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四方面军吧 关注:1,355贴子:7,958
  • 4回复贴,共1

红四方面军的英勇长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军史资料》一九八六年第五期
(一九八六年九月)
徐向前


IP属地:陕西1楼2018-04-23 17:41回复
     一九三六年十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大会师的日子,已载入我国民主革命的光荣史册。它是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同时,又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重心从南方移到北方,从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革命战争过渡的重要里程碑。
      从那时到现在,过去了整整半个世纪。我们今天纪念长征,仍具有伟大意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在长征中显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自力更生、团结战斗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共产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不论过去、现在或将来,都是推动我们事业前进的巨大动力。
      红四方面军的长征,是整个红军长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支部队从撤离川陕革命根据地起,先后转战于川西平原、川西北、川西南、西康东部及甘南地区。广大指战员英勇奋战,流血牺牲,不畏艰难险阻,数翻雪山,三过草地,打破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有力策应了红一、二方面军的北上,为革命武装向大西北的战略转移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由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和南下方针,也一度使这支英勇的红军队伍遭受过不应有的挫折和损失。红四方面军的长征历程,艰难、曲折、复杂,有丰富的经验教训可资借鉴。


    IP属地:陕西2楼2018-04-23 17:41
    回复
      没有写完,原文链接http://cpc.people.com.cn/GB/69112/99987/100008/9073395.html


      IP属地:陕西4楼2018-04-23 17:42
      回复
          具有历史意义的长征,以主力红军在敌人重兵压迫下脱离原有根据地,流动转战,寻机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为主要特征。毫无疑义,这是党和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进行的一个战略大转移,或者叫战略总退却。“这种战略的日的就是要赢得时间,瓦解敌人,养精蓄锐,以便后来转为反攻。”〔1〕继红二方面军、一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之后开始的红四方面军的长征,当然也不会例外。
          红四方面军源自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一九三二年十月,未能粉碎蒋介石的第四次“围剿”,被迫西征转战三千里,年底进军川北,开创了以通(江)南(江)巴(中)为中心的川陕根据地。这块根据地的鼎盛时期,面积达四万二千平方公里,人口逾五百万,形成二十二个县(市)的革命政权,红军发展到五个军八万余人,严重危及四川军阀的反动统治,有力配合了各根据地红军的反“围剿”斗争。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川陕根据地的战略意义和作用,认为它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是扬子江南北两岸和中国南北两部间苏维埃革命发展的桥梁。”〔2〕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也曾要求党中央速派一批得力干部,加强对陕南和陕北游击运动的领导,以便使川陕根据地有巩固的战略后方,直至与新疆打通联系,进而发展西南、西北的革命形势。可见,巩固和发展川陕根据地,乃是土地革命战争进程中党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
          那末,至一九三五年上半年,川陕根据地才形成两年多时间,红四方面军为什么会撤出那里,实行战略转移呢?
          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当时的形势和条件说起。因为一定历史时期、历史环境的形势和条件,是规定红军战略行动方针、任务的基本出发点。


        IP属地:陕西5楼2018-04-23 17:54
        回复
          值得研究啊


          IP属地:山东7楼2019-11-04 10: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