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國華(1894年12月7日-1937年12月1日),名厥卿,字弼臣,四川資陽縣東鄉(今雁江區寶台鎮)張家壩人。
《臨終遺言》
「我從七七事變發生之日起,就渴望能到前線殺敵,洗雪國恥,收復失地。八一三事變後,國共合作抗日,我幸能如願以償,奉令出川抗戰,引為生平快事。諸君還記得吧,我們離川時,蜀中父老兄弟姐妹曾舉行盛大儀式歡送,潘文華軍長代表我們川軍將士致答詞,表示我們一定要血戰到底,收復失地,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去,做到勝則生,敗必死,不成功便成仁。我們要牢記當時的誓言,絕不能在敵人面前屈膝示弱,給中國人丟臉呀!」
饒國華認為廣德淪陷自己有不可推卸責任,於是在留下遺書後舉槍殉國了,是我國第一位因為作戰不利自殺殉國的高級將領。
後來,據饒國華的孩子回憶說,父親出征的前一天晚上還給他的奶奶洗腳,還說兒子不孝什麼的,當時太小也沒在意,但沒想到,這也是他們的最後一次見面。

《臨終遺言》
「我從七七事變發生之日起,就渴望能到前線殺敵,洗雪國恥,收復失地。八一三事變後,國共合作抗日,我幸能如願以償,奉令出川抗戰,引為生平快事。諸君還記得吧,我們離川時,蜀中父老兄弟姐妹曾舉行盛大儀式歡送,潘文華軍長代表我們川軍將士致答詞,表示我們一定要血戰到底,收復失地,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去,做到勝則生,敗必死,不成功便成仁。我們要牢記當時的誓言,絕不能在敵人面前屈膝示弱,給中國人丟臉呀!」
饒國華認為廣德淪陷自己有不可推卸責任,於是在留下遺書後舉槍殉國了,是我國第一位因為作戰不利自殺殉國的高級將領。
後來,據饒國華的孩子回憶說,父親出征的前一天晚上還給他的奶奶洗腳,還說兒子不孝什麼的,當時太小也沒在意,但沒想到,這也是他們的最後一次見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