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吧 关注:202,215贴子:13,139,789

希望大家给我一点鼓励吧医疗暴露,待确诊两个多月了还没有确诊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希望大家给我一点鼓励吧
医疗暴露,待确诊两个多月了
还没有确诊
这种等待非常难熬
没有出结果之前,心里都会抱有希望
可是我又怕结果不好会崩溃
我平生从未做过坏事
也是洁身自好一个人
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7-02 12:41回复
    上核酸了吗?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7-02 12:49
    收起回复
      小姐姐别怕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9-07-02 12:51
      回复
        老天保佑你不会感染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9-07-02 13:10
        回复
          给你支持~希望没事,有事也当成慢性病来看待,你自己应该懂的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9-07-02 13:10
          回复
            老天会🙏你的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9-07-02 13:11
            回复
              大姐啊,两个多月抗体测不出来就排除了,不要这样丢医务人员的脸啊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9-07-02 13:50
              收起回复
                两个月待确诊 问题应该不大的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9-07-02 14:16
                回复
                  我感觉你应该问问大夫怎么会这样,在这大家都不是专业的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07-02 14:21
                  回复
                    怎么现在都是待确诊,都没初筛结果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07-02 14:21
                    回复
                      喇嘛钦
                      =
                      禅修,直面你基本的不安全感
                      2017-04-29 宗萨仁波切 中国佛教网
                      我们像是病人,佛陀是医生,我们的疾病是混淆不清。比方说看到海市蜃楼,相信那就是水;而我们又是如此饥渴,所以非常需要水。当老师告诉我们:“嘿,你看,那是海市蜃楼,不是水。”我们当中只有极少数的人感觉松了口气,不再感觉失望。即使老师告诉我们那只是海市蜃楼,我们大部分人并不愿意相信,我们宁愿相信那是水。所以,因为慈悲以及善巧的方便,佛陀和老师们就必须应付我们的期望。因此之故,你在佛教中看到一些似乎是有神论的祈祷,特别是如果你到西藏,那就更多彩、更纷乱了——蜡烛、酥油灯、转经轮、旌旗、佛龛,所有这一切。
                      阿育王是最伟大的佛教国王之一,他活在佛陀圆寂后的四百年。阿育王时期之前的佛教,并没有佛像或任何象征物,我想这是因为大家忙于思惟见地。但于此末法时期,我们不知怎么地发展出这样的观念:道必须是复杂的。我们要求复杂性,因此我们现在有许许多多复杂的道——观想、持咒等等。但我们从来都不该忘记,这整个道好比是一艘船,只是为了帮助你到彼岸的一艘船。在此情况下,彼岸正好让我了解到,我的手迟早将变老,也了解没有一个东西可视为手、我的手并非独立的实体。
                      无论如何,禅修是一再地帮助你习惯这个见地的一项技巧。它是技巧,不是目标。道亦非目标。禅修是项技巧,它是你必须要剥除的皮。这整个佛法的道有点像是洋葱,你见到一层层的皮。当你剥除第一层皮,心里想:“哦,这就是了!这是我的解脱,这是我的证悟。”过一段时间,你了解到这只是你自己制造出来的幻想,然后将它剥除。
                      随着一层一层的剥除,你最后发现里面什么也没有。佛教徒一旦发现什么也没有,他们会感到很高兴。使自己免除必须去发现里边有个什么东西的负担,比方说发现灵魂或某个珍贵之物,免除这个负担很重要。去发现里边有个什么东西时,假如我们运气好会上天堂,运气不好就下地狱,因为根据佛法,此非正见。依佛法而言,我们必须剥除这些我们拥有的顾忌或烦恼。我要强调的是,对许多佛教徒而言,佛教是一个经过非常复杂、精细设计的顾忌,但它是此时我们必须使用的顾忌。
                      你当然知道什么是禅修—— 坐直、正常呼吸等等。无论如何,当某个人正在禅修,我们认知到这个人什么也没做。这其实已经相当不错。基本上,禅修即是什么也没做,绝对是什么也没做。这可不容易!成千上万人想要什么都不做,却无法达成,因为我们总是需要做一些事,不是看电视,那就读小说、办party、持咒、刺青、或染发。我们总是必须要做一些事!其原因是,当我们什么都没做时,我们感到孤单,不是吗?而这正是我们所不喜欢的,因为我们里面有着基本的不安全感,此基本的不安全感其实是不知道自己存在与否。为使我们确信自己的存在,我们必须购物、或做些什么事。禅修正好相反,禅修总是面对事实。因此我们该如何面对事实?什么事都不做。这可不容易!
                      另一个问题是,我们为何要禅修?如果你要追随佛陀的道,你的目的不是获得快乐。快乐并非我们的目标,佛教的目标不是快乐,了解这点很重要。因此,这是何以佛法永远不应被认为是一个治疗法。佛法正好相反,佛法其实要拆解你!这真让人觉得沮丧。如果你真的想要修持佛法,它其实会让你无所适从。然而一段时间之后,当你到达某一层次,你了解到没有什么东西是你无所适从的,然后你获得某一种信心。我想,那时你将会法喜充满,但我尚未到达那个阶段,这只是我所听闻到的。然而我可以确定的是,佛法和快乐并不相干。为什么?因为快乐是一个非常易变、无常的东西,今天的快乐到明天就不是快乐,明天的快乐到后天变成别的东西。
                      当佛教徒说,“希望一切众生快乐”,这是什么意思?当我们谈到快乐,我们谈的是了解实相,跟感觉没有关系。你知道我们的快乐一向多变。我们对某些人感到很兴奋,甚至初次见面就觉得很雀跃;但一两年后,即使只是看到他们都让你感到厌烦。这是确有其事!
                      现在回到禅修。什么事都不做,这并非容易的事。有两件不容易的事:什么都不做,以及生活在自由社会中、认为你想做什么都可以。这很困难,非常困难!即便有人给你绝对的自由,你也不使用。我们没有胆量勇气,我们没有信心去做想要做的事。或许你自认为是自由社会的一员,不,你在自己的顾忌当中并不自由。这不容易。这是两件不容易的事情。
                      学生:大家如此害怕自由,是否因为他们必须面对真正的自己?那可能是邪恶的、也可能是善良的。
                      仁波切:首先,佛教徒并不真的相信有人给你自由。第二,我们有自我,因此我们不使用自由。举例来说,我知道有些人花许多钱购买不同的领带,每一条领带都可以喂饱500名衣索比亚人。我不明白他们为何要结领带,因为所有服饰中,这是最没用的,不是吗?它没有口袋,你不能把钱放在里面;它不保暖;它看起来像是挂在你颈上的一条鱼。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穿戴它,但因为我们想要看起来称头、我们须要融入某个社交环境、或者我们需要受邀至某个需要打领带的宴会,所以我们打领带。这就是为何到头来我们做了所有这些约束我们自己的事情。
                      学生:您谈到不打领带,我完全赞同。但我在某处读到,出家人穿的僧袍的颜色具有某种意义。为何您必须穿着某个标准型式的衣服?
                      仁波切:当佛法传到世界上不同的地方,文化的面向贡献良多,但也正是这些贡献误导了人们。这蛮有趣!首先,没有阶级之类的意思。再者,假使你真的要分阶级,佛教中地位最高的是实相或是佛法,然后是传法的佛陀,接下去是僧众。因此有这制度上的安排,这是理论佛教拥有的少数制度或象征之一。
                      但除此之外,还有僧袍。佛陀在世时,他告诉出家人穿三种颜色的衣服,他们可以选择蓝色、红色、或黄色。并且理想上,衣服的质料是人们摒弃不用的质料,然后必须将它染成其中一种颜色,只为提醒你曾立过某某誓言,并且帮助你守戒。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意义。禅修时,通常建议你要坐直。并没有理由表示你不能躺着禅修,但还是鼓励你坐直来禅修。为什么?这帮助你规范自己。假使躺着禅修,基本上你更容易睡着。大部分标准的或理论的佛教象征或传统,和戒律有关。
                      学生:我想知道见地究竟有多重要。难道一个没有某某信仰、遵循某某见地的人,就不可能是一个全然正常的人吗?或是说,一个人必须尝试或建构他自己的见地,以获得某个正常状态,这很重要吗?
                      仁波切:当我们谈论见地,有许多不同层次的见地。当然,每个人都有见地。见地基本上是一个想法,根据这个想法,我们行动。举例来说,BMW是很棒的车子,这是一个见地。然后你日以继夜努力地工作,就是为了买一辆BMW,这是禅修。最后你终于买了一辆,然后你总是担心它会不会被刮伤,这是行为。见地、禅修、和行为,每件事情都包含着它们。然而,佛教徒当然会和其他见地辩论。佛教徒会说,一个凡庸的见地有许多缺失,这是何以他们称这种见地为相对的见地。为什么?因为也许一年之后,你就不喜欢你的BMW了,反而爱上法拉利跑车。这证明BMW并非究竟的快乐或究竟的实相。因此,能够定义究竟见地的,是那些不会改变、不依靠任何其他因缘的东西。
                      所以,这就是我的意思。我们对于自己的手的见地,完全错误,我们以为这只手和昨天的同一只手一样。如果我问:“你昨天在那里吗?”你回答“在那里”,好像昨天的你和今天的你是相同的,但并非如此。你看,你就是有错误的见地!这是习惯。然后当我问到:“这个你是谁?”你指向每一处——你的脚趾、你的鼻子、你的胸部。关于你,你有这整个抽象概念。这又是错误的见地,因为没有一个实在的、可触摸的实体,可以被称之为你。


                      13楼2019-07-02 14:27
                      回复
                        加油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9-07-02 14:28
                        回复
                          有问题早出来了,可能你体质特殊吧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9-07-02 14:33
                          回复
                            关注你很久了 保佑你啊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19-07-02 15:29
                            收起回复
                              祝阴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9-07-02 16: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