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回复贴,共1

现代草书必说 (草书批评) 草书也应以张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现代草书必说 (草书批评)
草书也应以张旭笔法理论为基础,历代名帖约定俗成,取其真意,创其意象。草书源于生活,兴于东汉,历代继承和发展。但草书不能乱写,豪无笔性。行草书接替了篆隶,今草成了诸体的最高境界,它就必然有楷、行、隶、篆各种书体的笔法要求。
中锋用笔是基调,如果没有中锋用笔,王羲之和怀素草书就不会有精龙串玉。今草要求顺势、方便、形象、自然,线条饱满、有趋向,轻重、大小、浓淡有韵律。草书是一种艺术性很高的书体。怀素尊祟晋唐草书,崇拜自然,意临创造,终而成为草书大家;米芾学晋唐时间最长,其次是王铎、董其昌,他们草书功底都较深厚。怀素突出舞蹈形象,智勇、董其昌守法规范,颜体草书有骨气,通诸体,融篆隶,米芾粘笔力多使转,王铎开张力劲折,董其昌守法字规整,于体入画线自然,启功省画带重点。他们各有优点和特点,字成一体。书圣王羲之有言:行草书应去短取长,十迟藏起,五曲出伏。这说的全是笔法。草书篇中的确无“一”,因为它以曲线为主。临帖、创作时应注意。
草书是古文字的继承和发展,有象形文化的影子,有诸体笔法和人体舞蹈造形。 于体得到完全简化,对识草、美草有很大帮助,但缺少笔法,多肉少筋骨,线条太任意、方位较乱,不能成为唯一标准(再说草贵变化,一草有多种写法);王铎草书多繁体,少简化,变化少韵律;启功草书多行楷,直线条过多。不难看出,除怀素以外,唐代以后草书都缺少韵味和意象;现代草书多缺少笔法,少简省,多数作品连名家都难以辨认。识草得好长一段时间,王羲之编草韵歌帮助记忆,我习草十年,还记不准,就学王羲之,用归纳总结的方法编了一百多句七言韵歌,果然生效,每字都能写三、五种,建意初学者看,能事半功倍。行、草书有很大区别,
创作时要注意区分纠正,不要把作品写成俗书。不然,草书会被误入奇途(其实当今好多青少年草书已经步入了这种地步,甚至名家草书。),严重阻止和影响了今后草书的发展。
学草前期可实临、摹写,但后期应该意临、创造。学创时要注意草书基夲要领:横短写或带笔,长横须断,长画必曲,巧用草符,有些复杂部位可用“戈”、或“3”代替,短画可代表一个小部位;撇细短,捺应变(横长捺缩点),中空细,画少参,点呼应;一直一曲,一长一短,轻重、大小、浓淡、疏密都有对比,还要灵活变化,这是书法的根本。草书有借用、避让、迎就、位移等手段,能断则断,笔断意连,灵稀、自然、形象,三三俩俩,似断还续,草书才好看。
甘肃省 临洮县 康家集小学教师(县书协会员)谢栓成 ( 雪草 ) 电话15336072992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4-19 17:57回复
    蹭下热度


    2楼2018-04-19 18:07
    回复
      赶紧前排一下


      3楼2018-04-19 18:15
      回复
        同志们:大家好!这篇书评是我多年学书的感受,说了些实话,不代表百度立场。因报社、杂纸社不敢发表,只好在这里与书法爱好者共同探讨了。请有同感的学者批评指正。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4-19 18:16
        回复
          嗨!我数十年学书的经验总结在这篇评论中,读者一定受益非浅,怎么就没有一个人给个赞或评论或提问什么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4-21 15:52
          回复
            这是我编写的草字百韵歌部分,请给个评价!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4-21 15:58
            回复
              求谢字的草书写法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9-05-27 21:12
              收起回复
                谁有这种书帖,重金收藏!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06-23 09: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