发银分派各兵增饷褒勉,而振饬各镇军心,燕师战气倍益。王披甲宣令统一中原为目标,逐挥师南下,速战速决,鼓乐而进。

      燕军手下良将益朝,武德充沛

      燕王朱棣威震九边,文才武略,而燕世子朱高炽也是贤明之质,在这情况下燕国上下都深信在燕王的带领下必能成就一番伟业


      IP属地:中国香港3楼2019-08-02 15:18
      回复

        靖难之事一时传满天下,朝野哗然,建文帝在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的怂恿下急于削藩,先后杀死宗室多人,在布置对燕王的削藩事宜时,早就布置了近四万五千大军在燕国周围,以备不虞。现在一闻靖难之事,建文帝拍案大骂道「燕贼果然反矣,先生所言不虚」,而京师(明初都城在南京)兵部马上就开始调兵转饷,妄图剿取燕军了。
        靖难事起,军心不免动荡,燕王暂令军队休整恢复士气,并令在山海关,天津以及北平三处广募兵丁,以资南征。


        IP属地:中国香港4楼2019-08-02 15:26
        回复

          远方的安南陈朝与暹罗国一闻燕王靖难,立时首呼大义,请求结盟效忠,王嘉其忠诚,遂许之。


          IP属地:中国香港5楼2019-08-02 15:30
          回复

            休整已逾一月,明军名将耿炳文见燕军无甚动静,当机立断分兵九千围攻太原,又亲率万余军队北上进攻燕国重镇河北,然当地军民以死挡抗,明军力攻不克,只能围困城外。
            此时燕军在北平已经集合了超过两万大军了,王闻讯后不敢怠慢,立时亲率两万大军南援河北。

            王率兵迅捷,星夜过河间直抵河北,耿炳文部刚刚强攻不克,又无预防突袭,不虞我军骤至,仓卒拒守,全军覆没。燕王俘斩过万,耿炳文仅以身免,震动南京,建文君臣戚戚大惧,史称「河北大捷」,后世史家评此为靖难燕军战绩懋功之始。


            IP属地:中国香港6楼2019-08-02 15:40
            回复

              燕王既大敗耿炳文部,遂挥师南下重镇济南,而宁王方应靖难,犹惧建文兵多地广,故仅遣手下二千兵来观望助战而已。此时明军围太原之兵已增至一万四千兵,而蒙古也乘隙来寇大同,王深知时势紧迫,故欲强攻济南之心已盛。

              燕王旗帜一挥,手下诸将张玉,朱能等各麾勇士先登,众蚁附而上,不数日济南克之。又不忍百姓死伤,严令部下不得屠城,遂得百姓之心。

              「不过二月之间已占济南!?」宁王闻之惶惧。于是遣使至燕营,交出兵权,王大悦,许日后加赏其封邑云云。史称「燕宁合流」,燕国得宁王麾下精骑,实力大增。但此时明军又渡海分兵攻辽,情况已相当危急了


              IP属地:中国香港7楼2019-08-02 15:49
              回复

                燕王将精兵一分为二,一军名「和宁军」授大柄予骁将朱能,命其解大同太原之围。另一军名「安边」授大柄予勇帅张玉,命其星弛入辽击渡海明军。二人以战功相许,颇有要一争靖难第一功臣之势。

                接下来张玉率军入辽,岂知渡海而来的竟是建文帝以及其手下京营亲兵,张玉立时进攻,可惜手下疲劳,建文帝遁返海上,逃回山东。燕王闻讯立时南下青州,扼其南逃去路,建文帝被困胶州。
                而同时骁将朱能与其手下铁骑驰骋大同,率精骑左右冲击,箭如骤雨,大败鞑靼,额勒伯克汗率残兵狼狈逃回大漠,史称「大同之捷」,张玉闻之不甘,显然在军功之上朱能已胜张玉不少了


                IP属地:中国香港8楼2019-08-02 16:01
                回复

                  在张玉奋起直追,在铁巅斩首上千鞑靼首级的同时,燕王入胶州击明京营亲兵。
                  燕军列阵迎战,齐开火器,明军死者甚众,伏尸千里,建文帝率亲卫遁入水师之中,而其亲军几全溃灭,横尸遍野,丢枪炮火器甲盔兵器骡马粮草等不可胜数。朝廷伐燕之师如耿炳文,建文帝两部俱垮没,皇帝督师无能,南京军心遂丧。

                  朱能解大同之围后南下太原,明军闻燕师极锐,战心崩溃,一路被燕师穷追猛打,逃至商州。此时开封已聚明军约三万,商州有明军约两万,预备围堵朱能了。
                  而张玉则从辽回援河北,当时围河北者乃总兵华淳佑,此人意气骄盈,有轻视之志。玉师至,率精兵击之,华临战率不能执兵,一战即溃,杀伤甚众,自相蹂践。余众奔度郑州,张玉部斩首降者八千余人。
                  而燕王在尽灭建文帝京营后,则率师至孔子故乡曲阜,以期把他攻下得到孔氏后人,争取天下儒生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商机支援朱能部。


                  IP属地:中国香港9楼2019-08-02 16:13
                  回复

                    张玉南下直击开封明军。明军总兵施正德才望庸劣,驭军无法,玉引马鸣角,令铁骑蹙之,蹂躙厮杀,铁抢洞胸,明军溺死河者无算,斩首俘虏逾九千人。
                    而燕王轻而易举就攻下了曲阜,并寻到孔氏后人一人,立为衍圣公,为自己靖难造势,其后便率师南围徐州,扬州戒严。此时燕师距离南京已不足数百里,南京震动,人心浮乱。朝堂之上,建文帝不顾自己之前在胶州之败留下的箭伤,奋起对着大臣大呼小叫,一时问战守之策,一时问大将之选,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皆不能应答,文武缄言,这南京小朝廷的败亡之像似也不远了。

                    六月三日,张玉南下郑州追击溃兵,明军总兵张端平等力抑死战,犹大喊将士逃者悉斩,激以忠义,尚是无能为力。明军兵马疲敝,无力再战,立时遁去四方,玉斩首又几近万级矣。而朱能也配合张玉南下洛阳,与当地残兵大战。时张玉朱能骁勇善战,所向有功,威名传天下,人称「东玉西能」。

                    天时昏暮,燕王率军突出强攻,登城撕杀,守将失措,徐州告破,燕王安抚人心后随则南下扬州。这时候南京已经乱成一团了,百姓士绅各思奔走,多有携家离京避难,比起建文元年意气风发,一心想做圣君明主的他,朱允炆显然变得萎靡不堪,甚至已经多日未视朝了,朝中大事都由齐泰,黄子澄,方孝孺三人主持,留守的勋贵大臣将领们都开始私自投信燕王了。


                    IP属地:中国香港10楼2019-08-02 16:36
                    回复

                      张玉朱能率部会合燕王后,三军近四万靖难王师攻破南京门户扬州,直逼南京,建文帝急令水师阻碍。

                      时建文君臣方重野战之胜负,急募天下勤王之兵,久缺水师之饷,故燕王市恩买通水师,遂得携张玉朱能诸将强渡扬子江,进围京师,举朝震骇。而南京当时的京营早在胶州一役死亡胎尽,加之讹言四起,军士逃散,南京城外仅剩五城兵马司一千人,顷刻就被燕师所灭。
                      建文帝令诸王与李景隆等乘城守御,自己则深居禁中,章奏不理,方孝孺等大臣除了在城墙痛骂燕王,盡力整肴守备之外,也没有任何救时之策了。燕王围京师,知不可骤克,令射书城中趣降。
                      相较南京军心之萎靡不振,燕师则是秣马蓐食,俟旦毕度。不久之后,燕王亲躬督师齐攻,鏖战混杀,顺利攻陷外城,秋毫无犯,建文君臣坚守内城。

                      时金川之门大开,景隆与诸王「反正」,王师入内,建文帝见事不可为,以火烧毁奉天殿自焚而亡。
                      燕王憾动曰「痴儿,何苦如此」,以天子礼葬之。翰林院编修杨荣迎于马首,说:「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王默言顿悟。次日诸王及文武群臣多次上表劝进,王皆不允。
                      次日谒孝陵,祀地于南郊,于当日建极,即皇帝位,诏告天下,咸使闻知,封王妃徐氏为皇后,世子朱高炽为皇太子,另重建奉天殿,重刻玉玺,钦定明年为「永乐」元年,凡建文年间建言诸臣,酌量起用。
                      另对奉天靖难功臣将士等论功封赏,帝敕谕之曰「朕举兵靖难,尔辈多立功,朕未尝忘其赏典,朱能封成国公,玉封英国公,其余者追随帝奉天靖难皆有大功,各授功侯伯不等,皆授其丹书铁券,世袭永封。随行征讨军士久效勤劳,各速加恤录。」


                      IP属地:中国香港11楼2019-08-02 16:53
                      回复

                        新帝即位,万象更新,廓清垢氛兴建废坠,五礼式叙百度惟贞,重昭日月于四海,和人康边圉宁泰。历史将写下新的一页。


                        IP属地:中国香港12楼2019-08-02 16:56
                        回复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9-08-02 20:3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