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功夫吧 关注:293贴子:2,668
  • 12回复贴,共1

实战技击家的品格修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在《昔日的技击——真正的实战武艺练什么》一文中谈到实战技击与竞技技击的区别。作为实战技击家与竞技技击家的区别除了两者的技能修为在方式、内容、重点等方面有所不同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实战技击家是终身修行,到老不能丢功夫。作为实战技击家即使七八十岁了,只要还能站着,就要迎接挑战,还要取胜。一旦失败,一辈子的声誉就毁于一旦。而竞技技击家只需要在其最佳竞技时期取得优异成绩,就可以一辈子享有声誉,影响其领域,如拳击界的泰森、阿里等,即使他们在各自职业生涯的后期,战绩不佳,有些场面甚至十分不堪,但并不影响他们在拳击界的影响力。所以,实战技击家与竞技技击家对品格方面修为的要求是不同的。作为实战技击家对自身品格方面的要求与自律,比竞技技击家要高得多,严格得多。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10-10 19:19回复
    在实战技击领域,笔者认为,近代以来的武术大家孙禄堂先生及其子孙存周乃至弟子裘徳元、齐公博、孙振川、孙振岱、崔老玉等,亦是高越一时的实战技击家,他们都是终身修为、到老不丢功夫的杰出代表。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10-10 19:20
    回复
      那么他们在品格修为方面有什么特点呢?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10-10 19:20
      回复
        最突出的特点有五:净、勤、朴、常、真。这并非是刻意做作出的道德标榜,而是不如此修行,他们就无法做到始终稳定在高水平的技击状态上,更难以做到到老不丢功夫。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10-10 19:21
        回复
          有人说,看到一张上海国术大赛上孙禄堂先生的照片,穿着一件貂皮大衣。言外之意是孙禄堂先生摆阔气。其实这是他不明白孙禄堂先生穿这件貂皮大衣的来历。当时正值冬季,且冬雨不断十分阴冷,当时上海也没有暖气之类的取暖设施,于是主办方之一的杜月笙先生给几位老前辈孙禄堂先生和张兆东先生等每人发了一件貂皮大衣,孙禄堂先生本来并不需要穿这件貂皮大衣,但他是评判主任,其他人如张兆东等是评判员,他不接受,别人也不好意思接受。所以,孙禄堂先生就穿上这件貂皮大衣。俭朴不是为了故作某种样子,而是从其自然,不追求奢华。净勤朴常真五字真诀内涵极深,下面我将逐一展开来谈。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10-10 19:21
          回复
            净,心思要清淡空净,拳就是拳,笃于拳艺,没有杂念,能恬淡虚无,乐于独处。若没有这种修为和气质,练功夫很难深入进去。实战技击大家都是看上去很孤独的人。老一辈的不用讲了,我辈中的驼五爷就是这样的人,除了有时候去他老师孙存周先生那里坐坐,大都一个人独处。我辈中的胡六爷为了散心有时表面上花天酒地地闹闹,实际是个内心纯净而孤独的人。他表现出的孤独与桀骜也是他功夫程度的一种反映。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10-10 19:22
            回复
              勤,老子讲,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就拳术而言,上根器者,能窥拳中之道,如孙禄堂先生所言,拳道即天道。故孙禄堂先生练功甚勤,乐在其中,服而不舍。相关记载甚多,无须赘述。一个人练功夫勤不勤,不用听谁怎么说,一看即知。看什么呢?身上不能放肉。啥意思?就是身体不能发胖。放了肉,身上一胖,说明练功夫不勤,实战技击的功夫就废了。有人为了反驳这一点,举出杨澄甫先生的例子。殊不知杨澄甫先生晚年身体一胖,站着推手都吃力,推不了两下就得坐下。而齐公博先生、李老齐先生都是80多岁时,仍能纵若灵猿,到老不丢功夫。我以为此乃勤之徵。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10-10 19:24
              回复
                朴,老子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在修为拳术上,朴大体有两层意思,其一,质朴,其性天真自然,心无旁念,笃于道,陈微明先生描述孙存周先生的“赤子童心,游乎浩然”,大概就是此种气质。其二,俭朴,所谓少私寡欲,惟生活简朴才能笃于艺而近道。一般人一旦追求生活奢华,很难再一心笃于拳术,而研修拳术非笃诚素朴不能深入。我曾讲过,研修拳术,不入三摩地,难登自在天,三摩地即定境,迷恋奢华者如何能定在拳艺上?此等定境更非迷恋大嫖大赌者所能至。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10-10 19:25
                回复
                  常,老子说,复命曰常,知常曰明。就修为拳术而言,常有三层意思,其一,诚如孙禄堂先生指出的,拳术之道无它,复人本然之性体。由拳术复命而复性,复性则知常,知常则神明。此常即是拳道。此乃常之第一义。其二,练习拳术要使之状态常态化、生活化,无时不在拳中。如孙存周先生即使扔一个废纸团,在人看上去也如在行拳中。其三,恒也,练习拳术必要持之以恒。能恒则出神入化。孙存周先生言:吾道奥秘无它,惟有一“恒”字。此恒即常也。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10-10 19:26
                  回复
                    真,就修为拳术而言,真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本真,所谓通过修为拳术,明心见性,识见真我。入手,则要按照自己的真性情修为拳术,不可受庞杂之念影响,方能达到这一步。其二是求真,求拳中之真道,不断深入其理,不断实践验证,研修拳术,探其精微,不可囫囵了事。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10-10 19:26
                    回复
                      以上是对净勤朴常真的一个浅显解读。因我在拳术上造诣甚浅,所言挂一漏万,难达其义。
                      由上可知,实战技击家需要终身修行,不仅修艺,更要修为人格品性。而竞技技击家一般无需如此修行,只要能称雄一时即可,尤其在人格品性上无需下这般大的功夫。故二者,泾渭分明。二者面对的挑战也不同,一个是生死,一个是输赢,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成为一名实战技击家是非常困难的。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10-10 19:27
                      回复
                        本文作者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10-10 19:28
                        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7-10-10 19: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