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木业吧 关注:223贴子:472
  • 0回复贴,共1

南昌木方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创//秋//木//业/建//材//经//营//部//多年来,我公司始终坚持于“诚信经营、优质服务”的经营理念
“史上最严”环保督查风暴正在中国大地上尽显神威,2017年上半年全国各地已经按照中央环境保护督查案件办理要求,以高度重视的态度认真调查处置环境污染投诉,抓紧督办立行立改,深入进行环保整治。下半年环保部还将从严整治环保问题,不仅将从严治理“散乱污”企业作为强化督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对无法升级改造达标排放的企业,今年9月底前一律关闭,还要在9月重点督查各地是否完成错峰生产方案,在10月重点考察“小散乱污”企业取缔任务完成情况等。环保攻坚战愈打愈烈,期间取得了不少整治成效,“蓝天白云”胜利在望,但也不免出现了不少问题,诸如执法部门压力不断加重,不少企业怨声载道等,政府与企业两头开始出现争端,环保攻坚该如何保持两方平衡呢?
政府难!立志攻坚为环保,总有些人拖后腿
2017年环保督查风暴在全国席卷,各地环保部门不畏辛苦、勤勤恳恳进行环保整治工作,面临中央环保部的压力施加和底层污染企业的负隅顽抗,立志攻坚之时还有不少人在“拖后腿”,政府环保工作施展也是难!
环保执法过程艰辛,地方环保局在执法过程中,经常需要爬高、翻墙,且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头,环保执法工作者都要赶到现场。此外,环保执法工作者还要和违法分子“斗智斗勇”,遭遇“闭门羹”、被强行推出门外、遇上“逃离现场”戏码、被违法人员扣押等层出不穷!更别说通宵夜查、突击检查,那都是常有之事,就如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环保局,近日已然将“8小时以外”环境执法和检测工作常态化,还成立了夜间执法和检测专项小组,个中辛苦可见一斑。
环保执法与时俱进,随着环保整治进程的深入,各地环保部门在环保执法工作手法上也在与时俱进,例如东莞市环保局已前后四次启用无人机巡查航拍执法,针对那些习惯于偷排偷放的企业、隐蔽性强的污染和平时环保执法的盲点,给排污企业和环境违法行为形成威慑;通川区碑庙派出所联合辖区多部门开展联勤联动环保执法,督促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限期停止其违法行为,并签订了“限期搬迁、整改承诺书”,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福州环保局推行移动执法,将现场调查情况同步上网,发现数据异常就能揪出企业排污漏洞等。
环保执法压力深重,环保部对各地环保执法任务都有着严格的要求,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就会进行环保约谈,各地环保执法压力不断加重。一如近日天津市东丽区、河北省邯郸市、保定清苑区、河南省新乡牧野区政府四地被约谈,因对督查发现的问题整改不力,被环保部直指“性质恶劣”;天津市东丽区政府主要负责人被环保部约谈,因在环保部针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中整改工作不力,问题突出;而邯郸市整改销号率仅为64%,且未整改到位的问题企业数量最多,目前仍有161个问题未完成整改,其政府主要负责人进京接受约谈等。
环保执法阳奉阴违,虽然大部分环保执法工作者都尽心尽力,但也不乏部分人员浑水摸鱼,在工作时阳奉阴违。例如部分地方环保局在中央环保督查组考察时便强力关停污染企业,但是在环保督查组离开后却阳奉阴违地对污染企业不管不顾;还有些地方的污染企业,和主管部门甚至地方主要领导存在利益输送管道,利益被摆在了责任前面。这些“拖后腿”的行为导致中央环保督查的信号和权威,遇到“中梗阻”逐级衰减,甚至到了最后“势不能穿鲁缟”。
污染企业冥顽不灵,在环保执法中,污染企业冥顽不灵也是阻碍环保整治进程的一大因素,不少污染企业对环保认知度不够,不顺应转型趋势不说还在遇上环保执法时用尽手段蒙骗执法者、阻碍执法行动、逃脱法律制裁等。比如4月19日环保部通报京津冀及周边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的情况中,河北唐山的两家企业干扰仪器环境条件影响监测数据的问题;7月22日山东济宁太白湖新区石桥镇环保站在“散乱污”企业执法检查时,遭一企业负责人李某谩骂、威胁并扣押环境执法人员等。
企业难!有心走上环保路,无力跨过众难关
对于环保大趋势,大多数企业是十分认同,并且有心走上环保发展之路,也愿意配合进行相应的环保整改,但是面对现在稍显严苛的环保政策、冒出“潜规则”的环评流程以及源源不断的环保检查等,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跨过这些难关。
难忍环保执法“一刀切”,现今的环保整治形势愈演愈烈,环保政策施行有些急进,还有些地方环保部门环保整治手法过于苛刻,甚至达到“一刀切”的程度,让众多企业难以忍受。如某省级工业主管部门日前调研发现,一些地方执行环保管控措施,不论企业是否环保达标,一律实行错峰停产,有的达标企业因此被关停4个月。
难耐环评出现“潜规则”,近年来随着环保管理的加强,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些是运营存在一些问题的私人服务机构,有些是地方环保部门原职工开设的存在垄断现象的机构。据某厂家向中国木业网记者反映,现在环评“潜规则”涌现,有些认证单位借环保整治趋严的机会索要高额的“环保公关费”,不给巨额好处费,企业就无法拿下环保牌照,还有一些地方环保部门原职工开设的企业环评机构,针对各类检测没有明码标价,会让企业因为认证期限紧张而被漫天要价,加重企业负担。
难于应对重重环保检查,对于普通企业来说,环保督查风暴的席卷就意味着环保检查频率再一次上升,往年不过是不定期检查,今年以来很多企业都适应了三天一小查五天一大查的环保检查频率,更别说还有突发的专项检查。多重环保检查让企业不堪重负,往往是熬过这一次检查,却又在生产销售还没恢复的时候迎来新一轮检查,导致耗费成本上涨,产量无法跟上。
难在转型升级道阻且长,在环保风暴下,不少看客都站着不腰疼的谴责污染企业,但其实大多数环保不达标的企业是有转型升级走环保之路的觉悟的,只是技术改进、设备创新、架构重整、节能减排等等都需要运营成本,对于小微企业来说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可能还没来得及筹集资金谋求转型就在环保整治中被遏令关停了,没有资金来源就更别提整改之事了,转型升级之路可谓是漫长且布满荆棘。
解!双线并进免纷争,环保攻坚展平衡
环保攻坚并非一朝一夕的战斗,需要政府的努力和企业的配合,唯有两方平衡,纷争减弱,方能打赢这场环保攻坚战!对此,中国木业网综合以上政府与企业间的矛盾提出以下建议:
政府方:
首先、抵制“一刀切”,环保政策出台的出发点是为了环境污染治理,但把企业全部关停并非解决办法,之前便有企业针对“一刀切”执法手段提出建议,可从以下六个方面来治理——一、分清污染项目;二、污染项目的整改达标及监管明确;三、不达标的项目在时间内关停;四、在政人员环保项目中拿回扣等一律追责;五、加强全民环保工作教育;六、国家补贴一定比列上环保设施排放达标的项目。
其次、精准改革环评,环评体系涌现“潜规则”,不仅是对企业利益的损害,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政府公信力,有建议指出有关部门网站应明码标价各项检测费用标准;可列出有资质的第三方环保认证机构与联系方式,帮助企业了解市场,以免被索要高价;还可像浙江省的精准环评改革一样,根据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的程度,推行免于环评手续、网上在线备案、降低环评等级、精简环评内容、承诺备案管理、创新环保“三同时”管理等多项具体措施。
最后、理解企业难处,进行环保整治,督促企业转型升级并不能一蹴而就,政府部门理应对小微企业抱有理解心态,适当精简环保检查的次数,降低检查频率,给企业喘息之机,还可以多出台扶持政策,帮助有觉悟的小微企业走上转型升级的环保之路。当然,对于冥顽不灵,坚决想要以污染环境为代价换取利益的企业,还是应该“下狠手”,严惩不贷!同时,政府还需肃清想从环保整治中牟利,或是阳奉阴违的部分执法人员。
企业方:
第一、认同环保整治,环保是现今发展大势,虽然处在环保风暴当中,会让企业有所损失,但只要跨过这道坎,企业便可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因此,作为企业方,不能与环保执法部门“躲猫猫”,甚至对着来,应该对环保整治保持高度认同,对环保执法部门的行动表示理解与支持,并真诚的培养转型升级踏上环保之路的发展意识。
第二、寻求多方帮扶,一个人、一家企业的力量始终是渺小的,在环保风暴中,不少小微企业还没来得及谋求转型便被遏令关停,还有些中型企业也在重重环保检查中不堪重负。对此,这些企业可以寻求多方理解与帮扶,例如向政府表达自己转型升级意愿与决心,同时寻求政府的支持与帮助;向上下游厂家表达成本提升的无奈与货品交易需要延期的苦衷,寻求上下游厂家的理解等。
第三、解决环保问题,想要成功跨过环保整治的难关,最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在于技术创新,企业在追求产量、利润的同时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应该要积极创新生产技术、研发环保绿色高效的技术,引入先进的环保设备,成就高水平的生产线,保证在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进而研发出环保高质的产品,如此不仅可以在环保整治中过关,还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勇占一席之地!
(此文系中国木业网独家原创稿件或者独家披露信息,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转贴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请注明来源中国木业网及网址。)


1楼2017-08-12 15:4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