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剑吧 关注:197贴子:757
  • 0回复贴,共1

王道剑简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王道剑是台湾武侠名家上官鼎先生封笔近50年后的复出之作,因为无意间了解一段明朝建文帝靖难之变后出走的传说,激发了创作热情,花了一年多时间写下这部八十八万字的历史武侠小说。
此时的上官先生已是功成名就、归隐田园,复出写作武侠当然不是为了赚那点稿费,因此写作上不需要像过去报刊连载一样,需要每天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读罢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上官先生的文字文白典雅,故事叙述从容不迫,娓娓道来。
全书以明朝“靖难之役”为主线,从朱元璋残杀功臣谈起,随后转进建文帝削藩,朱棣打起“靖难”旗帜誓师,叔侄两人兵戎相见直至皇位易主;再到方孝孺拒写诏书被株连十族,明成祖令胡濙寻访惠帝,兼谈郑和下西洋、解缙修《永乐大典》等史实。中间还穿插了另外一条武林中土、天竺武林争霸的副线,这两条故事线时而并行时而交叉,构成全书的主要内容。
全书格局庞大,上至庙堂,下至乡野、江湖、海外,政治、军事、武林争雄、宗教佛理无所不包,均有广泛、详细的涉猎。上官鼎先生在历史考据上下了大功夫,书中大的历史背景情节都是完全按照真实历史展开。书中第一回写到开国大将傅友德遭朱元璋猜忌,在朝堂上被逼杀子后自杀。这段情节我看的时候觉得太过于戏剧化,不像真实历史,于是到网上搜寻了傅友德介绍,一看之下发现还真是这么回事。作者以史实、传说为依据,展开严密的推论想象,把建文帝从登基、削藩、靖难、潜隐的全过程一点点展露在读者眼前,让人觉得合情合理,毫无突兀之处。读者在看描写靖难之变发展全过程的时候,会觉得就是在看一本精彩的历史小说。
另外一方面上官先生毕竟是一位武侠小说家,武侠也是他念念不忘的兴趣所在,作者在书中塑造了一位少年英雄傅翔,通过他与众多武林人物,协助建文潜隐,并击败天竺高手的故事,勾勒出一个浩瀚的江湖世界。作者在书中描述了傅翔一步步勘破桎梏,创立天下无敌王道剑的过程,详细地展现了作者的武功技击观念,上官先生在王道剑中的武功技击描写,是独树一帜的,不同于金庸的厚重、古龙的干脆,以及司马翎、黄易的气势。他是以一种白描手法,一点点描写了主人公,他的朋友、甚至是对手对武功境界的逐步领悟提升的过程,让人读来丝毫不觉得枯燥,反而觉得能自圆其说,非常有意思。这其中能看的出上官先生虽然退出武侠创作多年,但武侠一直都是他的爱好所在,想来他闲暇时,经常在脑海中想象自己的武侠世界,要不然是写不出这么精彩、独特的武打技击描写的。
书中塑造了上百个有名有姓的人物,有真实历史人物,也有虚构人物,无论是雄才大略又残忍好杀的朱棣、宅心仁厚而又优柔寡断的建文帝、忠肝义胆的郑和,还是深沉睿智的明教军师方翼、足智多谋的章逸,善良美丽的阿茹娜、调皮机智的朱泛、娇俏豪侠的郑芫,幽默风趣的完颜不败,都在作者一只妙笔之下栩栩如生。作者非常善于在细节上描写人物,书中有一段描写燕王朱棣过年时,和家人团聚吃年夜饭,通过他与儿子互动,寥寥数笔就把朱棣人性的一面展现出来,让人觉得这个人物既是个枭雄、也是个父亲,非常真实。
作者在民族观念上,摒弃以前武侠小说中常见的胡汉观念,傅翔的女友阿茹娜是一位蒙古人;作者描写傅翔和阿茹娜在靖难之役开始时帮助燕王妃守北京城,抵抗建文军队的攻城。后来又在离开北京后,又帮助建文的部队守城抵抗燕军的进攻,期间又知道傅翔爷爷的军队杀害了阿茹娜的父亲,两人都一度陷入了迷茫,但最后傅翔想通了,书中写到:“契丹人杀汉人,女真人杀契丹人、蒙古人杀女真人,汉人回头来杀蒙古人;朱元璋杀我爷爷我爹爹,我爷爷杀阿茹娜的爹,阿茹娜的爹也不知道杀了多少汉军和百姓。朱棣和建文谁死谁活,谁胜谁败,也不过是一幕大戏。朱元璋的大戏才落了幕,恩仇全入了泥土,只有天理和人道长存。此后傅翔谁也不恨了,也谁也不帮了,任何人任何事符合天理,我就全力以赴,其他的何必去理会。”这种超越狭隘民族观念的描写,虽然在金庸的书中已多有体现,但在上官先生细腻冷静笔法的描述下,却也让人多了几分感动。
这部小说,不是没有缺点,我觉得主要缺点有二:
其一,作为一部历史武侠小说,书中的历史线和武侠线虽然有交叉的地方,但没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读的时候感觉,武林人物们在帮助建文帝潜隐的同时,顺便和天竺来的高手争了个霸。武林争霸这条线,写法和6、70年代台湾武侠小说界常见的武林争霸模式非常像,这种写法在我们少年时代看来非常精彩过瘾。但是在现在看来,这种写法有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动机不足,江湖中正邪两派打来打去,要争一个天下第一,独霸武林。独霸武林以后又能如何呢,有多少利益,只是心里感觉爽吗,历来的武侠小说中都没有具体的描述;上官先生的王道剑中描写了天竺来的武林高手,为了打败整个中原武林,处心积虑二十余年,派出弟子潜入中原各派,窃取各派秘笈,在上官先生妙笔之下,故事写的非常精彩,人物动机也有描述,但是仍然让我感觉不够,且和靖难之役这条线融合的太少了。如果让我来构思,其实不妨紧扣靖难这条线,把天竺高手换成意图复辟的蒙古高手来写,变成保护建文的武林高手、朱棣、企图利用朱棣来复辟的蒙古高手三方的交战,也许会更好一些,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
其二,这部小说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但是,主角傅翔的形象是不够丰满的,小说中傅翔更多是一个线索人物,作为头号男主角,还是弱了一些,当然,王道剑就是一部群戏小说,作者这么写,也有其道理。
总之,以我二十多年读武侠小说的经验来看,王道剑是一部相当优秀的武侠小说,它在上官鼎先生自己的武侠小说里面,当排名第一,放到港台武侠小说中,也是可以排进前二十位的优秀武侠小说。如果这部书是上官鼎先生年轻时代,武侠黄金时期发表的作品,这会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但是它晚了近五十年才出版,已经生不逢时了。


IP属地:江苏1楼2019-02-14 15:3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