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夕吧 关注:156,557贴子:1,267,607

回复:不是什么正经帖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歌词
其实之前有一个填词比赛,只是以为林夕先生会是评审,想写点东西给他看而已,也不是想有什么结果,只是想说:”看,你影响到我了。”结果当然没有结果,但是隔了很久之后,有人找上我说很喜欢其中一句,问我有没有在写词了。于是我就很草率地认了师傅(๑•ี_เ•ี๑),然后开始认真写词,听不懂技巧,也坚持听,坚持写,坚持挨骂。也稍微理解林若宁和林夕的关系,因为师傅除了给你意见和建议,教你基础的常识,什么也不能给你,总归要自己写,自己碰壁,才明白原来是不行的,又要如何解决。当然我还是非常谢谢他,如果他不来,我可能这辈子就错过深入这篇天地的机会了(不会再有这种想法)。
因此我倒是忽然听明白很多以前听不懂的关于写词的讲座,比如什么情绪不能一下出来,要有词眼(好像就是记忆点),看词也不止从表达的内容上看,还有角度,用字,形式,风格。可以说更加对他五体投地。
比如说,之前有人问的《不负如来不负卿》,将一个人的身份带入佛这个角度(我也算半个佛教徒,我是震惊的),一个参与者但也只能是一个旁观者。还有《惊蛰》一开始以为是考古什么的,但是词中提到游园惊梦(觉得超级熟悉,但是想不起来),于是我去百度了一下,《牡丹亭》题记中有这样一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这句似乎更为出名)。生者可以死,死亦可生。单看词,他可能有写关于现在很多古墓被挖,其实是因为现代人的欲望,都感染到古墓里的人了,但是在典故上,他肯定有心化用这句死亦可生。这首歌词非常意识流,我猜作者也没有想完全是关于什么,反正关于人性就对了。后来又被我找到《幽媾之往生》,《幽媾》是《牡丹亭》中的一幕。越找越怕,超厉害。
题外话,最近他常常引用的那句:”填词如带着镣铐跳舞。”让我在一本东坡词集里找到了,所以说,厉害也是依赖于可怕的阅读量。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7-04-07 12:37
回复
    昨天《小城无故事》到货了,终于有机会看到他写的小说看了两篇,立意够绝。但是,一开始甜蜜没有营造够,所以最后也不意外,关键觉得主角的思路就是他自己。不像看张爱玲的书(并非比较),她是旁观者,一路吹气球,直到某一刻刺穿人生的真相,感情背后的理由,所有浪漫都化为必然的无法挣脱的轨迹,才叫人一声叹息。他的小说,也是一声叹息,”唉!太任性了。”也可能是心理变化不够细腻,没有那一点点挣扎,有些少失真,但我还是看得很开心,也能理解,在对于缘分这方面,看近些年,大体是没变过,阔达到绝情。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7-04-13 13:09
    回复
      其实,尤其尤其喜欢林夕的原因,除了类似他故事里的心理,还有就是他活得很好。
      很多名家的传记都非常好卖,因为经过润饰全是像小说一样起伏的故事,好像创作者一定要过个苦出水的人生一样。当然,苦的能使人更明白人的痛苦是怎么回事。只是,不必将苦浪漫化,谁没个可怜的遭遇,谁讲不出一两句大道理。只是有的人像炫耀一样保持苦的姿态博取同情,我对此实在鄙夷。因为只要愿意走,胡同里一样能走出大道,只是我们很难有这样的念头,被惯性束缚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7-04-13 13:16
      回复
        讲话真是费力,词汇在传播和使用中会发生词性的变化,表达另一些含义,不是常识么?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7-04-14 08:24
        回复
          只能顶贴,让不想看的沉下去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7-04-14 12:49
          回复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17-04-16 12:17
            回复
              d


              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7-04-16 13:53
              回复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26楼2017-04-16 14:06
                收起回复
                  身体不好,半死不活地躺在床上,不知道明天请不请假。
                  人只有遇到灾劫才想起思考人生的出路,忽然害怕,从我还不知道死是什么,就害怕死,可是谁都避免不了,生命之无常,麻木似檀木亦避不了跳蚤的骚扰,拂了一身还满的尘,才是生命的课题。但在生死的问题上,这些烦恼不过是乐趣,有些恨也变得无关紧要。
                  当我今天眼前发黑的时候,我忽而想写遗书,不怕不吉利,万事做好准备当买份保险,有机会同世界上为数不多爱自己的人再次道谢,当然平时是最重要的,列一份清单聊聊自己的观念,很多东西还没有实施,但从无限可能中舍下其他,认定某个方向也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也希望能好好照顾身体,这份将近二十岁写的道别信能留到一百二十岁再用。
                  唯一难过的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本质不能改变,我的拖延症可能等我什么病都治好了,活到一百二十岁还没治好。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17-04-17 19: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