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吧 关注:473,944贴子:728,458

终南山访游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之所以说是访游记,是因为此行是以访问终南山修行人为主要目的顺便游览自然风光。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这句话据说也出自终南山。
早年就听说终南山曾出过神仙或神仙级的人物,近年又有《空谷幽兰》等文章信息的传播,亲往访游的愿望已久。然生活的机缘使然,至今方得成行。
作为三千里秦岭之一段,终南山绵延五百里。数日乃至十数日可游访的,也不过几个乃至十几个地方。倘若有神仙,肉眼凡胎是看不到的。所以,访问有缘的修行者,就是此行的主要目的。据说终南山修行者数以千计,如何找到修行有素的修行者就成为行前的准备工作。
网络时代把时空变得相对窄小。经网络搜索、百度贴吧、博客等了解到较有名气的道人有三个,一个是子午峪的候道长,两个以武入道的和以医入道的坤道;再就是一位半隐的女摄影师。至于佛教徒的介绍基本没有。这些人除候道长外或因缺乏联络方式或无更好的沟通机缘而作罢。只有库裕兴隆宫的王道长的两个接待修行、隐居者的招帖常被更新见诸于终南山吧。这两个帖子基本详细地说明了道长接待来者的意图、方式、和日常管理规则,而且对自己目前的修为有简略而让人感觉客观真实的说明。看帖子以及刷新情况,便知在库裕一带也算的上名人了。
经与王道长联系,说明了此行的目的,王道长推荐了两个有关的道长:一位聚贤宫的道医杨道长,一位子午峪的道医候道长。期间曾因候道长“云游”一个多月、王道长在咸阳参加道教培训班以及本人事宜推迟到五月十七日成行至终南山。
鉴于有王道长帖子的详细和网络交通指导,出西安站东行至尚勤路903路始发站火车站东(尚勤门外)站。站点斜对过一个小饭馆经营馄饨、馍夹肉等地方小吃。到那里的时间尚早公交还未发车,便在小店外等公交。店主出来问要吃饭吗?我说刚吃过等公交。店主说:那在店里坐一会喝点水吧。主人的热情很是所需,于是便坐进店里,倒水、抽烟、观察店内人事。店里一个厨师一个伙计,估计是两个人合开的小店。七八样小吃七八样小菜,价格比火车站对过的店面低了一倍。厨师50来岁,精明而平和;伙计约莫40多岁,臂膀纹龙,说话慢而顿挫、常常夹杂些幽默的客套。我想,这伙计年轻时一定经历了不少风风火火,或因生活规律或因年龄规律,最重要的是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使他或他们在这都市的一偶精心打理起一个地道的小餐馆来。
稍许,店里进来两女一男三个食客。简单磋商后要了三碗馄饨两个肉夹馍。原来男人只要馍不要肉,店主坚持说不单卖而作罢。吃到中途男人挑剔馄饨只有皮没有陷,口气极像国营企业**的职工教训农民工。伙计慢条斯理地夹带着幽默好一通解释。末了伙计问:听口音你们是东北人吧?男人说他们是哈尔滨人。其中一个女人说她老家是西双版纳的。另一个女人问她是做什么工作的,女人答在家相夫教子。又问她爱人是做什么的,女人答做土建。哈尔滨女人又问挣了大钱吧?女人答是做小工程的挣不了大钱。
我很感叹当代中国人不少喜欢问别人的收入,也不知道希望得到的结果与问者有什么相干:拟或羡慕、拟或蔑视,拟或欣慰、拟或嫉恨?但无论如何都成为当今中国的一大特色,非良性竞争造成的生活的压力、心灵的躁动处处可见。
乘903路一路东南,到达引镇已近中午。先办了个当地手机卡以便有充足的流量。其间本说好50元可办等办好了说最低存100元话费。我说就用几天,那就不办了。于是营业员说再看看,就只收了50元。
刚从营业厅出来收到王道长短信,说明住山需采买的个人用品。我回复说最多在山上住两三天,问现在宫里需要些什么可以采买带去。久不见回复,决定先采买些供香。没想到在引镇最繁华的街道打听了多人都指向殡葬用品店。我无论如何都不相信那里与供养佛道的香烛有什么共通之处,疑惑这佛道圣地的民众对佛道文化的认识竟不比平原的俗众。来回走了数华里路途,终于打听到不远处有一个寺观可能有卖香烛,于是便前往。到了一拐角处继续询问一饭店老板娘寺观的位置,说向左不远处,同时问我是否吃饭。我想也将近一点了,又见有北方小吃油条豆腐脑,于是决定先吃饭。刚吃罢接到道长电话,问是否与司机联系上了。并发一短信说明了较急需的物资。于是竟忘了买香烛的事情,转而寻找到杨庄的公交,一路东南至杨庄与司机联系、采买物资。期间又忘了买香烛。想来也可能是缘分吧。
等到了大兴山半山腰公路的尽头,便见王道长领一个年轻道士和两个年轻常驻来接。王道长和年轻道士玩笑道:党考验你的时候到了,然后分派各人背50斤的物资上山。有人见我带了暖瓶还有暖壶就说冬天山上很冷,另一人玩笑说怕冷还修行什么?我突然冒出一句:不知冷热还修行什么?话说出来了自己都感到有点惊讶。
王道长担心初上山背不动太多东西说替我背背包,我说没问题就自己背着和道长一同上山。不料不久便被远远落在后头。道长几次等着使我觉得很不好意思,于是告诉道长若果没有岔路了就先走。道长说没有岔路了,你就慢慢走吧。听道长说一般40分钟的山道我硬是走了近两个小时。
终于到了兴隆宫,稍息片刻不见王道长,问常驻常驻反问我路上没有碰到王道长?我说没碰到。于是常驻疑惑地说王道长去咸阳上课去了。我就纳闷了,初见时道长曾说若不是等我今天就去咸阳上课去了。原以为道长会明早再返咸阳,不知道道长何故又匆忙下山? 另外,本只有一条山路,怎么就没有碰到呢?回想一下,中途有一大雄宝殿,见一人在院侧向外张望,我便进到庙里,一来想向殿上神佛致礼,二来也顺便小憩一下。前后不过十几分钟,就这般巧妙错过。看来也是缘分如此。
大雄宝殿庙里南北各有一殿,有一40多岁的常驻。问此二殿各供奉什么佛菩萨?常驻说佛道菩萨真人都有。我知道终南山不仅是道教的发祥地,而且佛教亦是兴盛,但这般佛道同堂和谐相处的大融合不免让我有些惊讶。或由于山高路狭,寺庙护法无靠,香火零落,神佛蒙尘,见者不免惋惜。
兴隆宫已近山顶,手机信号基本没有。在常驻的指导下于殿后附近找一平地,信号微弱得时断时续,偶有信号,只勉强可发短信。首先向家人报告上山信号情况,以免联络不上而担心。经过约莫半个小时的周折,终于发出、收到短信各一条,于是放下心来。
既然来到宫里,首要的事情之一就是要敬拜宫里所供的神仙。进入主殿,七八位神仙塑像按大小分列主座和两厢。但由于神仙的名字未曾熟知而且过多所以亦不记得了。但鉴于众生都有佛性亦都可能是未来佛,所以不分大小都应该虔诚敬到。神案桌上放着木鱼一只和铜罄一个,想来这多见于佛教的法器如今也庄严与道教了。这也是时代的修行方便与方便修行吧。
巧的是宫里住着两个月前驻山的河北老乡,夫妻二人及儿子一家三口。傍晚时分从山顶上面的另一道观里回来。听说是去帮忙收拾房间。夫妻二人得知老乡到来便聊了起来。此时另两个年轻的常驻去殿上诵经,木鱼、罄声合着有节奏的诵经声回旋于兴隆宫上空。
我和老乡以及一位来自重庆的常驻------一个将近十八岁的小家伙坐在门洞里,问起宫里的情况-------道长及常驻日常生活、修炼等。不久,诵经停止,两名常驻和老乡妻子张罗生火做饭。初来乍到也不知道如何搭得上手。于是和老乡一道去附近山上寻找适合做上下山用的木棍。老乡讲起前些天和几位同住到山上玩耍,一位女士蹬滑了向下滚落,所幸树多被树拦住,大家受惊吓不小。于是想起来的路上遇见下山的两位道士和两位当地临县上山的旅客都人手一根木棍,看来山道不比平原马路,随时谨慎些是十分必要的。
兴隆宫里不仅几乎没有手机信号,而且没有通电。平日里靠几块太阳能发电板蓄些电用于照明和手机充电。至于上网就更不可能了。行前看王道长发的兴隆宫照片及介绍,一是说宫里信号不好,我以为只是弱些,兴许电脑上网还可以,适当的时候送两台电脑给宫里;二是见大殿墙皮脱落许多,准备购些白灰、瓷膏类简单装修下前墙。然而到了宫里才知道常驻的居室竟还是厨房。屋地上挖一个大坑,坑里装一火炉,烟道通往墙外风口,听常驻说山风又多,每每做饭几乎都烟熏火燎。可见宫里最需要修缮的不是殿墙而是简而不陋的人居环境。
晚饭时分,老乡妻子让常驻叫一位昨天来的暂住客和另一位游居于附近寺观的“老张”来吃饭。很快,八九个人合围在一张摇摇晃晃的方桌周边开了饭。其间话最多的就是那位两个多月前从重庆来的“小唐”------一个略带几分反叛、略带几分玩世不恭、略带几分油嘴滑舌 、略带几分幽默和几分难以掩饰的清纯的将近十八岁的大男孩。而话最少的就是前一天来的刚刚从阁楼帐篷里叫下来的一位比“小唐”年龄略大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次日与我互加了微信,微信名四只蒙奇奇,此后我便称“奇奇”。这两个极端的年轻人第二天成为我下山的伴侣,而且还有后续的故事得以和大家分享。
饭间我征询“小唐”明天有什么必须做的事。小唐带着疑问的表情说没有。我便约他明天带我下山见杨道长。常驻问明天下山是要走吗?我说是的,下山去访 杨道长,而后转到子午峪访候道长。估计由于交流尚少,常驻也就不便多问。奇奇问我何时下山?我问他你也下山?他说和朋友约了去参加一个活动。既然他只说参加一个活动,大家也不便多问。这时小唐说他也正想去引镇一趟,于是我就与奇奇、小唐约好上午一起下山。
因了山上无网络信号,事前也不曾下载什么书刊,再有手机充电不足有意留着备用,吃罢饭就和几位互留了贴吧用名或手机号以便有机会交流,而后便早早睡了。难得地度过一个宁静无梦的夜晚。
清晨隐约听到老乡与常驻对话,好像说出去转转。不久便彻底醒来。洗漱完毕,见大家都起来了,“老张”与另两个常驻在院子里演习站桩一类。“老张”边演示边讲解,各个要点解说的认真而详细。常驻“老田”(小唐的叫法)、小谢在对面习学。约莫半小时演习结束,“老田”张罗开饭。饭罢洗了碗筷,大家在院子里闲聊。奇奇问什么时候走?我说再等半个小时好吧?等等看老乡回不回来。过了一会儿,小唐大解回来催促启程:“老王他们没准什么时候回来,我们还是走吧”。既然三人结伴,少数应该服从多数,于是便向常驻辞行。
小唐自幼走惯了山路,性子还急,所以边走边催。再经“白衣洞”小憩,三人先后进洞里拜了拜,而后继续下山。小唐说下面有一土地庙,庙旁石头上常有一条蛇在那里盘着,好像是护法。到了土地庙,果然见一条一米来长的青蛇在那里盘着一动不动。
很快下到盘山公路口,小唐说拐过就是聚贤宫。等到了聚贤宫,小唐说好像门锁着杨道长不在宫里。小唐又呼喊常去山上兴隆宫串门的一条混种细狗“阿黄”。我问小唐有没有杨道长的电话,小唐说没有。无奈之下我们转道下行。转过路弯,小唐喊了一声“杨道长”,寻见一个小山坡上一老一小两个道人正在整理坡地。于是我们三个来到坡上,向杨道长说明来意。稍候,杨道长嘱咐了小道士一下如何整理杂草,便与我们回宫里。
宫里一个小院,门口处放置一方地桌,道长给我们泡了松塔茶,坐下来取出一包香烟。我原以为修行人都不抽烟,所以尽管属于老烟民,不好造次当道人面抽烟。见道长递烟,惊喜间忙取出香烟回敬道长。然后道长边给我把脉边察看面相。稍许把完右脉道长说:右脉象你的脏腑机能还是不错的。另外还说了些有关人生运道的话题。接下来再把左脉,末了说脾胃血凝引起血压高。于是我告诉道长近年血压略高等症。道长写下一中药方,嘱咐饮用两个月左右便可调理好。本意是在道长处多交谈的,结果结了伴侣,也就不便久待。于是给道长留了点供养,互留了电话便告辞下山。


1楼2017-07-30 11:57回复
    在聚贤宫就有了信号,小唐联系了面包车司机,不一会儿就到了。然后三人乘车下山。到了目的地,按小唐的分派各人凑了车费给司机。然后乘公交到引镇。到了引镇,我与奇奇、小唐道别各行其是。我到饭店要了一碗牛肉面,然后补充热水、手机充电,同时用高德网络地图搜索去子午峪的公交。
    半小时后乘917路准备从河滩站转乘环山二路到子午峪。不料车发出后买票时方知有两个不同途径的917路,我所乘坐的这个917正好不经过河滩站。这种不同路径的同一公交车我还真的第一次见到。尽管我也算是出过门儿的人,然而只有在这西安古都遇到这种特色设计。想到特色一词,原来我以为只是掩耳盗铃般糊涂人糊弄人的话,没想到竟然真的存在。
    返回引镇改乘另一款途经河滩站的917路,途中因听不懂乘务员地道的陕西地方话而坐过了站。好在只坐过两站。下车沿宽阔的环山公路折返,两旁树绿花红,青山连绵,天高云淡,云鸟偶掠,好一派大好景色。正像一本催眠术的书籍的作者所说过的一句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步行半小时到了环二大峪口站已经下午三点多,路上曾见有环二车经过,估计还要近一个小时才能等到车。此时天气晴好,艳阳高照,好在我自备雨伞正好可以拿来遮阳造荫。环山路宽阔而悠远,大峪口站虽在村口和纵横几条道路交叉口却少见行人单车。正等得有些焦躁,一辆出租三轮电动车从村子方向开过来停在我处。司机下车问去哪里?我说等环二到子午峪。司机迟迟道:可能这个点已经没有车了,明天才有。我笑笑说好吧。司机见我不再搭话。停了少许便开车离去。
    又过一刻多钟,环二路车终于到了。上车购票后坐下来看车上只有我一个乘客,窃喜这专车也太豪华了些。不久见售票员已悄悄睡去,也便不敢散心,精神烁烁,专注于每站的路标和车上的站点。期间又从两站上来两个女乘客,路宽车豪,一路到达目的地。
    到了子午峪下车,便见一条笔直的公路通往峪口。先向路口水果摊主敬烟询问峪口住宿情况及路途多远。摊主告诉我那里农家乐很多、平时散步到峪口也就一刻多钟。看看天色尚早,而且街宽路平行程近,一股慵懒自在的心境荡漾于心。于是决定步行前往山口。
    通往峪口的公路宽阔而社区化,三米多宽的人行道绿树遮阴,大约每隔三十米便设有休息座椅和垃圾桶,几乎每处设施旁都有当地果农(大部分穿着竞比城里人还时尚)零售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的樱桃、杏果。公路两旁巨型绿化带由当地农民的果园组成。更有沿公路边缘绿化带中各色各样的露天烧烤店应运而生,烧烤店里进进出出的店员准备着夜市的材料,串串霓虹灯将公路沿途点缀成繁华的休闲夜市,。显然这里是旅游业开发的标志性地段,木的、金属的、广告布的方的、圆的、长条幅的现代的、古韵的、调皮的、大方的、庄重的、生猛的、温馨的商幌店名更是一道文化的风景。


    2楼2017-08-01 15:17
    回复
      挺好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8-01 15:46
      收起回复
        边走边看眼见将走到直路的尽头,看了一下时间竟走了近一个小时。此处烧烤店日渐寥落几近于无。路左出现一个现代化的机构-----中国航空航天飞行器检测中心,这无论如何都与有着羽化成仙、白日飞升的传说的母源地终南山有着可联想的文化联系。
        不远处有一辆电动三轮车停在路边树荫下,边上坐着一位年逾七旬的老者,手中拿着一台播放着现代配乐的戏曲的播放器,声音不大不小而悠扬悦耳。我向老人家打过招呼放下背包。老人让我从车上拿出一张广告纸铺在路台上坐下我向老人敬烟,老人挥动着烟丝袋儿谢拒。我一边向老人询问离山口还有多远以及住宿情况,一边喝水休息进而聊起天来。
        老人说他虽现在住在附近确从未进过山里,而且对和尚道士在山上修行持不赞赏观点,认为是逃避现实。而且从现实聊到毛时代,对世风的堕落扼腕叹息。这让我对毛时代常常批判的“今不如昔”论有了新的理解。末了我试着劝解:动静都是人的需要,山上的修行人好比您老在这人少的地方抽抽烟听听音乐思考社会人生,与繁华人市互不相扰也是一种不错的修行。社会的发展也如河道,曲折也许是不可避免的。难能可贵的是像你这样的思想者时时观照社会与人生,不至于在随泼逐流中坠落倾覆。
        告别了老人,转弯又步行了一刻多钟来到了山脚下。左侧是廊榭园艺,一弯山泉沟壑沿路而出;拐角处一块巨石上书“子午古道”;右侧是一家挨一家的“农家乐”。而这些“农家乐”商幌下多标注停车、餐饮。至于住宿,好像不言自喻般被忽略了。而且说是一家挨一家,其实也就四五家的样子。不过每家倒是占地30多亩之多的大场所。
        边走边问当地人模样的路人,最终选了一家一面有旧式门楼的“农家乐”进去。问了可以住宿,且有淋浴,就随服务员去住宿的楼上看房间。看了一间卫生还好,然而淋浴头坏了没修;第二间设施完备而屋墙因漏雨而有些许霉色,而且窗台上一堆堆虫蛀落下的木屑。等办完手续安顿好去洗澡才发现只有冷水,好在天气较热,勉强洗了。然后换洗了衣服,充上充电宝,身心清爽了不少。随即有用手机预订了次日晚间的回程车票。一应具备,转到街上。路边摆满了卖山果及小玩意的摊子。路过的游人清一色透露着悠闲。天气晴好,夕阳余红,微小的山风带给路人些许的清凉。
        从两个较朴实的摊主处买了一些杏子、樱桃,回到住处的时候天色已晚。遮阳棚下的餐桌仅有我一个食客。几个服务员收拾完他处的餐桌餐具坐在另一张餐桌处闲聊。那个带我住宿的服务员招呼我吃的什么,我问有臊子面吗?说有。然后就去做。其他服务员问我来此做什,我便问起候道长的情况。服务员们大多听说过候道长,其中一个见到过。听说附近山民找候道长诊病一般给道长带去些米面油盐等供养。其他的就不甚了了了。问道去山里的路途,有两个热心的服务员说他们每天早晨散步至金仙观,可以带我一道去,然后继续上去就行。我先谢了。而后面条端上来,看是机轧的干面条而且煮的过火,且是带汤的。觉得算不算什么“臊子面”。好歹吃了就不饿。这使我想起兴隆宫王道长的不辞而别。看来世间常有些许的小尴尬让人摇头而窃笑。


        4楼2017-08-02 13:57
        回复
          子另一头转一转。菴里正在搞维修,原菴房外一角添置一石桌和两条石凳,菴房基础石块砌成,不少空洞补了些水泥灰。我看有些空洞补得不严实,旁边有些没用完的砂灰和抹子,便取了抹子补充了几处。然而因为砂粒太大,怎么抹补也不能如意,只得作罢。突然听男常驻问:哪来的这么多蝴蝶。转身望去,整个菴院里百十只蝴蝶翩舞着在院子里回旋。
          十点多钟,听到有人大声喊山。循声望去,周末登山健身旅游的游人陆续出现在山道上。不多久,一些打站小憩的游人来往于菴院。先前来菴里等候候道长的两个道士和一个坤道正帮着女常驻准备午饭。十二点稍过,一锅粉丝汤、小米汤、大米饭、馒头、油饼、两盆炒菜就做好了,饭菜不仅丰盛而且照顾到南北方的口味,我不禁讶异于女常驻的能干。听女常驻说候道长还得过会儿才回,于是招呼十几位过客一起先吃饭。其中一位西安市里的女游客因身胖体虚不能随团继续登山而被同伴安置在菴里,因为健谈就相熟了。吃过午饭,女游客见有人在饭桌上放了些硬币就问我这里的资粮是从何而来。我说大概有三种途径:一是宗教局或协会的基本生活费拨付,二是有信好的企业老板的赞助,三是信众游人的供养。
          说话间女常驻说候道长到了。于是循声望见候道长与另一位随行走来。我随多人与道长打过招呼。女常驻问道长吃过饭没有,道长说还没吃。于是女常驻等人准备饭菜汤水,男常驻带道长看了新置办的石桌石凳,然后道长吃饭。期间坤道问义诊的事说好了吗?道长说没有,并不解为什么义诊还说要罚钱。女游客小声问我山上义诊还有人管?我告诉她山上山下都在国家的治区,除了美国飞机军舰经过只需要抗议外,其他尤其是国民的行为都是管的着的。本来行医管理是应该的事,然而资格审查争议就大了去了,何况合中国之法的审查也需数月。中国现行的法规之多乃世界之最,好在那个极力煽动政府收取呼吸税的“人大代表”没有得逞,否则,每个中国人都会随时随地每时每刻处于违法犯罪的滑天下之大稽中。见女游客惊讶的小嘴儿成0型,我便微微一笑不再多言。
          见候道长与坤道说的差不多了,我便前去坐到候道长身边说明来意。候道长把了脉久不说话,然后问我感觉有什么问题吗?我便告知现在吃着药基本没有不正常的感觉了。候道长说没问题吃什么药呢?我说两年来有高血压症,血压高时有心脑不舒服的感觉,所以多家医院检查,没发现什么大问题。目前饮用降压药,身体感觉还好。但我认为中医可以诊出高血压病因,所以来终南山寻道医求诊。另外希望得到今后生活甚至人生的指导。候道长沉默一会问我有什么想法,我就问可否向道长学习诊脉。道长说得从基础的学起,比如推拿。我说目前时间上还不方便,就个人情况是否可以练习打坐、辟谷?道长说目前不适合,恐怕不能静下来,还是慢慢来吧。见道长再不说话,感觉也许是自己问的笼统所以道长就答得宽泛虚渺。一时也想不到更贴切的话题,就说今后有什么问题再通过电信网络联络咨询。然后给道长留下点粮资向道长辞行。道长推辞说这里是义诊不收钱的。我说吃饭总是需要花钱的。道长起身辞别,并问没带行李吗?我说行李在山下旅馆,然后边走边与道长招手辞行。
          下山的路上想着“空谷幽兰”作者关于候道长止语修行的描述,几年过去,也许道长进入了好像道教所说“从避世修行到入世修行”的阶段。还有,子午菴见到的坤道正在候道长指导下辟谷,日行数里山路常感饥饿体虚乏力。看来无论佛道还是世俗中人,无论修行与否,几乎没有任何捷径、坦途可走。所以,最重要的是明白目的地,然后坚持前进。所谓的捷径也就是物性消费最少和时间耗费最短的两种选择,这种选择就是智慧,就是捷径。比不主动选择的人相同时空到达目的地的几率要高一些吧。


          6楼2017-08-02 13:59
          回复
            不知不觉走过了来时早餐的饭店,想返回去又一想中午在子午菴吃过了午饭也就作罢。回到旅社收拾好行装去退房。同行上山的服务员见了问见到候道长了吗,我说见到了。再问号了脉了吗,怎么说的?我说号了脉了,倒没说什么。然后简要诉述了一下经过。服务员说好像听说别人找候道长号脉道长也不大说什么来着。我说中医讲望闻问切,也许各有所长吧。另外想到候道长前些年止语修行,或许刚刚进入入世修炼阶段交流方式转换受限也说不定。回想当时有一位血糖高的女患者问吃什么药好,道长一再说药效不如物理通络,并反复讲解了一些拍打部位、拍打程度、拍打时间等。或许通经活络正是道长目前研究所长。
            由于行程安排时间充裕,到达火车站距发车还有四个小时。于是步行二十来分钟来到尚勤路903路始发站对面的小饭馆。进店先把手机充上电,老板问吃的什么,我说拿手的来一份。厨师推荐馄饨一碗、肉夹馍一个。不一会儿做得了伙计端上来道:我们这里的馍外脆里嫩、馄饨口味别具一格,包您吃了还想再来!稍凉一下,吃起来果然不错。特别是馄饨汤清香袅袅,余味无穷。几十年来游历了南海北疆近百个城市,大 宴小吃也尝过不少,而这种清香的味道确实特别。
            次日回到家里,浇花喂鸟收拾完毕,开始梳理此行终南山的经历和思绪。由于手机反应缓慢,在调试手机设置时无意间错点恢复出厂程序把通讯录及各种记录、照片都丢掉了。惋惜之余上网搜索相关照片资讯,意想不到获得了更多的信息。所以说有时候真的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譬如搜索图片方知我说去的库裕大兴山是终南山第一峰,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熟知的铁杵磨绣针的修行典故就出自于库裕大兴山;子午峪是终南福地,秦汉重要战事和农事发祥都在子午峪;还有享誉世界的唐杨妃所嗜的通道“荔枝道”亦在此。
            我想,不论大兴山的山峰是否是三千里终南山的第一峰,子午峪是否是终南山亘古不变的第一福地,历史厚重的人文都在此形成巨大而深邃的眼睛,对于历史而言时而张开时而闭合;有些时,对于有些人是闭着的,而对于另一些人是睁开的。
            六月四日,奇奇在微信发表了《我与禅修班的故事》:http://mp.weixin.qq.com/s/Xl8ekoRtdNSzL_dN5BBkcw。这种亲身经历的玄幻故事对于我来说无论是空间还是时间都是最近的因而也是最有真实感的一次,为此也最为关注和好奇。静静读来,分享到很多的感悟。
            这让我展开了一个经久的期盼:那些和有大修行的人接近的入世修行者,应该更多地介绍大修行者的修行体悟,以更好的给有意修行的人以指导或启示;应该尽可能多地介绍初修行者的体悟给大修行者,以更多地指导初修者的修行之路;应该更好地利用网络宣传和架起出世修行者与俗世修行者的接触的桥梁,以更好地互相帮助,从而实现度己度人的普度善业。
            希望有同意我上述观点的同志,随缘而为,投入普度善业;希望同志与我联系(微信号:liulanqiutian),如有需要,我当尽力参与。
            想来这人世间的山上山下,出世之修与入世之炼,甚至佛道与魔,哪一个不是需要去除他性的羁绊而得以延伸和成长,又有哪一个不是历经曲折退退进进。所不同的是,修行的目的不同,修行的途径不同。从而,对于某一目标,有些人有些时修的越来越越远了,有些人有些时修的越来越近了。
            广义地说,天下所有的众生都无时无刻不在修行的路上。而大道之修正如子午峪金仙观的牌楼所题写的:
            出世修真不避世,居尘得道也离尘!


            7楼2017-08-02 13:59
            收起回复
              时间太短,体验远远不足,可惜白跑一趟,我的敢觉。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8-06 13:30
              收起回复
                写得好!犹如一个很熟的朋友在给你讲故事一般,亲切自然。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08-06 18:53
                收起回复
                  好贴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08-26 17:57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9-17 15:37
                    收起回复
                      长篇记叙文,非游记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09-28 10:04
                      收起回复
                        有趣


                        IP属地:日本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09-28 12:16
                        收起回复
                          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7-09-29 20:06
                          收起回复
                            不生亦不灭 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 不来亦不去 能说是因缘 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 诸说中第一 而其根据,在于: 以有空义故 一切法得成
                            若无空义者 一切则不成 众因缘生法 我说即是空 亦为是假名 亦是中道义
                            未曾有一法 不从因缘生 是故一切法 无不是空者 也就是缘起法。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7-09-29 20:08
                            收起回复
                              很好,附上图片更好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7-09-29 20:1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