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吧 关注:5,234贴子:69,421

回复:鲍鹏山"新说"林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 61.134.237.*
鲍鹏山对《水浒》自然是烂熟于胸的了,但为什么或者曲解原著、颠倒黑白,或者对不利于自己“高论”的小说情节不屑一顾、噤若寒蝉呢?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鲍鹏山为什么单就林冲休妻一事便大作“谁是英雄”的文章呢?这里的对立双方是林冲和高氏父子(或许还有“戳穿”林冲假英雄真面目的鲍鹏山),英雄必然要从中产生。谁是英雄?林冲当然不是鲍鹏山心目中的英雄。按常人的观点,胜英雄者定是英雄。高氏父子在肉体上胜林冲于前,鲍鹏山在名声上灭林冲于后,答案似是:“天下英雄,唯高氏父子与鲍耳!”这难道就是鲍鹏山孜孜以求的结果吗?英雄未必是完人。退一万步讲,即使林冲休妻有兼顾自己的成分,也在情理之中,不能就此一笔抹杀林冲的英雄本色。“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不是严肃学者应有的治学态度。其实,鲍鹏山口中的林冲是他自己臆造的林冲,而不是《水浒》中的林冲,鲍鹏山对《水浒》的所谓“新论”不过是歪批《水浒》的谬论而已。
令人深感滑稽的是,鲍鹏山竟然大讲心理学的所谓“斯德哥尔摩情结”,莫名其妙地说林冲献妻求饶是斯德哥尔摩情结,是符合心理学的,以此证明自己“高论”的科学性、正确性。
为了弄清问题的本质,我们不得不离题谈谈斯德哥尔摩情结。斯德哥尔摩情结又称人质情结,是指罪行的受害者对加害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加害者的一种情结。斯德哥尔摩情结通常有下列几项特征:
1、人质必须有真正感到绑匪(加害者)威胁到自己的存活。 
2、在遭挟持过程中,人质必须体认出绑匪(加害者)可能略施小惠的举动。 
3、除了绑匪的单一看法之外,人质必须与所有其他观点隔离(通常得不到外界的讯息)。 
4、人质必须相信,要脱逃是不可能的。 
斯德哥尔摩情结通常会经历以下四大历程:
1、恐惧:因为突如其来的胁迫与威吓导致现况改变。 
2、害怕:笼罩在不安的环境中,身心皆受威胁。 
3、同情:和挟持者长期相处体认到对方不得已行为,且并未受到‘直接’伤害。 
4、帮助:给予挟持者无形帮助如配合,不逃脱,安抚等;或有形帮助如协助逃脱,向法官说情,一起逃亡等。
就林冲来说,对高氏父子根本无“情感”可言,四项特征仅有其一,四大历程却少其三,显然林冲根本没有所谓的斯德哥尔摩情结。其实,受害者具有斯德哥尔摩情结是有条件的,而不是无条件的。斯德哥尔摩情结并不是每个受害者都必然具有的心理学情结,否则,杨白劳对黄世仁、高玉宝对周扒皮、受迫害的广大革命者对反动派都该对后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后者——这是多么荒谬的结论!鲍鹏山玩弄诡辩术,硬将低概率事件说成是必然事件,硬将斯德哥尔摩情结栽在林冲头上,意在给自己的“高论”披上一张吓人的虎皮。殊不知,恰恰是这张虎皮使自己露出了立论无据、不学无术的马脚。
在这里,我想奉劝鲍鹏山几句话。我们欢迎、甚至期盼对《水浒》研究有新突破、新成果。但是,这种新突破、新成果应该是以作品为依据的,是科学的、严肃的,是经得起推敲和检验的,而不是信口雌黄、无中生有的谬论邪说。
另外,我也冒昧地对《百家讲坛》进一言。我是在元月六日中午偶然回到久违了的《百家讲坛》的,正巧鲍鹏山正在发表他对《水浒》林冲的“高论”。看完这期节目,除了为鲍鹏山“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勇气所震撼,为豹子头林冲横遭鲍先生污蔑而感慨外,实在让人想对贵节目说两句逆耳之言。《百家讲坛》原是一个极受广大受众(包括鄙人在内)欢迎的节目。但是,百家讲坛渐渐形成了一种未必能持久的趋势,就是“剑走偏锋”、“以奇为正”:让主讲人宣讲一些引起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受众疑惑、争议、甚至不满的观点,或让主讲人展示一种未必全部受众都愿意或乐于接受的讲述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百家讲坛》正向《一家讲坛》迈进。延续此种趋势,不论宣讲的观点是错是对,讲述的方式是好是坏,客观上必然使一些不愿受折磨的受众离开《讲坛》——因为受众既不能实时地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又无力改变节目所坚持的那种趋势,那么,除了离开,也只有离开了。


19楼2009-01-12 21:34
回复
    • 61.134.237.*
    鲍鹏山对《水浒》自然是烂熟于胸的了,但为什么或者曲解原著、颠倒黑白,或者对不利于自己“高论”的小说情节不屑一顾、噤若寒蝉呢?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鲍鹏山为什么单就林冲休妻一事便大作“谁是英雄”的文章呢?这里的对立双方是林冲和高氏父子(或许还有“戳穿”林冲假英雄真面目的鲍鹏山),英雄必然要从中产生。谁是英雄?林冲当然不是鲍鹏山心目中的英雄。按常人的观点,胜英雄者定是英雄。高氏父子在肉体上胜林冲于前,鲍鹏山在名声上灭林冲于后,答案似是:“天下英雄,唯高氏父子与鲍耳!”这难道就是鲍鹏山孜孜以求的结果吗?英雄未必是完人。退一万步讲,即使林冲休妻有兼顾自己的成分,也在情理之中,不能就此一笔抹杀林冲的英雄本色。“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不是严肃学者应有的治学态度。其实,鲍鹏山口中的林冲是他自己臆造的林冲,而不是《水浒》中的林冲,鲍鹏山对《水浒》的所谓“新论”不过是歪批《水浒》的谬论而已。
    令人深感滑稽的是,鲍鹏山竟然大讲心理学的所谓“斯德哥尔摩情结”,莫名其妙地说林冲献妻求饶是斯德哥尔摩情结,是符合心理学的,以此证明自己“高论”的科学性、正确性。
    为了弄清问题的本质,我们不得不离题谈谈斯德哥尔摩情结。斯德哥尔摩情结又称人质情结,是指罪行的受害者对加害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加害者的一种情结。斯德哥尔摩情结通常有下列几项特征:
    1、人质必须有真正感到绑匪(加害者)威胁到自己的存活。 
    2、在遭挟持过程中,人质必须体认出绑匪(加害者)可能略施小惠的举动。 
    3、除了绑匪的单一看法之外,人质必须与所有其他观点隔离(通常得不到外界的讯息)。 
    4、人质必须相信,要脱逃是不可能的。 
    斯德哥尔摩情结通常会经历以下四大历程:
    1、恐惧:因为突如其来的胁迫与威吓导致现况改变。 
    2、害怕:笼罩在不安的环境中,身心皆受威胁。 
    3、同情:和挟持者长期相处体认到对方不得已行为,且并未受到‘直接’伤害。 
    4、帮助:给予挟持者无形帮助如配合,不逃脱,安抚等;或有形帮助如协助逃脱,向法官说情,一起逃亡等。
    就林冲来说,对高氏父子根本无“情感”可言,四项特征仅有其一,四大历程却少其三,显然林冲根本没有所谓的斯德哥尔摩情结。其实,受害者具有斯德哥尔摩情结是有条件的,而不是无条件的。斯德哥尔摩情结并不是每个受害者都必然具有的心理学情结,否则,杨白劳对黄世仁、高玉宝对周扒皮、受迫害的广大革命者对反动派都该对后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后者——这是多么荒谬的结论!鲍鹏山玩弄诡辩术,硬将低概率事件说成是必然事件,硬将斯德哥尔摩情结栽在林冲头上,意在给自己的“高论”披上一张吓人的虎皮。殊不知,恰恰是这张虎皮使自己露出了立论无据、不学无术的马脚。
    在这里,我想奉劝鲍鹏山几句话。我们欢迎、甚至期盼对《水浒》研究有新突破、新成果。但是,这种新突破、新成果应该是以作品为依据的,是科学的、严肃的,是经得起推敲和检验的,而不是信口雌黄、无中生有的谬论邪说。
    另外,我也冒昧地对《百家讲坛》进一言。我是在元月六日中午偶然回到久违了的《百家讲坛》的,正巧鲍鹏山正在发表他对《水浒》林冲的“高论”。看完这期节目,除了为鲍鹏山“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勇气所震撼,为豹子头林冲横遭鲍先生污蔑而感慨外,实在让人想对贵节目说两句逆耳之言。《百家讲坛》原是一个极受广大受众(包括鄙人在内)欢迎的节目。但是,百家讲坛渐渐形成了一种未必能持久的趋势,就是“剑走偏锋”、“以奇为正”:让主讲人宣讲一些引起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受众疑惑、争议、甚至不满的观点,或让主讲人展示一种未必全部受众都愿意或乐于接受的讲述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百家讲坛》正向《一家讲坛》迈进。延续此种趋势,不论宣讲的观点是错是对,讲述的方式是好是坏,客观上必然使一些不愿受折磨的受众离开《讲坛》——因为受众既不能实时地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又无力改变节目所坚持的那种趋势,那么,除了离开,也只有离开了。


    21楼2009-01-12 21:37
    回复
      经历了一个可信的逐步发展过程。
      这个是关键!
      “变”是渐变,不是突变。


      22楼2009-01-13 22:21
      回复
        如果我是林冲,我也会写休书,但不是为了保全自已的性命,是为她,因为此去的确是生死难料.而且也因为我的懦弱而为力护得她的周全,休书一封,她可另嫁他人,一是不因我而耽误她的青春,二是作了他人妇,与姓高的少了点瓜葛,若再来纠缠,反抗时也少些顾虑,.既然要这么做,话就要说得难听些,要做得绝一些,才能办得成,无可厚非.当然,鲍教授不是林冲,也不是林冲那一类型的人,有另外的看法也是情理之中.每个人都有自已的想法,只是不尽相同而已,不必太计较


        23楼2009-01-13 23:13
        回复
          水浒并不是以前所谓的农民起义,试问108个人里有几个是农民?又有几个是穷得活不下去才上梁山的?林冲是教头,工资高(看看他买刀就知道了);晁盖是朝奉;宋江是小吏;鲁达是提辖.等等
          他们反的是当时的制度,当时的秩序,希望用拳头来打破旧秩序,可惜他们不懂怎么建立新秩序,凭的全是自己的性情.追求个性自由的同时带来了社会的破坏.这种人放在哪个社会都是悲剧,对别人也是对自己.你能看到李逵滥杀无辜,武松滥杀无辜.老人有话"少不看水浒"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大多数人喜欢林冲,因为他和梁山上的大部分人不一样,他本性善良,奉公守法.说好听的,他是安分守己的良民;不好听的,他是胆小怕事的弱者.就是这样一个艺术人物,为什么具有这样持久的魅力呢?就因为他是我们普通人中的一员,我们这样的无权无势者,安分守己,就想着自己和家人的小日子,却遭受无妄之灾,感同身受啊!
          所以我不同意过分地把林冲剖析清楚,那等于是自己剖析自己,而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各种不得已,这种不得已是社会,生活所迫,谁敢说自己一生是坦荡无愧的?
          象鲁达,李逵那样的人,现在估计不是在逃就是在押,要不然就是去见施耐庵了吧!


          24楼2009-01-14 17:26
          回复
            23楼,鲍的看法既不符合常理又不符合情理,你怎么会赞同呢?我很困惑~
            24楼,劝你别把话说绝了……


            25楼2009-01-15 00:00
            回复
              • 116.228.233.*
              呵呵,鲍教授的林冲都已经讲完了,听下来,他对林冲是没有什么好话啊~~


              26楼2009-01-18 05:00
              回复
                鲍先生在讲林冲时冷酷吗?相反我觉得他是深用了感情的.


                27楼2009-01-22 19:01
                回复
                  • 114.243.3.*
                  唉人的每个举动在不同的人看来都会有不同的立场和观点但我觉得鲍鹏山总是把林冲往坏处去想他为什么不能用善意的眼光去解读林冲呢?林冲不一定是他想的那样


                  28楼2009-01-23 16:02
                  回复
                    是不是林娘子不想嫁就可一口回绝了?


                    IP属地:四川29楼2009-01-23 16:20
                    回复
                      • 124.193.12.*
                      鲍鹏山是个小心眼的弱智,提他干甚么?


                      30楼2009-01-25 10:44
                      回复
                        • 124.134.176.*
                        好好好,命题值得注意
                        说别的没用,关键在于鲍先生“想说什么?——明说不便说的东西”这个问题也是我在看他的讲座一直不敢确定的问题
                        初看好象是想说“反对委曲求全,反对苟且偷安”
                        但对林冲也有几句正面的评价,认为他的性格所表现出的“反抗力”更深沉,更持久,更具有“彻底的革命性”
                        不愿接受包老师的原因是从感性上通过他对林冲的评价,我们都能从林冲的身上找到我们自己的影子,我想我们当中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啊


                        31楼2009-01-31 16:00
                        回复
                          我觉得鲍鹏山忽略重要一点。林冲有家事,为了妻子林冲只能委屈求全。
                          如果光棍一个,怕他高衙内鸟甚!!!


                          32楼2009-02-25 15:43
                          回复
                            第二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王教头逃走的时候就是带着60多岁的老母亲走的。
                            王教头能带着老母亲走,林冲就不能带着妻子远走他乡?
                            说到底林冲不是为了妻子委曲求全,而主要是为了“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地位和他自己的前途。


                            33楼2009-02-26 11:24
                            回复
                              • 59.46.39.*
                              这个吧里的同仁,我相信,都是高人。
                              粗略的看一下帜子内容,觉得没有白来。
                              越听越不喜欢鲍鹏山,之前有朋友说,如果施老人家在世,恐怕 也要起诉他。此言得之。
                              以 我文人的身分,以我小人物的身分,一直最喜欢林冲,心里上最接近林冲,曾经和朋友探讨过,水浒中的人物,如果我能嫁的话,最想嫁的是林冲。
                              诚然,他身上有着作为文人气质的弱点,有着作为小人物的心理劣势,但也许正是这些,才让人对其心生同情,才让人对其的性格发展更加信服,也许这才是他的魅力所在


                              34楼2009-02-26 15: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