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吧 关注:688,725贴子:12,511,179

关于李自成政权的粗略认识探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首先说明楼主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对于李自成政权的认识都是看别人的研究总结(也就是我没有干货,个中观点欢迎提问质疑讨论。)我是历史粉,更是明代粉。明朝被李自成灭亡有其自身的不足和缺陷,李自成从成功到失败也有其优缺点的影响,希望各有主张的吧友在看待客观历史时都能用矛盾的辩证的思维看问题,以避免不必要的互黑争吵。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9-19 21:09回复
    请开始你的表演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9-19 21:23
    收起回复
      一:政权基本描述
      1 政权的建立与灭亡
      李自成团队于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分派官员和驻军管辖其控制的区域,开始建设政权。
      1644年西安建国称帝,改元永昌,封侯拜相,正式建立大顺政权。45年为清军所灭,国祚一年。
      2、政权的军事建设
      李自成的军队我粗略划分为两个阶段,一为流寇阶段,队伍建制简单,南原之战李自成被孙传庭伏击只余十几人逃走,队伍基本垮掉。二为正规阶段,大致从襄阳建制开始,划分为前锋、后劲、中权、左弼、右辅五营中央野战军和地方卫军,45年从西安撤退后建制几乎混乱。
      3、政权的官员结构
      在襄阳时还不完善,主要任用主动投奔农民军的知识分子做官,西安建国后开始大量任用原明降官。
      4、政权的税收政策
      李自成团队在襄阳建制后,分派官员和驻军管辖其控制的河南和湖北地区,支持并鼓励百姓耕作,官府卫军发展屯田,税收主要来源于百姓的粮食和布匹,铁及棉花等战略物资,以及地主大爷们的家产。西安建国和占领北京前期开始在辖区大量没收地主士绅的财产,顺清交战后加重对百姓的税收,可以说李自成政权对百姓的税收从与清军交战后开始加重并已经重到让百姓不堪重负了。
      5、政权的制度建设
      这里不详细赘述,主要是大体继承了明朝的制度并沿用了一些唐代制度,如节度使和丞相等,在官职名称和地方命名上也多沿用唐称。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9-19 21:39
      收起回复
        二、李自成个人及团队粗识
        1、李自成的文化程度
        李自成从小是上过一段时间私塾的,但并不长,大体还是文盲。加入农民军并成为领导者之后向团队里的知识分子学习,这里大家要注意农民军里虽然有知识分子主动投奔,但大多是文化不高科场不如意的基层知识分子,再加上农民军长期流动作战的客观限制,导致李自成读书学习的时间很少以及读的也多是能快速用到的兵书,所以李自成没有像朱元璋那样的学习条件,他有一些军事理论知识,但政治文化素养依旧不高,处于中下水平。
        2、李自成的个人与团队能力
        李自成的能力在第一点已有赘述,大致总结为有很好的战术素养和个人魅力,但知识文化学习有限,导致战略眼光不高,看问题不长远和全面,这导致在之后的决策中屡屡失误。而他的团队个体的能力中上,但团结度不高,在李自成的领导下抱成一团能发挥很大威力,但李自成一死后其团队的发展还不如实力较弱的张献忠团队。
        3、李自成团队的战略决策
        不得不说顾君恩在襄阳决策上提出经营关中北伐晋燕而一统的战略思想是极其正确的,最后也确实成功了,但关键在于占领北京一统北方后李自成团队并没有再召开如襄阳决策一样的战略会议来讨论今后国家的统一工作,而是走一步看一步,导致对满清入关和吴三桂降而复叛这类的突发事件没有任何准备。这是重大的失误,也能看出其团队的能力不足。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9-19 22:01
        收起回复
          一片石以后垮得太快


          IP属地:加拿大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8-09-19 22:22
          收起回复
            没有稳固的根据地,想想从襄阳到北京才多长时间?得的快失的也快。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9-19 22:31
            收起回复
              三、顺清较量
              1、山海关大战之私见
              ①很多史书以及影视剧中对于山海关的兵力一直做了严重夸大的描述。一般观点认为李自成带去东征山海关的大顺军有五十万,吴三桂十万关宁铁骑和满清二十余万八旗。大顺军虽然人数众多,但由于在北京极速堕落,攻打吴三桂都略显吃力,从而被清军一击而破,溃不成军。最形象的描述莫过于李自成在山上观战,手下士兵大叫辫子兵来啦,随即吓得连忙撤兵。很多类似的描述让很多吧友朋友们误认为农民军打打明朝的卫所兵还行,一碰上像八旗关宁这种“精锐”就会溃不成军,其实是对大顺军有严重误会。
              ②实际上李自成在西安时的确有几十万部队,但大多分散在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各地,且北伐北京之前又让袁宗第率领三到五万右辅营精锐部队去荆襄弹压左良玉的反扑。又因为对满清问题认识不足,所以李自成团队真正北伐的部队只有二十万人,而且还分了两路,一路十万李自成带领,一路十万刘芳亮带领,两路在太原会师后又分开,李进攻宣大京畿一代,刘进攻河北一代。而且李自成等十万军队在进入北京后又分散兵力攻略周边地区,在吴三桂反叛之后,李自成的可用兵力非常少,留下一万驻守北京率军东征,其兵力只在七到八万人之间,加上唐通的八千标营,最多有九万人。吴三桂自己有关宁军三万人(能打的只有几千家丁),加上关防总兵高第一万人,巡抚黎玉田一万人,总兵力五万人。 满清倾国出动,总人数十一二万,其中精锐八旗几万人。也就是说,大顺军九万人打吴三桂五万人是绰绰有余的,但吴三桂和满清加起来的兵力已经是大顺军兵力的两倍了,李自成在山海关的失败毋庸置疑。
              ③ 李自成在一片石决战之前就已经得知吴三桂和清军联盟了,因为之前在攻打山海关时李自成担心吴三桂投奔满清,特意派唐通八千人驻守一片石,之后唐通被清军偷袭大部被歼狼狈逃回,李自成团队肯定是知道兵力已经处于劣势了。那么为什么不撤回北京集结力量再战呢?首先时间来不及,清吴已经联合,大顺军撤退肯定会被追着打,部队容易发生大规模溃逃。其次大顺军与吴三桂鏖战一天,士兵得不到休整就仓惶撤退,也是一触即溃的结果,唯一的希望便是寄希望于在野战中击败吴清联军,但结果希望终究只是希望,疲惫不堪的大顺军面对两倍于自己的吴清联军,失败是必然的。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9-19 22:33
              收起回复
                顺清较量我分为山海关大战,潼关大战以及弃守荆襄三个大的战略决策来讲,由于今晚已经很晚了,后面的部分等到明天以及之后再说,请吧友们见谅,也希望你们能静下心来仔细讨论和分析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9-19 22:39
                回复
                  期待,先占个位置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9-20 12:03
                  收起回复
                    我记得大顺在潼关还打了一个漂亮仗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8-09-20 12:26
                    收起回复
                      清军对关内的军事技术优势也得考虑一下,潼关之战清军大炮是一大重要因素,李自成发家过快,军事技术不成熟,而满清却依靠投靠的孔有德发展迅速,17世纪也是军事技术快速发展的时期,传统城墙面对西方大炮不堪一击


                      IP属地:北京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8-09-20 15:51
                      回复
                        想不通,一片石纵使失败,大顺军力仍在,李自成反打意义在哪里,当时满清不是已经决定南下打南明了么?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8-09-20 16:54
                        收起回复
                          2、潼关大战
                          ①战前局势
                          上次说到李自成在一片石惨败,八九万精锐几乎全部丧失,一撤回北京,李自成下令毁坏北京城外的墙垣,下令百姓入城,坚壁清野,似乎有固守北京等待援兵的动作,但后来仓促登基后又西撤了。李自成没有固守北京这也是很多吧友们所不解的。放弃北京意味着自己把国家政权的正统性让了出去,难道山海关一战清军把李自成打怕了?其实不是的,前面我们说到李自成在京畿的兵力约有十万多人,东征山海关带去了八九万,只在北京留了一万驻守,如今一片石精锐损失殆尽,而吴三桂带领清军在山海关短暂休整后就一直极速向北京逼来,李自成靠着手下不到两万,惊慌失措的衰兵是守不住北京的。 其次刘芳亮等十万人分布在河北各地以及山东一些地方,根本来不及集结支援北京,所以历史上就出现了李自成在前面跑,吴三桂在后面一直追,并逐渐吃掉大顺军的殿后部队,实际上这些一波又一波的少量殿后部队就是在之前分散太开,来不及集结的力量。清军的追击一直到山西固关才停止。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09-22 00:44
                          回复
                            ②山西的争夺
                            虽然李自成在放弃北京狼狈西撤时损失了不少人马,但大顺军还保留着几十万兵力分散在各个地方,清军从固关回北京后,李自成政权终于得到喘息的机会可以从容返回西安进行战略部署。此时大顺政权已经失去了对河南大部,河北以及山东的控制了。为了守卫陕西这个基本盘,山西就显得格外重要,清军要打陕西,山西是绕不过去的。 为此李自成在撤到太原时还亲自告诉守将陈永福要坚壁清野,固守待援。只要山西能阻挡清军的进攻,那么大顺朝廷就可以在陕西从容不迫的调兵遣将,能够有和满清一较高下的能力。但由于李自成政权对于地方士绅的迫害以及对于原明降将放松警惕,在李自成撤回山西时当地各个州县就已经发生叛乱了,李自成是在一边西撤一边平叛中回到陕西的,不得不替他说一句“心好累”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09-22 00:57
                            回复
                              由于错误的追赃政策,山西的陷落已是时间问题,最要命的是山西的北大门大同姜襄投清,宣府也投了,再加上山西内地此起彼伏的叛乱,山西的大顺军一直奔波作战,根本得不到休整,清军开始分两路攻打山西,一路由河北西进,一路由大同南下,太原受到了两路夹击。而此时李自成还在陕西集结分散在各地的部队。只能坐视太原被围攻,等到太原陷落山西易手了李自成不得已在部队还没集结完毕和得不到休整的情况下就匆忙发动对山西的全面反攻,当然结局也都是以失败告终,只有河南怀庆地区获得不错战果,但这也引来了原本准备南下灭南明的清军,使李自成再次受到两面夹击。这种被动挨打的局面都是对山西不够重视,导致山西轻易在短时间陷落所造成的。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8-09-22 01: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