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hkuil吧 关注:171贴子:1,829
  • 30回复贴,共1

【外来语表记法】Ithkuil与日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Ön-n âlawela’ř êpail Iţkuil cat êpael Nihóňgo.
让我们使用Ithkuil表达日语中的事物吧!


IP属地:中国香港1楼2017-11-04 23:49回复
    前言(Ealtamt -qa)
    Attál. Aepal Amánojaku ta.
    你好,我是天邪弱。
    -Uc’, pal-lši oč omz ops opç uřţ ôňž hneultažá /tu.
    如你所见,本文提供较简便的方法,用于转写日语词汇。日本文化挺有趣的,笔者就经常看漫画什么的。也许会有人像我,使用Ithkuil表达日本一些概念或人名也说不定(真的吗)。故此,抱着这样好玩的心情忐忑不安地试着一步一步地编写教学了。主要参考维基百科(Wíkʰìpʰîdië)。本文分基本篇和进阶篇,涉及现代日语标准语和部分古日语内容。虽说日语音系挺简陋的,但规则也是蛮多的。
    那么,本篇要开始了哦。
    Etpaswea.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11-05 00:07
    收起回复
      基本篇(Ork’ašká)
      涉及辅音、元音、音位变体、辅音延长、元音延长及元音组合等。此篇基本上已概括大部分规则,故能满足大部分场景需要。请注意,为了方便解说,此篇没有标记重音。
      辅音(Âlżašká)

      元音(Êlżašká)

      对应a i u e o。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11-05 00:11
      收起回复
        五十音及拗音
        只是单独发音的情况下,未涉及音变。


        IP属地:中国香港6楼2017-11-05 00:35
        回复
          音位变体
          拨音「ん」 »‘N’ ôpoešk«

          促音 »‘Sokúon’ ôpoešk«


          IP属地:中国香港7楼2017-11-05 00:50
          回复



            IP属地:中国香港8楼2017-11-05 01:08
            回复


              IP属地:中国香港9楼2017-11-05 01:20
              回复
                进阶篇
                涉及重音、音高、外来语、更细致的读音细节、古今读音变化(音、训读)等。
                前两者是最麻烦的,但Ithkuil可以转写这种超音段音位,所以我还是写了。


                IP属地:中国香港10楼2017-11-05 14:08
                回复
                  日语音高重音
                  指标准日语声调。如果你需要不知道其声调,你可以使用特别的声调辞典查询,例如《新明解日本語アクセント辭典》和《NHK 日本語發音アクセント辭典》
                  下面提供各种常见的表示法,你可以利用这些讯息把日语音高重音转写成Ithkuil的形式。
                  重音的音高
                  在日语标准语中,音高重音在单词中的体现是
                  1. 当重音在第一音拍时:单词的音高起始于一个高位,在第二音拍中突然下降,此后音高稳定。音高的下降过程可以覆盖前两个音拍,或其中的某一个:音高的下降可以出现在第一个音拍末尾或第二个音拍的起始,取决于具体单词的发音。不论哪一种情况,在母语者的听感中重音是在第一个音拍。
                  2. 当重音不在第一个音拍和最后一个音拍时,初始音高在低位,并在一开始有一个音高上升,然后逐渐升高,在重音音拍达到最高,并在下一个音拍中突然下降。
                  3. 当单词没有重音时,在前一或两个音拍中有一个初始的低音高,然后提升到中等音高并保持,并不会达到一个有重音词汇的重音所在的音高。日语称这类的音为「平板」。
                  值得注意的是,一组连续的词汇组成的语音上的单位也符合这一规则,比如一个名词和其后续的格助词。以名词「haši」为例,它有 2 种重音形式,重音在第 1 个音拍的「háši」(箸,筷子);或者重音在第 2 个音拍(橋,桥)或平板无重音(端,边缘)的「¯haší」。而「haši」接续一个格助词「ga」构成的「hašiga」则有 3 种重音形式,重音在第 1 个音拍的「hášiga」、重音在第 2 个音拍的「hašíga」和无重音的「¯hašíga」。(即使如此,ithkuil的默认重音位置为倒数第二音节。所以三个音节靠声调区分,三个音节以上的平板则标在第二个音节并带上高调»¯«表示后面音节都是高的)


                  IP属地:中国香港11楼2017-11-05 14:10
                  回复
                    ——
                    高低二元音调表示法
                    上一章节所述为具体的音高,而在大部分的材料中,用来表示声调的是另一套模型:高低双调模型。在这种表示法中,每个音拍可以是高调(H)或低调(L)。重音音拍从高调下降到低调用「H*L」表示。
                    1. 如果重音在第 1 音拍,则首音拍为 H,其余为 L。例如 H*L、H*L-L、H*L-L-L 等。无论有多少个音节,在Ithkuil体现为默认的降调、重音为第一音节。
                    2. 如果重音在第 1 音拍以外的位置,则第 1 音拍为 L,从第 2 个音拍到重音音拍为 H,其后的音拍为 L。例如 L-H、L-H*L、L-H-H*L、L-H-H*L-L 等。若是双音节,则在Ithkuil体现为高调、重音为第二音节;若是三、四、五音节,则在Ithkuil体现为降调、重音依然为第二音节。(问我为什么这么安排,因为Ithkuil的声调只从重音开始……重音前为中调)
                    3. 如果重音为平板式(即无重音),第 1 音拍为 L,其余为 H。例如 L-H、L-H-H、L-H-H-H 等。如上述,若是双音节,则在Ithkuil体现为高调、重音为第二音节;若是三、四、五音节,则在Ithkuil体现为高调、重音依然为第二音节。
                    平板式的单词后有助词时,高音调会延伸到助词上,而有重音的单词后的助词为低音调。
                    尽管在这种表示法中,只有高和低两种音调,平板式单词中的 H 比有重音单词中的 H 实际音高要低。
                    ——
                    音位降阶
                    很多语言学家用另一种方式分析日语声调。这种方式下,词汇被分类为有音位降阶和无音位降阶两类。有音位降阶的词汇,音位降阶出现在重音音拍和其后的音拍之间;无音位降阶的词汇,音高基本稳定,正如同日语中「平板」的字面意思。而词汇中的初始升调以及整个单词中的平缓升降不被看作词法上的声调,而是一种整体的韵律:如果一个词汇在第一个音拍上没有重音,它被读作低音调,并在后续音拍中逐渐升高直至重音音拍。这是一种短语级别的规律,当一个单词被单独发音时规则如上;当组成一个短语时,每个音位降阶会产生一个音调的下降,使得整个短语的音高逐渐降低。这种降低被称为音调阶梯。短语以接近说话者音调范围最低限处开始,并回到高位以待音位降阶发生。


                    IP属地:中国香港12楼2017-11-05 14:13
                    回复
                      对仅声调不同的单词的比较
                      日语标准语中,47% 的单词是平板式,而 26% 的重音在倒数第 3 个音拍上。对于不同词性的词汇来说,分佈又有很大不同。例如,70% 的大和原生名词为平板型,而汉语词中 50% 为平板型,外来语词汇中则仅有 7% 为平板。大体上,单音拍、双音拍的词汇重音多在第 1 个音拍上,3 到 4 个音拍的词汇多为平板,多音拍的词汇重音几乎都在最后 5 个音拍上。
                      下表中列举了几个仅有声调不同的词汇 / 词组。使用表示音位降阶的国际音标符号 [ꜜ] 标注声调。


                      IP属地:中国香港13楼2017-11-05 14:15
                      回复
                        另外,因为长音佔一拍,所以重音在长音上时必须拆开长音。请注意重音位置。或许有人更喜欢用喉塞音隔开,好处是不涉及附加符号。可以共用,互补性质。
                        áa——aà/a’a
                        î——iì/i’i
                        û——uù/u’u
                        ê——eè/u’u
                        ô——oò/o’o
                        一个极端例子:

                        解说:两个例句考验了音高重音及长音拆分。「東欧」是一个词,为平板式,所以除了首音节后面的助词「を」也读高调;「覆う」是一个词,为平板式,因此除了首音节其余都为高调。需要注意的是,重音在中间的“o”。声调总结:中高・中高=高调
                        「鳳凰」是一个词,重音在第 1 音拍以外的位置(第二音节)并从第二音节开始到第三为止为高调,故此未音节及助词「を」为低调。声调总结:中高低=降调
                        对于不同词性的词接不同助词和助动词也有不同的重音,所以也要善用声调符号,以表达音调高低。在没歧义的情况下,可以省去一部分。


                        IP属地:中国香港17楼2017-11-05 14:55
                        回复
                          发音细节
                          ——
                          清化
                          日语元音,特别是 /i/ 和 /u/,在清辅音之间倾向被清化,而在重音节时除外。此外, /i/ 和 /u/ 接在清辅音后或语毕时,清化与否皆可。
                          /kutu/ → [ku̥tsu͍ꜜ]Kucú → Kcu 靴 【鞋】
                          /ˈsuhada/ → [súhàdà]Súhada すはだ 【bare skin】
                          (由于 /tsu / 和 / su/ 是重音,因此不被清化)
                          /hikaɴ/ → [çi̥kãɴ]Çikán → Çkán 悲観 【悲观】
                          /hikaku/ → [çi̥kaku͍] or [çi̥kaku̥] ¯Çikáku → »¯Çikáku« or »¯Çkak« 比較 【比较】
                          /o/ 被清化的程度较弱(而 /a/ 通常更弱),而且必须是在相邻两个以上的音拍也含有 /o/ 时。
                          /kokoɾo/ → [ko̥koꜜɺo]Kokóro → Kkóro 心 【心】
                          清化的现象即使在慢速说话时也很常见,而不仅限于快速说话时。
                          如常见的句末系词 desu 的发音就是 [desu̥] »des«。
                          性别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将清化的元音念为独音被视为女性化的表现,特别是在 "arimasu" 结尾的 "u"。 过清化 (hyper-devoicing) 是某些日语分支 (basiletic varieties) 的特色。而在某些西部方言和正式演说风格中,所有的元音都必须是有声的。


                          IP属地:中国香港18楼2017-11-05 14:57
                          收起回复
                            「じぢずづ」变态
                            Ösaļ êpil Žijizużu
                            因为语音变化,现代标准语已不区分じ(ži)与ぢ(ji)、ず(zu)与づ(żu)的发音。
                            接下来,我会讨论这个现象。
                            /s/,/z/
                            日语的 /s/, /z/ 音位,后接硬颚近音 /j/ 和前高元音 /i/ 时,
                            分别颚音化成 [ɕ], [ʑ(或 dʑ)] 这两个音位变体。

                            在 /z/ 的所有同位音之中,以塞擦音 [dʑ] 最常见,
                            特别是在开口第一字时,/ɴ/(或 /n/ 之后),依分析的不同而定。
                            而塞擦音 [ʑ] 可能出现在母音之间。然而,两者都是可以自由变换的。
                            [n̠ʲ] 是龈颚音,不是真正的硬颚音。
                            此外,连接 /j/ 音的范例如下:

                            /t/,/d/
                            ‣日语的 /t/, /d/ 音位,后接硬颚近音 /j/ 和前高元音 /i/ 时,分别颚音化
                            并塞擦音化成 [t̠͡ɕ], [d̠͡ʑ] 这两个音位变体;
                            ‣日语的 /t/, /d/ 音位,后接后高元音 /ɯ/ 时,分别塞擦音化成 [t͡s], [d͡z] 这两个音位变体。


                            而在 /j/ 之前,范例如下:
                            /tj/ → [tɕ] (罗马字为č):/tja/ → /tɕa/ → [tɕa] ča 茶


                            IP属地:中国香港19楼2017-11-05 16:5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