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泰吧 关注:300贴子:4,693
  • 3回复贴,共1

杨坚诛五王史实补考 —从《大周故滕国间公墓志》说起 牛敬飞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隋文帝杨坚在北周末年迅速夺权之事,古今史家有多种评论。[1] 但已有研究多从大处着眼,对周隋禅代之际的史实细节关注不够。如杨坚于大象二年(580)陆续杀宇文泰诸子,即赵、越、陈、代、滕五王[2],此一剪除宇文氏中流砥柱之举,事关周隋禅代成功与否,其中原委尤值得发掘。[3] 与《周书》、《隋书》等所载北周诸王事
迹相对,诸王墓志也多有保存、发现。如《庾信集》有齐王宇文宪墓志[4],1993 年出土谯王宇文俭墓志(已公布)[5],2001 年出土冀国公宇文通墓志(未公布)。[1] 新近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收得《大周故滕国间公墓志》拓片,志主是滕王宇文逌,乃杨坚所杀五王之一,因其身份特殊,故该志意义颇大。宇文逌墓志正文极短,虽仅五行
六十六字,其中却不乏补史之处。现结合传世文献与已有研究对该墓志及相关杨坚除五王事试做考察。
一、墓志简释
墓志整理如下:
1.大周故滕国间公墓志
2.公讳逌字尔固突,河南洛阳人也。
3. 太祖文皇帝之第十五子,以大象二年
4. 十二月廿一日,遘疾,薨于京第。时年廿
5. 五。有诏赠滕国公,谥曰间,以其月廿
6. 七日窆于京兆万年县。
墓志题名为“大周”,所记滕王死葬日详细( 其薨日与《周书》所记“辛未”[2] 即农历十二月二十日只差一日)。墓志字数极少,笔法极拙,可知墓志应为滕王下葬时草草所刻。志文信息有限,关于宇文逌之事详细不及《周书》本传,但其中有两条重要信息值得注意。
(一)宇文逌谥号
《周书》宇文逌本传记为“滕闻王”[3],而墓志题名谥号为“间”,墓志正文为“闲”,乃“间”字异体。查诸谥法,未发现谥“间”者。《周书》记大象二年(580),杨坚所杀五王为赵僭王宇文招、越野王宇文盛、陈惑王宇文纯、代奰王宇文达、滕闻王宇文逌,五王皆得恶谥。[1] 按《谥法》,“色取仁而行违曰闻”[2]。其他四王谥号,据《谥法解》、《谥法》等“言行相违曰僭”,“自下陵上曰僭”,“质胜其文曰野”,“敬而不中礼曰野”,“满志多穷曰惑”,“不醉而怒曰奰”。[3]“闻”乃恶谥,与其他四王恶谥相一致,故杨坚谥滕王为“闻”,《周书》滕王本传所记“滕闻王”有理。


IP属地:广东1楼2017-09-26 07:32回复
    但《隋书·经籍志》又有“滕简王集”[4],据《史记正义·谥法解》,“一德不懈曰简”,“平易不訾曰简”,“简”为美谥。“间”比“简”只少一竹字头,二字可通假。[5]据《隶辨》,汉魏以来“诸碑皆以蕳为简,相仍积习,有所自来”[6],北周独孤宾墓志即以“蕳”为“简”[7],同时草头字在史志碑刻诸文献中又不乏夺“*”头者。[8] 故笔者以为宇文逌墓志中的“间”应为“简”之别字,墓志与《经籍志》记载可视为一致。“简”为美谥,“闻”为恶谥,宇文逌一王而有两谥号,墓志与《周书》有别,殊为可疑。
    与滕王类似,赵王宇文招死后也有两个谥号。一即《周书》赵王传所记“赵僭王”。而据《新唐书·艺文志》,北周有《赵平王集》十卷[1],《隋书·经籍志》记为“赵王集八卷”[2],此是赵王又谥为“平”。据汪受宽所集谥法,“平”多为美谥,其中“执事有制曰平”,“分不求多曰平”[3],与“僭”字恶义不同。至此可推测,滕王“闻”“简”二谥相对,赵王“僭”“平”二谥相对,此必非偶然。联系二王生平可知,在宇文政权中,赵滕二王并无失德之事,且二王文学水平于诸贵中为最高。二王皆有文集,“招所著文集十卷,行于世”[4],“逌所著文章,颇行于世”[5]。对于《周书》所记北周五王恶谥,《史纠》批评道:“周氏诸王间不乏贤,代王不迩声色,滕赵俱能文章,或谥以僭,或谥以奰,或谥以惑,或谥以野,累累恶谥,皆隋志也。出于隋志而登之《周书》,史官不加一辞焉,载事之笔,焉用彼为?
    清人李清发现《隋书》诸王传与《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在二王谥号上的矛盾,曾发出疑问:“不知改闻为简者谁?”[6]“不知改僭为平者谁?”[7] 此是李氏认为杨坚先予二王恶谥,“滕简王”“赵平王”为后人所改。笔者以为,滕王宇文逌墓志所见“间”字或即“简”字异体,又该墓志应为滕王葬后不久所刻,特别是墓志有“诏赠滕国公,谥曰间”,可以推知:滕王死后,杨坚还未行禅代,北周礼官或念及滕王为皇叔祖,便谥以“间”(“简”);不久隋代北周,杨坚即予以五王恶谥。[1] 如这种推论正确,则墓志所见谥号“间”应为《经籍志》“滕简王”之源头。《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所录“滕简王集”“赵平王集”,成书应在二王死后不久的周隋之际,二集所用谥号或即北周所赠。当然,还可以确定《经籍志》之“滕简王”与杨坚所谥“滕闻王”曾在隋代并行。与恶谥“闻”代表隋代官方态度相对,美谥“简”代表为滕王结集的文人之态度,其源头或即滕王墓志所见北周所赠谥号。综上分析,可以推论:“简”与“平”或是滕王、赵王最初于北周所得谥号,而《周书》所记“闻”“僭”应是杨坚即位后针对五王所改之恶谥。[2] 正是将《隋书·经籍志》与新发现宇文逌墓志相配合,才得以揭开这一被遮蔽的历史细节。此外,宇文逌墓志记其薨时降爵为公,其他几王或也如此,这应出自杨坚之义,为《周书》所不载。


    IP属地:广东2楼2017-09-26 07:35
    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9-27 14:54
      回复
        马克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1-10 15: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