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紫吧 关注:2,226贴子:47,913

【非紫】紫兰旧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是个大坑,发完存货就要坑一段时间!


IP属地:北京1楼2018-01-20 01:45回复
    【1】
    含月记得第一次见那个人。紫衣华服,站在紫兰轩橙橙红红的光里,对她笑得温和。
    “在下师门行九。”
    含月拜道,“九公子。”
    “方才见得含月姑娘周旋得宜,实在好手段。容颜身姿,无一不美。紫兰轩得人才如此,乃主人之幸。”
    含月不认识这人,只觉此公子非池中物可比。初次相见,分明说着浮夸恭维话,笑容却极真挚,不疑有他。
    尤其那一双桃花眼,长得真妙。含月不禁多看了两眼,拜一拜便退了。
    九公子这打了折扇悠悠上楼去。
    夸她漂亮,倒不全是违心。是刚才周转于贵宾之间的进退得宜,神情三分似他母亲。像母亲的女子,他总是乐于称赞的。
    暮春三月,彼非旧韩,彼非新郑。


    IP属地:北京2楼2018-01-20 01:47
    收起回复
      -TBC-


      IP属地:北京3楼2018-01-20 01:47
      回复
        哇⊙∀⊙!粮哎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1-20 23:28
        回复
          欢迎新人带粮来的新人最可爱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1-21 00:12
          回复
            谢谢~
            【2】
            她以前不许他叫母亲。
            这孩子被送到她身边时已算懂事,血亲天定,让一个全家灭了门的孩子重新认宗,昧着良心叫别人母亲,未免可笑。
            安置当晚,他浑身上下洗了一遍。她把他从热水中捞出来,拿件大袍裹了,细细擦拭头发。他从小就是有心眼的孩子,加之那夜色太沉,满屋氤氲,他刚洗了一身沉重血腥。面前这陌生女子面目精致,指腹温热,他鬼使神差叫了一声母亲。
            她温柔一笑,好像早就洞悉了他的心思,只说不许这样叫。
            以后的很多次,他倒不耍心眼了,却是当真脱口而出叫她娘亲。她不知道,他自幼丧母,脑海中半点母亲的印象也没有。只觉得若有,应当是她那个样子的。
            她回回不落地纠正,也无半分恼怒。只是调笑着说不许。
            何况,我并不缺一个儿子啊。她补充。
            你可嫁人了?年少不知分寸,何况心中早已视她为至亲。那唯一一次,他顺着便问了出来,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片刻无声,她答,嫁了。
            他还不算太蠢,只见她握的杯中,酒漾出圈圈波纹,方才回味出她虽只说了两个字,尾音也有这般细小的波纹。从此不再多问。只不过她也没再纠正称呼,他以后唤什么她都应下。久而久之,母亲便保留了下来。
            -TBC-


            IP属地:北京6楼2018-01-21 00:15
            回复
              礼貌催更


              IP属地:辽宁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8-01-21 09:01
              回复
                越看越觉得写得很有点问题。。。不爽,要不全推翻了重新写吧。。。
                【3】
                他母亲是个奇女子。他幼时对此毫无察觉,是大一些了,开始懂得识人度事,再加上周围人也敢多跟他讲一些,他才慢慢领悟到这么一个道理。
                现在想来,成长在一个乱世之末,他本身能无知无觉地长大,甚至连家族灭门一事都没有留下什么阴霾,本身就是她手段高明的映证。
                他因为家学渊源,自幼喜欢钻研儒家的学问。从前家里也是跟着家中子弟念书的,多少有些底子。她知道了,竟在自家收拾出一间书房来,布局摆设无一不雅,也无一不贵。一应用具都是顶上乘的,他以前家中父亲的书房都没有这些。他真不知她怎么弄来的。
                养伤半年,他都在书房里度过了。她也请了师父来教,老先生很有名气,头发花白还每天风雨无阻上门授课,他实在惶恐。住了半年之后他伤好利索,连忙改成往尊师家跑,同样的风雨无阻。
                老先生对他悉心教导,倾囊相授,他难免为老先生打抱不平。心下不得其解,文人的心气比天还高,那半年怎么肯日日上门来。她虽待人滴水不漏,对文人,还是长者,却有些不够敬重。
                先生知道了,只感慨道,得大人相救必报之。他无奈,这两方倒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长大后才渐渐明白,先生为人处事是儒家路数,一生清正。积恩太重反叫他寝食难安。需得给个恰好的闸口把这重恩泻一泻,大了小了都不好,需刚巧掌握着这个分寸。
                是故他半年后支支吾吾找她商量,不肯直说为了尊师重道要想去先生住处回课云云。她装不同意,等到他节节败退,直到起誓再不落下练武,才轻轻巧巧地答应了,可谓正中下怀。
                唉,委实纯良,委实纯良。他每每想起自己幼年举动,都不忍扶额。他这个小白兔最后被教导成了狐狸,大概也还是母亲的功劳。实在没有办法,她本就是狐狸,她周围的人无一不精,都是狐狸。他长大了没变本加厉,已经算对忠纯的祖上有个交代了
                -TBC-


                IP属地:北京8楼2018-01-21 11:29
                回复
                  推翻有勇气


                  IP属地:辽宁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8-01-21 21:07
                  回复
                    高产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1-21 21:53
                    回复
                      文中的“他”不是公子非哦。
                      都是存货,发完立刻就怂了hhh。心里的构架是很大的,没个大量精力写不完。但。。。目前都还没写到真正展开的地方。。。


                      IP属地:北京11楼2018-01-21 22:34
                      回复
                        【4】
                        生逢乱世,是独一无二的机遇,求的一身学问,大事皆可成。他长到一定年纪,周围的男孩渐渐都统一了这个思路。
                        他从先生那里出师的时候,正是大雪纷飞的时节。他从母亲那里讨了一壶酒,一路轻快飞到先生家,酒还温热得很。老先生拧眉瞪眼,为师这一把老骨头了你还带酒来,是让为师干看着你喝吗,不肖徒。
                        他嘻嘻一笑,师父,你哪里老,昔日授课时隔着老远一个棋子飞过来,旁人都不晓得,我却知道您内力十足,身子硬朗的很。可怜了我身上青一块紫一块。
                        先生看着这个一贯油腔滑调的学生,初具少年模样,眉眼尽是灵动。喝道,还敢还嘴,你算算你上课打了多少瞌睡?越长大越失了规矩,小时候多么乖巧懂事的一个娃娃。
                        他从怀里掏出两小樽,连连称是,忙不迭斟酒递过来。老先生不满地瞥他一眼,还是接过。末了又添一句,不肖徒弟。
                        小婢将门关上,偷笑着退了。老爷子在家可没少感慨九公子颖异绝伦,当面一个好脸色都没给过。
                        先生师承儒家,入仕多年,既能朝堂屹立多年不倒,早练就了儒门少有的通达。晚年被歹人构陷,又得恩人相救。生生死死几大回,一身烽烟俱是前尘。刚好得恩人邀请,干脆就在此地安置下来,前事不提,安心收起徒弟来。
                        他排行第九,先生平日里老九老九地叫,他不像别家王孙贵胄热衷于强调姓氏出身,只是眉开眼笑地应了。他待人又和气,久而久之,学馆里扫地倒茶的老奴小厮,见他都跟着叫一声“九公子”,只当是本名。
                        -TBC-


                        IP属地:北京12楼2018-01-22 09:43
                        回复
                          前世


                          IP属地:辽宁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8-01-23 16:33
                          回复
                            突然就完全看不懂了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01-23 20:42
                            回复
                              会对身份有解释的哦~
                              【5】
                              老爷子呷了酒,看着落雪。叹道,看局势,天下早晚归一,虽百家群起,最终左右不过刘、项之争。
                              年复一年的战争,每每天寒地冻,路边又有多少饥寒交迫的人家?九公子没顺着天下局势说,只道,百姓不在乎天下姓什么。
                              你可愿施一身抱负,辅一代新朝,为这天下谋盛世?
                              先生问得直接。只因这徒弟为人,看似轻浮实则深沉,个人理想从不曾表露半分。老先生一生阅人无数,早瞧出此子的不寻常来。便是天下学子皆有的志向,他也未必就愿意。
                              九公子摸了摸鼻子,道,学生才疏学浅,难堪大任。
                              两人对坐,一时无言。雪下得更大。二人默默喝了一壶闷酒。
                              末了老先生只得再问一回,为师没什么可教给你了,往后你心中可有计较?
                              这次倒干脆,九公子说没有。
                              然后被老爷子气急败坏地赶了出去。
                              -TBC-


                              IP属地:北京15楼2018-01-23 23: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