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邹王氏吧 关注:24贴子:164
  • 3回复贴,共1

青城王旺村王氏族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青城王旺村王氏族谱
长支(东支)族谱如下:译文摘录注释:梁邹王氏后人王振华(淑字辈)
始祖其名失传,原籍枣强,大明永乐年间迁居邹邑,卜居城北,离城七十里,起名王家庄,遂家焉。生二子,长福次禄,墓在家南。嗣后,虔诚求乩,仙云名朋、配马氏,而未敢直书者,亦阙文之义也。
·
家谱序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以昭信纪实,重本笃亲,使后世之子孙不敢忘其所自也。吾始祖自迁居邹邑,披荆斩棘,积功累仁,已数世于兹矣,倘异日者,世远年湮,支分派衍,茫然不知祖考所自出,则相视如秦越焉,恫吾先人保无有感,极而悲者,余小子窃惧之。因啇①于族人辑成宗谱一册,又恐后无诚心者失迷宗谱,故序冀。以缵承于不替,序昭序穆,俾无絮也,授字命名,昭其信也,著德录功,纪其实也。虽异日服尽情衰,而系出一原,则依然有恩以相接,纵有迁居异域者,一旦还辕,而按谱一稽,皆可森然雁序,则亲情又何亲也。虽不敢谓宗谱之序,可以光前烈、裕后人,亦愿使有心者增补而修明之,庶后之子孙,咸知水源木本之思,永矢②敦宗睦族之道,而一本不至终隔云。

乾隆拾玖年荷月 榖旦
八世孙志昌仝阖族熏沐谨誌
①啇: shāng ,商的异体字,同“商”。
②永矢:yǒng shǐ,意指发誓永远要(做某事)。
又序
尝思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而或数典而若忘者,无宗谱以示其鉴也。吾始祖自枣强迁居邹邑城北王家庄,年已逾数世,丁已近百家,支分派别。先世原有谱牒,不意风雨剥蚀之,余,几同郭公夏五①矣,倘今日者,因循无东楼②之修抱残,少西雍之客书缺,有间、日甚一日,鼻祖耳孙,邈若山河,后即有起而欲修者,必坐叹于文献无徵,无可奈何。余小子奉志昌三伯晚命,增修宗谱一册,上治祖祢,下治子孙,元元本本,了然如执掌焉,即或有迁居异地者,还辕以稽,百世而昏姻可不通,二名之不偏知所讳,别嫌明微③又其效之,彰明较著者也。虽然杞成,之后典失,而下夷考父④,以还颂存,而又亡其七。前虑箕裘之坠⑤,后天续貂之诚,世远年湮,其不至前功之尽废者,几希更愿断继起者,接踵而增补之,凡我族姓庶,油油然动其仁孝之思,肫肫然笃亲爱之意,则一本分为万殊者,万殊归于一本矣,是为序。峕
道光捌年清和月 榖旦
九世孙邑庠生圣辅行年六十岁敬谨增修
①郭公夏五解释:《春秋》一书中,“郭公”下未记事,“夏五”后缺“月”字。比喻文字脱漏。
②东楼:禹受舜禅有天下,国号“夏”,传启、仲康……历十七王,凡四百三十九年,商迁之。商汤念夏德之盛,乃封禹后癸之子懿于杞,使奉禹祀历宣、显……凡二十一世,六百四十二年。值武王克商,追思元圣,由是元公之子东楼公复封于杞,传西楼公……修夏之礼乐,以祀其先。东楼既立,率德谨度,克遵旧典,假乐之诗,其大较也。
“无东楼之修抱残”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没有像东楼公那样来修夏朝的礼乐,夏朝的礼乐就残缺不全。圣辅公用这个典故来比喻风雨剥蚀的宗谱,需要后人来增修。“少西雍之客书缺”也是这个意思,但是我没有查到这个典故的出处。
③别嫌明微:从精微处严格加以区别和避嫌。④考父是周末宋国大夫,即孔子的七世祖。他那时便进行过校对《商颂》的工作,这便是我国历史上从事校书的开端。”⑤箕裘之坠意为比喻先辈的事业没有人继承。 族之有谱,所以详世系,序昭穆、表名字、志里居,使后之子孙披图而考,了如指掌,仁孝诚敬之心油然自生,谱之所系,非浅鲜也。余始祖由枣强迁于邹邑,卜居王家庄,迄今十数世矣,类皆明农力穑,循分自守,而积学能文者,能有几人哉,乃惠均三太族伯,以敦宗睦族为念,遂嘱余增修宗谱,于是敬同族人,支分派别,在在汇辑,阅是谱者,晓然于木本水源之思,同气连枝之义也。世有宗谱不修,支派未明,厉害不相关,休戚不相闻,视至亲等于途人者,良可概矣。自今以后,凡我族人,念家族之渊源,识子孙之一体,要皆士勤于读、农力于耕,工善其事,商安其业,向仁慕义,积德累行,以承先而啟后,更愿继起者,接踵而增修之,则予之所深望也,是为序。峕光绪拾伍年岁次己丑梅月 榖旦十三世孙邑庠生传琳敬谨增修家之有谱犹木之有本,水之有源,即亲亲之意,亦报本追远之思也。自始祖名讳失传,虽乩仙云名“朋”配马氏,前人未敢直书,余小子亦未敢妄序。二世至八世志昌祖始立宗谱,九世圣铺祖,接踵而增修之,历十三世,传琳族侄又续修一次,今经余手已四次矣。余思续谱与立谱异,览立谱之局,始祖迁徙里居,世次名讳,支分派别,雁序流传,周而复始,一世至万世,有条不紊;若续谱之法,遵规守距,继志述事,不敢少更易辙、丝毫粗忽也,又思宗谱一册,虑有失迷,今增修二册,庶无遗憾,深冀缵承于不替耳。至支派亲疏,宗族远近,百世不迁之宗,五世则迁之①宗,谱前序明,不必再赘。愿族人按谱一稽,咸知敦宗睦族之思木本水源之意也,更愿继起者,接踵而增修之,余所甚望也已。峕②民国拾贰年岁次癸亥新正上浣③ 榖旦④十二世孙 道源行年六十二岁 仝阖族 敬谨增修
①“百世不迁之宗,五世则迁之宗”出处《礼记·大传》,虽经百世仍得祭其始祖,是为大宗。别子诸弟是一宗的旁支,传至五代之后其与别子关系已超出同一高祖范围,因此就不再祭别子的祖先,而另祭祀本支的祖先,是为小宗。大、小宗虽是相对的,但对于始祖来说则是绝对的.
②峕(shí)“时”的讹字。
③上浣,意思是指上旬。
④榖旦: 榖是谷的繁体。良辰;晴朗美好日子的意思。
以上内容由梁邹王氏后人王振华(淑字辈),根据高青花沟王旺村王允兵上传的“青城王家庄王氏宗谱谱序”图片,进行断句整理,并对部分词句进行解释。鉴于本人水平有限,如有不当或错误,敬请指正。
如需转载务必注明整理人。
2018.9.30


IP属地:山东1楼2018-10-12 16:18回复
    本文笔者《地理师王天文》是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章古台镇菜园子村和阿尔乡镇泡子沿村“东科王氏家族”第7代传人,本名王魁,学名王天文(是因从小爱好天文地理、1975年8月30日傍晚在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沙金台乡红旗村刘木匠屯中部家前街边常规夜观天象时意外独立发现天鹅座新星后哗然斐声一方而得名),今已年逾花甲渐濒古稀,现居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后旗散都镇!
    我们辽北彰武县“东科王氏家族”始终都在苦苦寻找我始迁祖原祖籍地的山东济南府齐东县青城镇东南郊附近小位家庄的琅琊王氏同宗同族同根同源的亲人们!
    我“东科王氏”始迁祖是“纯”字辈或“荣”字辈!第2代是“殿”字辈!这些信息资料,在齐东县青城镇小位家庄的本门琅琊王氏老家谱里,应该能查到!
    我“东科王氏”始迁祖是两百年前(约1796年至1860年间)从济南府齐东县境内的青城镇东南近郊小位家庄一带的琅琊王氏大家族老家乡出发,凭自己双肩挑担子,历尽千辛万苦披星戴月跋山涉水千里迢迢闯关东,几经辗转才最后落脚在祖国大东北中南部的奉天省科左前旗(东科前旗)最北部的菜园子村和泡子沿村,一直以垦荒耕地种田打粮养家糊口来维持日常生活!清朝中后期曾有在当地东科前旗的宾图王府衙担任要职官员!
    我“东科王氏”始迁祖在挑担子闯关东途中,有一亲兄弟在辽西凌源到朝阳一带意外分道走失!至今无任何音信!不知他们落脚何方?非常期待能早有消息!
    我“东科王氏”历两百多年栖息繁衍发展壮大现已成为大家族,以菜园子村、北菜园子村、泡子沿村为中心,附近周边的辽蒙几十村屯都遍布王氏宗亲!外延辽宁吉林黑龙江和蒙东大部地区都有分布!
    我“东科王氏”第4代“玉”字辈有一分支东迁百余里落脚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中南部的胡勒顺淖尔苏木庙苏营子屯的千年辽代夯筑古城堡旁定居下来,以垦荒耕地种田为生!后在抗日战争期间因小日本鬼子阴谋挑唆当地民族关系紧张,鼓惑异端纷争骚乱,迫使我王氏家族分支匆匆南迁往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沙金台乡最北端的太平庄村躬耕居住多年!再后来,各股发展壮大相继分家另居,后又迁往周边他地躬耕谋生!解放后至今又是七、八十年!


    IP属地:四川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9-04-28 18:10
    回复
      2025-11-19 03:31:3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辽北彰武“东科王氏”大家族,从始迁祖定居躬耕至今,已经发展有第12代乃至第15代!我本人是第7代!


      IP属地:四川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9-04-28 18:21
      回复
        我也是淑字辈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3-06-29 23: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