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霁云吧 关注:65贴子:383
  • 0回复贴,共1

武勇绝伦的唐代名将南霁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武勇绝伦的唐代名将南霁云
安师范学院 马爱民
一千年前的唐代魏州顿屯(今河南省清丰县)曾出过一位功勋卓著、勇猛尚武的战将南霁云(?-757年),他在平定“安史之乱”中英勇善战,出奇制胜,屡立战功,被誉为一代勇武之将。古城清丰地处黄河故道,春秋时此地属卫,卫地崇刚武,重狭义,自古以来这一代尚武之风甚盛,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农民起义和武艺精良、威名遐迩的英雄豪杰。
据《清丰县志》记载:南霁云“少微贱,为人操舟”,出身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他为人性情豪放豁达,见义勇为,急公好义,南霁云由于受当地习武风气的熏陶,自幼喜好和崇尚武艺,练功不辍,技艺日精,他对骑射之术尤为擅长和娴熟,马上、步下挽弓射箭、箭不落空。他跑马射箭,能左右开弓拉射,可在百步之内,连发连中,箭箭穿心,南霁云之“神箭”闻名乡里,成为这一带的武艺名手。
天宝十四年(公元775年),安禄山,史明发动叛乱,黄河两岸很快被卷入这场激烈的战火之中,其时,钜野蔚张沼招募兵勇,讨伐敌贼,平时在家乡精习武艺,练就一身神箭之功的南霁云怀着一腔报国的决心,投军从戎,征战疆场。张沼观其作战勇敢,有勇有谋,授之为将。在攻战汴州(今河南省开封)时,南霁云为先锋,他身显士卒,奋力杀敌,
首立战功,为军中将士所敬慕。《新唐书》载:至德二年(757年)的三月,南霁云和另一大将雷万春攻打宁陵(今河南省宁陵)中,“战宁陵北,斩贼将二十,杀万余人,投尸于汴,水为不流”,敌余将连夜败逃。可见当时交斗之勇,战况之烈。是年五月,一叛将名尹子奇率十万之兵围功睢阳(今河南商丘)睢阳守将张巡要南霁云射叛将尹子奇,南霁云初不识其之面目,遂就先以篙代箭射之城下一敌军,敌军中篙者惊慌奔告叛将子奇,这是,南霁云站立城楼看的真切,对准尹子奇,挽弓射去一箭,箭不虚发,一箭射中尹子奇左目。显示出南霁云早年在乡里习箭的神奇之技。敌阵大乱,尹子奇伤魂落魄,急忙引兵退去,满城将士无不为南霁云的神勇之箭喝彩叫绝,被传为美谈。
由于守城旷日持久,兵无外援,“茶纸既尽,遂食马;马尽。罗雀掘鼠,雀鼠又尽,巡出爱妾,杀以食士。”(《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在这种守城艰难的情况下,他不顾个人安危,率精骑三十,.英勇拼杀,突出重围,向河南节度使贺兰进明(当时屯兵临淮。今属江苏)告急求救。南霁云向其晓以大义:“睢阳既拨即临淮,譬如皮毛相依,安得不救!”继而又厉声责道:“大夫坐拥强兵,观睢阳陷没,竟无分灾救患之意,岂患臣义士之所为也!”贺兰进明见南霁云勇而且壮,欲将其留于临淮,遂以乐宴待之,南霁云悲愤泣下,失声道:“霁云来,睢阳之人不食月余矣!霁云虽欲独食,且不下咽!”“既不能达主将之意,请留一指以示信归报“(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九)。他拔出随身所带的佩刀,斩断中指,顿时,鲜血淋淋,在场诸将无不为其感染泣下,尔后,南霁云愤然上马而去,他怒抽一箭,向前边一座佛塔射去,入塔砖中半矢, “吾破贼还,必灭贺兰,此矢所以 志也!”(《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二)。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十月,因外无救援,寡不敌众,睢阳终于失陷,南霁云被俘遇害。至死,南霁云“不可为不义屈!”“欲将有为也!”
南霁云虽然没有看到“安史之乱”的平息,但他为铲除邪乱,维护和坚持国家的完整统一而舍生取义的一身豪气流芳后世,世世代代的人们一直怀念着他。《清丰县志》载有诗云:“泪洒睢阳谁笑痴?故乡俎豆靡穷斯。李唐社稷今何在?不及将军尚有祠!”南霁云家乡的人民传颂着他的英雄业迹,他的勇武气概和非凡武功至今被人们传为佳话。明代嘉靖中,在现今清丰县北门外曾建有“南将军词”,内有南霁云画像,以供后人凭吊。明代茅坤〈〈唐南将军庙碑〉〉载;“南将军急走贺兰,贺兰不听为之抽佩刀斩指,血淋漓席上,而怏怏辞去,以矢射浮图,著砖之半,誓破贼后并击灭贺兰,嗟呼!将军数即奇不偶,至今犹使人读其书,想见其遗事”又载南霁云将军离去“七百余年,而沈公来今清丰,过将军故里,特像而祠之。予闲行县,谒将军之像,岸然熊蹲虎踞,若欲跃马挥戈战禄山而喋血其间也!”南霁云勇武绝伦,英明万世,为后人称颂。清人陈政典〈〈南将军庙落成〉〉诗赞“男儿肝胆过人多,万死台前剑早磨。”清张同堂〈〈谒南将军祠〉〉诗:“逆贼未平兰未灭,时时按剑手频摩。”今清丰县谢朱娄村南存有南霁云将军墓冢和“唐将军南公神饲”石碑一通,记载了南霁云将军不同寻常的人生。


IP属地:山西1楼2017-04-26 15:2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