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吧 关注:4,368,730贴子:23,076,735
  • 11回复贴,共1

考公务员的小伙伴,快来刷题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小|测|验
1.法国著名寓言作家拉封·丹笔下有这样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吹掉。北风呼呼地刮,想让凛冽的狂风刮走人们身上的衣服,结果行人为抵御寒冷侵袭,把大衣裹得更紧。南风徐徐吹动,温暖和煦,行人觉得很暖和,便解开纽扣,脱掉了大衣,南风获胜。
这个寓言意在告诉人们:
A.方法得当柔可克刚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呈现大自然多样性的热带森林是许多动物最后的栖息地,它们的存在对人类来说极其重要。面对热带森林被严重破坏的状况,人们很容易忘记,这是温带地区大部分森林已经遭遇过的:在已开发地区,大量原始森林消失了;在开发区,尤其在严重降雨区平原森林砍伐严重,一旦那些山坡的植物被冲坏,就会引起诸如洪水和泥土坍塌等问题。多数植物种类分布广泛,能够承受局部砍伐并幸存下来,但也有些种类分布范围很狭窄,过量砍伐会使之永远消失。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是:
A.呼吁重视与加强对温带森林的保护
B.说明温带森林实际上更易遭到破坏
C.分析乱砍滥伐森林的严重后果
D.强调森林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3.有人说,凡是知识都是科学的,凡是科学都是无颜色的,并且在追求知识时,我们要知道没有颜色的态度,假使这种说法不随意扩大,我也认同。但我们要知道,只要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便必然有颜色。对无颜色的知识的追求,必定潜伏着一种有颜色的力量,在后面或底层加以推动。这一推动力量,不仅决定一个人追求知识的方向与成果,也决定一个人对知识是否真诚。
这段文字中“有颜色的力量”指的是:
A.研究态度 B.价值取向
C.道德水准 D.兴趣爱好
4.中国古代的科学著作大多是经验型的总结,而不是理论型的探讨,所记各项发明都是为了解决国家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试图在某一研究领域获得重大突破。从研究方法上来说,中国科技重视综合性的整体研究,重视从总体上把握事物,而不是把研究对象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分离出来,独立研究它们的实体和属性,细致探讨它们的奥秘。这使得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没有向更高层次发展。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A.研究方法的缺陷使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停滞不前
B.解决实际问题是推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动力
C.中国古代的科学研究关注的重点及其历史背景
D.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没有长足进步的根本原因
5.古希腊古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西方哲学、美学及各种艺术形式始于此,西方的音乐文化也由此开始,这个时期出现过最早基于口头传唱的希腊长诗,如《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揭示了音乐与数学之间的关系;著名的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欧里庇得斯、索福克勒斯既是戏剧家也是音乐家,在他们的戏剧中,音乐发挥了奇妙的作用。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古希腊古罗马时期音乐文化的特点是:
A.含义比现在更为狭窄
B.与其他艺术及科学联系密切
C.与艺术和哲学有严格的区分
D.内容主要涉及数学和戏剧


IP属地:吉林1楼2017-10-20 14:15回复
    CABDB


    2楼2017-10-20 14:33
    收起回复
      2025-11-13 14:44: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哈哈哈,群主快给评价对几个


      3楼2017-10-20 14:34
      收起回复
        ADBDB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10-20 17:37
        收起回复
          AABAB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10-20 19:33
          收起回复
            1.参考答案:A
            考点:中心理解题
            难易度:★★★
            参考解析:题干为一个寓言故事,需要我们找到寓言对应的道理。文段中提到北风很用力地刮,反而使人裹紧大衣;而南风很轻柔,巧妙地便让行人脱掉了大衣。对同一目的,南风的“徐徐吹动”战胜了北风的“呼呼猛刮”,告诉大家的是方法得当,柔可胜刚的道理,即选A。
            B项强调实践的重要性;C项强调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针对性解决,而题干主要是针对同一个问题;D项强调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2.参考答案:D
            考点:中心理解题
            难易度:★★★★
            参考解析:文段以热带森林被破坏引入话题,说到热带森林正在遭遇与温带森林一样的破坏,并说明过度砍伐森林会引起一系列的严重问题。提问方式为作者的意图,而题干部分主要说明的是森林遭遇到的破坏,因此此时需要大家选择一个强调森林重要性的答案,D项所述符合文意。
            文段是由热带森林说到温带森林,并没有孰轻孰重之别,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强调森林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A项中加强对“温带森林”的保护表述过于片面;B项在文中没有体现,属于无中生有;C项偷换概念,文段中并未提到砍伐森林的不良后果,只说了森林被滥砍滥伐。。
            3.参考答案:B
            考点:词语理解题
            难易度:★★★★
            参考解析:词语理解题首先需要找到词语在题干中的位置,文段中强调“对无颜色的知识的追求,必定潜伏着一种有颜色的力量,在后面或底层加以推动”。而前文提到,“凡是科学都是无颜色的”、“保持没有颜色的态度”强调的是客观的态度,与之对应的“有颜色”即表示主观。“研究态度”和“道德水准”只是主观的表象,不符合“在后面或底层加以推动”排除选项A、C;
            后文“这一推动力量,不仅决定一个人追求知识的方向与成果,也决定一个人对知识是否真诚。”指出这一力量的重要性。“兴趣爱好”与“价值取向”相比,后者对人的发展起着更大的决定作用。因此,“有颜色的力量”指的就是最根本的主观力量,即“价值取向”。
            4.参考答案:A
            考点:中心理解题
            难易度:★★★★
            参考解析:文段为分—总结构,文段中先指出中国古代的科学著作存在的不足,之后又从研究方法上说明原因,最终通过“这使得”引导出结论“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没有向更高层次发展”,为文段的中心句。对应选项A“研究方法的缺陷使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停滞不前”。
            B项中的“解决实际问题是……动力”为无中生有;C项中的“历史背景”文段也未提及,属于无众生有,排除;D项根本原因无从体现。题干中只从研究方法一个角度进行说明,并未说明根本原因就是研究方法。
            5.参考答案:B
            考点:中心理解题
            难易度:★★★
            参考解析:题干部分为通过分号引导的“分—分—分”结构,第一个分句介绍了希腊长诗是音乐与文学的结合;第二个分句通过毕达哥拉斯揭示了音乐与数学的关系;最后一个分句以三大悲剧家展示了戏剧与音乐的结合。因此,整个文段通过并列说明了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音乐与其他


            IP属地:吉林6楼2017-10-23 11: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