螽斯吧 关注:6,866贴子:81,930
  • 7回复贴,共1

寰螽属Atlanticus Scudder, 1894 各亚属及组特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寰螽属Atlanticus Scudder, 1894
各亚属及组特征
前言:寰螽属Atlanticus Scudder, 1894,属于直翅目螽亚目螽斯总科螽斯科,还有译名西洋螽属和侧隆螽属,为一类杂食性偏肉食的大型螽斯,该属绝大部分种类国内都有记录。
因为随着近年寰螽属研究的深入,发现该属即使同种不同个体的形态特征也会有一定程度变异,之前确定的种的形态特征可能变成不稳定特征,需要根据分子手段和雄性个体鸣声波段进行重新修订,所以该篇不论述寰螽属下各种的形态特征,而是介绍下比较稳定的该属下分的各组的形态特征(布氏寰螽Atlanticus (Atlanticus) brunneri 直属于寰螽亚属,故这里不做介绍。文中使用的文献上的图无特殊说明均出自《Review of Atlanticus Scudder, 1894 (Orthoptera: Tettigoniidae: Tettigoniinae)from China, with description of 27 new species》)。
一. 寰螽亚属Subgenus Atlanticus Scudder,1894:
雄性前翅背面和侧面相互成一钝角,具模糊的网状翅脉;后缘凸出(如图a、b、c,分别属三个组)。前胸背板和前翅的比例可变,不固定。

a.采集于大别山罗田的格氏寰螽雄性 b.文献中的康县寰螽雄性 c.文献中的蓟县寰螽雄性
1.轱岭寰螽组Kulingensis Group(有效种8种,均为国内分布):
①这个组的成员都是翅很短而体型大的物种,其前翅长短于其前胸背板长的二分之一(应该为二分之一左右)。
以湖北大别山罗田县采集的格氏寰螽Atlanticusgrahami Tinkham,1941雄性个体为例(王老师鉴定,根据产地配到的雄性标本比对特征确定最接近种类)

测量结果为前胸背板长10mm,前翅长6mm,再结合其他文献中测量数据,故认为该组下种类翅的特征可以修改为前翅长度近等于前胸背板长度的二分之一。
②前胸背板侧隆线前三分之一强烈收缩,后三分之二较强扩展,在雄性中尤为明显。
这个特征可作为辅助特征使用,1:3的比例可能会与部分康县寰螽组的成员的前胸背板特征相似。

③尾须长且呈钳状,基部区域粗壮,逐渐变细和弯曲,有一大的内齿且位于偏基部 靠近中心的位置。
由于格氏寰螽标本制作时处理不当,尾须内齿无法看到特征,所以使用文献中轱岭寰螽A. (A.)kulingensis 雄性标本的尾须照片:

内齿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特征。
2.康县寰螽组Kangxiani Group(有效种3种,均为国内分布):
①相对于寰螽亚属的其他组成员,为大的体型。(寰螽亚属下各种类测量数据可见文献《Review ofAtlanticus Scudder, 1894 (Orthoptera: Tettigoniidae: Tettigoniinae) fromChina, with description of 27 new species》,数量很多,此处和下文均不做叙述)
②区别点在于其成员雄性的前翅特征和前胸背板的变异。
使用文献中雄性标本背面照

(P) A. (A.) kangxiani (Q) A. (A.) parakangxiani (R) A. (A.) akangxiani 分别为该组已发表的三种寰螽雄性标本背面照。
结合文献和自己采集该类群后的经验,我认为前胸背板特点可以说是侧隆线的两部分都不是近乎笔直的,各会有一呈钝角的边缘,这个特点在该组中最为明显;翅的特点应该是翅与前胸背板比例是整个寰螽亚属里最大的,且镜膜外围的区域比较广阔,颜色基调一般是灰白色(可能泛黄)和淡的黑褐色。且该组分布比较狭窄,分布在陇南市康县及周边区域。
③雄性尾须粗壮,同样收窄,近端部的一半逐渐弯曲,内齿位于中心向远侧。

(P) A. (A.) kangxiani (Q) A. (A.) parakangxiani (R) A. (A.) akangxiani 雄性尾须背面照
根据观察,个人认为该组的尾须形状多变,非常不稳定,有的个体左右尾须也有差异,所以只需记住归纳的组的特征即可,图仅供参考,不建议用于种的鉴定。
3.中华寰螽组Sinesis Group(有效种17种,基本都分布在国内,国外部分地区也有该组成员分布):(该组特征描述时仅含中华寰螽一种,故不为绝对依据)
①目前已知的这一组的成员体型都小,雄性前翅短但与前胸背板比例基本长于轱岭寰螽组;
使用文献中蓟县寰螽A. (A.)jixiani雄性的标本背面照,

和《河南直翅类昆虫志》一书中的中华寰螽雄性侧面手绘图。
②雌性有细长而明显上弯的产卵瓣。

图中个体为朋友采集于内蒙古的中华寰螽Atlanticus.(A.) sinensis雌性标本产卵瓣侧面照,(其实我觉得上弯没有达到非常明显的程度,这个特征仅供参考,不好作为比对的依据)
③雄性尾须短而粗壮,有一强壮的位于中间位置的内齿;其端部轻微弯曲。

使用文献中蓟县寰螽雄性尾须,基本贴合描述。
④后足股节腹面内侧和外侧均具齿。

使用内蒙古的中华寰螽雌性左腿股节腹面照,可见内侧和外侧两排刺。
二. Subgenus Sinpacificus Bei-Bienko, 1955:
雄性前翅背面和侧面近似成一直角,且具完整和轮廓清晰的纵脉和横脉;前翅后缘尖,背面观成锐角。雄性前翅长于前胸背板。
1. 大寰螽组Magnificus Group(有效种3种,均分布于国内):
(旧:该特征描述时该组仅含大寰螽A. (S.) magnificus 一种,故供参考):
① 前胸背板沟后区强扩展,因此其宽度近乎等于长度;前翅巨大,宽而高;
以倒担大大赠送的大寰螽本种A. (S.) magnificus 雄性为例(根据鸣声确定是本种)

非常明显的扩展,可看出程度不同于格氏寰螽的较强扩展。
② 雄性尾须钳状,端半部长而尖锐轻微弯曲,尾须居中位置有一弯曲的内齿;③雌性具有极长且近乎直的产卵瓣。
以倒担大大赠送的后饲养到成虫的大寰螽组的雌虫为例,根据产地推测可能是大寰螽本种

确实整体近直,和上文的中华寰螽雌虫产卵瓣可做比较,后半部分上弯程度微弱。但是可能并不是特别稳定,所以在下文新的描述中未提及此特征,仅供参考。
(新:已知三种都已被记录):(关于翅和尾须特征的描述更加精确)
①前翅扩大,拓宽,变高,超过第八腹节背板,有清晰的纵脉和横脉;其平直的背面和侧面相互成一直角,侧面端部区域最高。
仍然以倒担大大赠送的大寰螽本种A. (S.)magnificus 雄性为例


这两张图充分表现了大寰螽的翅极长和高度极深,但是其他两种康氏寰螽和仙人寰螽没有那么夸张,所以重点还是和前胸背板长度的比例(应该是大于等于1.5倍)和侧面端部区域最高这一特点,给人一种翅被支架撑起来的感觉(拍照的时间隔得有点久,有些模糊见谅)。 .
使用文献中的(I) male, A.(S.) magnificus (topotype); (J) male, A. (S.) kangi (holotype)标本侧面照作为参照

②雄性尾须适度长而粗壮,尾须的宽度与位于其上表面内齿基部宽度相等;内齿到端部的距离和尾须端部的尖锐形状可变。
由于原来尾须拍的太模糊了。使用文献中(U) A. (S.) magnificus (topotype)雄性和康氏寰螽A. (S.) kangi雄性尾须图片。

内齿位于上表面,宽度大致等于尾须宽度,但是位置在不同种间可变,个人认为把这些特征作为参考就行,图片仅供参考。当然,这个组其他特征在寰螽属里是比较明显的,不做详细的研究可以不记得那么细。
2.长须寰螽组Palpalis group(有效种4种,均分布于国内):
①这个组的成员区别于其雄性特殊的尾须:短且从基部到端部快速收敛。雄性尾须端部突然弯曲,通常很尖锐,具一近端部的内齿。
使用文献中凤阳寰螽(得名于模式产地龙泉凤阳山)A.(S.) fengyangensis雄性尾须照片

和刘宪伟,金杏宝. 1999. 福建昆虫志中关于长须寰螽本种A.(S.) palpalis的手绘图。

内齿的位置非常靠近端部和尾须端部突然弯曲是非常明显的,主要记住这两点。
3.比尔寰螽组Pieli Group(有效种10种,均为国内分布) :
①该组成员特点是体型较大,具长于前胸背板的较大的翅,
以该组最常见的江苏寰螽为例,使用武汉采集由若虫饲养而来的江苏寰螽A. (S.) kiangsu雄性图片(根据鸣声比对定种)。

一般情况下翅长接近或稍微超出前胸背板长度,但偶尔会有比较特殊的个体;
如下图:采集于湖北省大别山罗田县的江苏寰螽(王老师定种),翅发育比较夸张,前翅和前胸背板比例接近大寰螽组,但是与大寰螽组相比,其前翅背面没有拓宽,侧面高度也不及,再结合前胸背板沟后区没有强扩展的特征来看,可以与大寰螽组轻松区别(可与上文大寰螽组的图片进行比对)。

③ 雄性个体的近乎直而尖的尾须具一位于中部非钩状的内齿,
使用Orthoptera Species File(OSF)网站中保存的江苏寰螽雄性正模标本的尾须照片
内齿正好位于中部,不像其他组那样呈明显钩状,即弯曲程度不明显,这两个特征比较重要。
以文献中的该组成员(X) A. (S.) ahunanensis (holotype); (Y) A. (S.) kiangsu (topotype); (Z)A. (S.) pieli (topotype); (Z1) A. (S.) changi (topotype);(Z2) A. (S.) huangfu. (holotype); (Z3) A. (S.)huangfu (paratype); (Z4) A. (S.) huangfu (paratype)的照片作为参照

可见有一些种类弯曲稍微明显些,但勉强可以算非钩状,我认为和其他组成员尾须对比还是有明显不同,且中部位置是比较靠谱的。
④ 雌性具短而上弯的产卵瓣,其他次要特征相似于同亚属其他成员。
使用同样于武汉同地点采集的由若虫饲养而来的江苏寰螽A. (S.) kiangsu雌性照片

可见产卵瓣较短且上弯比较明显。
结束语:那么文章到此告一段落了,由于寰螽属雌性个体特征不明显,所以文中的特征很少涉及雌性个体的特征,有描述到的特征我认为也只做参考为妙。目前雌性定种最靠谱的办法是与同产地确定种类的雄性个体完成受精,可基本确定与雄性为同种。当然这个方法很笨,更有效的方法还在研究之中,希望以后这个难题能够解决。同时希望各位朋友可以通过文章对寰螽各组有更多的了解,并对错误之处进行矫正,有疑惑的地方可以询问我。
参考文献和资料:
[1]Liu C X. Review of Atlanticus Scudder, 1894 (Orthoptera:Tettigoniidae: Tettigoniinae) from China, with description of 27 newspecies[J]. Zootaxa, 2013, 3647(1): 1-42.
[2]TinkhamE R. Zoogeographical notes on the genus Atlanticus with keys and descriptionsof seven new Chinese species[J]. Notes d'Entomologie Chinoise, Musée Heude,1941, 8(5): 189-243
[3]刘宪伟,金杏宝. 1999. 福建昆虫志:直翅目:螽斯总科.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119-173.
[4]王治国, 张秀江. 河南直翅类昆虫志[J]. 2007.


IP属地:江西1楼2018-01-30 18:49回复
    标本帖暂时不更了,更点别的


    IP属地:江西2楼2018-01-30 18:59
    回复
      顶玄子jvlao打call打call~
      我还需要学习的太多了( ̄^ ̄)ゞ


      IP属地:美国3楼2018-01-31 08:58
      回复
        帮顶学习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1-31 09:58
        回复
          感谢分享学习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2-10 20:12
          回复
            所以我想知道常说的中寰螽和小寰螽到底是啥……


            IP属地:湖北6楼2018-02-10 22:52
            收起回复
              学习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2-16 21: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