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彼昇

在经历了三天夏日炎炎的高考,高三生们终于呼出了一口气。可我们深知,高考是一场人人都不想要,而又不得不迎接的“战争”。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做选择,但高考后这一次可能是最重要的。
两个美国经济学家考察了将近20000个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十年到二十年的收入情况,考入传统大学和传统专业的学生在最初的五年里收入较高,然而第六年是一个分水岭,一直到十年二十年后,收入最高的人群是那些选择了符合时代趋势的特色大学和特色专业的学生。
根据这个研究,上哪所大学并非是最关键影响你一生发展的因素,而影响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因素是你是否选对了符合自身特点及时代发展趋势的专业。
大多数国内家长并不要求自己的孩子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新颖特性,只求符合各种“通用指标”。当他们说“素质教育”的时候,根本出发点及整个的内心叙事,就是把孩子变成一个“标准品”,以期得到别人的欣赏和挑选。
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思维本质上是被动的——外界喜欢什么,我就变成什么。一定要学随大流的专业,一定要进大公司,一定要坐办公室。人与人之间的攀比,也都是这些外部光环的“加持”。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你学这个东西到底是为了改变世界,发挥自己,还是为了适应世界,打扮自己,吸引别人?
中国因为历史原因,过去几十年的主流文化都是“贫民文化”,人们对“怎么适应别人”研究得很多,对“怎么自己做主”研究得很少。在美国硅谷,尽管来自中国和印度工程师的总人数势均力敌,但是无论进入各公司管理层的人数,还是创业的人数,中国人都显著不如印度人。难道仅仅是因为印度人英语好?
我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印度人比较有主人翁意识——能从作为一个主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我们的日常文化和正统教育,很少有“怎么主动选择、怎么审美,怎么根据自己的意图改变世界”这样的讨论。
人很难突破客观条件的限制。可是如果人人都按照这个剧本演出,世界就太没意思了。记住,你原本就与众不同,你注定能干成一番大事,你要做的就是遵从你的内心而非随波逐流。

随着高考成绩的即将揭晓,如何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心仪大学和专业也变成了学子和家长们共同的终极任务。今天在这里我想结合世界发展大趋势并根据自己对社会的了解和大家分享一些真实有效的方法和建议,供各位考生和家长参考。

在经历了三天夏日炎炎的高考,高三生们终于呼出了一口气。可我们深知,高考是一场人人都不想要,而又不得不迎接的“战争”。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做选择,但高考后这一次可能是最重要的。
两个美国经济学家考察了将近20000个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十年到二十年的收入情况,考入传统大学和传统专业的学生在最初的五年里收入较高,然而第六年是一个分水岭,一直到十年二十年后,收入最高的人群是那些选择了符合时代趋势的特色大学和特色专业的学生。
根据这个研究,上哪所大学并非是最关键影响你一生发展的因素,而影响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因素是你是否选对了符合自身特点及时代发展趋势的专业。
大多数国内家长并不要求自己的孩子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新颖特性,只求符合各种“通用指标”。当他们说“素质教育”的时候,根本出发点及整个的内心叙事,就是把孩子变成一个“标准品”,以期得到别人的欣赏和挑选。
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思维本质上是被动的——外界喜欢什么,我就变成什么。一定要学随大流的专业,一定要进大公司,一定要坐办公室。人与人之间的攀比,也都是这些外部光环的“加持”。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你学这个东西到底是为了改变世界,发挥自己,还是为了适应世界,打扮自己,吸引别人?
中国因为历史原因,过去几十年的主流文化都是“贫民文化”,人们对“怎么适应别人”研究得很多,对“怎么自己做主”研究得很少。在美国硅谷,尽管来自中国和印度工程师的总人数势均力敌,但是无论进入各公司管理层的人数,还是创业的人数,中国人都显著不如印度人。难道仅仅是因为印度人英语好?
我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印度人比较有主人翁意识——能从作为一个主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我们的日常文化和正统教育,很少有“怎么主动选择、怎么审美,怎么根据自己的意图改变世界”这样的讨论。
人很难突破客观条件的限制。可是如果人人都按照这个剧本演出,世界就太没意思了。记住,你原本就与众不同,你注定能干成一番大事,你要做的就是遵从你的内心而非随波逐流。

随着高考成绩的即将揭晓,如何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心仪大学和专业也变成了学子和家长们共同的终极任务。今天在这里我想结合世界发展大趋势并根据自己对社会的了解和大家分享一些真实有效的方法和建议,供各位考生和家长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