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史文游吧 关注:525贴子:288,547

大夏天治帝傳,記錄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文主要用来记录与朋友手写的文游,但不排除角色死后开放后继者
庆大夏圣主开宝祚,起临濠。正汝颍尘飞,江淮浪卷,赤子呼号。天戈奋然倡义,拥神兵百万总英豪。貔虎朝屯壁垒,虹霓夜绕弓刀。凤凰同势耸层霄,佳气五云高。爱士伍同心,君臣协力,不惮勤劳。风云一时相会,看鱼龙飞舞出波涛。静扫八方氛祲,咸听九奏箫韶。


1楼2018-01-07 23:39回复


    2楼2018-01-07 23:54
    回复
      召唤楼
      当今四海宁,颂声作,礼乐兴。君臣庆会跻太平,衣冠济济宴彤庭。文臣武将,共荷恩荣,忠心尽微诚,仰答大夏


      3楼2018-01-07 23:55
      收起回复
        隆治七年(1572年)
        你是先帝的长子,你的父皇不幸离世,在完成一系列繁复的丧仪后,你以冲龄面南称尊,即位称帝,大赦天下,与民更始,并改年号为.. ....
        A翰林院建议的「绍治」,意出继承列圣先王治世
        B礼部大宗伯建议的「天治」,意出帝者德配天地,天子者继天治物
        C内阁首辅建议的「弘治」,意出只承宝命、志弘治体
        D你母后建议的「建治」,意出周礼的以治建国之学


        4楼2018-01-08 00:03
        收起回复
          天治元年(1573年)
          你改元「天治」,决定留心政务。先帝留下了四位辅臣给你辅弼国政,你父皇在位时少理政事,美其名曰「无为而治」,故首辅高尧掌握大权。据太监冯忠所说,在即位大典时,他居然低吟「十岁天子如何治天下」,实在是跋扈无比!次辅张中正,太监冯忠都辅你当罢其官,以正干纲,振君威。
          A这高尧实是可恶,敢欺朕年号,马上夺其所赐官帝下狱论罪
          B按卿等所言罢其官爵,削借为民,遣返回乡
          C卿等所奏诸事,朕知道了
          D高尧辅助先王七年,劳苦功高,始不追究


          5楼2018-01-08 00:11
          收起回复
            天治二年(1573年)
            也许是你内心对高尧有种说不出的好感,你出人意表地出言维护了他的地位,事情只好不了了之。今天你如常举日讲,御经筵,读经传史书,进修帝学,这时文华殿门柱忽然出现了''圣君御上,天下太平''八字,太监试把字刷去,字迹却不消失。冯忠和宫人都认为这是天降祥瑞,正是证明今贤者在位,社稷豫泰。
            A祥瑞不过人为,善伪人主,不足贺之
            B今天降祥瑞,朕德薄何敢当?
            C讲官宫人皆加赏赐,速速通告辅臣
            D命拟诏布告天下,蠲免赋税,与民同乐,共受上天瑞佑


            6楼2018-01-08 00:18
            收起回复
              天治三年(1573年)
              你认为这是天降祥瑞,必定是自己励精图治的结果,顿时龙颜大悦,便要拟诏减免天子税赋,以彰天子仁德。尽管内阁辅臣和张太后都以为少年你太年轻了,然而君无戏言,只得奉诏蠲免,但户部的财政亏空也更是恶化,国用大匮。
              张中正与冯忠联手,宫府一体,其中枢地位日益显著,今年终于授意吏部尚书潘子罕在五年一次的京察(考核京官)大批罢免高尧门生,当中包括颇受时望的国子监祭酒周健,如失一臂的高尧又被六科言道弹劾他藐视天子年幼,窃夺朝廷威褔。有感大势已去的高尧只好心灰意冷的上书乞求免职致仕,连张太后也认为高尧其人自负在先帝时就恃着帝眷不少干些专横强君的事,早该回家了,你认为......
              A高尧欺朕冲年,强夺自专,着夺去官阶,斥黜致仕
              B从众议允其辞奏,准其扶亲归省
              C勉从其请,念其辅先帝有功,厚赐银币,遣护送
              D不行,朕就是要高先生在,温旨慰留


              8楼2018-01-08 00:33
              收起回复
                666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8-01-08 06:34
                回复
                  貼吧單机版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8-01-08 12:06
                  回复
                    大力支持,希望能继续下去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8-01-08 12:14
                    回复
                      回去更辽东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01-08 12:32
                      回复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8-01-08 22:00
                        回复
                          天治四年(1576年)
                          高尧一生兢兢业业,辅助先帝,侍直之功不可不念,你厚赐他衣锦还乡,他顿时感激流涕,在离开前向着会极门向你庄严长叩。君臣离别故然感动人心,然而也令一部份人惮忌畏惧,恐其有东山再起之日,然而张中正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示,在高尧辞去内阁首辅后,张中正顺利承章接手,终于掌握政本中枢,拖行新政,富国强兵,张太后也表示既有益于国,便一切付托给张先生,给予了首肯。你也欲励精图治,以不负皇考之身教,你对于新政认为应......
                          A当考察官吏,截减冗员
                          B当广开言路,集思广益
                          C当谨身节用,俭朴节流
                          D当留意边事,据险积谷


                          17楼2018-01-08 23:35
                          收起回复
                            天治五年(1577年)
                            你认为当先广开言路,顿时朝臣奏章蜂涌而至,议论国事,然而大多都只是虚谈高论,朝会上诸部也是七嘴八舌,互相推塘,令你烦厌不堪。最后在张中正的主持下堵住了群臣的嘴,推行了考成法,立限考事,笃于任人,罢免了大量冗官贪吏,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你也最终耳根清静了。
                            你天资聪颖,虚心好问,帝学日益长进,无论是四书五经还是历朝史籍,都能背颂如流,朝野都认为你将来必能成就大器,成为一代贤君。在读书以外,你也开始培养出别的兴趣,你......
                            A沉迷于骑马御射
                            B沉迷于翰墨,书法
                            C沉迷于诗词歌赋
                            D沉迷于御题绘画


                            19楼2018-01-08 23:48
                            收起回复
                              天治六年(1578年)
                              本朝许多皇帝都好文善书,尤其是定庙,明庙两位守成令主更是当中的佼佼者,这毕竟不是什么不良嗜好,太后与张中正便也没阻止你。你得以继续挥翰洒墨,成为一种沉重课业外的娱乐,多少令被受太后,帝师严格教育而郁闷的你开怀。
                              你年已十六,根据祖宗法典,已是博访民间十六岁以下容仪端淑,礼教素闲及身家无过的女子以为皇后,太后已是相中一位出身微寒的女子。张中正即上奏说明年大婚买办浩繁,今财匮民穷请诏减纻罗袍服等半,共计仅费银十七万两,以示天子力崇节俭,丕布鸿恩之德。你略有不满,打算......
                              A朕...算了,悉数嘉纳
                              B张中正之奏从之,皇后之事当从容再议
                              C皇后一事便从了大后,然大婚岂能轻办
                              D全部留中不发,朕都不管了!


                              20楼2018-01-09 22:3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