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形意拳吧 关注:656贴子:825
  • 2回复贴,共1

出手横拳势难招,展开中平前后稍;折身挑领阴阳式,膺捉四平足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出手横拳势难招,展开中平前后稍;
折身挑领阴阳式,膺捉四平足下抛。
四把拳演练前打青龙出水,也叫出横拳,此动一捶一掌扣合(也有双拳合抱的)由下中节起手,弧形打击中门,直击彼方胸腹部。袁长青武举的挂图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前打一丈,疾步践窜“,简要地说明了此动起步要迅速,勇猛远打一丈不为疾。此动有双横拳,单横拳之用法。若遭彼方之围,对彼方勇猛者或稍长于我者,进步用双横拳,如彼方防守,前手解彼之防守,后手用单横拳击打彼方。
四把拳练后打白虎缩山(或练方含有白虎缩山含而没露)。后打白虎缩山是后用白虎缩山的打法(不是侧打或翻打)。白虎缩山是打击后方攻击者,也就是背后袭击者,此动是远距离后退,劲力要寸发,在不转体的情况下用上中节(臂中节)击打彼方或背后突遭彼方击打,不得已用此招。袁长青武举的挂图上有句名言:“后打两头回转寸者为先”。是此动动法的要点,习武君子切莫忘记。在我遭彼方众者围困,白虎缩山常合青龙击水(出横拳合用),能起到打人先取首,擒贼先擒王的效果。左打鹞子入林是四把拳拳式中一个动作,一种攻击方法。这是在青龙出水转体后所现的姿势,那么如果折身向左转,也就是练左把的话,它就是右打鹞子入林。它不像数学中的直角90°,它在练时可以左右练习,用的时候出可以左右使用。此动前手是遮、是拦、是引、是分、是虚中藏实的动作,后手是取、是攻、是打、是击、是实中藏虚的动作,进攻时前手可变为要手,防守时前手可变成斩手,进攻时后手虽取、虽打,但可以翻斩,防守时后手虽击虽攻,但随势也可变分变拦。
右打乌牛摆头,当然也可以左打乌牛摆头。乌牛摆头也好,黄牛摆格也罢,它是武艺者仿照牛猛向左,向右或向后摆头的动作而演练的一把用头击打彼方的一手拳而已。俗话说:“能挨一手,不挨一肘,能挨一肘,不挨一头”,头把伤人之重可以想象。四把拳练习头把为一重拳。这把拳在我遭彼众围之际使用,更为便当。提出左打鹞子入林,右打乌牛摆头,实质是声东击西的打法。此把拳是前进中突然向左,向右或向后,用头部击打彼方胸、腹部或面部。实用这把拳应注重封好彼方七拳锋芒,方可使用。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12-05 07:56回复
    四把拳起步即轻步站,含有斗艺,演练中含前打青龙出水,后打白虎缩山,左打鹞子入林,右打乌牛摆头,真是一打无不打也。正如又一首四把拳拳歌所说:
    起手钻思无敌家,折身挑领甚加夸;
    膺捉牢绳绝断劲,抬手如轮染黄沙。
    四把拳含头上把手,谱曰:头打去意站中央,好像猛虎去扑羊……头把含有饿虎扑食之意,在剪窜的姿势中去是顺、落是横、去是存、落为斩。若彼方接手,前手起遮,后手起而斩之,若后手被彼方遮拦,头随起击打彼方面部或胸腹部。用此把须是足踏中门为宜,谓之中门头。若前方之徒退之,后随之人至之,我则视彼姿势、距离猛转身向后,用头部击打彼腹、胸部、谓之乌牛摆头。1、六合式
    两腿微屈,两足前虚后实,两手相抱,两肘护肋,两掌心向下,手腕略垂,两足心要悬。松肩沉肘,含胸拔背,塌腰松胯,尾闾中正,谷道上提。舌舔上腭,呼吸顺其自然。周身上下合而为一。如图1。
    六合式,俗称预备式,有叫侵扑站,有叫扑采式,有称三体式,或称三才式。它要求鸡腿、龙身、熊膀、鹰捉、虎抱头及雷声。所说的六合是内外三合。
    2、疾步箭窜
    先提左前足向前迈进一步。右足紧追迈至左足前。然后,左后足再朝前迈出一步,落至右足前。右足紧起身前落于左足后。左足随即再迈出一步。此步谓之疾步,又名快步或三步一拳法,是远距离跳越击敌的重要方法。疾步时,要求上身保持两肘护肋,两手护胸。此式图略。定步时如图2。
    3、出手横拳
    ○1、横拳熊式:左掌在前,高与嘴平,掌心向进里;右掌在左肘处;两足前虚后实,身微向后缩。眼向前视。此为横拳起势。如图2。要求身向后缩时不驼背,不凸臀。
    ○2、横拳鹰式:右掌变拳,从左肘略呈弧线身前猛击,高与嘴平;左掌顺右臂向前推出,置于右拳心,五指分开并微向后。左足在前成弓步。如图3。要求弓步不宜过大。
    4、转身挑领
    两足根为轴,身身右后方转动;右拳变掌置于左肘间;左掌顺势转至头顶左部上侧。站成六合式。这个过渡动作在心意门中称为鹞子入林式。
    ○1、挑领熊式:右掌置于小腹下;左掌绕过头部贴于右腮边;右足尖跷起,前虚后实,含胸拔背。如图4 。
    ○2、挑领鹰势:右足在前成弓步(右足心悬空,五趾牢地);右掌从下向上呈弧线上挑,掌心翻向上;左掌同时从右腮边往左下按置于左胯根部。如图5。要求右掌上撩带 劲,周身上下带突发抖劲,但又不能僵硬,不用拙力。
    5、鹰捉把
    ○1、鹰捉把熊式:左足向前迈步落于右足前,足尖翘起;右足屈膝;左掌从左胯呈弧线撩至嘴前方,掌心向后;右掌同时从头上方下收至胸前左肘内侧。如图6。
    ○2、鹰捉把鹰式:左足前移成弓步;两掌同时猛力下按,左掌按至左膝,右掌按至右胯根部护裆。同时,腹部丹田贯意,以意催气,以气催声,发出“咦!”的一声。要求双掌下按时,似抓着天上的把柄,要将天扯塌。心意门中,此称为恨天无把。如图7。紧接着再打疾步箭窜,接着又横拳,然后转身挑领及鹰捉。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不息。
    6、斩捶(或称斩手)
    ○1、提膝斩捶熊式;右掌变拳往上钻起,高与嘴平,拳心稍向上;左掌同时顺势上撩,护住右拳腕部;右足同时屈膝抬起,脚面垂直,足尖朝下,如金鸡独立之状。如图8。要求右膝不可抬得太高。
    ○2、斩捶鹰式:右足落地成弓步;同时,右拳向里、向下翻拧,拳产砂猛栽;左掌下落至右肘。如图9。
    7、反背
    右拳自下向里收回,顺胸部绕至咀前变掌撤于右肋下,再变拳;右足同时起跳落于左足后,左足趁右足起跳时向前跨半步落步。成图2横拳熊式的姿势。
    以下接着打出横拳(如图3),转身挑领(如图4、图5),鹰捉把(如图6、图7)。动作结束买壮图.“肆把捶”.真诠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12-05 08:0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