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杉谦信吧 关注:2,632贴子:33,915

从进攻骏河到越相同盟 1568到1571武田北条上杉战略得失之分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1553到1568各国战略之鸟瞰
我想深入探讨武田信玄和北条氏康的国家战略,甲相骏同盟之建立,虽由信玄提出,然而实际和始终获利者乃氏康之一人,此非信玄所初意,武田向北侵信浓,至1553初定,此时得利最大,然后北阻于越后,这时战略弊端开始出现,西阻于大山不能发于美浓,南东阻于同盟而不能用兵,实际上被甲相骏同盟关在北信,
在说今川,1560年义元战死,氏真不能安抚本领,这样造成今川成了挡住西边势力的屏障,实际上今川不强不弱是最符合北条利益的,当然大有利于北条,这一切可是让氏康看在眼里,喜在眉梢,在来看劲敌上杉,至1564年,谦信达到极盛。东面破芦名,关东制北条直至相房,北信挡住武田,西打的神保到处跑,与4个敌
人交手全不落下风,但是,仅仅2年后,谦信为什么在臼井失败呢,盖实力于武田交锋,失去太多,几次川中岛之战,双方伤亡达数万人之多,特别是越后众,这使谦信不得不在关东大幅依赖关东众,而关东众战斗力明显不如越后众(如在第一次臼井之战,关东众被敌方击败,正是靠本庄和新发田才再次击退敌人成功撤退
),在第二次臼井之战中,有记载的关东出兵人数就达近3000人,加上没有记载的,有可能达5000人之多,现有的史料记载都是关东众的,如长尾显长的部队被城墙所压伤亡500人(第二次臼井之战),房洲部队战后记载是300人损失,光这2
支部队就近千人,至于北条方说上杉损失5000人当是夸大,不应全信,反之越
后部队没有任何具体伤亡记载,有可能主力并没有损失,有记载此战上杉总兵力有8000人,除去前述5000人,越后兵力可能只有3000人,在第二次臼井之战后,仅仅一个月后谦信还可以攻击上野和田城,这里应该用的是越后的主力军,因为当时关东众几乎都叛变了,可见越后军的主力在臼井没有损失,不然应该没有这么快恢复去打和田,后来臼井之战后关东集体叛变应该是伤亡过大加北条之政治宣传所致
,可见与武田之战严重影响了谦信之关东攻略
现在让我们来梳理下各个国家之战略所得红利,以S到C打分,武田,从1553到1568年,这15年,北信尺土未得,上野西部,在氏康为了栓牢信玄,故意让出一部分利益情况下,武田得到一点土地,主要是在1566年拿下其轮,白井,总社,有力的支援了氏康向上野扩张,实际上是在为氏康打工,红利指数B,在来看今川
,从1553到1568,不但丢了三河,到1566年彻底丢掉三河,1563到1566的远江错乱,也开始不稳,后来勉强镇压下去,保住远,骏,红利指数C,上杉,到
1568年,关东丢掉大部分,越中三月又有椎名得叛变,要到1569年才镇压下去,连越后也有叛变,不过北信总算保住,故红利指数B,然后再来看北条,到1568年
,大部分上野,一部分下野,小部分常陆,整个武藏,下总,80%的安房和上总全归于北条势力,虽然1567年三船山之战使北条丢掉了安房所得,但仍占有部分上总,这样算下来红利指数高达S,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北条依赖三国同盟大为加强自已的势力,反过来说呢,没有三国同盟,特别是武田得支援,北条是不可能
取得S级红利的,其实三国盟开始的北条实力并不强,大约相当于越中神保这样的实力,后来主要靠氏康的才干和三国同盟才发展为一流大国,比较于其父氏纲时期,面对几个敌人单打独斗,最后只好依托于小弓公方,但氏康就不同了,正是正确的战略同盟使上杉谦信和里见义尧这样的强敌也不得不后撤,如果没有这2个方
面原因,那么北条就会象神保和椎名那样最终被消灭,当然也不是因为一座小田原城就可以使北条不灭亡的,此治史不可不察,从盟国来说,同盟绑住了武田,使长期缠于北信,上杉,武田互相斗争必不能一方独大,这样使武田只能更依赖三国同盟,循环之下,武田只能一直被关在北信与上野,理解了这一层就可以更
好理解以后的越相同盟,反之,上杉武田谁胜,那么就是北条灭亡之时,盖一个能统一日本的强大势力出现,北条怎么可能幸存,以后的织田,丰臣莫不如此,战略庸才氏政正是没有看到此点,结果带北条走向灭亡,后面我将分析这一问题
二,几个问题
我先提出几个问题,然后进行阐述
1,为什么我要认为氏康是战国时代唯一的战略大师
2,为什么我要认为越相同盟是一个天才的,伟大的战略同盟
3,越相同盟的性质是什么
4,是谁摧毁了它?到底是北条氏康还是上杉谦信,北条氏政
5,如果一直实行下去,越相同盟的战略远景如何
6,战略庸才北条氏政的失误在那里,从远景来说,他是如何把北条带向灭亡的
7,上杉谦信到底履行了越相同盟吗
8,上杉谦信的我与君战,用刀剑不用食盐背后的战略意图是什么
9,战略投机专家武田信玄是如何破局的以及后信玄时代武田得战略远景如何
10,1569年后谦信向西转进和越相同盟的关系
1,我为什么要认为氏康是战国唯一的战略大师呢,可能很多同好会感觉奇怪,就占有土地人民来说不如 织田信长,武勇来说不如上杉谦信,调略来说不如武田信玄,智计来说不如毛利元就,最多只在内政有点作为,何以当得大师之称,这里其实要牵扯到战略之本意,战略其实是以初始基本之条件而尽量得最大之利益而
根据变化而得其实利,怎么理解呢,我举例来说,如亚历山大大帝,是一位征服
者,英雄人物,但是他却是没有战略的,他征服波斯后马上去攻打印度,从战略来看攻打印度是很失策的,因为打下了印度又不能占领,最多抢些钱财回去,反而浪费很多将士,而当时波斯土地辽阔,人民众多,正确的战略应该是整合波斯,果然亚历山大一去世,他的帝国就不存在了,这就是战略出了问题,可见亚历山
大占有土地虽多,但不能说他是战略大师,再说个,德国的啤斯麦,是位伟大的政治家,可是他也犯过战略错误,并且很严重,德国和法国打,拿下洛林和阿尔萨斯,这2个地方经济好,有利于德国的经济,但是它们激发了法国的仇恨,每次法国士兵训练,一般都拉到洛林和阿尔萨斯,指着说,那2个地方是我们的,一定要收
复回来,这样法德根本不可能和解,加上其他原因,从而激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然后呢,又从一战引出二战,德国以后衰败的很厉害,还分裂成2个德国。就算到现在德国到今天还是没恢复到政治大国的地位,这样看来当时德国的决定是不是个战略错误呢,当然德国今天这样有很多原因,但是当年占领法国的领土应该是
一个原因,我在说个正面例子,英国,不要小看了英国,这个国家出过很多伟大的战略家,英国从16世纪一直到今天,一直是政治大国,先后打败了西班牙,荷兰,拿破仑的法国,2次打败德国,可是英国并不是以占有土地人民多出名,维多利亚时期占有的海外领很多其实都是自治,英国管不了,那么英国靠什么挺过这
么多敌人,其实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战略,可见,并不是
占有土地人民之众多就是战略,而是根据实际情况之变化而维持利益才是战略,其实人生也是有战略的,古人称为道,现在社会认为钱挣的越多,女人玩的越多那就是有战略的人生,幸福的人生,其实钱越多欲望越多,欲望多怎么会有幸福,女人玩的越多麻烦越多,那又怎么会有幸福,其实钱少欲望少,如读书明理都是不需要什么钱的,自然也有乐趣,可见钱多钱少和幸福是没有关系,战略也是,我
再说回北条氏康,之所以说他是大师,就是因为他并不在意土地而让出,但得到很大的实力,通过越相同盟和上杉联合,这样北条还是以前的北条,可以接着得红利,上杉成了以前的武田,用武田来栓住它,武田成了以前的上杉,北上杉,东北条,西德川,信玄成了以前的谦信,四面受敌,红利依然不乐观,这就是越相同盟之天才和伟大的地方,氏康
巧妙的反了个方面,就还是双损还只利北条一国,从北条的发展来看,占有关东已是极限,要发展,房总,陆奥都是不行的,地广人稀,占有骏河,接着向西发展,这才有出路,把信玄关在甲信,让北条向西发展是越相同盟核心利益所在,这是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的一位大师
越相同盟的性质是什么
现在一谈到越相同盟一般拿它来贬损谦信,说它破坏了谦信的义,这其实有误读,这里稍解释下,关东有公方和管领,此2位是平级关系,差一人不能下发文书之命令,谦信继关东管领,而氏康把关东公方抓到手里,又自号为关东管领,这样从政治次序来说,是一分为二了,为了结盟于谦信,氏康做了很大让步,让步到
什么程度呢,取消自已的关东管领,让出公方,就是说以后成为谦信的臣下了,因为谦信还是管领,理论上是氏康的上级,所以说谦信不义抛弃里见佐竹是不确的,因为里见佐竹北条都成为谦信的下属,那里有抛弃不抛弃的道理呢,氏康做了这么大的让步,后来还送大量的钱和割地,自然是想达成越相同盟,这里还有信玄的阻止和曲折,后面我会谈谈
那么它的战略远景如何呢
前面我谈到北条借三国同盟已经最大化得到红利,向北进越后显然不可能,向东陆奥和房总,地广人少,无发展前景,如果北条需要更大之发展,只有西向进骏河出三河与尾张,占领东海道然后上洛与争天下,北关武田于信浓,如果武田东进武藏,锥冰卡只有一条山路,武田进出很困难,就好像谦信进出关东,只要守
住骏河,武田对武藏的进攻就只能是暂时性的,慢慢的还是会被推回甲信,就好像谦信打小田原,慢慢的被推回到上野,这里关键的就是占领骏河,不然的话武田可以从骏河归回,以后信玄破局也是这个原因,后来北条氏政在1582年后争信浓,正是没有占领骏河,只有进出锥冰卡一条路,结果被真田一关,只有退出骏
河,可见早在1568年,骏河之重要性已为氏康所知,此正北条争骏河之绝大原因,其实骏河就是一把钥匙,北条和武田谁得到其,谁就可以盘活,以后氏政没得到这把钥匙,结果把自已盘没了,胜赖呢,他的战略目的和方向是对的,可他的战略方法和时间不对,所以失败,但是骏河作为钥匙,一直到家康争甲信,都是
必须的,这是后话了,再谈上杉,前已说及谦信与信玄氏康对战,只有一人之力,里见佐竹时时要去支援,如今越相同盟一成立,反而
得一北条相助,以后西平越中,南进信浓,皆可得其利用之,这一形势比三国同盟的武田要好,因为其可以西进出,而三国同盟时之信玄基本上只有向越后进出,故谦信是不应该也不可能背弃越相同盟的
真正破坏越相同盟的是谁?
上面分析了氏康和谦信都可以从越相同盟中得到极大之利益,并且氏康充分的照顾了上杉的利益,可是最后越相同盟怎么抛弃了呢,实际上是战略庸才氏政与其反上杉派的家臣并不愿意它成功,比如开始本应该送氏政之次子为质,但是氏政强烈反对,到1570年8月后氏康因病实际上是氏政主持,这样很快传出北条要破盟的决定,到1571年同盟正式结束,这一宏伟的同盟未能实现它应该起的作用,氏政实在应该负责
北条氏政的失误在哪里以及他是怎么把北条带向灭亡的
前面说过,东国得骏河者得进出天下之路,氏政主动放弃骏河,从而把自已关死在关东,先北牵扯于谦信不能占全,后止于佐竹等不能统合于,徒施施然于上下野之间,坐看其它势力潮起潮灭,实在是把自个边缘化,前面说过一个强大统一的势力出现就是北条灭之日,秀吉出兵小田原其实1571年就已经决定了,这位不知自已可以吃多少饭的大名总算为自已的破盟付出了代价
战略投机专家武田信玄是怎样破局的
经过交了15年学费,信玄向他老师氏康总算交足学费,成长为战略投机专家,到1568年,信玄决定转向拿下骏河,首先,邀请德川参加,注意,这里是一个战略忽悠,因为武田的实力远强于德川,一旦共同拿下今川,下一步就是吞并弱小的一方,当然只能是德川,战略新手家康还没看出来是个忽悠,施施然马上参加,
同样的忽悠信玄也向氏康发出,这里是在忽悠氏康一起瓜分骏河从而关死北条于关东,当然战略大师北条氏康是不会上当的,针对信玄的手段,氏康开始和谦信谈判,同样的,信玄也开始和谦信开始谈判,到1569年5月,差点结成甲越同盟,为了破坏此一同盟,氏康如前述做出重大让步,结果到6月反而先结成甲越同盟
信玄一计不成再用一计,挑动飞驒和越中的反上杉势力以牵制谦信,这样使谦信不能积极的支援北条,不过,谦信除了不能离身于越中外,也有自已的考虑,如果北条一被武田进攻就马上支援,反而体现不出上杉的支援价值,只有当北条急需支援时再去支援才能真正的说支援到北条,这也是北条初期一再要求谦信出兵
而谦信一再拖延的原因,信玄初期的骏河进攻比较顺利,短短时间就占领骏府,不过等北条与上杉达成同盟,可以把全部兵力用于骏河时,武田不得不退出骏府,在西边,秋山的轻动使家康意识到上当,从而与上杉,北条达成同盟,面对四面皆敌,信玄把突破口选在常陆和安房,团结里见与佐竹以对阵北条,这样使北条
不得不分兵,以此为机会,信玄进入武藏,伊豆,信玄自已夸口说占领武藏和伊
豆一半,此时上杉谦信开始介入,先是打算救北条于上野,由于武田先撤军而未果
后与北条合力对持武田与于上野,使武田撤兵,后来谦信打算救北条的属下小田氏,但是,氏政已经破盟,此事就没成,可以看到,上杉相当程度上舒缓了北条的不利形势,信玄虽在短时间里侵略了相当的北条领土,但是是不能长久的,西面的德川,北,东的上杉和北条,三面受敌,信玄进攻小田原时,高坂昌信是位有远
见的将领,他反对这次出击,后来信玄打赢三增卡之战,回来问他,这一战打的怎么样,昌信说,只是侥幸耳,信玄听后为此向他道歉,这里昌信和信玄都意识到短时间里可以取得军事优势,但长期来说,四面为敌的情况是不可能征服北条的,明白了这点就明白了武田表面的优势下藏着的劣势
谦信的送盐战略
1567年北条,今川联合对信玄禁止贸易盐,并要求谦信参加,而谦信拒绝了,有的研究者以为不存在谦信拒绝禁盐,但实际上从当时战略来说,北条与今川禁盐最终目的是要拉武田重回三国同盟,如果谦信也跟着禁止,只能让三国同盟可能再建立,这当然不利于上杉,所以谦信是一定会继续供给武田盐的
谦信的西进与越相同盟之关系
谦信在1568年前有过短暂的征讨越中经历,主要是帮助椎名氏讨伐神保长职,主要目的还是不希望上杉西边出现一个强大的势力,实际上,一个碎片化的西北陆是符合谦信的利益的,有的研究者以为谦信进攻西边是打通上洛通道,其实,碎片化的西部是利于谦信上洛的,一个势力不允许谦信上洛,可以通过另一个势力
上洛,并且仅仅只是取的名分的上洛就要征服北陆西部这么大的领土,就考量来说是不划算的,但是,西边出现一个强大的势力,当然不符合谦信,不管是经过其上洛还是威胁越后,都是这位可能的强大势力一家说了算,这当然不如碎片化的西边更符合上杉利益,总的来讲,这之后谦信对西边用兵,主要出于2个目的,
1不希望西边出现统一的政权,如椎名康胤,2,西边势力受信玄挑动谦信由此发动防御性进攻,至少从第2点来看是受到越相同盟的影响的,故以为谦信是为打通上洛通道而进攻越中等我以为是不确的
此一时期博弈之综述(至1571年)
所谓战争是政治的结果,政治是博弈的结果,此一时期的博弈地理节点在骏河,理解了骏河这一地理节点就抓住了此一时期的战略要点,东国所有的势力都卷进了骏河这一节点,区别只是直接还是间接,后来的秀吉同样通过控制骏河而关死家康与关东,这一战略与信玄如出一样,家康长期居于骏河也有这方面原因
从时间来看,1571年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形势,新的战略又将重新展开,重心将西移动,关东将不在是中心


1楼2017-04-20 18:43回复
    川中島之戰哪有到雙方損失數萬???


    IP属地:中国台湾2楼2017-04-20 20:39
    回复
      相越同盟一定程度上说还间接保护了佐竹和里见


      3楼2017-04-20 22:34
      收起回复
        南无阿弥陀佛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4-23 21:37
        回复


          IP属地:上海5楼2017-04-23 22:20
          回复
            厉害👍,支持大神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4-24 11:09
            收起回复
              膜拜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4-26 06:31
              回复
                具体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7-04-28 19:38
                回复
                  非常中肯的分析,让人心悦诚服无可辩驳啊,看完才恍然大悟,真的有道理,有些人仗着自己有些学识,依着自己的喜好垄断话语权,更有不少跟风的,现在,我希望那些人站出来指点指点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05-05 23:16
                  收起回复
                    还是无法理解氏康在骏河一事上的 突然 翻脸


                    IP属地:河南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7-05-08 20:16
                    收起回复
                      南无阿弥陀佛,慢慢看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5-11 20:38
                      回复
                        哪有这么复杂啊,找盟友要找强的,这谁都知道。关于侵攻骏河的是武田信玄,而不是北条氏康,并不是氏康他不想要这块肥肉,而是因为信玄因为发展原因先撕破脸皮了,那氏康自然以保护今川氏真为名,行夺取骏河之实,最终让氏真成为臣下,弱肉强食,两个人的目的是一样的,总会有一个人先动手的。
                        要是武田能憋得住,等远江都脱离了今川,哪怕北条他并没有被同盟封死了,他难道就不对这只兔子心动嘛,要知道早年氏康可是顶着两上杉的压力,还和今川争夺骏东之地。战国哪个大大名不想着到上方建功立业,就你北条氏脑子里全是关东,对东海道一点兴趣没有嘛。不是,是因为当年今川和武田打不过只能让步啊。


                        12楼2017-12-22 12:47
                        收起回复
                          其实前期东国的诸位里面,论战略最强的是今川义元,对就是那个信长的垫脚石,但桶狭间公认的实在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会武术也怕不要命的,并不能说明今川义元战略有问题。三国同盟最大的赢家到底是谁,我们分析一下同盟后各自的发展方向,武田信玄向北拿了信浓,再向北是越后,上杉谦信打不垮,退一万步就算打垮了越后归你了,接着还往哪个发展?不能打同盟,那只能再向西打北路,看看地图,你是要打个L型出来嘛,所以等你真的把越后都搞下来,为了领土的连贯性,你很自然就想着要搞队友了。
                          北条氏康呢,他们家都努力三代了,要不是上方有势力崛起,关东总有一天会被全部压制的,那接下来不打东海道,去打鸟不拉屎的奥羽地区吗?所以三国同盟如果不是桶狭间之战,武田和北条未必没有不撕破盟约的理由。而今川就不一样了,他向西发展,向西是京都,是日本的三分之二,如果对手弱他可以一路向西,如果遇到硬骨头他也可以同盟换对手打,他没必要惦记这自己两个盟友那一亩三分地,所以这个盟约长远来看最有利于今川家。
                          而对比今川家几代关于向西上洛这个从一而终的战略,其他几个人,什么武田信玄,上杉谦信和北条几代目,说实在的战略都有点朝令夕改甚至儿戏的意思。信玄攻略信浓没毛病,知道自己要干嘛,然后和上杉谦信这个二愣子打了五次,谦信这种二愣子要脸不要土地的(有一个电视剧虽然说得夸张了,上杉谦信自己的领地一生都没有增加过一寸)你和他打个什么劲呢。谦信这种人才不在乎土地呢,人活着就是要潇洒,他在乎的事第一,你自己摊开地图看看,你们搞的那个三国同盟,你接下来除了打我还能打谁?我不侵略,但你打死我我还怎么***;第二,你们做的这些烂事老子看不起,这些土地该是谁的是谁的,老子对外战争可是有将军的命令和天皇的天杯圣剑的,你有啥你还敢在老子面前侵略弱小?


                          13楼2017-12-22 13:20
                          收起回复
                            对付谦信这种二愣子,很简单,根本不需要打那么多仗,既然谁也打不过谁,川中岛打个一两次就得了,然后想办法同盟啊,疯了啊要打五次,谦信无所畏惧,反正他为了大义,不抢土地,打谁都一样。那你信玄不一样啊,你打仗是为了扩大领土的,结果你打了五次之多,不过是巩固了已经取得土地。


                            14楼2017-12-22 13:27
                            收起回复
                              磕了五次之后,终于觉得不是个事了,开始侵攻西上野,东美浓,飞驒。那这些地儿除了显得自个个儿大,有什么价值的?自己强盛的时候,这些国人不过稍壮声势,每个人派点兵意思意思,等自己衰弱了,,,连骏河的一门穴山梅雪,南信浓的一门木曾义昌都靠不住了,你还指望这些远隔千里的国人众为你雪中送炭嘛。
                              背盟也不用说了,要不是武田信玄打仗是真厉害,四面楚歌早就玩完了。和德川的同盟也是,纵然你强他弱,但有的时候脸皮也是要要的,德川家康为什么能得天下,还不是他翻脸都是偷偷地来或者表现自己不得已自己也很痛苦,哪里像信玄翻脸比翻书还快的?说好的以大井川为界,合着你是觉得德川家没这本事做到所以你开玩笑呢,结果人家做到了,一个成熟政治家这个时候要忍,但信玄忍不住,从平分的那天起就没有停止过对大井川以西的骚扰。
                              最后是对织田家的态度问题,他上洛的时候,织田家的势力已经不容小觑了,除了本愿寺,浅井朝仓都已经强弩之末了,说亡就亡了,但是他还是响应了毫无卵用的将军的号令上洛了。有两种情况,第一,目标是德川家,侵吞他的两国,那众所周知,在这极短的时间内,织田信长已经几乎平定了中部地区的割据,那你很难打过这种实力的信长。第二,真的不管德川,直接侵入尾张,美浓地区,策应足利义昭,可能会遏制信长天下布武,但也不能全灭他,而且这种夹在织田和德川之间的飞地你能占得长久嘛,除了能解救中部地区那些行将被灭亡的诸侯,于自己好处不大。
                              而正是因为武田信玄这次的不仗义,导致了信长对武田产生了仇恨,使得武田氏成为了战国后期第一个落地成盒的大大名,领了盒饭,甚至信长颁布了对于武田的屠杀令,信长天天吊锤胜赖,难道这种恨是对胜赖的嘛。


                              15楼2017-12-22 13:5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