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吧 关注:21,191贴子:199,572
  • 23回复贴,共1

庄篪:我眼见的有关陆小曼与翁瑞午的一些事实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庄篪:我眼见的有关陆小曼与翁瑞午的一些事实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8-07-16 17:16回复
    编者按:本篇接续上一期的《庄篪:我的表姨妈陆小曼为什么怨恨王赓而真爱徐志摩》一文。6月上旬馆长罗烈洪先生与数位摩友同赴江苏常州拜谒庄篪先生,庄老如今已年届八十,宅心仁厚,古道热肠,热心招待了徐志摩纪念馆的一行人,并拿出他所撰写的《我所知道的表姨妈》文稿赠送,经其同意,此篇长文得以在本公众号连载。本文是庄篪先生首次撰文详细回忆他所知道的陆小曼与陆小曼身边的人和事,文章披露了诸多陆小曼女史不为人知的生活事迹。若欲知晓,请关注本公众号的连载。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8-07-16 17:17
    回复
      小编在收集相关资料时,无意间发现了同行的资深摩友许熙恒先生对此行的详细记述,发来以飨读者,兹抄录如下:
      今一大早起身,与罗馆、云鹏兄、碧海兄四人同行赴常州拜访陆小曼表外甥庄篪老先生,庄老今年已八十岁高龄,退休教师,但依然思维清晰,待人和善,陆小曼晚年在上海一直由他母亲吴锦照顾,庄老对表姨妈的印象很深,小时候去上海看病曾暂住陆小曼家中数年,在庄老家中,我们还有幸目睹了陆小曼早年的旧照,照片中的陆小曼眉清目秀,气质出众,天生就是个美人胚子。老人回忆起了当年的陈年往事,说到动情之处眼泛泪光,对表姨妈的为人,他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我们原本中午打算去天宁寺拜谒方丈松纯法师,源于志摩当年曾为天宁寺写过一首《常州天宁寺闻礼忏声》,在庄老与松纯法师的推动下,徐志摩铜像于2013年在天宁寺广场上落成,真可谓功德无量。可世事难料,从庄老口中得知松纯法师已于去年圆寂,顿感遗憾。紧接着,我们赴天宁寺和小石门桥周边两个徐志摩铜像点稍作停留,随后便直奔武进樟村陆氏祠堂,祠堂负责人陆焕清老人早就在村口等候,他在百年老宅阁楼上为我们翻出民国九年的陆氏家谱,陆小曼是陆氏家谱中的唯一女性,很是了不起,同时也奠定了陆小曼的父亲陆定(民国财政部赋税司司长)在家族中的重要地位。转眼之间,天色已黑,准备打道回府,累并快乐着,今天也算不枉此行。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8-07-16 17:17
      回复
        陆小曼与她的挚友翁瑞午
        ——我眼见的有关陆小曼与翁瑞午的一些事实
        关于表姨妈陆小曼和翁瑞午之间的交往,现在我可以把我眼见的与陆小曼的挚友翁瑞午有关的一些事实说一说,以供对陆小曼有兴趣的文化人研究。
        翁瑞午
        翁瑞午与陆小曼相识、相交前后有三多年,陆小曼一直把翁瑞午当作挚友,因为兴趣相投,嗜好相同。翁会唱京剧,而且是京剧名票。梅兰芳先生在《舞台生活四十年》中指出,中国有两位京剧名票,北为蒋君稿,南为翁瑞午,所言不虚。表姨妈陆小曼和翁瑞午曾多次登台演出,还出过唱片,享誉大江南北。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8-07-16 17:18
        回复
          翁瑞午是个瘦长个子,长脸,长得很清秀。就是两个鼻孔朝天,有点难看。同样戴副近视眼镜。翁很会说笑话,动作敏捷,做起事来充满朝气,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小些。翁亦会国画,善书法。我见过翁画的《丹枫白鸽图》,色彩艳丽,白鸽与枫树对比鲜明,枫树苍劲有力。我母亲说翁瑞午是学的宋代微派国画,书法是学的瘦金体,看上去很工整,也算是一名画家。翁瑞午还懂古玩、字画,给翁鉴定,一般八九不离十。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8-07-16 17:19
          回复
            翁家上代曾是广西巡抚,家有大量字画,翁是慢慢自学出来的,翁还懂推拿医术,有一次我亲眼见到翁给表妈推拿,推过之后,表妈才去大便,结果一泄而空,真神了。据我母亲说,表姨妈陆小曼之所以离不并翁瑞午,是因为她常年不是这里病就是那里痛,只要翁一推拿,她的肠胃就舒服了,大便就通了。有时经翁一推拿,她便昏昏欲睡,心也不慌了,觉也睡安稳了,因此我要说,陆小曼把翁当作一位知己,小曼不仅治疗主要靠翁,而且在未有正式工作之前,一家生活也全靠翁的资助,而翁瑞午也不计较是否有丈夫的名分,有几点可以说明:
            1.在二楼会客室的玻璃下面,压的照片,全是陆小曼与徐志摩各个时期的,没有一张是翁瑞午的;
            2.在三楼,两人同住一屋,但不同睡一张大床,而是两张小床,且摆的位置,曼是东西朝向,翁是南北朝向,也不是并排靠着的,
            3.至于说到户口,那是解放后户籍警上门登记时,自行写上去的,说“在一起这么多年了,是事实夫妻”,于是写上“丈夫”两个字,小曼当时也没辩驳,她向来不与人争上下高低;
            4.1961年翁瑞午因肺癌逝世,为设灵台小曼与翁的子女争了起来。翁的子女要把灵台设在小曼处,小曼未答应,说她未与翁登记结婚,更未有过什么结婚仪式,他们的娘与翁也未曾离婚,至于翁瑞午为什么要住在这里,这是他应志摩之邀,为她治病而来,后来志摩飞机失事身亡,她总不能把丈夫的朋友赶出去,是翁要住在这里的,最多他们算是姘居。结果,翁的灵台设在了翁的女儿翁香光处。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8-07-16 17:19
            回复
              翁瑞午和陆小曼合影
              1961年寒假,我赴上海,小曼要我母亲、琴光(翁之小女)和我,烧了菜,带了香烛,一同到路(延安中路)对面的静安寺公墓,拜祭了翁瑞午。说明小曼对翁瑞午还是有感情的,但小曼坚持只是朋友之情。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8-07-16 17:20
              收起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8-08-10 18:37
                回复
                  这才是真正有水平的贴!!!必须把这种顶起来!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8-08-23 21:59
                  收起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8-11-03 09: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