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源历史文化吧 关注:188贴子:2,675
  • 3回复贴,共1
浑源县山脉均属恒山山脉。峰峦连绵起伏,在县境内形成40座山,8道梁,岭、寨、崖、岩等10余个。
恒山横插于大同和忻定两大盆地之间,东接河北省境内的雁门山,西接山西省宁武县境内的管涔山,成东北——西南走向,连绵150公里。恒山主峰天峰岭,海拔2017米,距浑源县城南4公里处,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主峰南面的山腰上,有北岳庙,为历代帝王臣民祭祀之地。还有“悬根松”、“琴棋台”、“夕阳返照”、“果老岭”、“步云路”、“虎风口”、“潜龙泉”、“会仙府”、“白云洞”等著名的“恒山十八景”。地险山雄,风景秀丽,景观奇妙,令人神怡,古今游人络绎不绝。
翠屏山位于恒山主峰西侧,距浑源城4公里,方园2平方公里,海拔1648米。它耸峙浑河川之南,山上青草如茵,山势如刀劈而开天门,秀似翠屏,故名翠屏山。山的东壁半腰上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悬空寺”。山南麓有“罗汉洞”(已被恒山水库之水淹没)。山的北腰间有“三清殿”,古有“石铭陉”,相传金朝状元刘 {为、右丞相苏保衡都在这里读书、习武。《水经注》说翠屏山“山上有石铭,刻有冀州北界四字”。
孙膑寨 位于龙咀村南,距县城35公里,面积1000平方米,海拔1805米。传说战国时孙膑曾在此山扎寨,故名孙膑寨。山麓南有千佛洞,凿石而成。西有庞涓寨。
大地网 位于中庄铺乡曹虎庵村南,海拔1692.7米。
抢风岭 位于中庄铺乡向阳村北,距县城25公里,主峰海拔1653米,面积3000平方米,系浑河与唐河的分水岭,浑河水向北流;唐河水向南流。
骆驼山 位于中庄铺乡金峰店村东,距县城3l公里,海拔1 780.9米,面积5000平方米。该山形如骆驼,故名。
密马鬃梁 位于黄花滩乡石咀、沙梁、白强沟三村之间,南北长10华里,东西宽5华里,海拔2173.4米。传说古时有一个将军寨,战马很多。
银东梁 位于青磁窑乡西泥沟村东,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l公里,海拔2050米,山上有银矿石,宜林,现有幼林1000亩。
大尖山 有两处,一处位于青磁窑乡小桦皮沟、下柴树沟、小川岭、西泥沟村之间。东西南北各约1.5公里,主峰在尹北沟村西北,海拔2047米,山上多桦树。另一处位于荆庄乡荆庄村东南处之山亦名大尖山,该山因山顶为尖端形,故名,海拔1892.8米。
龙山
龙山位于荆庄村东南15公里处,山形似龙,海拔2226.8米。亦名封龙山,古时有龙山庙。山上有文殊岩,山顶有萱草坡,夏天雨过气色如虹。东北五里有玉泉山,山的东北有惠岭,风景秀丽,又名秀丽岭。山下有黑龙池,云气上升,3日之内必有雨。池东有五峰山,山上有三阳洞,盘据数十里。《水经注》中所说的“龙兑”就是指的龙山,山上有四个洞穴,四时出风。元朝初年,李治、元好问、张德辉,曾同游龙山,号称“龙山三老”。山中有刘京叔、麻倍之等名士的题诗。
佛耳朵山 位于荆庄村南16公里处,形若佛爷的耳朵,海拔212l米。
老白湾山 位于沙圪坨乡,楼子会村北,浑源、阳高、广灵三县的交界处,海拔1994米。
大梁草帽山 在沙圪坨镇银牛沟村附近,占地5华里,海拔2167.2米,山顶像草帽,山上有国营林场。


IP属地:上海1楼2017-08-09 15:39回复
    许级山 在沙圪坨镇水沟村东10公里处,海拔1953米。
    大梁山 位于沙圪坨镇沙圪坨村与大同县交界处,海拔201l米,山脊似屋梁,山上有国营林场。
    妖子洞 在沙圪坨村东北1.5公里处,海拔1 67l米,长2.5公里,山中有一洞,很深,传说里边有“妖怪”,从无人深探。
    奶奶庙山 位于沙圪沱村东10公里,海拔1478米,山顶有一座奶奶庙。
    老圪洞梁 在杨庄村南,海拔1425米,山上有一个很古老的大洞。
    偏花梁 在杨庄乡三条堰村南,海拔1756米。
    东小山 在杨庄乡英庄河东,它比周围的山都低,且小,海拔1510米。
    后寺山 位于英庄村一小寺院的后面,海拔1658米。
    孟娘娘山 在杨庄乡塔村西北,海拔1487米,山顶有一座奶奶庙,内塑孟娘娘泥像。
    石人山 在大洼乡韩咀村西北与大同县接壤,海拔1537米,山上有一块人形巨石。
    石窑湾山 在大洼乡西河沟村北与大同接壤,海拔1698米,山湾有几间石窑。
    华山 在浑源――大同公路的三岭村东北1公里处,海拔1784.8米,山上多桦树,故名桦山,习称华山。
    马头山 在南水头乡西岩寺村西北与大同县接壤处,海拔1866米,山形如马头。
    殿山 在南水头乡东圪坨铺村境内,浑源一一大同公路西侧,海拔1838米,主峰上有明代万历年问修建的兴国寺,寺内建有飞殿。
    小华泉山 在南水头乡东圪坨铺村境内,海拔1803米,山上多桦树,山下有一个小泉。
    神溪山 神溪山又名凤凰山,在下韩村乡神溪村北,距县城4公里,海拔1160米,座地约1平方公里,神溪水发源山麓,山上多白土,为粉刷房屋原料。《浑源州志》(清乾隆版)说,明朝司务孙聪曾在凤凰山脚下建“凤山书院”,修缮了凤鸣亭,翠微楼,得月轩,秋香圃,藏书窑,鼓琴洞,奕棋台,钩鱼矶,碧水窦,彩云岩,金鱼塘,瑞莲池。人称最优美的地方。可惜,年久失修,这些珍贵的古建筑现已无存。山下有“律吕神庙”现仍残存。旧社会每年农历五月初一在这里举行香火庙会。现陋习虽然取缔,但游览的人仍络泽不绝。
    猴崖 在什仪号乡千树坪村西,海拔2151米,该山峰顶似猴。
    麓明山 在王庄堡镇北坡头村西北,海拔1458米。
    二龙山 在王庄堡镇洪水村南,状如两条龙,海拔149l米。
    大南背山 在王庄堡镇杨树湾村南,海拔1574米。
    寨怀岩 在王庄堡镇刁窝沟村西,海拔1803米。
    尖山 在王庄堡镇汉峪沟村北,海拔1718米。
    石门山 在王庄堡镇刁窝沟村北,海拔1774米。
    鸡冠岩 在王庄堡镇下容易沟村西南,海拔1915米。山形像鸡冠。
    后驼尖 在西河口村南,海拔1771米。
    目泪坨 在西河口乡小牛还村东南浑源、繁峙两县的交界处,方圆15平方公里,海拔1932米。传说,秦代修筑长城时,孟姜女寻夫,一路痛哭,哭到此山就没有眼泪了,故名目(没)泪坨。
    明石尖 山亦称明尖梁,在温庄乡黑狗背村南,下村镇村北,海拔2140米。


    IP属地:上海2楼2017-08-09 15:40
    回复
      大马面山 在温庄乡牛星堡东南2.5公里处,海拔2011米。该山坡缓而平似马面。
      王八圪塔 在温庄村东7公里处,座地面积700亩,海拔2098米。
      胡子岭 在土岭乡界板沟东南与应县接壤处,山上多狐狸,故名胡(狐)子岭。
      寺台湾山 在土岭乡熊沟村与应县接壤处,海拔2107米,山下有条小河,叫寺台湾河。
      穆桂英山 在土岭乡穆家庄村南与繁峙县交界处,海拔1983.5米,传说宋代穆桂英曾在此山上扎寨。
      卧羊场山 在土岭乡沙沟村和应县柳坪村之问,海拔2333米,山顶平坦,开11阔,是牧羊的好地方,是县境内海拔最高的山峰。
      马鬃崖 在林场乡沈家沟东北,海拔2090米。
      大尖山 在大仁庄乡陈家沟村北,海拔2260米。
      黄洼梁 在大仁庄乡岔口村西南2公里处,海拔1880米。
      白庄梁 在大仁庄乡的白庄、杨湾和黄花滩乡的石咀、破房庵村之间,南北4公里,东西5公里,海拔2128.9米。
      黄花梁 位于大仁庄乡银洞沟村北,沙崖洞村西,海拔1756米。
      黑驴沟梁 该山梁西起大仁庄乡的东王铺,东至广灵县山羊沟,北至沙圪坨镇的大红沟和蛤蟆寺,东西长7公里,南北宽5公里,海拔2249.4米,山顶有巨石,像人,故又名石人山。
      五峰山 在大仁庄乡净石村东,海拔19l 9米,西北——东南走向,长4公里。该山有五个山峰,峭峻如刀削,中有山洞。
      花银山 该山东起寨南沟,西至三条堰,南起沙崖洞,北至黄家坡,座地约7平方公里,海拔2050米。
      虎头山 位于大仁庄乡清水沟村与广灵县草沟村之间,其中一峰,形状如虎头,海拔2179.5米。
      白娘娘山 在西留乡泉头村西北,方园50—000平方米,海拔1 513米,山上有白娘娘庙。
      卧虎山 在西留村东北,方园30000平方米。海拔1264米。
      焦山 在驼峰乡北部,海拔1306.6米。
      登山 在大仁庄西北,海拔1878米。
      横山在西留乡宝峰寨村西,方园3万平方米,海拔1783米。县境内所有山脉均为东西走向,唯此山是南北走向,横亘于浑河川,故名横山。旧崞县的城址就在它的左侧,山下曾有“宝峰寺”寺院,民国年间在这里设立过高等小学校。清顺治5年,方三聚众起义,曾在此山安营扎寨。
      昼锦山 在县城西11公里处,盘踞3公里,海拔1100米。元朝工部尚书孙公亮退职后就住在这里。旧志说,孙公亮祖坟设在这里。
      玉泉山在龙山东北2.5公里处,海拔1300米,属龙山的一部分。山上有泉水出自石缝,旧志称为“玉泉寒流”,为神州八景之一。据《浑源州志》说,金代末刘祁的 “归潜堂”即建于此山上。玉泉山四面环抱峰峦,东面有柏山寺,西面有玉泉寺,西边还有望景台。诸峰罗列,云烟吞吐,实为龙山的又一胜景。
      水 系
      浑源地处恒山山脉东段,恒山古老地层隆起,属半封闭性盆地。气候干旱少雨,地表水、地下水均受大气降水的控制,有着明显的山地型和夏雨型特点,且外地补给量极少,中常年年来水量为1.9亿立方米。目前地面水利用量和地下水的可开采量共为10.412亿立方/年,地面水的利用率为40 %左右,合理开发利用在中等干旱年可基本解决全县农业、工业及人畜用水。


      IP属地:上海3楼2017-08-09 15:40
      回复
        “山上有石铭经,刻有冀州北界”说明古代浑源属冀州,现在河北与山西的恒山之争也有了落笔之处。河北说恒在曲阳,山西说恒山在浑源,二者说法都对,浑源属古冀州,恒山之阳曲阳,恒山之阴浑源,恒山主庙在曲阳,恒山主峰在浑源,曲阳与浑源都有有恒山文化。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8-14 15: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