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源历史文化吧 关注:188贴子:2,675
  • 2回复贴,共1

致敬高耀文、韩众城二先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致敬高耀文、韩众城二先生
昨日,收二书,一曰《高耀文作品选》,一曰《此邦犹是旧山河》。前书作者为我的忘年之友高耀文,高老先生;后者是我从未谋面的挚友韩众城小弟。
说实在的,收二书时,我是诚惶诚恐,惴惴不安的。我当时不清楚二位为何要寄书与我,心中只有一个念想:谢谢二位!
为什么说高先生是我的忘年之友呢?
一是,缘于年龄的差异,高先生年长我三十多岁。二是,缘于我们“爬格格”的掌故。三十年前的我,为了心中的所谓“文学梦”,有幸结识了时任山阴县文联副主席的高老先生。他给我的鼓励和帮助,至今记忆犹新。当他把我的短篇小说《嫉妒》亲自送到《雁北日报》发表后,并且将那份辛苦得来的“稿费”递到我手时,我的眼泪纷涌而出,一是激动,更多的是感激,我感激我的老师——高耀文主席。之后,我成了他心中的惦念,从县文联会员,到区(市)文联会员,直到省文联会员,都离不开老师的推荐。大概是我学识短浅,奈不得“枯燥与寂寞”,亦或是“追名与逐利”之缘故,我最终还是与我的“文学”之路分道扬镳了。如今想来,最对不起的人,便是我的恩师高耀文先生啦。三是,缘于地域观念,我与高先生是同乡。仅仅一村之隔,这大概是惺惺相惜的牵挂吧。
当我得知先生的作品由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北岳文艺出版社集结出版后,只是默默地祝福。
今天,当我拜读了他作品集的第一卷之第五章《获胜》一文后,才知道,现如今八十多高龄的高先生,仍然没有忘记我们这些小字辈。读着那些熟悉的名字:高丽春、郭小荣、李建勇、王仁官、冯德龙、樊日春、申守文、王立世、赵有中、涛涛以及我的名字时,我的眼泪,重蹈了三十年前的一幕。
我只能说:对不起!我的恩师,您还没有忘记我们。而我们呢?
我端详着封面一角这个慈祥的、手握半截铅笔头、仍然笔耕不息的相片,心头掠过阵阵痛痒。
有这样的“老头”,山阴文史之河,不会干涸!他的精神定当激励我们一如既往的关注山阴,关注山阴的文史事业!
我得书有愧!
而韩众城先生,更值得尊重。
韩先生是浑源人,出生晚于我五、六年,应该称弟弟。他1990年参加工作,1995年因一场车祸致残,在经过七次大的手术后,还是与轮椅为伴。在其康复无望的情况下,他没有抱怨,在痛苦中选择了地方文化史的研究。终究完成了第一部由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三晋出版社出版发行,反映浑源县近代文化历史的巨著《此邦犹是旧山河》。
在他的《跋》文,仍然存念着我们这些曾经与之结下不解之缘的“文友”们。
面对他的褒赞,面对这个残疾的有志青年,我更多的是抱愧。
我只是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帮助,我无颜受领如此大赞!
我得书有愧!
一个是老骥伏枥,仍笔耕不止;一个是身残志坚,大爱无疆。
面对二位,我是惭愧的,更多的是敬佩的! 最让人敬佩的是,二人经济非常拮据,但是,在出书这件事情上,竟然是自费!
(文/王茂盛)


1楼2018-08-04 18:00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8-17 00:24
    回复
      谢谢仁兄!


      IP属地:上海3楼2019-04-09 17: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