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汉服文化吧 关注:7贴子:302
  • 2回复贴,共1

有仪式感的传统拜师礼原来是这样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同学们好!”
“老师好!”
“请坐!现在开始上课。”
这样的对话场景,是否激起了你对学生时代的回忆?
是的,我们从有意识开始,就在学习,学习知识,学习礼仪,知识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认识世界,礼仪,则让我们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
要学习就必然有老师,师者,是我们最直接的教育者,也是除父母外与我们相处最多的长者。对于辛勤的老师们,开头的上课问好,是我们学到的最初的敬师礼仪。
那么,在遥远的古时,学生们又是如何对师长表达敬意的呢?

华夏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之风源远流长,周代起已有释奠尊师之礼。唐代官方典籍《通典》礼典卷强调:“天子拜敬保傅”,说天子也要拜师。唐人不仅把拜师纳入国家典制中,还详细记录了皇太子拜师的过程与礼仪。
通过由上至下的成制度的礼仪普及,发展至后世,已经形成一套相对完备的拜师礼仪。
古人将师恩放在极为重要的地位,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是将授业树人的师者放在生养哺育我们的亲人同等的位置,提醒我们师长教育弟子的苦心,以及知识传承的必要。


1楼2019-04-23 16:25回复
    规矩方圆 学以授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古人将规矩二字的涵义解释得非常好,我们学习了知识,如何运用它?如何把所学融入生活,服务社会?当然是用礼仪。
    师长即教会我们赖以生存的知识技能,又教导我们为人处世的方法要领,我们要成为一个独立成熟的个体,就需要用我们学到的东西去回报师长,那么拜师礼就成为一种非常直接而雅正的表达方式。

    献奉束脩 知恩明礼
    为了体现学生敬重师者,也表示极为重视师徒关系,古代拜师礼仪式繁重,除了叩首献帖等,其中的束脩六礼,是最有特色也是最能体现拜师意图的礼仪过程。

    六礼束脩,即行拜师礼时弟子赠与师父的六种礼物。分别是以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以莲子心苦,寓意苦心育人;红豆寓意红运高照,红枣寓意早早高中;桂圆寓意功德圆满,干瘦肉条以表达弟子决心拜师心意(因为肉在古代属于重要物资)。
    师长在收下束脩后,并回赠《论语》、葱、芹菜等礼物:同时带领学子齐颂《大学首章》,象征担下“传道、授业、解惑”的重大责任。

    通过庄重而正式的仪式,为师者能感受到学业者真挚的情谊,学子们亦能向师长表达自己势必学成的志向,也是用自己明礼用礼,仪态端方来展示自己必将有益于家国,成为君子的决心。
    继往开来 典礼于心
    现代社会,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往往将礼仪与仪式看做一种老古板的做法,我们的青年一代,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将传统文化里精髓之处也一并丢弃。
    随着发展我们渐渐发现,那些看起来过时的“古董”,才是我们需要的精神给养。我们推崇礼仪,复兴拜师仪式,也不是要从形式上复古,更不是要把那些束缚的教条捡起来。
    而是去将传统礼仪、传统文化里那份尊严再次重现于世,要将这份厚重的情谊,变成我们心的凝聚力。


    2楼2019-04-23 16:26
    回复
      重庆汉风古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坚持“用中华文化影响世界,让更多人因此受益”的使命,秉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理念,着力于挖掘、创新、转化、发展中华文化,探索中华文化在现代更具价值、更有生命力的表现形式。我们希望用年轻人的创新思维,以“倾其所有,用尽一生,竭尽所能”的信念,打造中华文化发展新内容、新形式、新业态,寻找商业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汉风古韵作为重庆国学研究与交流促进会、重庆华夏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单位,依托于两大研究机构在国学和传统文化方面的专业实力,为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专业的传统文化服务。


      3楼2019-04-23 16: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