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杰吧 关注:4贴子:43
  • 1回复贴,共1

最新创作《西窗论语》之无鸡鸭也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 无鸡鸭也可
突然就想起女人灶间蒸馍的事了。我的娘也好,我的妻也罢。生命的多半给了乡下,一生的大多数时光,耗在了农村的土地里,灶台边上了。蒸馒头,那是女人往来灶间,日日少不了的功课。也是女主营造生活,善待家人最直接的表述。有一锅蒸得满意,裂的好看,又热气腾腾的白馍,端上餐桌,那是做主妇的所求所愿,也是女人不同凡响的功夫和手段。蒸馍这活儿,也是当家女人亮本事的一出技术活。虽都是蒸馍,只是我的母亲与妻子,错开了时代,蒸馍一样要蒸。却因材质不同,馍也就不同。
印象中,妻子蒸馍的情景,在脑子里储存下来的信息要多些,印象也更切近些,印象自然也更清晰一些。
电灯下面,孩子们挤在炕皮上看《封神演义》,静静的,傻呆呆地逐集往下看。我是要么看会儿书,要么和孩子一起凑个热闹,也跟着看会儿电视。只有妻子一时得不了清闲,先是弄得碗盆勺子响。好容易洗完餐具,抹完了锅台,炕塄。又得准备下一顿的饭食了。所以,往往在我们看得入迷,不意之间。“嘡”一声响,一贯发面的黑色瓷盆,就杵到了你的面前。接着,妻子会要求你,把面盆向炕中间,火烧热的地方挪挪,还要求你,扯件衣服或者单子盖于上面。盖薄盖厚,那要看季节,还要看热的程度。做完这些,妻子才将那围裙团一个疙瘩,扔向前炕一角,爬上炕头来,享受做完一切后的空闲。
第二日一大早,在呼呼燃烧的灶台边,妻子就又开始揉那发好的面团。揉面团那活儿,说它是技术活,不如说是力气活更为贴切。篷松柔软且多眼儿的发面,在妻子不断的揉搓里,先是不见了原型原样,接着便没有了发开的眼眼,变成光溜溜,圆乎乎的面团。我常常感觉行了时,恰恰还不到行的时间。于是,在妻子赤臂下力的揉搓里,面团还要在案上,不断地挪位,不断地翻转。后来才省得,面团里面投进了碱面。妻子感觉不行时,那是怕碱没揉匀,馍上面出现不该出现的黑斑。我常心下思量:一个女人,蒸出一锅好馍。所付出的力气和心血,不亚于生出一个孩子的艰难。
我是因看的多了,对女人蒸馍相当地熟悉。可惜地是,了解并不代表掌握了一切。后来的离开,回老家居住,我并没真学会那蒸馍。始终是上街去买,这是别话。
揉面只是蒸好馍的一个环节。蒸好蒸不好馍,还要看掀开锅盖那一瞬间,锅里的馍是啥容颜,才是说明问题的关键。即便蒸了一辈子馍,经验和手段十分老练的妻,也有蒸不好馍的那个时间。卖了手段的妻子,会在那锅不争气的白馍前,长唤短叹半天。
俗世里面活得人,免不了俗见。人,往往对所行所操所作的事,预先就设定了一个目标。嵌入了非成不可的企图和意愿。成者则喜,败者则悲则怨。于是,有许多事,有人可为不去为,有人想为不敢为。那是害怕撞上失败的可怜。伤心和自卑自怜。其实,这世界的事情里,有几件是遂心所欲,按图思骥的呢?要我说,几乎所有的事情,都不是人的心理主导的,意愿就可以把控一切的。就如种几棵瓜,这么小的一点事,也不是次次随缘,年年得意的。我就碰上了光扯瓜蔓不结瓜的局面。那咋办?能咋办?人生中的失落失意失败是常有的事,人大可不必胜喜败悲,把自己活在那么多的痛苦之中。就如去赌博,你要有输的心理准备了,真输了,也不会觉得有多伤心痛苦了。
其实,回到女人蒸馍这件事上。蒸不好馍是事情的结果。那发面揉面的过程,融进女人多么丰富的想象,嵌进女人爱家爱家人的多少情结。那个过程才是最美的呀!可惜的是,我等凡夫俗子,知其一,不知其二。只愿看结果,不愿品味过程。那是思维上的倒置,情感上的缺失啊!
不妨套用一个故事中的两句话作结。无鸡鸭也可,无米面也可。心态好了,天地就自宽。
写于2018年9月15日乡下老家


1楼2018-09-18 17:02回复
    谢谢编辑老师,辛苦。秋安。另希围观,赐教。


    2楼2018-09-18 17: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