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吧 关注:21,191贴子:199,571
  • 7回复贴,共1

罗烈洪|志摩罹难云游八十七周年祭海宁西山纪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1月,总是我最忙碌的季节。它不但是我所从事的内衣零售行业一年中最忙的促销季,不但是传统的店庆月,现在又加上了“双11”这个电商节更加铺天盖地的大促和宣传,简直就是零售行业版的“淮海战役”了,对许多公司来说基本上这一个月可定全年绩效的输赢,包括我们鸿阳云裳企业在内。
这个月同时也是纪念我的思想精神导师徐志摩先生逝世的月份,常常会有许多朋友来相互问讯,有诸多的纪念活动要联络、参与甚至是组织,也会有公众号的重点文章要赶时间编辑,甚至再原创几篇追思的小文。今年的11月比往年更忙,因为适值“与徐师志摩有很大关联度”的赵家璧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和陈从周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也都是在本月。而且这几年似乎许多文坛、文化圈的年会等,也都提早到这个月来了,使我常常只能看着邀请函和圈满了行程记事内容的台历本叹气,实在是分身乏术。
有细心的朋友观察到这个月我往往面容憔悴疲惫、头发长也不及修剪、衣衫鞋履亦比过往松垮随意……更有朋友说我每过一个11月,终于可以看上去“老”了一岁了,有时候严重点是看上去像“老了数岁”,他们说我平常都比较随性开怀,吃得下睡得着,倒也不太显老呢。是呵,过去我自己也确实一直总觉着年轻呢。唉,这几年却实实在在地感觉老得很快了。说来也奇怪,全国各地的各种机关、单位、社会团体等等以及“摩友”们,都甚少在徐志摩先生的出生日期(1月15日)进行纪念活动的,却独独不能忘怀于他那“神奇、突兀而又不可信的死“,以及不断地推测他若不死,之后则又将是一番怎样的伟业宏景。
今年的11月19日,是徐师志摩先生罹难云游八十七周年的纪念日,照例又将是许多“摩友们”纷纷赶往海宁西山及故居“朝圣”和扫墓的日子,这一天摩友们总是过得像一个盛大的节日,虽然常常动情处,总有许多不自禁的、热泪盈眶的暖心场景出现。
常年定居香港的安娜大姐,今年已70岁了,加上这次她已经是连续第17年在这一天来海宁西山看望徐师。她坦言虽然《人间四月天》这部电视剧里的很多内容不实,过分偏袒了张幼仪和林徽音方面(大概主要是因此俩方均有后人组织张罗的原因吧)而对徐志摩和陆小曼颇多诘难甚至是歪曲了,但是她自己确实是在看了这部电视连续剧之后,便不能自己地爱上了徐师的。她说这就是“缘份”,人家看了这部电视剧后骂他,而她看后却无比地爱他,她能够看懂他的心。她称徐师是她的DALIN(达令),从此年年这一天专程捧着鲜花、带着红酒来海宁西山看望他、怀念他,她说她大概还能够再来看她十年,每次说到这,她的眼圈便就红了,很难想象,她坚持要健康快乐地活下去的原因,竟然是希望能够再多来給徐师扫墓几年!在摩友圈里,安娜姐有一句名言:“你爱志摩我爱你“!她确实也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徐志摩纪念馆今年四月三日迁至六百弄重新免费开放后,她还未曾来过,这次便17日早早地到了杭州,住到了纪念馆旁的一家规模不大的酒店里(自从徐志摩纪念馆开馆后,安娜姐每次来杭州,就自费住纪念馆附近的小酒店了,再也不去住她朋友给她免费提供的豪华酒店客房了)。然后一个下午就都在纪念馆里帮忙,跟来参观的游客们聊天,她的快乐洋溢在馆里,连油画里的徐师看起来都像是在微笑呢。
仪飞老师也从上海赶来了,特地在馆为许多来馆参观的摩友们写书法相赠,还特地为我们的西山行书写了一幅挽联“苍天念诗胆,硖石存才雄。”傍晚在馆里还邂逅了一位特地从温州来馆参观的美女摩友“谢子”,和大家一起聊了蛮多志摩,最后合影留念,仪飞老师赠送其书法作品,再谢喜悦而去。当晚,安娜姐约我和志东、仪飞老师同去参加她的老朋友袁桂良(袁叔)先生夫妇为她准备的家宴,当然少不了她最爱吃的大闸蟹和陈年绍兴黄酒哦!我则顺便把去年“袁叔“帮助请“毛体书法研究会“会长忽少宏先生给纪念馆写的几幅书法作品的收藏证书一并送了过去,托袁叔转交给忽老师。
18日上午,我还在家里草拟“海宁西山志摩小曼合葬祈愿书”一文,上海的小眉(原名王紫莞,网名“董凝眉”)就给我发来讯息:“素吧,我快到馆里了,我带了许多花来,你们别再另外买花了。”她果然拖了一个很大的行李箱,装满了各种鲜花,另外还提了一大袋的花泥来。刚一到馆里就和安娜姐、郭杰一起动手忙碌起来,不多时,鲜花便满布了纪念馆里里外外,煞是好看。


1楼2018-12-04 10:21回复










    3楼2018-12-04 10:28
    回复









      4楼2018-12-04 10:30
      回复
        暖贴!小木屋辛苦了!


        IP属地:浙江5楼2018-12-09 11:09
        收起回复
          仪飞老师等不及书写我那篇“祈愿书”,匆匆参加“孤山雅集”的活动去了,我本来也答应了主办方要去的,无奈只得先自己动手在卷轴上抄写这篇刚拟的“祈愿书”,因为很多年都没有拿过毛笔写字了,写得极是艰难。近400个小字,花去了我近二小时时间,也连累了大家午饭都凉了。只见卷轴上歪歪扭扭地写着:
          “肠断人琴感未消,此心久已寄云峤;年来更识荒寒味,写到湖山总寂寥。”小曼1933年孤独一人来东山扫墓,后题此诗于画作上拜谒蓉初大伯,字字血泪声。自此后,小曼再也未能到海宁,但是“归葬志摩身旁、凤凰于飞”则成其一生的夙愿。可怜其如今只能在太湖东山上,寂寥无助地向南张望遥盼。感其天真无邪、热情善良不输徐郎;念其半生素服、收集整理志摩遗稿书札,终能励精图治、不负徐郎;更悲其弥留之际更托请赵清阁、赵家璧、陈从周……等诸先生,殷殷血泪凄苦状朝夕如闻。古来夫妻、生前同衾、死后同穴。今立誓言,愿尽全力支持“徐志摩与陆小曼合葬”之此盛世伟业,向世人宣告“中国人的自由婚恋来之极不易,学习志摩、小曼勇敢弃被强加的婚姻,坚持自己的爱,哪怕对方有病有难也不离不弃,他们是人性和道德的里程碑。” “徐陆合葬”是爱情的大胜利,是真善美的标志,是推动新一代青年人成长的正能量、是对那些自我标榜和旧意识的无声否定。今各界支持者皆沐净双手,合十祈愿,共祝合葬事成。同心者俱各署名如下:……(上文许多字句引自陈从周先生长女胜吾先生给我朋友圈的留言,特表感谢。)
          匆匆用过午餐,马静(网名“小木屋”)也已赶到馆里会合了。我们整理了一下需要带去海宁的所有物料,尤其是鲜花,装满了车尾箱还不够,许多还得放在各自的腿上。志东兄(网名“风来满袖”)两个背包都放在腿上,坐在副驾驶座位上颇是辛苦,及至到得北山路丝绸公司下面的停车场,已然不能下车,言要在车里休息等我们,下午的“孤山雅集”只能告假了。我遂和安娜姐、小眉、马静匆匆步行赶去孤山,虽然已经迟到了约莫二个小时,但总还是要尽量赶去的。总算在“雅集”的第三环节“孤山一片云”处追上了活动组织,完整参加了第四部分“放鹤亭”环节的诗朗诵和最后总结点评,小眉和我还分别代表摩友们朗诵了徐师的《雪花的快乐》和我自己的原创诗作《掩埋的理想》。结束后我们旋即下山往海宁赶,天一下子便就黑下来了。


          6楼2018-12-18 10:10
          回复
            当点菜完,庄姐(海川女史)就悄悄留在最后想去給老板结账,被我发现后追了回来;不想随后的酒酣耳热中,国华兄借口不可喝酒门口抽根烟,却又悄悄去把单子买了。这两位当代的海宁人,确实保有着当年徐师一样的热诚啊!买单子都是想方设法去的,让举座摩友们都非常感动。话题又在“石头哥哥”不能至的难过中来回,“七夕节“曾独自跑去看”石头哥哥“的小眉自然成了众矢之的,被“责令”下午去看望云鹏兄负荆请罪,当然由众摩友一起陪同前往,他们先陪几个初次来海宁的新朋友去故居转转,再去东山脚下的史东山故居看云鹏。我则按照原计划直接开车返回慈溪探母去。安娜姐把一瓶红酒和一筐青芒果送给我,又另送我二件极贵重的礼物,笑说:“小罗你要好好保重!你看我給志摩的红酒,都要比给你的小一半呢”!众人皆笑。
            我独自开车寻路归慈,不禁又想绕着西山、东山开一圈去,再去看看建设中的西山公园、前段时间才发现的东山墓道和试开放中的“蒋百里纪念馆”。不想如此一耽搁,便又天色向晚矣!下午三时许开车上高速,一看到慈得开两个小时。又拨通了云鹏兄的电话致去问候,云鹏兄言“国华兄也独自刚到”。晚上六点多,云鹏兄微信给我留言:“兄弟姐妹们刚刚从这里走,有劳大家惦记,倍感温暖。”
            次日一早从慈溪返程回杭,中午开车去馆里“下石头”,见后门一只石槽,上面尚有少许青苔和积水,几块太湖假山石散落其上,便拿西山小石拼置于内曰:“灰白几块石头,来自太湖东山;小曼葬在那里,日夜盼望徐郎。先使西山红石,相伴也慰离殇!”
            再搬另外几块大石于纪念馆之前门,分别布置在左右两旁台阶下。但见红石表面坑坑洼洼颇有棱角、呈赫红色、鲜艳骄人,蕴然而有一股“秦琼、尉迟恭”式的浩然正气也。遂诗云:
            “运来沉默石头,置于门前院后;颤颤病腿勉力,悠悠诗心强守。忘了丢下一句:哪个小鬼敢惹?”
            但见胜吾先生在朋友圈后留言曰:“把小曼墓东山石围绕着志摩堆放一圈,每个年青人都来搬,这个运动是个教育,也是抗议!”
            我想,无论这种“抗议”别人能否听到,还是装作听不到,“石头”,怕总是能够听到的吧!不妨就不再“沉默”。
            2018/11/24 下午
            于绿洲苑


            9楼2018-12-18 10:1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