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风云阁全球史吧 关注:2,481贴子:206,168
  • 1回复贴,共1
作者:王宁
《竹书纪年》曰:“汤有七名而九征”,关于“汤七名”的问题,最早记载的是《金楼子·兴王篇》,说汤“凡有七号:一名姓生,二云履长,三云瘠肚,四云天成,五云天乙,六云地甲,七云成汤”,这其中除了天乙、成汤和“履长”的“履”、“天成”的“成”见于先秦典籍外,其它五名皆不见记载,不知《金楼》所据何书。
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里说:“大乙汤的名字,无论在文献中和卜辞内都很复杂。在文献中他有以下的称谓:(1)天乙,见《殷本纪》、《世本》、《荀子·成相篇》等;(2)成汤,见《酒诰》、《多士》、《多方》、《君奭》、《殷武》、《天问》、《殷本纪》等;(3)成唐,见《叔尸镈》;(4)汤,见《烈祖》、《那》、《长发》、《纪年》、《世本》、《鲁语上》、《天问》等;(5)武汤,见《玄鸟》;(6)武王,见《玄鸟》、《长发》;(7)履,见《墨子·兼爱下》引《汤说》;(8)唐,《太平御览》八十二引《归藏》曰:‘昔者桀筮伐唐’。《太平御览》卷八十三引《纪年》曰:‘汤有七名而九征’,所谓七名不能明白确定。今以大乙(天乙)、成、唐(汤)、成汤(成唐)、履等是他的不同的名称。”(第409-410页)
陈以为“大乙(天乙)、成、唐(汤)、成汤(成唐)、履等是他的不同的名称”实际上有问题,因为“成唐”只是汤名“成”和“唐”的合称,就像汤号“武王”又称“武汤”一样,不能算另外一个名字。所以关于汤的七名还得仔细考究一番。
笔者以为,根据卜辞和典籍所载,汤之七名应该是:
1、汤(唐):卜辞、《归藏》、《叔尸镈》作“唐”,而传世典籍中一般都是作“汤”,应该依据卜辞作“唐”为是,“汤”是“唐”的假借字。
2、成:亦见诸卜辞。《叔尸镈》里把“成”与“唐”合称为“成唐”,典籍多作“成汤”
3、大乙:卜辞作“大乙”,《殷本纪》作“天乙”,大、天盖通用,如卜辞“大邑商”也做“天邑商”。古籍或把大乙、汤合称为“大乙汤”。大乙是汤死后被追加的庙号,不是生称。
4、武王:这是汤的号,《殷本纪》载汤自己说“吾甚武,号曰武王”,《玄鸟》把它与“汤”合称为“武汤”。
5、履:见《墨子·兼爱下》引《汤说》,里面载汤自称为“小子履”。
6、咸:卜辞中有人名“咸”者,过去或以为是巫咸,但是他常和商代的先王一起祭祀,胡厚宣在《甲骨文商族鸟图腾的遗迹》一文中论述说:“其所记列王世次,咸在上甲之后,大丁之前,又卜辞凡单祭咸的,多在乙日,则咸必为大乙汤无疑。《尚书·酒诰》说‘自成汤咸至于帝乙’,《竹书纪年》说‘汤有七名’,《金楼子》说‘汤有七号’,疑‘咸’者或为汤有别名之一。”刘起釪在《尚书学史》中也认为《酒诰》中“自成汤咸至于帝乙”中的“咸字以释为汤名较妥”(第485页)。古书中把汤的成、汤、咸三者合一的称呼于此仅见。
7、齐:这个名字前人没有揭发。《诗·长发》:“帝名不违,至于汤齐。汤降不迟,圣敬日跻”,其中的“汤齐”一词十分费解,《传》说是“至汤与天心齐”,郑《笺》说:“帝名不违者,天之所以命契之事,世世行之,其德浸大,至于汤而当天心”,但这个解释放在《诗》的文句里显然说不通,朱熹就发现了这一点,所以他在作《诗集传》的时候就老实地说“‘汤齐’之义未详”,他把“帝名不违,至于汤齐”也就直接解释为“天命未尝去之,以至于汤”,实际上“汤齐”应该就是汤的名字,故“至于汤齐”就是“至于汤”,所以下文接着说“汤降不迟,圣敬日跻”,“齐”是汤的七名之一,“汤齐”合称与“成汤(唐)”的情况是一样的。
所以,汤的七名应该是武王(尊号)、大(天)乙(庙号)、成、唐(汤)、咸、履、齐。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7-02 21:08回复
    前缀呢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7-04 07: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