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第一王国吧 关注:18贴子:442
  • 11回复贴,共1

【Culture】《天国王朝》中哪些情节是虚构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自知乎,作者:谢奇臻


1楼2018-04-08 02:03回复
    首先声明本人没有伤害喜欢这部电影人的企图~ 这是一部好电影,值得回味的点非常多,对于政治,宗教,战争,暴力,人性都有其独特的思考与表达。
    但是。。。虽然整部电影在宏观历史铺叙上算是到位,但在历史人物的还原上大错特错。为了表达出真正基督徒心中的“天国”,《天国王朝》在人物塑造上的过度脸谱化。其所体现的,并不是真实的历史。当然也有朋友曾经对我说过,毕竟电影是一个行业,如果把真实历史完全复古,那么戏剧化的因素就会大大降低,观众觉得无聊不爱看了怎么办呢?其实,历史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大舞台,如同戏剧鉴赏,很多人一方面对背景、线索缺乏足够的认知,另一方面对这个舞台本身的表现手法不甚了解,因而漏掉了大量有意思的细节。这篇文章里,在下尝试做的,就是尽力去还原那一部分,在本人看来其实比电影根据思考价值的十字军历史。
    好了。下面进入正文,时间是十二世纪晚期,here it starts。


    2楼2018-04-08 02:04
    回复
      Part 1: Guy de Lusignan & Raynald de Ch?tillon (鲁西永的居伊 与 沙蒂永的雷纳德)

      首先就从这俩大反派说起吧。其实,制片人真的是大大地冤枉了这二位了。在电影里,他们一个是阴险傲慢的大贵族,一个是嗜杀成性的刽子手,为了填满欲望的沟壑,烧杀劫掠无恶不作,不断挑起边衅,肆意妄为,唯恐天下不乱,乃至最后成为十字军在哈丁战役里覆灭的罪魁祸首。但在真实历史里,他们俩人不能说的上是多好的人,但至少没有像电影里表现得那么夸张。毕竟,身为十字军军事贵族,手里的人命是肯定少不了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那么热衷于去做无意义的杀戮。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到了他们这个位置,已经是十字军王国的高层人物了,一举一动,牵扯甚深,不是想干啥就能干啥的,一切都要符合更加长远而又合理的安排。


      3楼2018-04-08 02:04
      回复
        好,写到这里。先推圌翻电影其中一个设定:盖伊和 Raynald 圣殿骑士团的成员身份。
        电影中盖伊的身份是圣殿骑士团(Knights Templar)的团长,Raynald是资深成员。这个是历史里没有的。

        以上给出是圣殿骑士团1-12任的大团长名单,可见盖伊的名字不存在于其中任何一个。真正在此时效力于耶路撒冷的Templar大团长是Gerard de Ridefort。顺带提一句,杰拉德此君是真猛人,而且在耶路撒冷王国此时的军政两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下文在谈及贝里安的时候,会更详细地阐述。
        那么说到这里,盖伊在历史上是个什么人物呢?首先,我们已经將Grand-master of Templar 这个光环从他的头上抹去了,他还剩下什么呢? 他是鲁西永伯爵于格八世(Huge VIII)的儿子,因而持有姓氏de Lusignan,也算是名门之后。此时的鲁西永郡,臣从于受英格兰统圌治的阿基坦公国,盖伊一个小伙子出身高贵,血气方刚,不服英国佬在南法颐指气使,因此带着私兵,直接设伏干掉了曾经担任过普瓦图(Poitou)总督的英格兰“首任萨利斯布里伯爵”(1st earl of SaliSвury)帕特里克。被时任阿基坦公爵的理查德一世(即为不久后的狮心王)放逐,从而来到耶路撒冷投靠哥哥阿玛里克(Amalric)。而此时,阿玛里克已经是圣地的贵圌族,娶得是当地Latin East的名门Ibelin家的女儿(神秘的Ibelin终于出现了~~~)所以,阿玛里克的妻子,也就是Guy的嫂嫂,是Baldwin of Ibelin(Baudouin d'Ibelin)的女儿,也是主人公Balian的侄女。所以,Guy和Balian在历史上还是姻亲!一切与电影里演得都恰恰相反,此时的盖伊不过是一个被放逐的落魄贵圌族,无权无势只能投靠兄长,而Ibelin家族已在耶路撒冷扎根数代之久,根深蒂固,并与王室交好,所以Balian才是更有资格瞧不上盖伊的人。
        投了哥哥Amalric之后,幸圌运之神很快就光顾了盖伊。经Ibelin家族的引荐,盖伊取得了国王鲍德温四世(也就是电影里染病的面具王)的母亲Agnes of Courtenay的赏识(国圌母:此真乃吾之佳婿也~),因而与王室结亲,娶了Agnes的女儿,鲍德温四世的姐姐Sibylla,自而迎娶白富美,成功逆袭!靠!

        至少在这个关系上,电影的反映还是正确的。
        因此,从这里可以看出的逻辑便是:盖伊在鲍德温四世死前,虽然贵为皇室之婿,但并非是骑士团团长,或者其它任何指挥官职位,他是通过走后宫关系上台的,所以他是没有兵权的。因此,他是不可能对实权领地贵圌族的Ibelin家族对抗的。更何况,Ibelin家族不但是他的姻亲,还是其人生平步青云的最大助力。虽然,Ibelin家族最后的确站在了盖伊的对立面,但是与该时期王国的内部派系斗争有关,而不是出于个人仇恨。盖伊对于Ibelin家族从心底是一直怀有感激之情的,因此最后当上国王之后,也一直保持克制,但这些都是后话,具体个中缘由,下文会一一揭晓。(好像关子卖得有点多了啊~)


        4楼2018-04-08 02:06
        回复
          路易的十字军于1149年离开了耶路撒冷,第二次十字军宣告结束。但雷纳德却留了下来,并且为此时的耶路撒冷君主——鲍德温三世效力。随着吞灭埃德萨与大马士革的赞吉兵锋日盛,同年6月,赞吉再次出兵,于Inab战役中击杀安条克大公普瓦捷的雷蒙德(Raymond de Poitier,法国王圌后埃莉诺的叔叔),而后兵锋直临安条克城下。一时间中东震荡!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三世带着十字军骑士(其中就可能包括雷纳德)与圣殿骑士团火速驰援,最后将赞吉逼至议和,重划边界。这其中,雷纳德的具体行迹没有记载,但是,历史还是留下了一些有意思的线索,值得玩味。首先,身死的安条克大公——雷蒙德的遗孀:康斯坦丝(Constance),拒绝了鲍德温三世与拜占庭皇帝曼努埃尔.科穆宁所提名的所有婚配者,而把再嫁的惟一对象选在沙蒂永的雷纳德身上!
          现在我们在大脑中先摒弃雷纳德在电影里的长相与身材问题,再来跟随线索。首先,雷纳德的出身约为1125年,而Battle of Inab与整个第二次十字军的结束是在1149年,也就是此时的雷纳德的生理年龄是24岁,在兵荒马乱里成长起来的人气质更加苍老成熟,所以给人的印象会在30岁左右。而被贵圌族寡妇看重,在这种关键时刻委托领地的未来做为嫁妆,同样需要委托人具有相当的能力与责任感。按照正常逻辑,如此推断下来,雷纳德至少也算得个人物,不然一个头脑简单,满脸横肉的杀人狂是不可能击败其他适婚者,成功入围的。实力与魅力两样缺一不可!
          与Constance结婚后的雷纳德,成为了新一任的安条克大公,与Guy一样,成功逆袭,事业爱情双丰收。在此后的十年里,雷纳德北拒拜占庭与罗姆苏丹窥探,东敌赞吉突厥,向南援护Tripoli 与 Jerusalem,在地缘纷争上大出风头,直到在1161出击幼发拉底河时兵败被俘。被放出时,已经是1176年。整整十五年时光,外面的世界早已大变样。与他结合的Constance此时已不在人世,因此,雷纳德失去了对安条克的宣称权,妥妥的从零开始。
          但是,我有了自圌由,不是吗?一切都会有转机的,会好的......
          如是想的Raynald de Châtillon,再次踏上了前往耶路撒冷的道路……而历史就是如此有趣,也从他重获自圌由的一刻,命运的链条再次转动:与雷纳德同是获释的,还有一名法兰克贵圌族,前埃德萨伯爵Joscelin de Courtenay。而这位Joscelin的姐姐,便是Agnes de Courtenay,没错!就是把Guy de Lusignan招进家门的“耶路撒冷国圌母”,鲍德温四世和Sibylla的母亲。搭上这条线的雷纳德,很快便再次进入了耶路撒冷王国的中枢,并且获封“奥特雷约旦伯爵”(Outrejordain,法兰克语,意为beyond the Jordan)。很快,雷纳德便迎来了其复出的第一战!
          1177年,萨拉丁率两万六千大军从埃圌及进攻耶路撒冷,得知萨拉丁入侵的鲍德温四世率领300多名骑士离开耶路撒冷迎敌,由于敌方过于弱小,萨拉丁直接忽略鲍德温而选择继续向耶路撒冷行军。而这个决策险些让他蒙受灭顶之灾。耶路撒冷方的三百骑士很快突破了萨拉丁布置的拦截,与从阿斯卡隆来的援军回合后,从背后突袭萨拉丁大军(是为蒙吉萨战役,Battle of Montgisard,在电影中鲍德温死前略有交代)。萨拉丁军队人数虽多,但是大多数属于应招军,并非训练有素的职业军,经历过长途行军后面对十字军重骑兵的猛烈冲锋,立刻开始崩溃……大军在敌人腹地被击溃,是绝对毁灭性的打击!最后跟随萨拉丁回到埃圌及的,不足全军十分之一……


          5楼2018-04-08 02:07
          回复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查看此楼


            6楼2018-04-08 02:08
            回复
              Part 2: Raymond de Tripoli, Gerard de Ridefort & Balian d'Ibelin (特里波利的雷蒙德,雷德福特的杰拉德 与 伊贝林的贝里安)
              首先要声明的是,在标题中提到的Gerard都没有在电影中出现,影片中,耶路撒冷最后的命运完全就是贝里安一个人力挽狂澜。但在真实历史中,此人在王国的军事、政治层面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现在,且看着三位与前文提到的居伊、雷纳德、鲍德温四世以及Sibylla之间的博弈,如何最终引导着这个王国的命运。
              现在,首先来揭晓这三者中的第一位,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位——特里波利的雷蒙德(雷蒙德爵爷冷笑:终于轮到老子登场了~~)
              为什么说这位雷蒙德是至关键的呢?原因是,要讲到十二世纪末十字军耶路撒冷王国的衰落,不可避免地要提到王国内部的派系纷争,而这个雷蒙德几乎可是说是整个风暴的核心!
              如同此人的姓氏所示,Raymond的封地在特里波利郡(Tripoli),此外,还身兼加利利(Galilee)与提比里亚(Tiberias)的领主。没错,就是影片中Tiberias的原型!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与Guy和Raynald在影片中虚构的圣殿骑士团身份一样,Raymond本身也并非医院骑士团的团长。Hospitaller此时的团长是Roger de Moulins,与圣殿骑士团团长Gerard de Ridefort的私交还算不错(虽然圣殿与医院两团骑士经常是对手关系)。但不管怎么说,雷蒙德本身是十字军Latin East中数一数二的实权封爵。除此之外,此人足智多谋,是先王阿玛里克去世时指定的托孤之臣,在鲍德温四世掌权之前,Raymond便是耶路撒冷的摄政王。


              7楼2018-04-08 02:08
              回复
                如上文所述(取自Thomas F. Madden的The Concise History of the Crusade),彼时在耶路撒冷权倾朝野的雷蒙德,一手缔造了鲍德温四世姐姐Sibylla的第一次婚姻,对象是北意大利的著名游侠,加法(Jaffa)与阿斯卡隆(Ascalon)的领主——“长剑”威廉(William the Longsword)。但长剑威廉在结婚后的翌年便死去,但他与Sibylla的子嗣还是顺利诞生了下来,也就是未来鲍德温五世,电影里陪伴Sibylla的小男孩。
                随着年幼的鲍德温四世逐渐长大成人,雷蒙德的摄政王身份于1176年末结束,影响开始衰退,而随后又恰逢长剑威廉的死,雷蒙德失去了对王国宗室的影响力,实力大减。而此刻,以太后Agnes de Courtenay为首的后宫党开始掌控朝堂。Agnes与Raymond二人的政治立场,在后者从先王手里接过摄政王席位的时候,就已经不可避免地对立了!道理很简单,有了雷蒙德的摄政,Agnes就不可能通过垂帘听政的形式来掌控王国了。主幼国疑,历来是朝堂倾轧的高发期!
                而此刻雷蒙德一旦势衰,太后党就开始蠢蠢欲动了!蒙吉萨战役之后,与太后一族关系密切的雷纳德功勋显著,连带着整个派系声势上涨,再加上刚刚掌权的鲍德温四世的确存有“摆脱摄政王掌控”的意思,因此暂时站在了太后党这一方。
                雷蒙德见势不妙,立刻开始运作反击,此时,鲍德温的姐姐,失去第一任丈夫的Sibylla还尚未婚配,雷蒙德欲在这方面做文章,提名刚刚丧偶的Baldwin of Ibelin来做Sibylla第二任丈夫。太后党立即否决了提案,太后Agnes本身更是表示:她更希望一名来自法兰西本土的贵族来做Sibylla的丈夫,以方便联系未来的十字军。两方一时间争执不下,但最终破局的,居然是Ibelin家的Baldwin,这个本来夹在风暴中央的倒霉蛋。
                而这就是Ibeiln家厉害的政治智慧!Baldwin of Ibelin当然明白雷蒙德只是拿他当枪使,把自己推到了和太后党对抗的最前线,被包括国王在内的耶路撒冷王室厌恶。因而,在其答应雷蒙德去做Sibylla的求婚者的同时,暗中通过女婿Amalric de Lusignan,联系到了前不久跨海而来,毫无根基的Guy de Lusignan。Baldwin很清楚太后党要什么,所以将Guy推到了太后Agnes的面前。这样,太后党得到了自己所要的候选人,稳操胜券。Baldwin of Ibelin自己作为雷蒙德一方的候选人,只能承认失败。雷蒙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Baldwin来了这么一手,只能吃个哑巴亏。而表面上看似输了求婚竞争的Ibelin,实际上基本没有什么损失,还顺便卖了王室一个人情,完美结局!
                我不是没有尝试呀,只不是时运不济嘛,我认输不行吗?你既然借刀杀人,那就别怪我瞒天过海!
                可以想象,假设Baldwin of Ibelin即使最后赢得了竞争,娶了Sibylla,本身依然逃脱不了雷蒙德的掌控,又得罪了整个太后党,处处给小鞋穿,这才是最糟糕的结果!所以,这个在电影里,并没有被特别清楚交代的Ibelin家族,反而通过运作手段,在将损失降到最低的情况下,破局重生,可见其所拥有的政治眼光和智慧也是相当可怕的!全不似电影里演的那样只是一个只出厮杀硬汉的家族。满满的都是套路啊!
                说到这里,顺便再提一提Ibelin家族的背景。这一看似在电影里正义满满,三观正得超标的家族,在历史上,可还真不是什么好货。以下是选自Hans Mayer在Latins, Muslims and Greeks in the Latin Kingdom of Jerusalem中,对Ibelin家族的描述:


                8楼2018-04-08 02:10
                回复
                  好,简单说一说了Ibelin家族的背景,再回到朝堂纷争上来。在Sibylla的再婚对象上,Guy最后获胜,两人于1180年完婚,雷蒙德对Sibylla的计划失败。但Ibelin家族在站队上,还是在雷蒙德一方的,这一场挫败在宏观上还是没有影响两家的关系。但现在,太后党的实力已经膨胀到相当强大的地步了,可以说,在影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Guy, Raynald, Sibylla以及国王本身都已经站在了太后党的立场上。尤其是Sibylla更是继承了前夫在Jaffa和Ascalon的领地,Raymond的优势在不断地被缩小。在这里,要指出的是鲍德温四世的这位姐姐Sibylla并不是一个没有野心的人,她也希望通过投资丈夫的方式,让Guy当上国王,这样她也可以成为这个王国最有权势的女人。
                  然而,国王鲍德温四世并不是对这一切无动于衷,身为宫廷掌控者,不可能坐看一方派系独大。因此,在鲍德温四世执政末年,他曾致力与拆散Guy与Sibylla,并让Sibylla所掌控的领地重归王室,然后扶植一位“更容易被控制的姐夫”,来制约权势日益膨胀的姐姐Sibylla,从而来维持朝廷的政治平衡,但却最终没有成功。与电影中的夫妻不睦相反,Sibylla与Guy在历史中并没有不和睦的记载。相反,两人相濡以沫,在鲍德温四世尝试迫害Guy时,Sibylla还将Guy接到了自己在阿斯卡隆的领地保护起来,让国王的计划最终流产。
                  1184年,太后Agnes de Courtenay去世。翌年(1185),国王鲍德温四世也因麻风病也随后驾崩。
                  此刻,作为太后党的继承者,Guy, Sibylla以及Raynald这些成员终于来到了台面上。随着,Guy de Lusignan最终加冕为王,太后党完成向王党的进化。此刻,已经攫取最高权柄的Guy,已经不是昔日的对手Raymond de Tripoli可以在明面上对付的了的。
                  终于,被逼到绝境的雷蒙德终于使出了绝招,也是后来他本人最为后悔的决定——向萨拉丁求援!也就是借助萨拉丁,这个敌人的敌人,来对付已经登上王座的Guy,Sibylla, 以及拥护他的大将雷纳德。

                  (注意第一段的最后两句)


                  9楼2018-04-08 02:11
                  回复
                    这项工程从1177年开始,一直到1187年,除了耶路撒冷的城墙外,王国各地的野外要塞堡垒都得到了加固。这也证明了,这段时期内,王国的战略趋势是以凭借要塞防守为主,而不是主动出击。Guy作为国王不可能不了解这一点,舍弃王国花费十年时间精心修缮的工事与既定的保守战略计划,反而去跑去和敌人野战接触。Guy虽然不是什么伟大的君主,但在军事上并不是个**!当然,最后哈丁战役里率军出击的命令是他下的,但这并不是他的本意,这其中还要扯到雷蒙德这个“猪队友”身上,下文会细表。
                    好了,以上是Guy不可能是抢劫犯的两大原因,下面还有一样旁证,就是圣殿骑士团团长Gerard de Ridefort。通常情况下,圣殿、医院两大骑士团是不参与王国政治的,但至少笔者目前还找不出是什么确凿的动机与原因,促使了这两大骑士团在此时高度参与国政。圣殿骑士站在王党一方,医院骑士则站在爵党一方,两厢暗暗较劲。但需要说的是,耶路撒冷国库的钥匙一共有三把,分别保存在国王,以及两大骑士团团长手里,三把钥匙一起才能开动库藏大门(这个真不是游戏设定,是真的存在的)。鲍德温四世修缮城墙的决定是得到两大骑士团共同拥护的,所以国库才能开启。这其中,尤其是圣殿骑士团长杰拉德,是坚定的保守战略支持者,认为这个决策无比正确,因为王国资源本来就紧张,根本禁不起出动出击的消耗,只能欸过一阵是一阵,将希望寄托在未来的十字军上。
                    鲍德温四世死后,杰拉德支持王党与国王Guy,修缮、加固城墙堡垒的工程依然没有停止,可见包括Guy,Raynald与Gerard在内的王党成员都是王国保守战略方针的拥趸,对耶路撒冷王国的战局形式都有清晰的了解。而Raymond联络萨拉丁入侵这一下,是王党想都不敢想的,真的没有人想到王国贵族里居然有人以出卖王国利益来满足私欲!
                    兵贵神速,在雷蒙德的运作下,王国的边防对萨拉丁一路绿灯。等到王党一群人反应过来时,萨拉丁兵锋已经踏入了耶路撒冷境内。本来,雷蒙德还只是想借助萨拉丁的军威吓唬吓唬Guy和王党。但萨拉丁是什么人物?从一介大马士革的税吏到如今这个位置的萨拉丁,最擅长的便是算计。萨拉丁很清楚,他的目标就是夺下耶路撒冷,才不管你这派那派,我赢了,我的就是我的,你的也会是我的!因此他并没有按照雷蒙德要求地那样在耶路撒冷城周边烧杀劫掠,而是长驱直入,目标锁定——耶路撒冷。
                    此刻,支持雷蒙德爵党的贵族们,以医院骑士团团长Roger de Moulins为首,开始意识到,咱们玩脱了!眼看着萨拉丁就要进军到耶路撒冷,雷蒙德终于意识到自己引狼入室,打算悬崖勒马,与Guy议和。而充当使者的,还是是王国内著名的“不倒翁”——Ibelin家族。听闻了雷蒙德建议的Guy自然是从善如流,他自一开始就没想要战争,所以立马答应了议和条款,遣Balian d'Ibelin前去复命,意识到王国危机的圣殿、医院两大骑士团派出100精骑,由两名团长带领,再加上一些自发的贵族,一同护送Balian前往Tiberias复命。但老辣的萨拉丁早已料到此举,并在途中设伏拦截,十字军骑士们在科勒松遇到了由萨拉丁之子Al-afdal所部的5000人马。
                    于是,科勒松战役(Battle of Cresson)打响,这也是电影中Balian率领数十人冲击萨拉丁军阵的史料原型。


                    10楼2018-04-08 02:12
                    回复
                      此役打得非常残酷,出动的十字军骑士都是两团菁英,战力极强,左冲右杀,杀伤无数。但最后还是寡不敌众,医院骑士团团长Roger de Moulins当场战死,圣殿骑士团团长Gerard de Ridefort带领着了了数骑负伤突围。但好在,Balian是成功突了出去,将议和消息送至了雷蒙德桌前。
                      看似危机暂时消除了,但这一切依然在萨拉丁算计里。虽然雷蒙德如今反正,但已经上了萨拉丁的贼船,怎可能轻易脱身?萨拉丁兵锋一转,全军立刻扑向Tiberias,既然你雷蒙德降了又叛,我就先搞~定~你~!
                      雷蒙德一下子懵逼了!立马乘着萨拉丁大军尚未展开合围,带着几名亲随没命地跑向耶路撒冷。好说歹说地劝Guy与Raynald出兵帮助他解围。一开始Guy, Raynald和Gerard都是严辞拒绝的。搞什么?一开始就是你这个二五仔在搞事,现在要我赌上整个耶路撒冷王国来给你擦屁股,没门儿!此外,这次主动出击不但与王国一贯坚持的被动防御战略相背,而且前去Tiberias的行军途中还远离水源,风险极大,弄不好会全军覆没!不行,仗绝对不能这么打!
                      深感绝望的雷蒙德爵爷如今已无往日风光模样,只得声泪俱下地苦苦哀求:若陛下不发兵救我,一俟萨拉丁夺我提比里亚,则特里波利,加利利诸郡便皆在萨賊兵锋之下,哀我耶路撒冷,自此将永无宁日,生灵涂炭矣!
                      居伊,雷纳德与杰拉德只能看着这坑爹玩意儿,心中纵是有千般怒火,此时也不得发作。是啊,我等身为耶路撒冷的骑士,又岂能坐看王国陷入战火而不救?萨拉丁大军已经入境,丢了一个Tiberias,此后还有多少城镇会被萨拉丁各个击破?失去了周遭城镇的支持,耶路撒冷孤城还能支持多久呢?所以,Guy与Raynald此战看似还有选择,而实际上早已没有选择!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战役的过程,电影交代的还是比较清楚的,长途行军,缺乏水源,最后被以逸待劳的敌军歼灭……王国的重臣猛将沙蒂永的雷纳德(Raynald de Châtillon)被萨拉丁捉住处死,国王鲁西永的居伊(Guy de Lusignan)与圣殿骑士团长雷德福特的杰拉德(Gerard de Ridefort)双双被俘,被困耶路撒冷的Sibylla孤立无援,王党的实力瞬间被一扫而光……
                      现在再来辟个谣,电影里所披露的雷纳德俘虏并处死萨拉丁的姐姐这回事,已经被证实是误传。是以William of Tyre为首的十字军传记者,在Estoire de Eracles中,为了抹黑失败的王党,撇清爵党干系所杜撰出来的故事。真实历史中,萨拉丁的姐姐从大马士革成功到达了麦加朝圣,此间在耶路撒冷作战的萨拉丁,甚至出动军队亲自为她保驾,沿路路过雷纳德的领地奥特雷约旦(Oultrejordain)后,还反而洗劫了一番。
                      这里再解释以下萨拉丁与雷纳德之间的仇恨又是怎么回事。事实上,除了William of Tyre之外,穆斯林史官Ali ibn al-Athir也提到雷纳德同志那“邪恶”的作风。
                      “Prince Reynald, lord of Kerak, was one of the greatest and wickedest of the Franks.(雷纳德领主,凯拉克堡之主,乃法兰克人中最为强大而又卑劣之人)……The accursed one treacheously seized every last man and made their goods, animals and weapons his booty. (此人卑鄙地将每一名商团成员,货物,牲畜以及武器据为己有。)……Saladin vowed that, if ever had him in his power, he would kill him. (我主萨拉丁发誓,若有朝一日此人落入其手,定将其明正典刑!)”
                      好,现在投诉已被受理,我们来看看这些信息背后到底折射出是怎样的地缘与政治背景。首先,greatest and wickedest这类最高级形容词,其实很直观地反应出雷纳德对手,对其又敬又畏的态度嘛。此外,这段文献中提到的“将商团的成员,货物,牲畜与武器据为己有”,在信息匮乏的情况下,你又如何得知这些往来与大马士革的商队里,没有伪装成商人的间谍呢?况且这些人还携带着武器,妥妥地一言不合就杀出一条血路的节奏啊!万一这些人真在你后院里搞什么动作,你怎么办?而且雷纳德只是将他们缴械收押,并没有在第一时间伤害他们的性命。可见反间谍工作还是在有度的情况下进行的。
                      然后我们再回到地缘政治上来,萨拉丁和雷纳德,谁更希望战争?当然是萨拉丁啊,此君在埃及和大马士革屯兵近十万,就等着一个借口杀入耶路撒冷呢,雷纳德在这个时候还把刀把子递过去,真的符合常理吗?更何况这种挑衅行为给不了Guy和王党任何实在的好处,雷纳德在中东摸打滚爬了几十年,牢饭吃了十五年,到了现在,连这点道理都想不明白吗?
                      那么话又说回来,如果不是因为商团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萨拉丁如此地忌恨雷纳德呢?笔者推测,其中的原因,很有可能是雷纳德的反间谍工作真的牵扯到了萨拉丁心中的敏感地带!对于萨拉丁这种精于算计,还特喜欢掌控的人来说,你让他在耶路撒冷的情报收集上变成聋子瞎子,那绝对是比杀了他更难受的事!


                      11楼2018-04-08 02:13
                      回复
                        更何况,萨拉丁在当上苏丹之前,在大马士革与耶路撒冷地区经营多年,好多明的暗的“生意”还都在那里,现在,被雷纳德这么一搞,就可能全乱了套了。所以,雷纳德在萨拉丁心中那是妥妥的“the trouble-maker”,还不用去定冠词的那种。再加上雷纳德还是当年蒙吉萨战役中,带领十字军骑士将他打得落花流水的魁首!经此一切,萨拉丁心里对雷纳德,那可真的是不共戴天之仇!
                        好,现在,线索都清晰很多了吧,那我们就继续这故事的最后一部分吧!
                        “哈丁的号角”(Horns of Hattin)战役后,王党全军覆没,而雷蒙德这个Tiberias最后却幸存了下来,逃出生天。同年7月,萨拉丁兵寇Tiberias,雷蒙德带着妻子果断投降,交出了手中所有的领地,被萨拉丁赦免了性命……9月,萨拉丁大军抵达耶路撒冷,开始日夜攻城。失去了平日里的作战中坚骑士的耶路撒冷,虽然拼死抵抗,依然挽不回颓势。最后,依然还是Balian d'Ibelin,这个代表着“拥有整个王国最高生存智慧的家族”的男人(头衔是笔者加上去的,哈哈,但Ibelin家的纵横术的确是厉害,不倒翁名副其实),出城来和萨拉丁谈判,最终避免了城破人亡的惨剧。
                        最后,关于Guy与Sibylla,两人说来也凄惨,好不容易获得萨拉丁赦免,已经被剥去所有头衔与光环的二人,到达了还在十字军手中坚守的城市提尔(Tyre)。然而,在爵党的提尔主教William of Tyre的鼓动说教下,提尔城的守将Conrad de Montferrat(还是Sibylla前夫的弟弟)坚定地认为Guy和王党是造成十字军在哈丁战败的罪魁祸首,Guy是整个王国的耻辱,因而坚决不允许他们进城!
                        天色渐黑……提尔城高大的城墙影子慢慢延伸开来,吞没了二人的身影……夜风呼啸,仿佛在嘲笑一段可叹的过往……
                        将军百战身名裂,回首万里故人绝……


                        12楼2018-04-08 02: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