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叫风雅颂吧 关注:3,069贴子:68,200
  • 6回复贴,共1

逆 风 翻 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8-06-04 19:43回复
    5楼2018-06-04 20:11
    回复
      王朔致女儿:内心强大到**,比什么都重要!
      不需要成功,
      一切开心就好。

      你必须内心丰富,
      才能摆脱这些表面的相似。
      煲汤比写诗重要,
      自己的手艺比男人重要,
      头发和胸和屁股比脸蛋重要,
      内心强大到**比什么都重要。
      ——王朔致女儿

      王朔女儿王咪童年照片
      王朔嬉笑怒骂,大胆张扬的“痞子”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他在女儿王咪六岁时与妻子离婚,在《致女儿书》里这样说:
      最后一次离开你们,你妈妈一边哭一边喊你的名字,你不应声,悄悄坐在自己屋里哭,我进你屋你抬头看我一眼,你的个子已是大姑娘了,可那一眼里充满孩子的惊慌。我没脸说我的感受,我还是走了。
      从那天起我就没勇气再说爱你,连对不起也张不开口,作为人,我被自己彻底否定了。从你望着我的那眼起,我决定既剥夺自己笑的权利,也剥夺自己哭的权利。

      也曾在接受采访时,他表示父亲这个角色自己做得很不好,他说:“我其实我真没想过怎么做父亲,假如让我选择,我宁肯选择不当父亲。”
      这样的一个父亲,这样的经历,女儿王咪的成长却十分顺利。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回国成为《艺术财经》杂志编辑,低调完婚,一步步顺利地走着自己的人生,王咪没有使用父亲准备的“最坏也不过是,我养她一辈子”这个备案,虽然没有多大的成就,但也正是父亲王朔所说的:不需要成功,一切开心就好。
      同时,女儿的出生之后十多年间,王朔的事业更是处于井喷,创造了一系列的影视奇迹,《顽主》、《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大喘气》、《编辑部的故事》、《渴望》、《阳光灿烂的日子》等诸多的作品,期间,情感经历也屡被关注。父亲与女儿各自精彩,成就着各自的人生。
      王朔对于养育女儿的态度,颇为洒脱,甚至任性。除了对女儿的“爱”以外,王朔最看重的是女儿的内在是否强大、是否快乐,至于外在的成绩、成功,在王朔眼里就是个“屁”。

      有多爱?
      看他这么说:“我干吗不对她宽容?我干吗要对她严厉?我希望她干吗呀?我什么都不希望她。我希望她快快乐乐过完一生,我不要她成功。我最恨这词儿了。”
      我有了女儿后首先痛感儒家伦理有悖生活切实感受,孩子给你带来多大的快乐,早就抵消早就超过了你喂她养她付出的那点奶钱,这快乐不是你能拿钱买的,没听说过获得快乐还让快乐源泉养老的这不是讹人么?
      她大可不必养我,我不好意思。我们的父母这一代丧尽安全感,下意识不自觉——个别人故意——把自己的恐惧传递到孩子身上,家庭其实都破裂了但还拿铁丝箍在一起假装完好。老实说,我这一代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能看到这些破裂家庭关系的影响,多少人家演正常的父母其实已经疯了很多年了。
      中国的事情很镜相,总给人错位倒置感,最后老是要子女原谅父母,虽然大家都很可怜,其间只见强弱关系的转换,亲人之间的忏悔和赦免搞得像做贼,怕丢脸,结果老人鬼鬼祟祟或者假装文静致远,中年发福的孩子都成了伪君子,一家子演戏勤勤恳恳,说起来都默然嘿然家家一本糊涂账。
      譬如说家庭暴力大量的是父母打孩子,这何止是不道德,纯粹是犯罪,弱者的残忍。但是在我们的电视上随便一对父母谈到打孩子都不怕承认——坦承,口口声声为孩子好,我谢你了,真不知道寒碜特别是父亲;心理学家的规劝都极尽温婉生怕惊扰、磕、碰、贬损了他这权力。
      善良民俗就认为这是可以的,他拥有这个权力,他终身拥有,不管他走到哪儿,丑恶到什么样,你都要对他尽义务。而且你要强调这个,你就让世代中国小孩这一生得不到他拥有的权利,实际上从一出生就剥夺了他免受屈辱、疼痛的权利。
      人是条件反射动物,哺乳动物都是。你打次猫试试,狗是奴才,狗能不反抗,猫反抗不了也跟你玩阴的——你怎么能指望这样的小孩组成的国家将来一直是个爱好和平的国家?
      我觉得中国人的家庭关系不太正常,孩子承担这么多的义务,父母拼命来要求孩子,说什么赢在起跑线上我特别讨厌这种说法,把孩子训练成一个赚钱机器,这就叫成功,表面是为孩子好,其实是想自己将来有个靠山,无情剥夺孩子童年的快乐。
      这是一种颠倒,颠倒的人性,这不是爱孩子,所以就会出现那样奇怪的逻辑,就是我为你好我可以打你,我爱你我打你。**,不带这么聊天的。(笑)你说你爱我,其实我很清楚你骨子里是脏心眼,是叫我将来在你老了失去劳动能力后保障你——你不肯学习意味着你将来不打算为我的衰老负责任。
      你看这么多父母都快——已经——把孩子打死了。您这不是爱,爱是不能交换的,无条件付出,不要回报,想都不想,起这念已是罪恶了,付出中已经达成次级回报——快乐奖赏了;跟我国人群的基本价值观是混乱的,混沌不明的,越老越不懂事。
      至于内在,王朔在送女儿去美国读书的时候,给出的最重要的理由是保护女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她是念到中考的时候,我说你不要参加中考了,你要考过去你就是傻子,你要考不过去,你自信心会受到很大打击。所以我送她去了美国念书。”
      “我说上学你就是为自尊心学习,你学习不好,老师会当场奚落你,你会很没面子。有些老师就会这一套,打击小孩的自尊心。”
      王朔有多在意女儿的内在,还有另一句广为流传的金句:“煲汤比写诗重要,自己的手艺比男人重要,头发和胸和腰和屁股比脸蛋重要,内心强大到**比什么都重要。”后来这句话还成为了不少女孩的座右铭。
      拆解开来:是要会生活,能照顾好自己,独立,健康,内在强大。狂傲不羁的他,却能在养育孩子上凭着这些看上去有点糙有点硌的观点,让女儿健康顺利成长,私以为,这一切是源于王朔对于孩子有很深的信任,这个点是王朔做父亲如此“特立独行”的根本原因。
      王朔有句话印象很深刻:“有时候老师找我开家长会,那些老师到现在还这样告状,说某某同学品质不好,让我女儿不要跟那人来往。小时候老师就爱挑拨小孩关系。小孩哪有品质不好的?我听了都懒得搭理。”
      可以看到,王朔对女儿的关注,根本不在外在的细枝末节上,他最关注的全部是女儿的内在。在他看来,保护好女儿的自尊,让她建立自信,拥有自爱的能力,她自然能hold住自己的人生,hold住人生所有的状况。
      而事实也证明,王朔的做法是正确的。
      小编语:欣赏王朔的这种“毫无遮拦”、“直言不讳”的处事态度。但是,对于不在乎孩子的成功与否,恐怕很多家庭是“可望而不愿做”的事。http://www.sohu.com/a/233984140_372406?_f=index_edunews_2
      作者简介:王朔,1958年8月23日出生于南京,中国内地作家、编剧。他的代表作有:《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动物凶猛》《无知者无畏》《致女儿书》《我的千岁寒》《王朔文集》。


      6楼2018-06-04 20:14
      回复
        崔永元离开央视这些年:《手机2》未改名 《朋友圈》再成“导火索”
        让崔永元耿耿于怀的也许只是《手机》而已,但在其曝光“阴阳合同”后引发了影视行业猛烈的连锁反应。
        国家税务总局、当地地税密切跟进。人民日报微博评论称:“不能让"阴阳合同"沦为潜规则。不管名气再大、粉丝再多,人脉再广,谁都不能享受法外特权。”《检察日报》撰文称,对于明星“阴阳合同”,税务机关的调查要顺藤摸瓜、拔出萝卜带出泥。“要让公众知道,到底哪些"大腕"涉身其中。”
        “如果《手机2》改名《朋友圈》,那就什么事也没有了。”但事实是崔永元用“闯入者”的姿态影响了当今的影视行业。
        崔永元总是敢说敢言
        《手机2》开拍的消息放出,看着冯小刚、范冰冰、刘震云的合影,崔永元压不住火了。有人问他:“是不是你想蹭他们的知名度?”崔永元反问:“我有那么恶心吗?”再说了,“我想对孩子们说,你可以回去问问你爸爸你妈妈,你爷爷和奶奶,你崔叔当时有多红?”
        当年“崔叔”还叫“小崔”,他真的很红。1996年,崔永元在《实话实说》崭露头角,这是央视新闻评论部推出的一个新栏目,开创了国内电视节目“脱口秀”的先河。而谈话节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在于主持人崔永元睿智、幽默、平和的形象走进了大众的心。
        印象中,崔永元是温和的知识分子。但他对自己、对外界其实有一种近乎偏执与苛刻的理念。在被抑郁症、重度失眠困扰的时候,他一袋一袋地吃中药、吃西药。在2005年接受《南方人物周刊》专访时,他给自己开的处方是:“我要是把那良心丢了,我的病就好了。”
        敢说敢言,是他从《实话实说》奠定的形象基础,此后他策划的新栏目《小崔说事》《电影传奇》《我的抗战》等都饱含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还“好管闲事”,十多年前作为央视名嘴时,就搜集拍摄口述历史、开始乡村教师培训项目。
        当这样的人站出来说“阴阳合同”时,公众的反映就像崔永元的性格一样一分为二,一派人觉得他是为社会的良知与正义,勇于拍案而起;另一派觉得他“逮谁撕谁”“狂轰滥炸”,让人受不了。
        一次又一次“拍案而起”
        崔永元已经不是第一次拍案而起了。《手机》可谓开了一个头。
        冯小刚执导的《手机》,以5000多万元的票房位居2003年国产片票房冠军,崔永元当时猛烈批评。《手机》本身的剧情,崔永元觉得电影在美化婚外情,不应该存在于尚未分级的公众电影院中。而从《手机》男主角严守一身上,能看到崔永元抑郁、丢工作的形象,还添加了一段婚外情的剧情。这让崔永元出离愤怒,毕竟他曾毫无保留地告诉冯小刚他在工作中的苦恼,没想到电影出来是这样的。
        “手机”事件一年后,他痛斥“收视率是万恶之源”。在崔永元看来,公共电视台是公共资源,是事业而不是生意,不该趋附于商业逻辑,他对《超级女声》持有异议,“什么叫公共电视台?什么叫商业电视台?目前中国所有电视都是公共电视台,任何人、任何时间都可以看。《超级女声》的那些评委对选手的评价是,"你多看两眼就会爱上她"。怎么能在大庭广众下说这样的话,小孩看到了会怎么想?”
        “下次我就揭行业黑幕:一个电视节目是怎么做出来的!一部电影的票房是怎么统计出来的!我都有数据和证据。”这是2005年崔永元的话。
        2013年崔永元彻底离开央视,全心全意投入到反对转基因食品领域,在与方舟子旷日持久、火药味浓烈的“对战”中,崔永元一条道走到黑的顽石性格彰显无疑。“我永远会坚持。就是剩我一个人我也会坚持。”“有人出两亿要我对转基因食物保持沉默,我死也不答应。”
        去年,崔永元在抨击转基因有害多时后,成立非转基因食品零售店。但因产品售价超高、商品信息涉嫌网络盗图、虚假宣传等,遭受诸多非议。崔永元声明离职,称遭到报复,但还会与转基因斗争到底。
        到了眼下的《手机2》,崔永元果然揭露了行业黑幕。虽然他的出发点只是不满刘震云跟他明明说了《手机2》改名《朋友圈》,但却实际并未改名。但崔永元以“一抽屉的"阴阳合同"”将明星片酬可能存在的偷税漏税问题公之于众。
        崔永元的“局外人搅局”,让一个关乎公共利益的法律事件,被媒体广泛讨论、被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甚至对当下我国的影视行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http://www.sohu.com/a/234055702_115362?_f=index_news_12


        7楼2018-06-05 08:41
        回复
          周立波持枪涉毒案结案:四项罪名被撤销 仅罚逾200美元
          中新社纽约6月4日电(记者 赵宇宁 廖攀)当地时间6月4日,中国脱口秀演员周立波持枪涉毒一案,在纽约州长岛拿骚县法院再次开庭。法官最终宣布,撤销周立波的非法持枪、持毒等四项罪名,仅保留第五项控罪,即开车时使用手机,并对其处以罚金及缴纳其它相关费用共计238美元。
          当天,周立波与妻子胡洁在律师团的陪同下一同进入法庭。
          庭审中,检方表示,针对周立波的四项指控,即二级非法持有武器罪、非法持有火器罪、四级非法持有武器罪、七级非法持有被控物品罪均不成立,撤销相关罪名。与此同时,对于违反纽约州车辆和交通法的指控,周立波表示认罪,并不再上诉。
          庭审结束后,周立波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最终的判决结果是“皆大欢喜”,他接受法官对自己的交通处罚,并调侃称:“这是史上最豪华的交通罚单,律师阵容是最强大的,费用也是最强大的。”胡洁表示,他们计划六月底返回中国。
          周立波的辩护律师史蒂芬・斯卡林称,他们对于法官的最终判决表示满意,“周立波一开始就是无辜的,调查结果显示警方搜出的枪支上没有周立波的指纹和DNA。很高兴法官撤销了指控。”
          当地时间2017年1月19日,纽约州警方在长岛莱亭顿将开车“蛇行”的周立波拦下。警方搜查车辆时发现枪支和毒品,周立波从而面临多达五项的罪名指控。然而,此案在上个月发生逆转。审前听证期间,法官裁定,警方搜车的行为不合法,因此从周立波车中搜出的枪支和毒品将不能作为定罪证据。当时,法律界人士普遍分析认为检方撤诉的可能性非常大。http://www.sohu.com/a/234060929_255783?_f=index_news_19


          8楼2018-06-05 08:43
          回复
            刘震云,你不能一边说要做笨人,一边却聪明地挣快钱
            刘震云被称为“现实魔幻主义作家”,擅长发现平常生活中的“魔幻色彩”,但这一次他却在真实生活中被魔幻了,再也不是“吃瓜群众”,而成为网红当事人。
            在崔永元曝出“一抽屉”合同后,国家税务总局已责成江苏等地税务机关依法开展调查核实,华谊、唐德影视公司等股票暴跌。
            当冯小刚在微博上发布《手机2》开播的消息时,当范冰冰表示“武月很开心”的时候都没有想到,事情最后会发展到这一步吧?看来《手机》真的是手雷,第一部炸乱了崔永元的生活,第二部则炸跌了华谊和众多影视公司的股票、范冰冰的人气,后续不知道还会炸出些什么来。
            很多人看事态发展到这一步时会说,“崔永元不好惹!”
            但不知道有没有人提醒刘震云还是要好好学习如何发短信。
            可以说正是刘震云的那几条短信成为导火索,让整件事在失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正如他在小说《我不是潘金莲》中所说“雪球越滚越大,事情由芝麻变成了西瓜、蚂蚁变成了大象”,引发整个影视圈的一场雪崩。
            我们知道崔永元在前期得知要开拍《手机2》的时候,曾与刘震云进行过沟通。
            看这个短信交流会发现,崔永元原本认为有些问题是可以通过短信解决的,毕竟当初刘震云曾因为《手机》对崔永元道歉过三次。
            "
            记得围绕《手机》,刘震云曾经对我三次道歉。一次甚至说:“是的,无耻,为了挣一点快钱。”
            我选择了原谅并且依然尊重他,毕竟他还是一个有才华的作家。可有才华未必有情怀,悲天悯人本该是作家情怀的标配。
            "
            从刘震云的回复则可以看出来,他认为崔永元多虑了,首先电影不叫《手机2》而是叫《朋友圈》,也是根据一些身边人的故事改编的,并表示那些朋友并不在意被编进电影里。这里似乎意有所指啊!
            从崔永元的回复则可以看出他有些无奈,也阐明了自己的苦衷。这时候他应该对刘震云还没有那么愤怒。
            然而他再一次被忽悠了。
            冯小刚的微博里电影还是叫《手机2》。看到这个消息后崔永元才正式出离愤怒,开始自己的“复仇大计”。
            其实这“复仇大计”也并非蓄谋已久,反而是充满了随机性。昨天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崔永元表示:

            “我也有点晕菜了,确实不是我一开始想的事。一开始我就是想跟刘震云,冯小刚讨个清白。大家也不用把我包装的那么高尚,如果当时这部电影不叫《手机2》,就叫《朋友圈》,可能都没有今天这个事了。”
            在骂战之初,崔永元就将火力对准刘震云
            因为在他看来
            冯小刚是渣子,但刘震云在成为渣子的路上有点太快了
            可能之前刘震云留给他的印象还是比较好的
            从早年创作的《塔铺》《单位》《一地鸡毛》《温故一九四二》,刘震云的创作态度是端正的真诚的。这既和他无名有关,也是大部分作家开始写作的状态,尊重文字尊重文学尊重人性,有态度有自觉有畏惧。作家一辈子如此便成巨人,如雨果、托尔斯泰、巴尔扎克。
            正因为觉得刘震云是知识分子,崔永元才觉得他的“堕落”更加不可饶恕。
            我最烦的就是这个刘震云,因为我觉得冯小刚什么没文化,都不用跟他理,你跟他讲道理也讲不清楚,刘震云我可是一直把他当作知识分子来对待的。但是他这次耍了流氓,那比冯小刚还流氓呢。这是我不能接受的。
            对于冯小刚,崔永元尚能保持一些职业素养:

            这些年和他们好多次见面沟通呢。有节目选题采访冯小刚,采访过他两三次呢。但他从来没有表达(过歉意)。我觉得我做主持人,那是我的职业,不能利用自己的职业泄私愤。就是再大的委屈,但他是电视台请来的客人,我得用最尊重的态度对他。绝对不可以泄私愤的,这是职业道德。

            但面对刘震云则全面失控,甚至不惜将火引到刘震云女儿刘雨霖身上。
            在刘震云女儿通过第三方向其回应时,崔永元依然坚称刘震云挣的是脏钱。在他看来,带领着刘震云在这条路上奔跑的越来越快的其实正是冯小刚。
            一边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一边又是国内和影视圈关系最密切的作家,这就是刘震云的“两栖人生”,后者的影视圈则特指以冯小刚为核心的“京圈”。
            从第一部被改编成电视剧的小说《一地鸡毛》开始,他就和冯小刚开始了亲密无间的合作。影视圈来钱之快,给当年蜗居于《农民日报》的刘震云带来极大冲击。后来他对于这种生活更是甘之若饴,不仅和冯小刚合作多部电影,还很乐于在其中客串,尤其是《甲方乙方》中爱慕阿依吐拉公主的情痴,更是深入人心。
            http://www.sohu.com/a/233993736_556612?_f=index_culfocus_1


            9楼2018-06-05 09:36
            回复

              在冯小刚看来,刘震云是很好用的编剧,既有好的作品,又不吝时间和工夫。而在刘震云看来,冯小刚是一个伟大的导演。
              随着影视圈和文学圈里的影响越来越大,刘震云也有越来越多的金句贡献出来。大概也正是在这种得意之下,才有了那“不要脸”的家训。刘震云所谓的“不要脸”是什么人都能当老师,是不耻下问,是三人行必有我师,但学什么还是很重要的。
              不知道刘震云在冯小刚这里到底学到了什么,又希望女儿学到什么?
              对于一个作家,影视圈名利地,到底是福地还是深渊?
              “长久地凝视深渊,深渊也将回以凝视。”
              去年,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17届毕业典礼上,刘震云应邀做主题演讲。他给北大学生们一个忠告,“大家在另外一个大学起步时,有两句话千万不要信:一是,世界上的事是不可以投机的,千万别信,世界上的事是可以投机的。另外一句话,世界上是没有近路可走的,这句话我也不同意。投机分子走近路成功的人在人中起码占80%。但主要的区别是,他们得到的利益只是针对他们自己。你做的这些事情是只对自己有利还是你促进了这些事情的发展。这个民族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最缺的就是笨人。”
              这话说得很漂亮,让人听了只想鼓掌,甚至一度在网上热传。可惜刘震云自己却没有做到知行合一。再拍《手机2》就是投机,就是走捷径,就是选择了做“聪明人”,而不是做他口中的“笨人”。
              崔永元有一段写给刘震云的话可谓爱之深恨之切:
              世相的确如此,做君子不易,小人如鱼得水。只是冯小刚可以这样干,可以天天这样干。而你不行,因为你是知识分子。不是冯小刚那种“对付流氓没办法,对付君子很流氓”的下等人。知识分子就该有“怀绝望之心,行希望之事”的深沉天真,知识分子应该在人性的完善上有自发主动进取的行为。
              知识分子就该有“怀绝望之心,行希望之事”,应该在人性的完善上有自发主动进取的行为。崔永元这话说得没错,刘震云应该听听。刘震云这回颜面扫地,如果能自我反省,知识分子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那么对他以后的创作也是有好处的,否则,真就是白挨骂了。http://www.sohu.com/a/233993736_556612?_f=index_culfocus_1


              10楼2018-06-05 09: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