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断九州吧 关注:1,205贴子:18,432
  • 2回复贴,共1
君臣父子
古来选拔人才,用好人才都十分重要,而用人首重品德,不能够忠心的人能力越大,破坏越大,虽然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义”,但如何从十家人里选出忠义的那么一两个人,还是有技术难度,君主和幕僚们总结了一条比较靠谱的经验,“忠臣必出于孝子”,这是典型的内核外延思路。
然而选拔出来的孝子一旦入朝出仕,进入使用阶段君主的标准就反了过来,需要臣下“公忠体国”,“忠而忘家”,说实话这有点反人性,直到现代社会的所谓“先顾大家,后顾小家”,也是在紧急时刻而且不能常用的标准,否则容易反噬自身,得不偿失,或者培养一批平时夸夸其谈,大难时候各自飞的伪君子,或者内外不平,让臣下离心离德而成为孤家寡人,这是作者前作品中一句话的精髓,“你可以自私,但不能自私到要求别人不自私的程度”。
皇帝自矜才智,在征求主角意见时,熟练玩弄偷换概念的手段,试图在君臣父子的先后关系上占尽便宜,在故事语境里,无论君臣和父子,其实对于主角都没有多大的束缚里,于父子而言,大将军对他没有什么亲情羁绊,只是在众多不成器的儿子中发现他有能力,是“选人以能”,后来的所谓“你可以叫我父亲”也好,以太后名义给他成家也好,都是互相利用的等价交换,而不是亲情下一碗水端平的舐犊之恩,主角也就对这种示好看作是应得的回报,并不感恩戴德。
而君臣之间,皇帝为了塑造自己高高在上,莫测高深的形象,对臣下耍弄各种手段,而主角吴国后裔的原罪也被僵硬的戴上“禁锢之身”的桎梏,不能受封,已经堵死了才智之士的上升通道,相比而言,皇帝有意无意的允许主角以“微臣”自称,这点希望实在如同鸡肋,没有什么吸引力。
他在高段位选手的对弈间穿插跑位,查缺补漏,正在锻造属于自己的,搅动乾坤的倚天长剑,予取予求的皇帝和父亲利用他作为传声筒,他也乐得如此,直到有一天两边发现这个传声筒过于沉重,握持不住,而且开始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威德赏罚,都是御下的重要手段,既对立又共存,如何取得满意的效果,全在于使用者在合适时机的运用。而大将军在看到主角才能,也运用主角才能的时候,已经晚了的拉拢尚且不够,居然又按捺不住自己失察的懊恼,毫不掩饰的拿出老子威严,以主角的原罪和隐痛毫不留情的揭起伤疤,实在不智,也就显得段位不高,这在功高震主,劳重莫赏的地位上,已经非常的名实不副,危机也就深重很多。
至于听从安排,主动上书请求太子代父出征,自己全力作战而把功名归于太子的做法,即便大将军做的出来,恐怕也会比较晚而显得勉强,这样皇帝长远布局的做法就会被看穿甚至取笑,更不要说沙场常胜几十年,思维的惯性打心眼里看不起围在太子身边那些所谓的年轻文臣,文臣经历几场战斗可能成长为名将,运筹帷幄也并不比战场拼杀差多少,而至于年龄,年轻人虽然血气鲁莽,但却有犯错之后改正,提高的时间,而他已经没有了,看不到这一点更会阻碍他的合理动作。


IP属地:山东1楼2018-09-04 10:50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8-09-04 14:47
    回复
      用心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9-04 16: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