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布诚周易经传高...吧 关注:2,530贴子:42,428
  • 13回复贴,共1

狂解《论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当下开解《论语》,难之又难。难而有三:
其一,语境不存。
其二,偏误固深。
其三,人不思贤。
中华文化发端于其语言文字。(其实任何人类文明皆如此。)泱泱千年,一脉相承,未曾断绝,环视当今,未有其他文明类此,堪称奇迹。然,时至今日,西方文明兴起,其思维模式深入人心,中华文明,语虽未失,然,境已艰难。故用今之语境去解古人之思维,又怎能言易。
自孔子开平民之学,复上古之心,口耳相传,却不留著作。《论语》虽记录孔子言行,但毕竟也是后人以己之学解圣人之思。无奈其后学人更是以私解思,虽慕孔子学问,留千书万解,却离圣心也渐远,这也是天道使然。特别是明宋之后,重文理而轻践行,流于辞章,更是以偏解偏,终至偏误流传,真学迷失。李鬼打死李逵之现实冤案也已熟视无睹。即便如此,一心求于真学的人,或诚心所致,或天赋异禀,中华孔门心法仍然点亮了一盏盏心灯,每当社会动荡,国家危难,总有狂人从这真学中汲取养分,或力挽狂澜,或舍生忘死。偏误故深,诚心者亦敢直面惨淡,迎刃而上。
纵使如此,还是难。安朝尽小人,乱世出英雄。国家富裕,人民安康,享受生活是时代的主流也是必然。在安之乐至的环境中,又有几人真心求于真学,参悟人生真谛呢?无苦便无难,无难便无学,无学便无求,无求又何必去解呢?环环相扣,虽纵享安然,却又不知所谓。然,这世间真要能离了苦难倒是太平了。财富丰腴可曾离苦?才高八斗可曾离难?奋力成功可曾尽然?人不思贤,终至惘然。
跟随船师学《易》,时日虽短,但获益良多,今试解《论语》,抛砖引玉,破除曲解,以慰真学。


IP属地:江苏1楼2017-06-03 10:59回复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开篇最为重要,后世诸多曲解《论语》皆从这三个“不亦”开始。《论语》其实是一篇贯通一气的文章,整个核心都是在论述这开篇。后世将《论语》割裂成各个章节,便失去了其灵动和活性,变成了一条条死的格言警句,其价值就变得微乎其微,甚至违背了其本来宗旨。
    今,先以“易”之角度来破题,为观者打开思维,展现一个新的角度。
    天,地,人,谓之三才。
    学而时习之——习仁(天行健)
    有朋自远方来——聚义(地势坤)
    人不知而不愠——人和(人至中)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论语》非无根之水,以易文化为根基,逐步展开了叙述人文世界的本质问题。


    IP属地:江苏2楼2017-06-03 11:15
    收起回复
      《论语》只有以这样的思维去展开,通篇才能贯穿一气,体现出作者对孔门思维方式的卓越之处。开篇的三句并不是无头无脑随便说的,而是引领了全文的中心思想。而后世之胡乱开篇使得《论语》毫无声色,似乎都可以用其他更精彩的格言去替代似的,敢问,《论语》指导了中华千年的有识之士,难道真的如此不堪吗?三个“不亦”道出了人开智的真相,道出了成就的基础,道出了一个大同的梦想。
      废话不多说,让我们看看,这世间的误解,曲解是多么根深蒂固。
      学而时习之。
      第一个”学“字就存在了可笑的曲解。
      后世白话解成“学习“完全变成了人被动接受外部信息的一个过程。失去了孔门对”学“的深刻含义。
      学,拿今日西方文法解成动词或名次,都是对中国古学的一种简单和可耻的理解。中国古学里,一个字就几乎是一种思想,一个独立的生命。学,要和同源的“校“、”效“、”教“一起来理解:效法,校对,传承。
      何谓学?效天,法地。学什么?圣人之道。谁学?君子学。
      一个学字。你必须深刻的理解《论语》在讲什么。君子去干的事啊,在讲圣人之道啊,在讲天命,在讲地德,亦是人道。学,闻圣人之道(后文:朝闻道。一致)见圣人之道(证道),存圣人之道,养圣人之道。
      学,闻、见、存、养(圣人之道)。
      而不是小朋友学数学,物理,化学。亦不是张三学偷鸡摸狗,李四学吃喝嫖赌。
      同时,还必须清醒的意识道,学,还要和后面的“习“一起联系起来理解,这开篇首句的意思才能体现。
      慢慢道来吧,这开篇很累人啊,古学博大精深,今世又偏误多深,且行且看吧。


      IP属地:江苏4楼2017-06-05 00:51
      收起回复
        大哥 你好 小弟静立听学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11-16 01:07
        收起回复
          开篇能识,于致用处,还是待天时,应实势,致人和。于心体上,也是勿必,勿固,勿意,勿我。《论语》于平常日用诸事处讲,还是讲了个反观己心,事事自明的道理。
          每个人只要自我诚心向学,其意自通,何必随了他人人云亦云的误区。文字不解,需要去《论语》之前的字义里去寻。到汉代诸作里求字义,便是后世偏解的种种陷阱。
          文意不通,只需要连成一片,时时前后思辨对应,抓住开篇精义便可。不可把《论语》简单看作规范格言,连起来透露的整体思维,才是《论语》真正要表达的意思。


          IP属地:江苏6楼2017-11-17 17:05
          收起回复
            论语根本没什么深奥的东西,简单的经验之谈而已。你觉得深,是很多东西不合理,不合常情,又是所谓的圣人言,所以你不能理解,但又要把这个东西摆在高位置,所以只能以高深来安慰自己。


            IP属地:河北8楼2022-05-17 22:3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