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新区吧 关注:4,786贴子:154,639
  • 3回复贴,共1

据一些信阳方面消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全市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分析
根据省集聚办数据反馈情况,市发改委工业科对全市13个产业集聚区去年以来的省考核排序变动、晋星、获得表彰情况进行了盘点,并对现阶段存在主要问题进行剖析。
一、2016年度产业集聚区排序情况
(一)全省位次变化情况
1、绝对量指数排序。全市产业集聚区进入全省前100名仅有信阳市产业集聚区(第94位),排在后30位的是息县(第153位)、光山县官渡河(第164位)、上天梯(第166位)、潢川经济技术(第175位)等4个产业集聚区;较2015年相比,仅有明港产业集聚区位次上升9位,其他产业集聚区位次均下降。
2、发展指数排序。全市产业集聚区均排在全省后100名,最高排名为淮滨县产业集聚区(第107位),排在后30位的是信阳市(第155位)、光山县官渡河(第166位)、平桥(第170位)、上天梯(第172位)、潢川经济技术(第174位)等5个产业集聚区;较2015年相比,仅有明港、金牛物流等2个产业集聚区位次上升,分别上升14位、8位,其他产业集聚区位次均下降。
(注:全省182个产业集聚区共177个产业集聚区参与全年考核排序,有5个由于统计数据滞后,未参与考核排序)
(二)晋星及获得表彰情况
2016年全省共有141个星级产业集聚区,其中一星级84个、二星级52个、三星级3个、六星级2个。我市本年度没有新晋星产业集聚区,仍维持11个一星级产业集聚区。目前全省只有信阳、平顶山、鹤壁、濮阳、三门峡等5个省辖市没有二星级以上产业集聚区,黄淮四市共有二星级产业集聚区11个,其中周口5个、商丘4个、驻马店2个。
2010年以来,我市的信阳市、平桥、潢川经济技术、罗山县产业集聚区先后4次获得“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表彰,信阳市产业集聚区先后5次获得“河南省先进产业集聚区”表彰。黄淮四市其他地区获得表彰情况分别是:商丘市2次“十强”、8次“十快”、4次“先进”,周口市5次“十快”、6次“先进”,驻马店市1次“十强”、2次“十快”、4次“先进”。其中2016年度,商丘市和周口市均有1个“十快”和1个“先进”产业集聚区,信阳市和驻马店市只有1个“先进”产业集聚区。
二、今年以来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
(一)主要数据情况
1、生产效益方面。截止7月底,全市13个产业集聚区“四上”企业个数达1098家,较去年同期增加33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99家,上半年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962.58亿元,占全市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83.3%,同比增长10.3%;1-7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为3.9%,其中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15.0%)工业增加值为负增长。
2、项目投资方面。1-7月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8.86亿元,下降7.8%,居全省第16位。其中,在建工业项目165个,较6月增加13个,完成工业投资222.68亿元,同比下降28%,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4.8个百分点,亿元以上项目189个,较6月增加11个,完成投资331.25亿元。
(二)全省排位情况
按照全省182个产业集聚区最新排名情况看:1-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指标,绝对数排名中我市进入全省前100名的仅有商城县(第87位)、淮滨县(第94位)等2个产业集聚区,排在后30位的是光山县官渡河(第153位)、明港产(第162位)、平桥(第163位)、潢川经济技术(第174位)、上天梯(第176位)等5个产业集聚区;增速排名中我市进入全省前100名的有平桥(第20位)、信阳市(第34位)、淮滨县(第98位)、潢川县(第99位)等4个产业集聚区,排在后30位的是光山县官渡河(第162位)、金牛物流(第163位)、上天梯(第165位)、息县(第170位)等4个产业集聚区。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指标,绝对数排名中我市进入全省前100名的仅有明港产业集聚区(第94名),排在后30位的是信阳市(第158位)、上天梯(第159位)、潢川经济技术(第174位)等3个产业集聚区;增速排名中我市进入全省前100名的有明港(第12位)、新县(第89位)、商城县(第95位)、潢川经济技术(第96位)、平桥(第98位)等5个产业集聚区,排在后30位的是上天梯(第161位)、信阳市(第164位)、光山县官渡河(第175位)等3个产业集聚区。
三、当前产业集聚区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产业集聚区支撑作用不断减弱。1-7月份全市产业集聚区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较上半年、去年同期回落了0.2个百分点和5个百分点,分别低于当前全省产业集聚区、全市平均水平的6.7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拉低全市工业增加值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居全省末位;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收入比重较去年同期下降了0.7个百分点,增速分别低于全省产业集聚区、全市平均水平的4.7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
二是部分产业集聚区投资大幅下滑。由于息县(-36.5%)上天梯(-34.0%)、金牛物流(-31.5%)、光山县官渡河(-30.2%)、潢川经济技术(-19.5%)、罗山县(-4.9%)、新县(-2.8%)、商城县(-0.9%)等8个产业集聚区投资为负增长,拉低全市产业集聚区整体水平。1-7月份全市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投资15.9个百分点和19.3个百分点,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由去年同期的70.0%下降到-36.4%,下拉全市投资4.2个百分点。
三是部分县区推动晋星升位力度不大。2016年度我市没有新晋星的产业集聚区(上天梯、潢川经济技术2个产业集聚区仍未晋级一星级),也没有二星级产业集聚区。按照省定产业集聚区二星级标准,结合各产业集聚区发展指标看,我市2017年度很难实现二星级产业集聚区“零突破”;我市产业集聚区在全省排位情况仍不理想,在全省4项排名中,我市大部分产业集聚区排在全省100名以外,其中潢川经济技术、上天梯、光山县官渡河、金牛物流、信阳市、平桥、明港等7个产业集聚区分别在全省4项排名的后30位。
(二)主要原因分析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县区没有将推进产业集聚区工作列为年度重点任务,特别是近期的农村脱贫、环境治理等攻坚任务比较重,不能做到统筹兼顾,导致对产业集聚区工作出现了应付差事等现象的苗头,造成市县之间工作运转不顺畅。
二是招商力度不强。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产业跨区域转移活动整体趋势减弱,区域间招商引资竞争更加激烈,企业对人才、产业配套、制度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更高,很多县区没有及时转变招商思路,在打造产业生态环境、创新招商模式上下功夫不够,特别在国家暂停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后,没有在权限范围内再明确具体招商政策,或者根据新的招商形势调整招商政策。一些县区受工作任务繁重等因素影响,主要领导对招商引资投入的精力有所下降,外出招商次数减少,或者没有深入研究我市产业体系,只是出去转转,开开招商会,不能围绕主导产业链条进行精准招商,导致招商效果不理想,投资增长后劲不足。
三是挖潜力度不足。大部分县区和产业集聚区更多关注招商引资项目和新建项目,对已有企业技术改造重视不够,通常没有纳入项目台账管理,也没有实施有效的政策引导,企业实施技术改造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还有一些企业在已有厂区内实施的技术改造项目,因未办理或不愿办理项目相关手续,也未纳入项目台账管理,投资没有统计入库。
四是发展环境不优。招商过程中承诺的优惠政策不能兑现,部分县区认为项目签约落地、上报了项目谋划清单就完成任务,跟踪服务不到位,不能做到结合市场需要、产业布局等本地实际引导企业发展。协调服务水平有待提升,一些县区和产业集聚区对企业和项目的情况掌握不够具体,对企业提出的一些问题没有及时协调解决,遗留问题越积越多。项目手续办理周期长问题突出,一个项目从立项到投产,办结所有手续平均需要2年多时间。这些现象的存在,都削弱了企业的投资热情。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9-21 10:13回复
    注意一点:目前全省只有信阳、平顶山、鹤壁、濮阳、三门峡等5个省辖市没有二星级以上产业集聚区,黄淮四市共有二星级产业集聚区11个,其中周口5个、商丘4个、驻马店2个。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9-21 10:1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