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里吧 关注:9贴子:128
  • 9回复贴,共1

请大家提供关于石里村的古文化、古传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任城(济宁)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何时何地?上古风姓古国任国故址在哪里?作为中国最早的姓氏之一,任姓具体起源在何处?带着这些疑问,我与任子文化研究会的任永东夫妇一行,循迹泗河古道,探源石里古村,欲解这些迷津。
郭焰
一、石里或为最早任国都邑
石里村位于今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马坡镇东北5公里,距济宁市区(任城区)25公里。当天下午,我们驱车从市区出发,循泗河古道东南徐行,来到这个阡陌纵横、河流密布的聚落。
“这里应是最早的古任国故址”。在进入石里村必经的“护城河”——石里沟的一座石桥时,任永东说。
任永东的说法自有他的依据。村头出土的距今约有1400多年的《隋开皇六年仲思那等造桥碑》,记载了公元586年(任城迁走68年后),石里村南古泗河上造桥的必要性及造桥的经过功绩,造桥后的迷人美景。
与石里村相距7000米的仲浅村,因孔子弟子仲子路后裔西汉时自泗水故里全族迁于此地而得名。上面隋碑记载的造桥者仲思那等人即为仲子后裔。史界多以仲浅为今任城旧址,任永东认为更早的古任国都城应在石里一带。他说,仲浅作为任城治,是在秦汉之后或更晚。其实,石里和仲浅相距不远,皆为古任国旧治辖区,应为其不同时期的治所。
石里的“里”,原为古城区划古称的“里”或“闾里”,为中国古代城市居民聚居之处,春秋或更早,各国都城就有以闾里为单位的居住方式。由此推断,“石里”之名与某座都城有关。任永东确信,这座都城,就是古任国(有仍国)国都。
史书记载,任国,夏朝称有仍、任,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古方国。著名的历史事件“少康中兴”,就记载着夏朝寒浞叛乱弑君相,相之妻子怀着少康避祸娘家任国,生下少康,复国中兴夏朝的故事。没有“少康中兴”,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夏朝方国任国的都城,应该就在今天的山东济宁微山县十里村——仲浅村一带。
“宁走三江口,不从石里走”。一些古谚和民间传说也印证着石里昔日的繁盛。据称,石里原有99座庙,99个行,99个姓氏。天齐庙、玉皇庙、火神庙、华佗庙、大祀庙、二郎庙、奶奶庙等遗迹犹存。一些地名如魏家围子、徐楼、郟坊,荆集等,还保留着远古姓氏族群的气息。很多姓氏宗亲寻根溯源,从韩国、河南等地来这里祭祖先、续家谱、联乡谊,进一步唤醒了石里尘封已久的历史记忆,激发了人们对姓氏文化及文明起源的丰富想象和热情追索。
二、伏羲、任氏、任国、任城与济宁
作为古任国都邑,石里——仲浅一带不仅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任”姓的发源地,也是中华始祖文明的肇始之源。
中华民族的历史肇始于伏羲女娲传说。济宁一带,伏羲遗迹密布,从中国现存最早的伏羲庙——微山两城伏羲庙,到中国最大的伏羲庙遗址——邹城郭里羲皇庙遗址,从泗水古雷泽的华胥故里、邹城峄山女娲补天的传说,到远古先民祭祀太昊伏羲的任城凤凰台……无一不在向世人昭示:这里是中华人文始祖的发祥圣地。
因此,源于伏羲之后风姓古国的任国,不仅是任姓发祥地,任城及济宁名称的源头,也是中华人文始祖伏羲之故里。
史籍记载了伏羲与任氏的关系。《史记·三皇本纪》记载:“太皞庖羲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羲于成纪。” 《帝王世纪》中载:“伏羲氏,风姓也。……继天而王,首德于木,为百王先。”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姓氏,风姓衍生出伏、宓、任、宿、颛、须、程等姓氏,其中以任姓人口最多。《左传·僖公二十一年》又臷:“仼、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太皞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意思是说任、宿、须句、颛臾这四个风姓古国,主要掌管伏羲与济水的祭祀事务。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公共祭祀活动。
作为伏羲风姓四个古国——任、宿、须句、颛臾,均在今鲁西南一带,分布在以山东济宁任城为中心的周边地区,这也进一步佐证了史学界关于伏羲生于东方(山东)而非西方(甘肃)这一论断。
关于任国、任城与济宁的关系,我们梳理出如下历史脉络:
夏朝时期,伏羲氏后裔有仍氏(有任氏)建立了仍国(任国)。西周时期,这里被封为任国。春秋战国时期任国先后隶属于鲁、宋、齐国。秦统一中国后,废任国而改为任城县。这是“任城”称号的最早由来。五代时期称济州。北宋时期称济州济阳郡。元八年(1271年)升济州为济宁府,这是“济宁”之名的由来。而今,任城已成为济宁市中心城区的区划名称。
当然,济宁一词与古之“四渎”之一的济水关系密切,“司太皞与有济之祀”的任国作为专司济水祭祀的方国,与济水渊源更深。实际上,任城的迁移与当地的水系变化、水患频仍有关。任国故址的具体位置之所以难以断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处于济水、泗水流域的石里——仲浅一带,千百年来经历了无数次的河流改道、洪水侵袭,地理面貌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三、逝者如斯夫:济水、泗水的流变
从伏羲后裔任氏之国——任国,到后来的任城、今天的济宁,地名流变的原因,与两条重要的河流是分不开的,那就是济水和泗水。
东西流向的济水是中国古代“四渎”即最重要的四条河流——江(长江)、河(黄河)、淮(淮河)、济(济水)之一,源于河南济源王屋山,自西向东经由河南、山东两省入海,济源、济宁、济阳、济南这些地名,就是由这条济水而来的。
南北流向的泗水是“八流”之一,源出山东济宁泗水县东陪尾山,会洙水后经曲阜、兖州、邹县、鱼台、沛县、夏镇,至徐州汇汴水,睢宁汇沂水、沭水,经宿迁,过角城,至淮阴汇入淮河。
在古代,出于生产与生活的需要,城市都是依河而建,人们喜欢依水而居。作为“四渎八流”的济水、泗水流域,城邑林立,作为伏羲风姓四个古国——任、宿、须句、颛臾就处在这里。
然而,随着千百年来的生态变化,特别是河流改道和洪水等自然灾害,不仅使得这些远古文明的遗迹沉入水底或埋于土下,如古留城沉入微山湖底,也造成了一些方国、城邑的迁徙,如任国都邑及任城的多次易址,这些都为今天的考证制造了困难。
我们这次考察,基本上是沿着泗河古道即古泗水的流向展开的。一路上,时断时续的“石里沟子”即是古泗河的遗迹,纵横交错的河道桥梁,记忆着泗河古道的流变和历史创伤。
在尹沟古桥,我们亲眼看到这条大河因地球自转、河水年复一年冲刷河岸形成的自东向西的河道偏移,感慨鬼斧神工的自然之力。
其实,更大的破坏来源于黄河夺济入海、黄河夺泗入淮。黄泛的结果是济水的消失,泗水(泗河)的断流,梁山泊的干涸、微山湖的形成……以及地表诸多城邑风物的消亡,真所谓沧海桑田。身处中华古文明的发祥之地,不由得想起当年孔子率弟子在泗河源头观泉发出的“逝者如斯夫”的感慨。
孔子当年在洙泗之间聚徒讲学,死后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泗水这个名川,不仅滋养了孔子及其儒家学说,也产生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美丽传说。“梁祝传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石里所在的马坡镇恰是梁祝故里,目前正在建设梁祝文化园。较之这个带有神话色彩的人文景观,古任城还有许多更为古老的历史文化、民俗传统。寓居济宁23年的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撰写《任城县厅壁记》盛赞任城“风姓之后,国为任城……青衣太昊之遗墟,白衣尚书之旧里。”今天,我们希望能有更多人关注任城,加强地方人文资源的研究、保护与开发,再现古任国昔日的辉煌。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8-25 00:38回复
    当时石里有仲姓居住,桥是造在白马河上的。能走九江口,不打石里走,是说石里闸多,河道密布,落差大,有闸口为证,老泗河是村北的,其实这些河也多次改道。许多的庙宇也都毁了。许多有价值的碑刻,都造桥修站了,也没出土有文化价值的实物,或碑文记载,散落在其他文献的只言片语,也有待发现。或者谁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9-03-27 22:33
    回复
      潘守廉捐石里三教寺地契,道人是鱼台李阁前赵家道人赵一元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9-03-27 22:40
      收起回复
        任永东你知道石里的伏羲庙在现在哪个位置吗?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9-06-13 23:52
        收起回复
          是九十十九座庙,九十九个行,九十九个特定位置的石井,还有九十九个特定位置的碾,姓氏不是九十九,石里没有城隍庙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9-06-13 23:57
          回复
            独石庙呢?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20-04-02 09:31
            回复
              让哪个坏熊弄跑了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20-04-02 09:32
              回复
                胡说八道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22-08-19 18: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