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凤鹦鹉吧 关注:215,337贴子:3,318,713

ˇ鹦鹉疾病课堂ˇ之毛滴虫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毛滴虫病又称口腔溃疡病。本病是由禽毛滴虫寄生在上消化道所引起的一种原虫病。主要危害3月龄以内的幼鸟。本病虽然致死率不高,但发病率极高,传播广,不定期暴发,且易诱发其他疾病。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4-01 13:15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4-01 13:15
    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4-01 13:15
      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4-01 13:16
        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4-01 13:16
          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4-01 13:17
            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4-01 13:17
              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4-01 13:18
                回复
                  以下是文字课程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4-01 13:19
                  收起回复
                    【病原】
                    本病的病原是禽毛滴虫。禽毛滴虫寄生于消化道上段,虫体呈梨形或长圆形,长5~9微米,宽2~9微米,具有4根典型的起源于虫体前端毛基体的游离鞭毛,1根细长的轴刺常延伸至虫体后缘之处,波动膜起始于虫体的前端,终止于虫体的稍后方。禽毛滴虫对外界抵抗力不强,在20~30℃生理盐水中经过3~4小时便死亡,但一且进入组织往往难以根除,致使鸟儿终身带虫。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4-01 13:19
                    回复
                      【流行病学】
                      任何品种、年龄及性别的鸟儿都会发生本病,2~5周龄幼鸟临诊表现较为严重,死亡率也高,给养鸟场(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鸟儿也许并不表现明显的临诊症状,但能不断地感染其他鸟,从而使得本病在鸟群中连绵不断地传播。
                      本病往往通过接触感染,鸟儿的口腔、咽喉、食道和嗉囊中经常有虫体存在。患病鸟和带虫鸟都是感染源,虫体通过污染的饮水、饲料、伤口及未闭合的脐带口等途径感染鸟儿。成年鸟可通过相互接吻把虫体传递给同伴,乳鸟因吞食成年鸟嗉囊中的“鸟乳”而被感染,并保持终身带虫。黏膜损伤、感染其他疾病、饲养管理不良、应激因素和抵抗力下降等可诱发本病。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梅雨季节和高湿天气时更易发。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4-01 13:20
                      回复
                        【临诊症状与病理变化】
                        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4~14天,幼鸟最早发病可在4日龄,病程通常为几天至3周。是否出现临诊症状以及死亡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虫体的毒力强弱、数量和鸟儿机体的抵抗力等。一般情况下,幼鸟可表现明显的临诊症状并出现死亡,成年鸟多为无症状的带虫者。
                        根据虫体侵害部位的不同,毛滴虫病有咽型、泄殖腔型、脐型和内脏型4种临诊表现类型。
                        (1)咽型:最为常见,也是危害最大的致病型。病程较短,可在几天内死亡。病鸟往往由于摄入表面粗糙的谷物(如稻谷)或尖利的谷物(如破损的大豆与豆壳)或较粗的沙子造成口腔黏膜破损,致使毛滴虫通过破损的黏膜而侵入体内。病鸟采食、饮水和呼吸困难,表现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食欲下降,消化紊乱,嗉囊塌瘪,伸颈呈吞咽姿势。饮水增加,口腔分泌物增多且黏稠,可流出青绿色的涎水,口中散发出恶臭味,腹泻。病鸟呼吸受阻,有轻微的“咕噜,咕噜”声,有些病鸟张口摇头,使劲从口腔中甩出堵塞物——浅红色或黄色黏膜块。严重感染的幼鸟会很快消瘦,4~8天死亡,死前病鸟眼结膜、口黏膜发绀。
                        (2) 泄殖腔型:多发生在刚开产的青年母鸟或难产的母鸟。表现泄殖腔腔道狭窄,排泄困难,甚至粪便堆积于泄殖腔,恶臭,有时粪便带血。肛门周围羽毛被稀粪沾污,翅下垂,缩颈呆立,尾羽拖地,常呈企鹅状,最后全身消瘦,因衰竭而死亡。泄殖腔型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病型,应引起重视。
                        (3) 脐型:这一类型较为少见。许多乳鸟从带虫的母鸟获得母源抗体而得到保护,因此最初几天能健康地生存,当巢盘和垫料被毛滴虫严重污染时,通过乳鸟未愈合的脐孔侵入而感染发病。病鸟表现精神呆滞,食欲减少,羽毛蓬松,消瘦,脐部皮下红肿甚至形成炎症或肿块。患病乳鸟抬头,伸颈,外观呈前轻后重姿势,行走困难,鸣声微弱,饮水和采食困难。有的发育不良而变成僵鸟,严重的会出现死亡。
                        (4)内脏型:本型往往由其他型发展而来,也可由大量食入被毛滴虫污染的饲料或饮水而发病。1月龄以内的乳鸟感染常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病鸟常表现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食欲减少,饮水增加,下痢,粪便呈水样、黄色(又似硫黄色) 带泡沫,渐进性消瘦,龙骨似刀状。若入侵至呼吸道,可见病鸟张口呼吸,咳嗽,喘气,呈伸颈姿势。若入侵至肠道,则病鸽饮食废绝,羽毛松乱,震颤,排淡黄色糊状稀粪,迅速消瘦和死亡。
                        4种临诊类型各有其特有的剖检病变
                        (1)咽型:病变主要在嘴角、口腔、咽喉部和食道。可见嘴角有黄白色假膜,口腔、咽喉部和上半段食道的黏膜上覆盖有黄白色、界限明显、黄豆或纽扣大小的干酪样假膜,假膜易剥离。有些病鸟鼻咽黏膜均勺散布一层针尖状病灶,有时腭裂上有假膜,易剥离。口腔内可有浅黄色分泌物,唾液黏稠,嗉囊空虚。
                        (2)泄殖腔型:病变主要在直肠和泄殖腔,可见直肠和泄殖腔黏膜上有黄白色、大小不一的小结节,这些小结节难以剥离。
                        (3) 脐型:脐部及周围出现质地厚实的肿胀,切开肿块可见其内为干酪样物或溃疡性病变。
                        (4)内脏型:病变发生在上消化道、肝脏和肠道。上消化道的病变与咽型的类似,嗉囊积液,嗉囊和食道黏膜有白色小结节,内为干酪样物质。侵害肝脏时,肝脏、脾脏的表面可见有绿豆至玉米大小、界限分明的灰白色小结节,呈霉斑样放射状;在肝实质内有灰白色或深黄色的圆形病灶。侵害肠道时,可见肠臌气,肠黏膜增厚,剪口明显外翻,绒毛疏松像糠麸样,胰腺潮红且明显肿大。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04-01 13:20
                        回复
                          【诊断】
                          本病可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以及特征性病变做出初步诊断,确诊最好结合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方法:用棉签拭取喉部或嗉囊黏液,在滴有生理盐水的玻片上涂抹,然后用显微镜检查,若有毛滴虫,可见呈梨形、有四条鞭毛、像蝌蚪样的虫体快速地进行螺旋式运动。 需要注意的是,毛滴虫带虫率相当高,口腔中检到毛滴虫较普遍。
                          鉴别诊断时应注意与鸟痘、念珠菌病、维生素A缺乏症,以及具有相似症状的细菌病相区别。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04-01 13:20
                          回复
                            【防治措施】
                            实行净化措施,建立毛滴虫阴性的种鸟群,是预防本病发生的有效措施。加强饲养管理,青年鸟与成年鸟应分开饲养,有条件的将成年鸟单栋饲养,幼鸟小群饲养,并注意环境、饲料、食槽、水槽及饮水的清洁卫生。平时定期检查鸟群是否带虫,最好每年定期检查数次,取其口腔黏液进行镜检,并定期消毒和预防性投药。
                            据报道,金陵科技学院发明了一种防治毛滴虫病的中药制剂(鱼腥草30~50份,炒黄芩30~50份,茜草25~40份,紫草25~40份,荆芥15~30份,柴胡15~30份),煎服。
                            发现病鸟和带虫鸟应立即隔离饲养,并用药物治疗,可以采取下述方法。
                            喂罗硝唑,饮水,每升水里加100~200毫克,连续七天。
                            喂甲硝唑20~50mg/kg 鸟的体重,每日一次,连续七天。
                            在使用以上抗毛滴虫药物治疗的同时,在饲料中添加一些维生素和抗生素,以提高鸟群抵抗力,防止继发感染。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04-01 13:20
                            回复
                              大神就不一样收藏了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8-04-01 13:2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