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龟吧 关注:815,957贴子:20,927,415

谈谈植物在过滤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做到真正的不换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应用在水族中的植物大致分为:
1.沉水植物:皇冠草等各种水草
2.浮水植物:睡莲、水葫芦、各种浮萍
3.挺水植物:梭鱼草、芦苇、菖蒲、紫芋、铜钱草等,水陆两栖植物,河岸边常见。
4.低等植物:硅藻、小球藻、青苔等各种藻类,无处不在。
以上都是水生植物。
5.陆生水培植物:其中比较喜爱湿土的,通过驯化生出气根,但不是真正的水生。比如绿萝。
一.植物在氮循环中的角色
在没有植物存在的情况下:
异养细菌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氨基酸进一步分解成氨氮。
压硝化菌将氨氮氧化成亚硝酸盐。
硝化菌将亚硝酸盐氧化成硝酸盐。
----有氧条件下,硝酸盐累积,需要换水。
----缺氧条件下,反硝化菌将硝酸盐还原成氮气(参考“缺氧过滤”)。
在有植物的情况下,植物便会吸收硝酸盐,仅此而已吗?
并不是,植物不仅吸收硝酸盐,也吸收氨氮、尿素,还有研究表明植物吸收氨基酸,而且对氨基酸对植物生长有更多益处。吸收比例因植物而异。
所以在氮循环中,植物除了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没有插一脚,其他的都包了,可以说它在源头上抢了异养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饭碗。
二.植物衰老死亡导致的重复污染
植物在氮循环中作用如此大,是不是养一缸绿水就一劳永逸,事情没那么简单。
因为水族箱中,大部分氮来源,不是粪便,而是死掉的植物。
植物也不是永生的,像藻类,对氮的吸收率非常高,但是死的也飞快,一死就把吸收的污染物质全数返还给水体。因此虽然藻类的吸收率高,但是整体去污能力低下。浮萍和水草也是如此,这些植物都需要把它们控制在生长期,因为当他们过了生长期,就会在吸污的同时衰老排污。为防止这一点,需经常修剪过于茂盛的水草的老叶。修剪植物=换水,可以这么说。对于藻类,不能修剪,那就加入滤食性动物、底栖动物来吃掉藻类,控制数量就可以降低藻类对水的污染。
这是水下植物,对于挺水植物和陆生植物,就没有这个重复污染的问题。因为它们的叶子是在水上的。
三.光照不足植物大量消耗溶氧
在夜晚或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如果是沉水植物、低等植物,那么将会消耗大量溶氧进行呼吸作用,对其他生物造成危害。这是为什么江河湖泊出现水华(绿水),会导致一夜之间,大量鱼类浮尸。

(所以不要迷恋绿水,这是水质污染严重的表现)
叶子露出水面的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陆生水培植物耗氧小得多
四.挺水植物和陆生水培植物的区别
陆生水培植物,鱼菜共生里很多,生菜、番茄这些,它们的核心,是解决缺氧的问题。因为水培植物会消耗水中的氧,而当氧不足的情况下,会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导致烂根。
挺水植物和陆生植物最大的区别是,它具有从叶子向根茎输送氧气,并从根系分泌氧的能力(根系泌氧ROL)。这是水生植物在长期水体缺氧的情况下进化出来的。在根系周围形成富氧区,用来保护根系。这也是为什么水生植物根部在淤泥中而不腐烂,而陆生植物最多只能在湿润但是“透气”的土壤中生长。
虽然挺水和陆生水培植物一样可以吸收水中的污染物,但水培植物抢夺了其他细菌的溶氧,溶氧是大部分过滤的限制因素,研究表明,不同溶氧量下,氨氮代谢速度差别巨大。所以总体上,水培植物的过滤能力约=0。

五.挺水植物的优点
挺水植物叶子在水上,不会消耗水体溶氧,光合作用时,可以根部泌氧,这是天然的纯氧气泵,可以增加水体溶氧,促进好氧微生物代谢,挺水植物庞大的根系也是天然的物理滤网和细菌附着面,在根区附近形成好氧、缺氧微环境,适宜于不同类型微生物的生长活动。吸附重金属。研究表明挺水植物根系会分泌有机物促进微生物代谢,降低COD(化学需氧量)。另外挺水植物也可以在浅水区为水生动物、鸟类、两栖动物提供栖息、繁殖的场所,丰富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也有景观作用。
挺水植物在人工湿地改善城市污染水体、改善土壤含氧量方面有很多应用了,基本不会选用其他植物。
挺水植物用于大型水体的净水可行,用于家庭小水体是否可行?需要多少数量的植物才能不换水?这有待验证,因为不同的光照条件、不同的饲养环境、气候都有影响,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挺水植物要比水培植物(绿萝富贵竹之类鱼菜共生的非水生蔬菜)要强很多,在原有过滤基础上,添加挺水植物,是可以提升水质的(理论上)。

六.根部泌氧的决定因素
挺水植物根系泌氧的速度,有两个因素决定,一是根系的大小,根茎型优于根须型,根孔隙度决定氧气释放量。二是地上部生物量,生物量决定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因此像泽苔、梭鱼草、美人蕉、紫芋这样较大型的根茎型挺水植物,泌氧效率较高,同时相辅相成去污能力也强。
七.植物软化硬水以及补充微量元素
水的硬度由溶解于水中的钙、镁盐类构成,硬水会对鱼类造成伤害。
而钙、镁是植物所需元素中的中量元素。植物对钙的吸收仅次于钾,钙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镁的主要功能是作为叶绿素的中心原子,缺镁的情况下导致植物失绿。
植物可以通过吸收钙镁离子,防止水质过硬,但是当他能做到这点时候,便会同时出现其他微量元素匮乏症,这时候需要添加微量元素。
鱼菜共生说的,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后面一句是有前提的,只是不施氮磷肥,除非是含微量元素配方的鱼饲料,否则最后都会缺微量元素的,尤其是螯合铁。
八.如何做到不换水
换水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降低硝酸盐/氨氮/亚硝酸盐浓度,二是降低硬度。
这两个目的植物都能做到。但是需要相匹配的数量。
1.选用生长速度快的水生植物,推荐使用挺水植物,不要使用水培陆生植物。
2.平衡喂食量和植物的数量。使输入营养=植物生长量,如何观测是否平衡,观察水是否变绿,水变绿说明植物竞争力不足,加入滤食性动物控制藻类数量;水保持不绿,说明植物已经满足当前营养量。
3.定期修剪植物老叶,注意:植物的生长速度=过滤能力,满缸水草的植物过滤能力=0。挺水植物不需要修剪,但是繁殖过密时需要减密。
4.添加微量元素。通过观察植物是否发黄等症状,添加相对应的微量元素。
5.充足的光照。
简单说就是两点,足够的生长旺盛的水生植物+防止水生植物溶解腐烂叶。
九.本土39种挺水植物去污能力(仅作参考)
表1不分次序,表2是脱氮脱磷速度(1平方该植物1年内吸收的氮或磷总量)排行。


如果要寻找挺水植物,最好的方法,是去当地的河岸、溪流野采,那些是最适合当地气候的挺水植物。
参考文献:
1)三十九种观赏挺水植物应用于人工浮岛水质净化潜力的比较_郑洁敏
2)挺水植物在生态园林中的应用_王正超
3)11种湿地植物在污染水体中的生长特性及对水质净化作用研究_李丽


1楼2018-01-23 12:15回复
    这个帖子必火,专业性的好文章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1-23 13:08
    收起回复
      文章出处不用注明么?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1-23 13:41
      收起回复
        已收藏。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8-01-23 14:46
        回复
          老哥,我这个你看看能怎么改进好吗?中间睡莲刚种下去的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8-01-23 14:48
          收起回复
            收藏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1-23 14:49
            回复
              沙发是我的!以收藏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8-01-23 15:44
              回复
                前排留念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1-23 15:45
                回复
                  这种的能不能起到净水作用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1-23 15:45
                  收起回复
                    带图帮顶!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8-01-23 15:45
                    收起回复
                      一年多了,只加不换,龟全部正常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1-23 16:15
                      收起回复
                        赞一个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1-23 16:36
                        回复
                          收藏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01-23 16:59
                          回复
                            分析的挺专业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8-01-23 17:13
                            回复
                              好帖,已收藏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01-23 17: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