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南箕之歌吧 关注:199贴子:1,251
  • 9回复贴,共1

【北斗南箕】沈约科普楼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2-25 15:57回复
    本名:沈约
    字号:字休文
    别名:沈休文
    所处时代:南北朝
    国籍:中国 南朝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吴兴武康
    出生日期:公元441年
    逝世日期:公元513年
    职业:史学家、文学家
    主要作品:《宋书》
    主要成就:史学、文学、音韵学
    谥号:隐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2-25 15:57
    回复
      沈约(公元441~公元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沈约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着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2-25 15:58
      回复
        早年经历
        沈约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2-25 15:59
        回复
          三朝为官
          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
          在齐仕着作郎、尚书左丞、骠骑司马将军,为文惠太子萧长懋太子家令,“特被亲遇,每直入见,影斜方出”。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招文学之士,沈约为“竟陵八友”之一,与谢朓交好。
          齐梁禅代之际,他帮助梁武帝萧衍谋划并夺取南齐,建立梁朝。曾为武帝连夜草就即位诏书。萧衍认为成就自己帝业的,是沈约和范云两个人。萧衍封他建昌县侯,官至尚书左仆射,后迁尚书令,领太子少傅。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2-25 15:59
          回复
            晚年生涯
            晚年与梁武帝产生嫌隙。十二年(513年),忧惧而卒,时年七十三。诏赠本官,赐钱五万,布百匹。有司谥请谥沈约为“文”,梁武帝道:“怀情不尽曰隐。”故改谥为“隐”。天监十二年八月十五日,卒于任,归葬蔺村(今浙江德清县新安镇群益村百子堂)。沈约生前与名道陶弘景相交,沈约死后陶弘景悼好友沈约诗“我有数行泪,不落十余年,今日为君尽,并洒秋风前”,应是陶弘景痛苦心境的写照。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2-25 15:59
            回复
              沈约是“神不灭”论的积极维护者。南朝时期,佛教盛行,但也出现了反佛的斗士。刘宋时期的史学家范晔是一位无神论者,萧齐时,竟陵王萧子良“精信释教”,而他的属官、无神论思想者范缜则“盛称无佛”。
              梁武帝天监六年(507年),范缜的《神灭论》公诸于世,产生了更大的影响。梁武帝是一个佞佛的皇帝,他动员王公朝贵六十余人着文围攻范缜,范缜在理论上终不后退,显示了他的无神论思想的坚定性。在这次激烈的思想辩难中,沈约先后写了《答释法云书难范缜神灭论》、《形神论》、《神不灭论》、《难范缜神灭论》、《六道相生作佛义》、《因缘义》等文。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2-25 16:00
              回复
                史学成就
                沈约极富史学才能,其史书除《宋书》外,还有《晋书》一百一十卷,《齐纪》二十卷,《高祖纪》十四卷。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2-25 16:01
                回复
                  文学成就
                  沈约诗文兼备。当时的许多重要诏诰都是出自于他的手笔,在齐梁间的文坛上负有重望。《南史》称:“谢玄晖善为诗,任彦升工于笔,约兼而有之,然不能过也。”钟嵘《诗品》将沈约的诗作定为中品,评道:“梁左光禄沈约。观休文众制,五言最优。详其文体,察其馀论,固知宪章鲍明远也。所以不闲于经纶,而长于清怨。永明相王爱文,王元长等皆宗附之。约于时谢朓未遒,江淹才尽,范云名级故微,故约称独步。虽文不至其工丽,亦一时之选也。见重闾里,诵咏成音。嵘谓约所着既多,今翦除淫杂,收其精要,允为中品之第矣。故当词密于范,意浅于江也。”
                  在“永明体”诗人中,沈约占有重要地位。钟嵘以“长于清怨”概括沈约诗歌的风格。这种特征主要表现在他的山水诗和离别哀伤诗之中。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2-25 16:02
                  回复
                    音韵学说
                    南朝齐永明年间,佛教盛行,佛经梵音对四声的创立产生了一定影响。周颐着《四声切韵》,提出平上去入四声。沈约与谢朓、王融、范云等人一起,将四声的区辨同传统的诗赋音韵知识相结合,规定了一套五言诗创作时应避免的声律上的毛病,就是后人所记之“八病”。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钮、正钮等八种声病,“八病”具体为何,说法不一。“四声八病”说为后来产生近体诗奠定了基础。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2-25 16: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