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g吧 关注:96,755贴子:530,427
  • 9回复贴,共1

孤注一掷-[美]弗诺·文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个太空舰娘带着火种在远方重建家园的故事。
|本文原收录于《弗诺·文奇科幻小说集》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


IP属地:广东1楼2019-04-13 21:03回复
      他们叫她艾尔斯,在所有的地球生命当中,她将是寿命最长的一个——很可能也是最晚灭绝的一个。谨小慎微的乌龟或许能活三百年,遒劲挺拔的芒松大概能活六千年,可是艾尔斯的生命跨度却能超越万年。虽然她大脑的主要成分是铁和锗,其中还加入了砷,而她的心脏则是一小团氢等离子体,可是她——自从问世那天起——就是地球生命的一员:她有自己的感觉,能够提出疑问,而且——在葬身火海之前那段暗无天日的漫长岁月中,她发现——她还会遗忘。
      艾尔斯最初的记忆只是零散的片段,总共不到十五秒。或许是什么人无意中让她产生了意识,那时她正端坐在自己的S-5N推进器顶端。时间已是深夜,发射迫在眉睫,在十数盏探照灯的映射下,高高矗立的推进器散发出银白色的光芒。艾尔斯敏锐的眼光迅速扫过地平线,身下耀眼的强光并没有对她形成任何干扰。三十个发射台排成一线,从她身变向北延伸而去。向西三千米处的光线更为密集,而且不时还能看到自动步枪枪身反射的亮光。向东望去,起伏的波浪闪烁着磷光,拍打着梅里特岛【1】的海岸。
    ----
    【1】梅里特岛位于美国东部弗洛里达州东海岸,毗邻大西洋,以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肯尼迪航天中心闻名于世。
    -----
      短暂的记忆片但就此终结,发射过程中,艾尔斯再次失去了意识,但刚才那一幕却始终存留在她记忆最深处,清晰可见却又神秘莫测。
      当艾尔斯再次醒来时,她已经身处低地球轨道【2】。她的眼睛已经适应了那台一百五十厘米焦距反射式望远镜,因此她能够分辨出相距不到十分之一秒的星星,而如果向下俯瞰,她也能数清两百公里以外那群大雁总共有几只。起初一年多的时间里,她一直在低地球轨道运转。她并非无所事事,她的设计者将这个阶段定为测试期,一个载人太空站始终伴随在她左右,不断通过无线电信号向她发送操作指令和练习题。
    ----
    【2】低地球轨道(LEO)是指距地面160至2000公里的轨道。
    ----
      大多数问题都属于弹道学领域:双曲线接近轨道,椭圆型转移轨道,诸如此类。艾尔斯通常需要利用自身配备的望远镜和分光仪来测定相关问题的参数。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测定金星和水星的轨道,算出经过这两颗行星所以需要的最小耗能量。再比如,测定火星的轨道,对其大气层进行分析,制定出沿双曲线轨道进入的控制方案。许多观测问题都与地球有关:测定大气压力以及其成分;对植被进行多谱分析。通常她被设定在三十秒之内解决有机分析问题,而到了测试的最后阶段,即便在解题过程当中,规则也会经常发生变化,这往往使得她的定向喷射流发生错误,就连她的思维和感觉中枢都反应不过来。
      艾尔斯最早知道的一件事情是,除了记忆体之外,她还有一个程控内存、一个记录操作过程及事实的记忆库,就像是一座图书馆。与其他大多数图书馆一样,这个程控内存使用起来并不像艾尔斯的记忆体一样方便,但其中包含的信息却要全面和精确得多——只要将解决的方案从“图书馆”中提取出来,并在几秒钟或几小时以内让其作为艾尔斯思维的一部分运转,最后再将其还原到“图书馆”里,几乎任何一个弹道学,化学问题在其面前都能迎刃而解。对艾尔斯来说,真正的挑战是,根据并不完整的信息,挑选出合适的程序,对该程序进行修正,使这种程序能应对能源短缺或设备故障等突发情况。虽然艾尔斯刚开始表现得极其糟糕,但最后她终于突破了自己设计上的局限性,完成这一质变之后,训练过程也到此为止,自此艾尔斯开始完全依靠自身的设备运行,这是她诞生以来第一次独自面对一切——但并不是最后一次。
      虽然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但她仍然渴望尽可能多地了解母星。在飞跃昼半球的大多数时间里,她都一直朝下方张望,绞尽脑汁地希望从眼前混做一团的蓝绿白之中找出某些规律。运载火箭从梅里特岛以及拜科努尔【3】爬升至空中,来到她的身边,艾尔斯总是从起步时就予以关注。最终,总共有上百枚火箭漂浮在她的周围。只不过用了几周时间,那些又短又粗的白色圆柱体就汇成了蛛网般的框架。
    ----
    【3】前苏联最大的航天器和导弹发射试验基地。位于今哈萨克境内的丘拉塔姆地区。自1967年以后,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过联盟号飞船、宇宙号卫星和礼炮号航天站。
    ----
      她那十米长的躯体被淹没在身后由圆柱体构成的绵延两百米的网状框架之中。她从程控式记忆体那儿得知,这些东西的总重量为22563.901吨——比决大多数远洋轮船都重。她利用自身的姿态控制喷射器稍加测试,确认了该数字准确无误。
      不久,设计者将艾尔斯的意识与她身后庞大的装置的控制系统连接起来。她就像赋予了全新的身体,因为从此她不但能够感觉与观察,还可以任意使用那数百个推进剂贮箱以及十五个聚变反应堆中的任意一个,而这些正是那庞大网络的组成部分。她发现自己已经拥有了足够的能量,可以将训练时的某些构想付诸实践。
      至关重要的时刻终于来临,载人卫星将路线指令通过微波激射器发送过来,艾尔斯随即根据这些指令推算出可能的运行轨道。她得出的结论准确无误,对她来说,这只不过是牛刀小试。
      沿着位于两百公里高空的轨道,艾尔斯平稳地向太平洋上空缓缓移动,此时已是正午时分。她直视着前方,在远处蔚蓝色的地平线上,北美大陆的边缘隐约可见。近处,蒙蒙云雾也让浩瀚的大洋若隐若现。虽然从载人卫星传来了点火的指令,但艾尔斯却遵循着自己的时间表,并决定一旦出现差错,就将发射计划接管到自己手中。艾尔斯觉察到自己身后两百米处,在推进剂贮箱和铍制框架形成的偌大迷宫中,磁场正逐渐形成,氢等离子体正孕育而生,核聚变正悄悄进行。太空站再次发出信号,在十座反应堆的共同作用下,强劲无比的喷射流瞬间形成。
      艾尔斯携带着重达两万吨的推进器正式启程。
      她平稳地提升到一个重力加速度。在艾尔斯背后,位于推进器顶端的光导摄像管中,地球的影像慢慢缩小。点火过程持续了整整半个小时,这期间,艾尔斯进行了全程监控。此时载人太空站已被远远抛在身后,只留下艾尔斯和她的推进器以每秒二十公里以上的速度驶离地球,远离创造自己的人们。
      艾尔斯开始向太阳坠去,坠落过程持续了十一周之久。在这段时间里,可做事情确实不多:对推进剂进行监控,保证推进器上方的遮阳棚处于合适位置,将相关数据传送回地球。相对于此后的漫长岁月,这一阶段确实算得上忙碌。
      朝太阳这样巨大的天体坠落,在十一周的时间里你所能体验到的只有一点,那就是速度。在最后的阶段,艾尔斯甚至以超过每秒两百五十公里的速度飞速行进——每半小时就可以完成一趟从地球到月球的单程旅行。距离抵达近日点还剩四十五分钟时,艾尔斯将燃尽的首级推进器及遮阳棚丢弃,只剩下两千吨重的第二级推进器——其表面覆盖着一层亮白色的绝缘漆。她渐渐感觉到推进剂贮箱内的压力有所增加。
      艾尔斯的反射式望远镜正对着与太阳相反的方向,但第二级推进器上的光导摄像管将可畏的太阳火球呈现在她的眼前。她的移动速度如此惊人,以至于她观看日珥【4】的视角都在不断变化。
    -----
    【4】从太阳表面升起的舌状燃烧气体云。
    -----
      距离抵达近日点还剩十七分钟。从火焰外的某处,艾尔斯接收到微波激射器传来的信息。她稍稍倾斜自己和推进器,以便看清楚前方的行经路线。这时,她的身体已经完全被太阳炫目的强光所笼罩,借助望远镜就能看到日冕中纷繁交错的明亮光线。推进器的燃料箱已接近爆炸的边缘,而艾尔斯也很难将自己的体温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
      距离抵达近日点还剩十五分钟。地球方面传来点火的指令,但艾尔斯根据自己运行轨道的相关数据,推算出这一指令其实早下达了十三秒种。但是,与地球方面进行沟通至少需要花费十六分钟,而她必须在四秒钟之内就做出决定。以往任何一种不如她成熟的人造物体都会盲目地服从错误的指令,使整项任务毁于一旦;而艾尔斯却并非如此,独立自主是她的天性:她把地球的命令抛在一边,将点火时间推迟到自己认为正确的时刻。


    IP属地:广东2楼2019-04-13 21:03
    回复
      前排支持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4-13 21:03
      回复
          太阳的北半球旋转着从艾尔斯下方掠过,她与艾尔斯的距离还不到太阳直径的三倍。
          点火,艾尔斯被提升到两个重力加速度。正当她向先前轨道的近日点移动时,推进器将她推出椭圆轨道,送入了双曲线轨道。半小时之后,她已经从太阳身旁冲出,以每秒三百二十公里的速度进入黄道以南的宇宙空间,每小时运行的里程数相当于太阳的直径。推进器的空推进剂贮箱漂浮在她与太阳之间,她的身体开始慢慢冷却下来。
          停止喷射后不久,地球方面马上承认出现导航错误。艾尔斯的设计者们并非对自己的失误毫无悔意,他们也并非不赞赏艾尔斯。事实上,几位相关责任人的财物已被悉数充公,因为他们危及了这项计划,这个人类最后的希望。只是艾尔斯的设计者们认为,无论道歉还是表扬,她都根本无法理解。
          此时她已经完全从太阳的引力场中摆脱出来。从地球向太阳坠落花去的时间是十一周,而重新恢复到目前的地平纬度只用了不到两周,她仍在以每秒超过一百公里的速度朝相反的方向猛冲,此时的速度依然来自于太阳的馈赠。如果没有重力井作用,她的推进器必须扩大五百倍,或者说她的航程将延长两倍,要知道人类已经时日无多,设计者们对艾尔斯确实已经竭尽全力。
          就这样,长达万年的漫长旅程拉开了帷幕。艾尔斯与油尽灯枯的推进器挥手告别,孤零零的飘荡在浩瀚的宇宙空间之中:这是一个粗短的圆柱体,宽十二米,长五米,尾端装有一架硕大的反射望远镜。在黑暗的深渊中,在她下方四光年的位置,艾尔斯看到了南门二【5】,那就是她要去的地方。如果用肉眼观察,它不过是一颗亮星,但通过望远镜,艾尔斯可以清晰地看到两颗星,其中一颗略显暗淡且颜色偏红。她对它们以及她自己的位置进行了细致的测算,得出的结论是,自己的轨道确实是理想至极,上千年之内都不再需要进行中途调整。
        ----
        【5】南门二是一个三合星系统,半人马座α星A与半人马座α星B是一对双星,距离太阳4.36光年。第三个成员半人马座α星C是一颗红矮星,又称比邻星,距离太阳4.22光年,是已知最接近太阳的一颗恒星。半人马座α星C距另两颗星较远,且较为黯淡。
        -----
          此后的几个月,地球方面一直通过微波激射器与艾尔斯保持联系——提出需要解答的问题,并询问她的健康状况。如果现在或接下来的几百年时间里她出现任何故障,地球能够提供的帮助微乎其微,这确实让人不禁为艾尔斯捏一把汗。不过,那些问题也相当有趣。艾尔斯接到指令,为太阳系内不能发光的天体绘制位置图。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成为个中老手,最终将八大行星一一找全,并发现了他们的大数卫星以及数颗小行星和彗星。
          过了不到两年时间,艾尔斯与太阳间的距离已经超过任何一颗已知的行星,到了人类以往发射的所有太空探测器都难以企及的地方。太阳这时不过是颗很亮的星球而已,已经被她远远抛在身后。艾尔斯的所有内部组件都已完全冷却,可以轻而易举地保持适合的体温。唯一麻烦的是,现在与地球方面一问一答需要整整十六个小时。
          令人惊奇的事情发生了。在超过三周的时间里,太阳的亮度持续增加,最终达到之前的十倍。这种变化其实没什么大不了,不过是一种被地球天文学家称做新星【6】的天文现象。尽管如此,艾尔斯任然对这一事件颇为困惑,并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对其进行分析,时间长达数月,因为打那以后,她与地球的微波联系就告中断,而且再也没能恢复。
        ----
        【6】突然爆发的恒星,其亮度在数天内急剧增加,然后在几个月至若干年的时间里逐渐恢复至爆发前状态。
        -----
          现在,艾尔斯必须改变自己,以便迎接漫长而又空寂的未来。根据设计者早先设定的方案,她将自己的头脑等分成三个实体,从理论上讲,各部分都足以独当一面完成整项任务,但每当需要做出重要决定时,艾尔斯总要先取得两个以上实体的同意。这中思维分体的情况下,无论艾尔斯的智慧还是反应,都远逊于离开地球时的状态。不过,在星际空间绝少有什么重大事件发生,最大的威胁就是自身的能量不断衰减——三个分离的思维实体要花费大量时间监督繁杂的附属系统,同时还要互相进行审查。
          对程控式记忆体的检查却只是偶尔为之,这都源于设计者们做出的错误判断,他们认为漫长的时间固然会磨损记忆体,但过多的测试则会使记忆体蒙受更大的伤害。
          虽然要应对繁复的监控任务,虽然自己的智力已大不如前,但艾尔斯仍然抽出时间,静静地注视着广阔无垠的宇宙空间,她发现了众多的双星【7】系统,注意到随着时光的推移,系统中的两颗星体相互环绕运转,闪烁着微弱的光芒。在她眼中,宇宙似乎动了起来,甚至已经拥有了生命,毗邻的星球每个世纪只会偏离一度,而仙女座【8】的巨大星群上千年才会移动小小的一秒。
        -----
        【7】由两颗星共通围绕一个中心运行的星组成的星系。
        【8】北半球的一个星座,位于蝎虎座和英仙座之间、仙后座以南,包括肉眼可见的大片漩涡星云,其漩涡星云距地球1.84×10^5光年。
        -----


        IP属地:广东4楼2019-04-13 21:04
        回复
            时不时的,她也会回首眺望太阳系,即便已经是千年之后,她仍然能认出木星和土星,这两颗太阳系中体积排前两名的行星比较容易看到。
            途中调整的时间终于到来,在此前的一百年中,她协调好了各部件的功能,并对航行中观测的结果做了校正。点火所产生的速度仅仅是每秒一百米,这种精确程度相当于在近日点时所做的调整。无论如何,如果不进行这次调整,她将会完全错过半人马座。途中调整的时刻来临了,艾尔斯也已经准备就绪,她点燃小型助推火箭,才发现最多只能达到标准推力的四分之三。不得已她只好进行了两次点火,这才满意的踏上新的航程。
            之后的五十年间,艾尔斯始终在寻找故障的根源。她对火箭的电力系统进行了几百次测试,甚至尝试以微秒脉冲的方式点燃火箭。她丝毫没有察觉到数百年时间给自己造成的伤害,但通过观察后的推算,艾尔斯意识到在进入半人马座星系之前,助推火箭仅能提供每秒一千米的速度——还不到它设计功率的二分之一。但即使如此,只要问题不再进一步复杂化,她就有可能完成对南门双星体系中所有行星的考察。
            可还没等她完成对推进力问题的研究,另一个重大的故障又摆在面前——这有可能是最糟糕的一个故障:她记不起自己此行的的任务是什么。经过数百年的时间,程控记忆体内的磁场已经渐渐消失——最不常用的程序首先不见踪影。艾尔斯重新回想那些程序,试图探明白自身机能的减退对整项任务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此过程中,她突然发觉自己找不到关于此行最终目的的任何记录。残缺不全的程序只提示她要进行生化勘测,并进入某颗行星,艾尔斯猜测,当自己在合适的行星成功着陆之后,肯定有更重要的任务要去完成。
            艾尔斯绝对沉得住气—— 特别是处于巡航模式下——她并不担心自己的最终目的,毕竟这个问题现在想还有些遥不可及。但她仍竭尽所能,希望能将残留的程序保存下来——把这些程序导人自己的记忆体,然后再将其传向程控记忆体,她发现,只要每隔七十年重复操作一次,就可以保证它们不再缺失。但与此同时,在这样不断重复的过程中会产生多少误差,艾尔斯无从知晓。因此,她让三个思维实体分别操作这一过程,而自己则负责为它们排查错漏,并检查与弹道曲线和天文学相关的程序。
            艾尔斯所要做的工作不仅限于此,为了寻找线索,搞清此行的最终目的,她对自身的构造也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结果她发现,自己的身体有相当一部分填充着某种物质,其温度需要长期保持在接近绝对零度【9】,有几根导线与之相连,但除了温度测量仪能探测其温度外,她对这部分毫无感觉。在设计规格允许的范围内,她将这部分的温度提升了几千分之一度,但已足够供她进行调查。利用化学分析程序将自己的观察结果跟这部分的质量进行比对之后,艾尔斯得知,该神秘区域内含有均匀分布的冻结液体,其中还混入了各种杂质。这一结论引起了艾尔斯的兴趣,但无论怎么将结论与自己的记忆体相对照,她都看不出其重要意义究竟何在。
          -----
          【9】相当于摄氏-273.15度。
          -----
            艾尔斯继续向前行进。从途中调整结束到下一次重大事件发生,其间度过的岁月甚至比人类的农耕史还要漫长。
            转眼又是几个世纪过去,她的目的地——紧紧相依的南门双星显得比以往亮了许多。此时距离抵达南门二还有上千年时间,艾尔斯决定开始搜寻双星系统中的行星。她把望远镜对准两颗星中较亮的那颗……就给它起名为阿贝尔吧,她与阿贝尔之间的距离相当于地球与太阳距离的三万五千倍一而那颗小一些的……就叫做贝克吧。即便是在目光敏锐的艾尔斯眼中,阿贝尔也不是个清晰可见的圆盘,倒更像衍射图上朦胧的图案:圆形的光晕——体积是真正星体的数倍——外层还环绕着一道光圈。在这样的衍射图上,任何行星发出的微弱光芒都会被完全掩盖。艾尔斯花了五年时间观察这种衍射现象,使用自己最为精密的程序对其进行分析。有时她也会在望远镜中滑入遮光镜片,以研究由此产生的奇异效果。五年后,她发现这种衍射图像中存在极其可疑的异常物体,但却没有找到任何行星存在的确凿迹象。
            没有关系。耐心的艾尔斯将自己望远镜的角度略作调整,其后用五年的时间观察贝克,接着再次转回阿贝尔。这种循环观察她重复了十五次之多。她发现在此期间,贝克绕阿贝尔旋转了两周,而且两颗星球的最大间距增加了将近十分之一度。最终,艾尔斯确定:自己找到了一颗围绕贝克旋转的行星,或许还有一颗围绕阿贝尔旋转的行星,两者极可能都是体积庞大的气体星球。但这也没什么,她知道在阿贝尔和贝克光芒的掩盖下,必定还存在着不为人知的小行星。
            不到九百年之后,她就将畅游半人马座。
            艾尔斯仍孜孜不倦地继续观察着。最后,她终于看到庞大的气体行星那微小的光点了——这次不再是用悉心收集的衍射数据进行推算才得知的。还剩四百年,她认定阿贝尔衍射图中的异常物体是另一颗行星,它与阿贝尔的距离和地日间距相差无几。十五年之后,在贝克身上,她又有了类似发现。
            若想对两颗行星都进行调查,艾尔斯需要做出周密的计划。根据她的设计规格,她仅存的机动能力很难完成对整个星系的勘测。但是,艾尔斯的导航系统却出乎意料地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因此她估计考察两颗行星或许还能挺得住。
            还剩三百五十年。艾尔斯进行了一次较大幅度的航向修正,点火产生的速度刚刚超过每秒两百米。这次的变化实际上是放慢脚步一一将会使她到达的时间推后四个月——但这样她会更加接近想要考察的行星,如果不在那些行星上着陆的话,她的航向将立刻背离阿贝尔的重力场,进入贝克的行星系统。
            现在她的推进火箭所能给予她的速度仅为每秒八百米——不足她相对于阿贝尔和贝克运动速度的百分之一。如果能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点,就不会出现任何闪失,可是万一……


          IP属地:广东5楼2019-04-13 21:04
          回复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9-04-13 21:05
            回复
                通过一次比一次更准确的勘测,艾尔斯绘制出目标天体的运行轨道。最终,她又发现了数颗行星:阿贝尔共有三颗,贝克则有四颗。但她仅仅锁定两个候选目标——并把它们叫做阿贝尔二号和贝克二号——均处于与恒星距离适中的位置上。
                还剩八个月。艾尔斯看到了阿贝尔二号的卫星。这委实是个好消息。现在她可以精确地计算出行星的质量,并进一步确定自己的航向。艾尔斯距离阿贝尔和贝克分别只有不到五十和八十个天文单位【10】,她可以毫不费力地为行星做光谱分析。两大主要目标的大气中均含有充足的氧气——不过稍远那一颗,也就是贝克二号的水蒸气含量似乎不达标。另外,阿贝尔二号的大气中拥有各种各样的含碳化合物,而且其颜色为充满希望的青绿色。根据艾尔斯已然部分损坏的记忆体,这都是十分理想的特征。
              ----
              【10】天文学以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一个天文单位。一天文单位约等于1.496亿公里。
              ----
                时间由百年缩减为十年,再到一年,最终开始以天来计算。艾尔斯此时身处阿贝尔气体行星的轨道。前方一千万公里处,她的目标行星正沿近圆轨道绕着阿贝尔旋转,而在距离阿贝尔二十七个天文单位的地方,贝克正放射着光芒。
                但艾尔斯更加关注的是自己的目标行星,阿贝尔二号。如今,她已经可以辨认出其基本的大陆框架。她初步选定着陆地点,又实施了一次每秒两百米的点火。如果最终选择着陆,那么她会落在一处绿草茵茵、树木环抱的所在。
                距离目标还有十二小时。艾尔斯最后一次对三个分离的思维实体进行了检测,将所有出故障的回路统统删除,把剩余的集成为完整的记忆体。历经数十个世纪,电子元件有三成已经停止运转,所以即使程控记忆体并未受损,她的智力水平也已无法跟发射时同日而语。尽管如此,将分离思维实体的力量集合起来,她还是要比巡航时聪明不少。此时,更为敏捷的思维对她而言至关重要,因为在抵达阿贝尔二号前的分分秒秒,她需要进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的分析,做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的关键性决定。
                距离目标还有一小时。艾尔斯来到阿贝尔二号外层卫星的轨道。暂定的目标近在眼前,那是一弯青白色的新月。在视野当中横跨了两度。着陆地点位于行星的地平线附近。这不要紧。在仅剩的时间里,最关键的任务是对其进行生化测定——至少残存的程序告诉她要这么做。她细细察看着这个新月形天体,透过云层寻找绿色植被的踪影。在近似太平洋的无垠海洋中,她发现了一座面积颇大的岛屿,于是开始对它进行彻底的分析,以判断其氨基酸环境。每隔十五秒,她就要抽出一秒重新测定其大气密度。现在。所需处理的问题似乎比在地球轨道受训时要复杂许多。
                距离目标还有五分钟,间距也已不足四万公里,阿贝尔二号行星模糊的轮廓充斥着她的视线。十秒钟之内,她必须决定着陆与否,历经万年的任务成败在此一举。因为她很清楚,一旦选择着陆,就永远不可能再次飞上天空。失去推进器提供的强大动力,她将无法重新开始航行,只剩下思维中枢、着陆防护盾,以及一团冰块。如果她决定绕过阿贝尔二号,就必须立刻用掉剩余的大部分推进剂,好尽快提升速度,以正确的角度转变轨道,这样她就会掠过眼前这颗行星的大气层,冲出阿贝尔的行星体系,十三个月之后将会到达贝克星球附近,那时的助推火箭或许还能够提供足够的动力,助她进入贝克二号行星的大气层。但若是那颗行星的环境不尽如人意,她也无法再回头,只能选择着陆,否则就只有借助惯性,在暗无天日的星际空间里飘荡。
                艾尔斯在三秒钟之内迅速权衡了利弊,最终的结论是:阿贝尔二号与她所能回忆起的标准更加相符;而贝克二号的色泽偏黄,且过于干燥。
                艾尔斯将身体旋转九十度,把曾经给她带来诸多麻烦的小型助推火箭丢掉,同时也忍痛抛弃了曾对自己助益良多的反射式望远镜,此时的她已经孑然一身:一个两面凸起的白色圆盘.直径为十二米,质量是十五吨。
                她再次旋转九十度,为的是能够顺着自己的运行轨道做最后的回望。失去望远镜使她可以看到的东西变得十分有限,但她还是辨认出视线中那个模糊的光点就是太阳,心里不禁希望能够将已被遗忘的程序再次记起。
                仅剩五秒钟。艾尔斯闭上双目,静静等待。
                她开始感觉到速度的加快,不到两秒钟就达到二百五十个重力加速度。这是之前从未经历过的,但她独特的构造为的就是应对眼前的状况:体内没有任何可移动的部件,且除了聚变反应装置以外,体内也没有任何空洞。对她来说,真正困难的是保持身体不会侧倾,并且不被灼伤。虽然艾尔斯并不知道,但她确实正在重复着人类长久以来所使用的着陆技术,而且这次着陆的规模惊人。此时她所要面对的强劲冲击力,高出以前任何一艘阿波罗太空返回舱所要面对的八百倍之多,因此,她做着陆动作时自然也会面临更大的危险,但由于设计者无法为她配备强力的减速火箭,这样着陆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此时的艾尔斯绞尽脑汁,充分利用小型电力推进器所能提供的每达因【11】力量,以保证自己处于合适的高度,并保持标准的姿势。她稳步提升到五百个重力加速度,或者说,速度正以每秒五公里的基准增加着。艾尔斯觉得自己即将失去意识。在距身体几厘米的地方,燃烧着的大气温度高达五万度。围绕在她身边的巨大火球将下方七万米处的海洋照得亮如白昼。
              -----
              【11】力学单位。1达因等于10^{-5}牛顿。
              -----
                四百五十个重力加速度。她感觉到低温恒温器正爆裂成碎片,思维中枢部分短路。但艾尔斯仍在耐心地工作着,竭尽全力地保持身体的姿势。如果计算正确,五秒钟之内一切都将会过去。
                她来到距离行星表面六万米的地方,然后平稳地向上攀升,此时她的速度仅为每秒七公里。她已降至十五个重力加速度,然后慢慢归零。她沿着细长的椭圆轨道缓缓爬升,之后轻松地纵身跃人阿贝尔二号那深不可测的大气层中。
                在两万米的高空中,她睁开眼睛,审视下方的世界。透镜都已碎裂,几个智能程序也遭到破坏,但她仍然望见了生机盎然的绿色,这次航行的终点总算不太糟糕。
                要是能够记起着陆后所应该做的事情,那才称得上是真正的胜利时刻。
                还剩一万米。艾尔斯将位于眼睛后面的翼伞开启。那坚韧的高分子材质伞体在她的上方展开,使得下落变成轻柔的滑行。艾尔斯发现自己正飞行在辽阔无际的平原之上,其间点缀着片片林地。此时已近日落时分,树木和山峦投下长长的倒影,这让她可以轻松地进行地形勘测。
                还剩两千米。此时每滑行一米就会下降四米,她最多只能飞出八千米了。艾尔斯直视前方,发现一小片树林,一条灵动的小溪在其间闪闪放光。接着她又看到树林深处有块空地,不知从何而来的记忆告诉她这就是合适的着陆地点。她扯住翼伞前端的控制索,急速向下俯冲而去。当距离树冠还有三四米的时候,艾尔斯扯住翼伞末端的控制索,终止了此次滑行,落人潮湿的长草丛中。褐绿相间的翼伞折叠起来,覆盖着她烧焦的身体,乍看上去她会被误认为是覆有植被的黑色巨石。
                历时万年、横跨四光年的漫长旅程终于宣告结束。
                周围的暮色慢慢变浓,艾尔斯一动不动地聆听着。对她而言,声音是那么的不可思议:小动物们窸窸窣窣地刨着地洞,近处小溪汩汩地流淌歌唱,远处还有隐约可闻的叽叽喳喳。暮色散去后,阴暗的林地中升腾起淡淡的雾气。艾尔斯清楚自己的航行已经彻底结束,再也无法继续。这没关系,当初的计划肯定就是这样。她也知道自己的运算设备——自己的思维——在着陆过程中已经毁去大半。在未来一两个世纪之后,她就将不再是拥有思维的实体了。但这也没关系。
                真正重要的是她知道自己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最后的目的仍是个谜。如果无法将谜底揭开,设计者们的万年豪赌将会一无所获。这种可能性是唯一让艾尔斯感到心惊胆战的,因为那毕竟是创造她的最终目的。
                她再次对经历漫长时光和危险着陆后所留存下来的程控记忆体进行了考察,但是并没有新的发现。接着,她又对自己的身体进行了研究,她采取一种透彻、甚至具有破坏性的方式来测试,而在距离目的地尚有数百年之时,她绝对不敢采用这种方式。但测试后,也没有意料之外的结果出现。最后,问题的焦点又集中到与她始终相伴的那个冻结冰块上。由于一个低温恒温器的损坏,数年过后,艾尔斯将无法让它保持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她又再次想起了那由几根不知作何用处的导线连接起来的部分。只剩下一件事情值得一试。
                艾尔斯将所有低温恒温器悉数关掉,等待体内的温度慢慢爬升。小型聚变发生装置旁边的冰首先变暖。在那团冻结物体的某处有一小块金属物质伸展开来,接通了电路。艾尔斯发现,她的设计者为保证这次任务的完成还留了一手。在冻结物体底部——靠近聚变发生装置的地方安放着附加记忆单元,现在艾尔斯已经可以使用它了。她的设计者意识到,无论怎样预测她可能遇到的危险,总还会有意料之外的情况,所以就决定将这一备份冰冻起来,直到最后时刻再将其激活。艾尔斯朦朦胧胧地感觉到新的记忆单位与以往的完全不同,它采用的方式是光存储而非磁存储。
                艾尔斯现在明白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了。圆柱形的船舱里充溢着冰冻的羊膜水,她将其温度提升到三十七摄氏度,并从旁边的储藏库中提取了一个微小的细胞,把它注入圆柱形船舱,几分钟以后又向舱室注入血液。
                此时清晨已至,天色依然昏暗,空气清冷而又潮湿。艾尔斯试图进一步对新的记忆体进行探究,但却遭到了拒绝。显然这指令是依据某种既定计划发出的,以避免滥用此记忆体。艾尔斯梳理了一下刚刚对周围环境所做的了解,明白自己在接下来的九个月时间里将会懂得更多。
              【全文完】


              IP属地:广东7楼2019-04-13 21:05
              回复
                我怀疑你的贴子有政治射影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04-13 21:08
                回复
                  支持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04-13 21:08
                  回复
                    支持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04-13 21: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