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吧 关注:8,934贴子:101,345

高珩《聊斋志异序》试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8-02 16:26回复
    现在有关【聊斋志异】译注的出版物可谓汗牛充栋,却鲜少译注《聊斋志异》的开篇文,山东文章宗伯紫霞道人高珩撰写的那篇有名的序言,高珩是蒲松龄的知音,他看到了《聊斋志异》不同凡响的巨大价值,为蒲松龄的孤愤之书喝彩,批驳了世人轻视《聊斋志异》的俗儒拘墟之见,阐明:《聊斋志异》虽曰志异,却“以天常民彝为则”,“足辅功令教化之所不及”,“亦可与六经同功”。这篇序言写得妙笔生花,涉及了很多的历史典故,如果不是涉猎广泛或借助有关工具书是很难读通读透的。为抛砖引玉,在下试着分段翻译此序,能力实在是捉襟见肘,望文生义及错讹难免,还望大方之家不吝赐教!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8-02 16:26
    收起回复
      原文:
      志而曰异,明其不同于常也。然而圣人曰:“君子以同而异。”何耶? 其义广矣、大矣。夫圣人之言,虽多主于人事,而吾谓三才之理,六经之文,诸圣之义,可一以贯之。则谓异之为义,即易之冒道,无不可也。夫人但知居仁由义,克己复礼,为人君子矣;而陟降而在帝左右,祷祝而感召风雷,乃近于巫祝之说者,何耶?神禹创铸九鼎,而山海一经,复垂万世,岂上古圣人而喜语怪乎?抑争子虚乌有之赋心,而预为分道扬镳者地乎?后世拘墟之士,双瞳如豆,一叶迷山,目所不见,率以仲尼“不语”为辞,不知鹢飞石陨,是何人载笔尔也?倘概以左氏之诬蔽之,无异掩耳者高语无雷矣。引而伸之,即“阊阖九天,衣冠万国”之句,深山穷谷中人,亦以为欺我无疑也。余谓:欲读天下之奇书,须明天下之大道。盖以人伦大道淑世者,吾人之所以为木铎也。然而天下有解人,则虽孔子之所不语者,皆足辅功令教化之所不及。而《诺皋》、《夷坚》,亦可与六经同功。苟非其人,则虽日述孔子之所常言,而皆足以佐慝。如读南子之见,则以为淫辟皆可周旋;泥佛肸之往,则以为叛逆不妨共事;不止《诗》、《书》发塚,《周官》资篡已也。
      彼拘墟之上多疑者,其言则未尝不近于正也。一则疑曰:政教自堪治世,因果无乃渺茫乎?曰:是也。然而阴骘上帝,幽有鬼神,亦圣人之言否乎?
      彼彭生觌面,申生语巫,武墨宫中,田蚡枕畔,九幽斧钺,严于王章多矣。
      而世人往往多疑者,以报应之或爽,诚有可疑。即如圣门之土,贤隽无多,德行四人,二者夭亡;一厄继母,几乎同于伯奇。天道愤债,一至此乎!是非远洞三世,不足消释群憾。释迦马麦,袁盎人疮,亦安能知之?故非天道愦愦,人自愦愦故也。或曰:报应示戒可矣,妖邪不宜黜乎?曰:是也。然而天地大矣,无所不有;古今变矣,未可舟膠.人世不皆君子,阴曹反皆正人乎?岂夏姬谢世,便侪共姜;荣公撤瑟,可参孤竹乎?有以知其必不然矣。且江河日下,人鬼颇同,不则幽冥之中,反是圣贤道场,日日唐虞三代,有是理乎?或又疑而且规之曰:异事,世固间有之矣,或亦不妨抵掌;而竟驰想天外,幻迹人区,无乃为《齐谐》滥觞乎?曰:是也。然子长列传,不厌滑稽;厄言寓言,蒙庄嚆矢。且二十一史果皆实录乎?仙人之议李郭也,固有遗憾久矣。
      而况勃窣文心,笔补造化,不止生花,且同炼石。佳狐佳鬼之奇俊也,降福既以孔皆,敦伦更复无斁,人中大贤,犹有愧焉。是在解人不为法缚,不死句下可也。
      夫中郎帐底,应饶子家之异味;邺侯架上,何须兔册之常诠?余愿为婆婆艺林者,职调人之役焉。古人著书,其正也,则以天常民彝为则,使天下之人,听一事,如闻雷霆,奉一言,如亲日月。外此而书或奇也,则新鬼故鬼,鲁庙依稀;内蛇外蛇,郑门踯躅,非尽矫诬也,倘尽以“不语”二字奉为金科,则萍实、商羊、羵羊楛矢,但当摇首闭目而谢之足矣。然乎否耶?
      吾愿读书之士,揽此奇文,须深慧业,眼光如电,墙壁皆通,能知作者之意,并能知圣人或雅言、或罕言、或不语之故,则六经之义,三才之统,诸圣之衡,一一贯之。异而同者,忘其异焉可矣。不然,痴人每苦情深,入耳便多儒首。一字魂飞,心月之精灵冉冉;三生梦渺,牡丹之亭下依依。檀板动而忽来,桃茢遣而不去,君将为魍魉曹丘生,仆何辞齐谐鲁仲连乎?
      康熙己未春日谷旦,紫霞道人高珩题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8-02 16:27
      收起回复
        译文:
        说记录的是怪异奇事,就是申明记事不同寻常。孔子说过君子求大同存小异的话。何出此言呢?它的意义就很广很大了。孔子语录虽多讲人情世理,但是我认为,自然界的规律,六经的内容及诸圣的主张,都可以用一个道理贯穿,那就是异常事物客观存在是合乎道义的。就象易经学中的易冒,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一个人只要知道内心存仁,行事循义,约束自己的言行符合礼的要求,那完全可称得上是一个正人君子了。至于说先王之神在天,无时不在上帝左右,子孙蒙其福泽君临天下,感应风雨雷电的事,就和巫师庙祝的说法差不多了。夏禹建立夏朝,用天下九牧贡献之铜铸造了九鼎,镌刻上九州的名山大川和奇禽异兽。《山海经》一书因此流传千古以至今天,这难道也是上古圣人偏好谈论怪异之事吗?子虚乌有先生的争议之赋,难道是为志趣不同的人预留的分道扬镳的场所吗?后世那些孤陋寡闻毫无见识的人,双目如豆,眼光短浅,一叶障目,不見泰山。凡没见过的,统统以圣人不语作为托词,不知《春秋》中,鹢鸟倒飞,陨石天降的现象是被谁一一记录下来的?如果统统以左丘明瞎说为借口遮掩,就和捂住自己的耳朵大叫没有雷震的人一样。由此进一步地说,如王维诗中描写的有关大明宫里庄严朝拜,万国使者来朝时的威仪场面,身居穷乡僻壤的中等智力的人听了,都会以为是在骗他。我认为,要读天下的奇书,就要明了天下的大道理。以人伦大道济世的,就要依靠木铎教化引导,上天就把孔子当作了木铎。由于天下有善解人意的人,就是讲了孔子不谈的那些怪异之事,也都可以用来弥补朝廷功令教化所达不到的地方。记录神怪的《诺皋》、《夷坚记》等与六经有同样的教化效果。如果不是通达之人,就是每天说着孔子常说的话,都完全有可能借此产生邪恶之念。如读到孔子见南子,就认为与放荡淫乱的人也可以交往。拘泥孔子见叛党佛肸之事,就以为即使是叛臣逆子也可与其共事。如果不能禁止日读诗书夜盗坟墓的伪君子作风,《周礼》的作用不过是被不断糟蹋罢了。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8-02 16:29
        回复
          那些死板拘泥的人也有不少疑问,他们的话也未必没有道理,疑问一:政治教化完全可以治好国家,因果报应不是太虚无飘渺吗?回答说:是这样。可是说阴德可直达上天,幽冥之中有鬼怪神灵,是圣人说过的不是?像彭生化豕报杀身之仇,申生借巫师之口传话雪恨;武则天在皇宫之中,田蚡在枕席之畔常有冤魂索命,九泉幽冥行刑的斧钺,比人世间的王法还要厉害!可是世间的人对此多半信半疑,以为有的报应错了。比如孔圣人的学生,俊贤之士并不算多,德行俱佳的四个人是: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两个早亡,一个几乎被继母害死,几乎和伯奇的遭遇相同。天道不明辩事理竟严重到这种程度吗?是非曲直即使远看三世,也不能消解众人的心中的疑感。像释迦牟尼佛因前世口业吃了三个月喂马的麦子,袁盎转世后的高僧遭晁错复仇得人面疮的事,世间的人怎么能知道呢?因此并非是天道昏昏,而是人们自己迷迷糊糊啊!疑问二:有人说了,报应示警可以,难道不应废黜妖邪吗?回答说:应该这样。可是天地之大无所不有,古今已发生巨变,舟船不能搁浅。人世间不全是正人君子,难道阴曹地府里都是好人吗?水性杨花的夏姬死后,可以与贞洁的共姜同列吗?春秋隐士荣启期,可以撤去古琴,去见伯夷、叔齐吗?有思想的人都必定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况且世风如同江河日下,人和鬼越来越相似,不可能在幽冥之中是圣贤的世界和三代治世的美好,有这样的道理吗?疑问三:又有人说:怪异之事,世间的确存在。不是不可以击掌谈论,可是竟然天马行空异想天开,在人世间构筑起虚幻之境。这不是延续《齐谐》志怪的套路吗?回答说:是的。可是司马迁写《史记》列传不忘写风趣的滑稽列传;将真理寓于戏言故事之中,是庄子开了先河。况且二十一史都记录的是实情吗?有仙人之议的是李膺与郭太,本来就有遗憾很久了!有突然冒出的创作灵感,笔墨又可弥补自然的不足,不仅仅是妙笔生花,且更似炼石补天。美狐义鬼中不逊正人君子,普遍降福于人,闺中之乐更是不知厌倦,就是人中才德双全的大贤士,恐怕也会有羞愧不如的地方!好在善解之人不为成法所缚,不会去死抠字眼,这也就可以了。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8-02 16:54
          收起回复
            蔡中郎伯喈的帐底,应该有不少子家记录怪异的书籍,藏书家邺候李泌的书架上用不着收录村塾学童读本《兔园册》诸多的注释,我愿在这仪态万千的文苑中做协调人的工作。古文著书,正统的,以自然社会的常理为准则,让人听一件事带来的警示如同雷震。信奉一句话如近日月一样光明常引。此外之书有的是记录怪异之事的,像鲁庙中隐约争序的新鬼旧鬼,郑门里徘徊相斗的内蛇外蛇,并不全是假借骗人的。如果全以不语二字奉为不可变更的信条,那么对古书记下的象征吉祥的萍实草、商羊鸟,土中精灵羵羊和楛矢之贡,只须闭眼摇头拒绝就可以了?难道不是这样吗?我希望天下的读书人,阅读这奇妙的文章,须调动所有智慧,眼光深远,就能扫除所有障碍,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也并能洞知圣人对一些事或言之成理,或绝少谈及,或缄默不语。那样,六经之义,自然之理,诸圣主张就全部贯通了。奇异相同的,忘掉它的奇异就可以了。如果不是这样,痴呆之人用情苦深,一接触就会沉溺不能自拔。看到一个字就魂飞天外,如月的心性浮现出精灵,穿越飘渺如梦的三生,牡丹亭下依依相惜,檀板一敲飘忽而至,驱邪的桃木帚也难以赶走。你打算做精怪中的曹丘生,我又怎么会推辞做志怪的鲁仲连呢?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8-02 16:56
            收起回复
              高老夫子是饱读诗书的鸿儒,成语典故信手拈来,由于本人水平很低,能力又差,翻译过程异常艰辛,不少地方实在弄不明白,只好文从字顺模糊带过,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8-02 17:00
              收起回复
                请教:‘’三才之理‘’楼主释为‘’自然界的规律‘’,是依据某文还是自己推论?


                IP属地:河北10楼2017-08-03 08:08
                收起回复
                  我觉得有些现代依旧常用的成语就不用翻译了,比如说克己复礼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8-03 08:16
                  收起回复
                    这篇译文去年曾经在本吧发布过,后来因为度娘整顿帖吧,原帖已经搜寻不到,所以又稍加整理再次发表,不妥之处很多,还望吧友不吝赐教!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08-03 10:06
                    回复
                      楼主厉害,佩服佩服!这个序一般没人敢翻译,楼主大概是第一人。
                      我虽然自愧不如,也斗胆说一下自己的一点不同看法,就是刚开始那一小段,我认为也可以这么翻译(当然,楼主翻译的非常好,我只是探讨而已):
                      志之而又称为“异”,明确表明其不同寻常。圣人曰:“君子能在同中独见其异。”何出此言?其意思其实是很广大的,圣人之言,虽然多用于为人处事,但我认为,天、地、人万物之理,均可由六经之文、诸圣之言概括贯通。前述圣人所言,即是说“异”是很重要的存在,即便说其是天道之精华,亦无不可。


                      IP属地:山东13楼2017-08-03 12:12
                      收起回复
                        加精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08-03 12:44
                        收起回复
                          对我帮助很大,正需要


                          IP属地:河北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7-12-19 06:29
                          回复
                            先生之才远在在下之上,佩服之至。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8-02-14 07:59
                            回复
                              聊斋志异这本书,但从志异二字理解,就说明它所具有的特点特色。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8-02-14 08: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