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吧 关注:728,277贴子:9,683,586
  • 7回复贴,共1

水帖: 对李东垣和郭生白内外分型的一点看法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近看郭生白的伤寒六经求真, 里面对三阴三阳的理解划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问题。
不由联想到李东垣的内伤外感分法,感觉颇为类似。
所以干脆开个贴,水水更健康。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7-03 09:20回复
    从郭生白的本能论观点来看:
    人类的疾病只有两类:一是外源性疾病,一是内源性疾病。而人自己又有两种本能。对外源病有排异本能;对内源病有自主调节本能。
    所以三阳用汗吐下和强化排异,三阴以温法为基础,合并其它治法强化自主调节。
    这个说法可能乍看没毛病,但老月总觉得和李东垣的内伤外感分法颇为类似。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7-03 09:29
    回复
      2025-11-20 02:23:0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李东垣算是个很有想法的医家,愣是把伤寒杂病论六经体系进一步标记为内伤外感:
      外感,即“感于外”,是指从外感受六淫、疫疠之邪而发病。
      内伤,即“伤于内”,是指由于七情过极、劳逸过度、饮食失调等致病因素从内导致气机紊乱、脏腑受损而发病。
      用中医阴阳思维认识,凡病不出此外、内二字。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7-03 09:33
      回复
        在其内伤外感辨惑论里面,有他的辨别方法。
        例如辨寒热:外伤寒邪,发热恶寒,寒热并作,热发于皮毛之上,且寒热无有间断,保暖不能御其寒。
        内伤寒热,但避风寒,及温暖处,或添衣盖,温养其皮肤,所恶风寒便不见矣。发热为浑身燥热,袒衣露居,近寒凉处即已,或热极而汗出亦解。且寒热非并作,热作寒已,寒作热已。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7-03 09:34
        回复
          从两位医家的看法来说,应该相当接近,都是从内外着眼。
          但个人看法,觉得这种论述纯属画蛇添足。
          仲景通过六经和杂病已经论述的很清楚,而且非常全面。
          相对而言,不论是内源性外源性的分法,还是内伤外感论的看法,貌似是对六经杂病体系的归纳或者升级,实际却是对原系统的人为割裂。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7-03 09:45
          收起回复
            六经中原本就有传变问题,如果单纯通过内源外源或者内伤外感加以限制,传变问题就被淹没了。
            也就失去了仲景原体系的灵活性。
            使得疾病的理解趋向于孤立而呆板。
            例如桂枝加附子汤: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这个阴阳转变如此迅速,用内源外源或内伤外感怎么算?
            所以我觉得这两个理论固然有对伤寒体系简化后的便捷性,也有简化后的割裂性。
            所以,水水贴。
            更健康!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7-03 09:52
            收起回复
              总观六经之变化。三阳病惟恐其热。三阴病惟恐其寒。
              三阳病惟恐其实。三阴病惟恐其虚。
              三阳病则抵抗力均未衰弱。故三阳病无死症。
              三阴病则抵抗力均感不足。故三阴病多死症。
              一部伤寒论。盖如是而已。
              ---陈逊斋。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7-03 09:58
              回复
                看过很多言论,觉得陈逊斋老先生的言论非常有水平。
                道出了三阴三阳的本质。
                一句话,抵抗力而已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7-03 11:0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