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遇春吧 关注:284贴子:2,164

小吧福州行所得和王老师托付汇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小吧太懒,拖延症又严重,愧对各位道友了!午后阳光正好,现在开始!


IP属地:河南1楼2017-05-06 16:34回复
    首先还是感谢,是真的感谢。一是王老师的热情招待。福州之行探三坊七巷遇春故居,拜访王老师,一直是我的梦。但是拖延多年仍未成行,甚为惭愧。五一福州行也是最后一天临时决议,在此也谢谢被我骗了给了我两天假的科长。本来提前电话跟王老师联系的时候,老师说年纪大了(王老师已经八十一岁),不能亲自带我前去三坊七巷探寻梁遇春故居了。但是当天还是亲自带我去步行去寻找,一路上跟我讲考证分析这些东西的过程。


    IP属地:河南2楼2017-05-06 17:01
    回复
      第二个感谢是我一直庆幸我能生在遇春之后,才能读到这样的天才之作,才能知道世上还有这样的灵魂。但是我们那时候能接触到遇春可能都只是机缘巧合,都只是读到了某一篇梁遇春的文章,刚好觉得有趣,刚好想较下真,就查了这个人,所得甚少,但是我们没有放弃,又来了贴吧,或者以别的方式一直关注。那么我想一定也会有很多人读到了觉得有趣,但是一晃而过没有查。或者查了所得甚少就不在意了。所以我觉得在王老师苦心孤诣的认真收集考证整理下,起码我们之后的再后来者可能能更容易得到一些资料和作品集了。


      IP属地:河南3楼2017-05-06 17:06
      回复
        还有一点,我个人认为,我们认为遇春是个作家,是个大家。作品呢?《春醪集》《泪与笑》的存在还不错。但是王老师考证了梁遇春的生平,汇总了作品集,搜集了书信和译著。这回算是真的全了。遇春26或者算27年的生涯,可以一书蔽之了。


        IP属地:河南4楼2017-05-06 17:09
        回复
          好了,闲言少叙。经过我和老师的一路寻找和考证(其实都是老师的考证)。梁遇春故居应该就在三坊七巷闽山巷9号。在衣锦坊和文儒坊之间的一个胡同里。具体路线就是从衣锦坊进去。就是这里,入口花花绿绿的伞是什么灯海的。你在福州坐公交车都会听到它的广告,看手机,不如到三坊七巷,看玫瑰灯海。


          IP属地:河南7楼2017-05-06 17:46
          回复
            经过一个小的闽山巷的牌子和一个神龛左拐。灯笼左边就是墙上的神龛。


            IP属地:河南8楼2017-05-06 17:48
            回复
              往前走找到闽山巷九号右拐。舍得一身剐,私图也敢发。但是:图三挂着九号牌子的那个是一家日本料理店。还要往里走。




              IP属地:河南9楼2017-05-06 17:52
              回复
                还有一条路可以进来,从文儒坊进,能看到闽山巷大牌坊,然后进去找闽山巷九号。


                IP属地:河南10楼2017-05-06 17:57
                回复
                  最后的目的地到了。睁大你们的眼睛,不是狗眼,但是会有一双狗眼盯着你们。





                  IP属地:河南11楼2017-05-06 18:01
                  回复
                    对,就是这里了。这家人不是太友好。一直养了一只狗,为了防止被打扰了。数年间王老师几次试图进门,都没能成功。找隔壁料理店员工打听了一下。这家住的应该不是梁家后人。应该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房子到了他们手里。之所以不搬走就是等高价拆迁吧。经过王老师考证,隔壁挂着闽山巷九号的牌子的料理店,跟这个破房子在那时候应该都是梁家的。大户人家都是大院子。根据我实地对周边胡同路面间隔大小的分析,这里应该归属一家。


                    IP属地:河南12楼2017-05-06 18:04
                    回复
                      梁遇春故居门牌上分别写的是,梁鸣谦故居,根据年龄推测,应为遇春曾祖父。梁鸣谦(1826~1877年)字礼堂,闽县梁厝乡(今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梁厝村)人,清道光六年(1826年)生。咸丰九年(1859年),鸣谦成进士,初任礼部主事,后因侍奉老母,辞官回里,以教读为生。鸣谦擅长书牍。同治五年(1866年),周开锡以布政使代理福建巡抚,沈葆桢推荐梁鸣谦为抚署文案。同治六年,沈葆桢为总理船政大臣,仍请鸣谦为船政局文书和翻译。当时船政局的机器皆来自国外,其零件名称、性能、操作等皆由鸣谦翻译成中文,教授员工,对船政局的技术引进有很大的贡献。同治十三年(1874年),沈葆桢巡察台湾,又邀鸣谦入其幕府同行,其时一切计划、奏章、文告等皆出鸣谦之手。光绪元年(1875年),沈葆桢为两江总督,鸣谦仍为督署文案。沈葆桢十分器重梁鸣谦,屡次荐举,先以办理团练功,叙员外郎,后又捐资为候补道,复以船政劳晋三品,以巡台功再进三品衔。光绪二年(1876年),梁鸣谦受福州鳌峰书院聘,教授生徒。光绪三年(1877年)病逝,年51岁。其著作有《静养堂诗文集》8卷、《笔记》2卷、《词存》1卷。


                      IP属地:河南13楼2017-05-06 18:12
                      回复
                        另一张牌子上写的是梁守槃故居,为遇春堂弟。这也更说明这里应该就是遇春故居。梁守槃(1916.04.13~2009.09.05),福建福州人,导弹总体和发动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


                        IP属地:河南14楼2017-05-06 18:14
                        收起回复
                          接下来就是作品了。目前王国栋老师关于梁遇春的作品有两个。一个是《梁遇春读本》。该读本是目前最权威,最全面,收录内容最丰富的了,一句话,集大成者。


                          IP属地:河南15楼2017-05-07 15:02
                          回复
                            这本书 应该各大网站,当当均有销售。我只是简单在京东搜了一下。


                            IP属地:河南16楼2017-05-07 15:05
                            回复
                              为什么说是集大成者?这是该书全部的目录了。
                              梁遇春小传/王国栋 唐若石
                              第一辑 小品文选
                              “还我头来”及其他
                              人死观
                              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二)
                              高鲁斯密斯的二百周年纪念
                              谈“流浪汉”
                              《春醪集》序
                              “春朝”一刻值千金
                              泪与笑
                              途中
                              观火
                              破晓
                              她走了
                              苦笑

                              救火夫
                              猫狗
                              善言
                              KISSING THE FIRE(吻火)
                              春雨
                              第二度的青春
                              第二辑 译书品评
                              迦尔询
                              约翰·高尔斯华绥
                              威廉·海尔·怀特
                              吉辛
                              盖斯凯尔夫人
                              巴比利恩
                              米特福德
                              马克西姆·高尔基
                              康拉德
                              亚密厄尔的飞莱茵
                              《英国小品文选》译者序
                              《小品文选》序
                              《小品文续选》序
                              第三辑 致石民信①
                              第1封(1929年初春,作香艳新诗)
                              第2封(1929年七夕前五日)
                              第3封(1929年8月立秋前两天)
                              第4封(9月回暨南大学)
                              第5封(开始办公,信末无日期)
                              第6封(新娘回南京日)
                              第7封(1930年1月7日)
                              第8封(2月16日)
                              第9封(3月10日)
                              第10封(3月21日)
                              第11封(5月)
                              第12封(6月16日)
                              第13封(信末无日期)
                              第14封(7月27日)
                              第15封(8月5日)
                              第16封(8月20日)
                              第17封(9月16日)
                              第18封(信末无日期)
                              第19封(10月21日)
                              第20封(10月30日)
                              第21封(信末无日期)
                              第22封(此信无署名、日期)
                              第23封(12月6日)
                              第24封(12月17日)
                              第25封(12月28日)
                              第26封(除夕前一日)
                              第27封(信末无日期)
                              第28封(1931年1月27日)
                              第29封(信末无日期)
                              第30封(2月6日)
                              第31封(4月24日)
                              第32封(5月)
                              第33封(6月7日)
                              第34封(6月10日)
                              第35封(夏,信末无日期)
                              第36封(夏,信末无日期)
                              第37封(夏,信末无日期)
                              第39封(9月上旬,信末无日期)
                              第40封(1932年3月18日)
                              第41封(18日)
                              后记/王国栋 唐若石


                              IP属地:河南17楼2017-05-07 15: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