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比特人吧 关注:55,193贴子:509,958

原著资料翻译:昆迪与埃尔达(节译)——选自HOME11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苏醒之水镇楼


IP属地:北京1楼2017-03-30 12:43回复
    翻译前言:这一部分其实是关于语言学的内容,但托老在语言学的内容里面塞满了对精灵的各种设定,他们的族群划分、交往与通婚、各种体貌特征等等,还包括精灵最初苏醒时的情况,以及谁和谁是亲戚、各种吐槽,所以还是翻译出来吧……第一部分关于精灵语构成要素的那几页就不翻译的,纯粹的语言学内容。
    所有译名采用文景版译名,文景版没有的译名采用魔戒中文维基译名,再没有原文照录,有错误请大家指正,谢谢!


    IP属地:北京2楼2017-03-30 12:44
    回复
      昆迪与埃尔达
      《昆迪与埃尔达》这个标题对于这篇很长的随笔来说无疑是很恰当的,尽管我父亲在这个标题下也囊括进了另外两篇更为简短的作品,很明显它们写于同一段时间;其中一篇是有关奥克起源的,被收录在了《魔苟斯的戒指》(见第十卷415页,那里有更详细的叙述)里面。《昆迪与埃尔达》这篇作品现存的是一份带有复写拷贝的打字稿,这份拷贝的日期非常清楚,是在1959~1960年(如前);先于这两份拷贝的还有一页手写稿,除了接下来的序言之外还有列出了一个并列的标题:Essekenta Eldarinwa
      对这些精灵们精灵语名字的起源、他们的各个族群以及分化进行探究:还有他们对其他人形生物进行命名的附录:人类、矮人与奥克;以及对他们自身的语言——昆雅——进行的分析:附带一则有关“众维拉语言”的注释。
      我父亲采用同样的方式对这两份拷贝做了仔仔细细、一丝不苟的修订(除去一些后期用铅笔写成的修改)。除了为前后一致或清晰而做出的少量修改,删掉了一段异常复杂的音韵学内容,以及重组了有关注释的文本之外,在这里付印的文本与原始文本非常接近。就如同在他后期作品中四处可见的情况一样,我父亲会用注释来打断正文,其中一些注释还很长;我把这些注释编了号,集中到了文章的结尾,为了与我自己进行编号的注释区分开来,提到这些注释的时候我会在文本的主体前面写上“注释1,注释2……”,再带上发现它们的页码。同样地,而且更为彻底,我从附录D(见P396)里面删掉了一个很大的部分。这样做首先是出于篇幅的考虑,但我所说的这一段在某种程度上非常晦涩,涉及到了早期语言学博学者们对于音韵学的众多理论以及费艾诺的贡献,更多靠得是对已经确认的音韵学资料引经据典:它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这篇文章的内容(而且我怀疑,与其说它来自于作为整体考虑的一个有计划的组成部分,不如说是出于我父亲一系列思考的举动)。
      同样是出于篇幅的原因,我把自己的评注保持在了最低的篇幅。用到的缩略语有PQ(原始昆迪语),CE(通用埃尔达语),CT(通用泰勒瑞语),Q(昆雅),T(泰勒瑞语),S(辛达语),V(维拉语)。


      IP属地:北京3楼2017-03-30 12:44
      回复
        A. 涉及到的主要语言学要素(略)
        B. 适用于精灵们的各种术语的含义与用法,以及它们在昆雅、泰勒瑞语和辛达语当中的变化
        昆雅
        1 quén,复数形式为queni,个人,个体,男性或女性。主要用到的是无重音的写法quen。大多数见到的是单数形式:“一个,某人”;复数形式意为“子民,他们”。它也会与其他一些元素组合,例如“若有人,任何人”aiquen,“每个人”ilquen。在一些古老的组合词里面,-quen(复数为queni)与一些名词或形容词词干组合到了一起,用来指代常见的职业或功能,抑或形容那些带有一些显著(恒定)特征的事物:就像英语中的-man(但没有对于性别的区分)在horseman、seaman、workman、nobleman等中的用法。Q中的“马术师,骑手”roquen;(注释3,407页)“船夫,水手”kiryaquen;“一位贵族”arquen。这些词属于日常用语,而且对于精灵来说没有特殊含义。当埃尔达熟悉了其他人形生物的时候,诸如人类或矮人,这些词可以随意用到他们身上。
        2 昆迪,精灵,任何一种,包括阿瓦瑞。单数形式Quende并不会自然而然地经常用到。就像看到过的那样,这个词是当精灵们除了自己之外尚未得知还有其他“种族”的时候创造出来的。其观念是“精灵子民,作为一个整体”,或者在单数形式下含义为“一个精灵,且不是某种其他相似的生物”。这种观念最初是在阿门洲发展起来的,在那里精灵们生活在众维拉与迈雅之间,或者与他们交往。在流亡期间,当诺多族与他们的亲族-辛达族-再次聚首,但还没有遇到其他非精灵子民的时候,例如奥克、矮人和人类,它变成了一个经常用到的术语。但实际上,它在阿门洲已经不是一个每天都会用到的词了,随后被保留下来,主要用在有关“学识”的特殊语言里面:历史学或者旧日的传说,抑或习自有关种族和语言的著作。在常用的语言里面,阿门洲的精灵们自称为“埃尔达”(或者泰勒瑞语形式的Elloi):见下方。
        还有两个包含有*kwendī的古老复合词存在:*kala-kwendī与*mori-kwendī,光明子民与黑暗子民。这两个术语的出现可以回溯到“分裂”之前的时期,或者不如说是众维拉的邀请在昆迪中间引发争论的那段时间。毫无疑问,它们是赞同欧洛米的那一派创造出来的,原本指代的是那些渴望“维林诺之光”(精灵的使者们报告说那里没有黑暗)的人,以及那些并不期望一个没有黑夜的地方的人。然而在最终的分裂之前,*mori-kwendī可能已经意指昏暗,以及在“众维拉与米尔寇之战”期间令太阳与星辰黯淡无光的云朵了(6),因此这个术语从一开始就有一丝轻视的色彩,暗示着那种子民对于笼罩在中洲上空的米尔寇的魔影并不厌憎。
        这两个术语直系的衍生词仅仅幸存在阿门洲的语言当中。昆雅的写法是“卡拉昆迪”与“墨瑞昆迪”。昆雅中的“卡拉昆迪”只适用于那些实际生活在或者曾经生活在阿门洲的精灵;“墨瑞昆迪”适用于所有其他精灵,无论他们是否参加过“大远行”。后者被认为远远低于“卡拉昆迪”,他们见识过“维林诺之光”,通过与众维拉与迈雅们的联系,也获得了远超后者的知识与力量。
        在流亡期间,诺多族修改了他们对于这些术语的用法,因为它们冒犯了辛达族。除了撰写诺多语的典章,“卡拉昆迪”不再使用。此时“墨瑞昆迪”被用到了除去诺多族与辛达族以外的所有其他精灵身上,那就是阿瓦瑞,或者在到来的诺多族尚未在贝列瑞安德生活日久的时候,任何一类没有臣服于埃尔威的精灵。不管怎样,它都不曾用在任何一个非精灵子民的人身上。当被创造出来的时候,旧的区别被新的术语“阿门洲的那些人”阿门雅与“非阿门洲的那些人”Úamanyar或乌曼雅取代了,与之相比,更长的写法是Amanelidi和Úmanneldi。


        IP属地:北京4楼2017-03-30 12:45
        回复
          搞的这个资料翻译,很好。


          IP属地:重庆7楼2017-03-30 20:40
          收起回复
            3.Quendya,在诺多语这一语言分支中为“昆雅”。这个词保留了原本了用法,但它只用作名词“昆迪的语言”(注释4,P407)。这种Quendya的用法必然出现在阿门洲,那时候“昆迪”这个词仍然在日常使用中得以保留。在历史上,以及在语言学博学者们更加精确的用法当中,昆雅包括了泰勒瑞族的语言分支,这一语言分支尽管有所分化(那是定居在阿门洲之前的日子里面,有些地方,例如*kw > p),但对于凡雅族和诺多族来说它大体上仍然是可解的。但在一般用法里面,“昆雅”仅指凡雅族和诺多族这两种语言分支,这两者的差异仅仅是在后期才出现的,而且直到“流亡”之前的那个时期,昆雅并没有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在流亡者的使用当中,“昆雅”自然而然地带上了“诺多族使用的语言”的含义,它在阿门洲有所发展,无论是与其他精灵的还是非精灵的语言相比,它都很不寻常。但诺多族没有忘记它与古老的词汇“昆迪”之间的联系,也认为这个名字暗含有“精灵语”的意思,那是最重要的精灵语言,最为高贵,并且是最接近保留了精灵语言古老特征的一种。有一则对精灵语当中有关“语言”的词汇的注释,特别是在诺多语博学者们当中使用的,请见附录D(P391)。
            4. Elda与Eldo。意为“一位‘星辰的子民’,总的说来就是精灵”,而且是一名“远行者”,这两种形式最初的分别因为写法相似而变得模糊不清了。Eldo这种写法不再使用,Elda保留在昆雅中作为“精灵”最主要的用词。但用法不太精确的话,它也倾向于包括阿瓦瑞(当他们被想起来或者考虑到的时候);即,它承载了Eldo的概念。不管怎么样,这个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它更古老的概念,那就是在大众化的用法里面,它是个可以用于任何一位精灵的词汇,就相当于博学者们口中的“Quende”。当一位阿门洲的精灵说到“精灵子民”Eldalie,他的意思是笼统地指所有的精灵种族,尽管他可能没想着阿瓦瑞。
            当然了,阿门雅与那些留在贝列瑞安德的人(或称为Hekeldamar)之间的重要亲属关系依然被铭记,特别是泰勒瑞族谨记于心。当有必要对这两支埃尔达(或者写作Eldor)进行区分的时候,那些来到阿门洲的被称为Oäzeldi,Ñ Oäzeldi,另一种写法(用得不多)是Auzeldi, Ñ Aureldi;那些留在了后面的人是Hekeldi。很自然,这些写法在历史学著作中更为常见,而非日常用语,而且因为与贝列瑞安德的情况并不相宜,它们在流亡时期退出了使用。流亡者们依然声称自己是阿门雅,但在实际中,现在这个词通常意指那些留在阿门洲的精灵,与此同时,流亡者们自称为“流亡的诺多族”Etyañgoldi,或者只简单(因为他们这个族群里的大多数人都加入流亡了)地称作“诺多族”。所有臣服于埃尔威的精灵他们称之为辛达族或者“灰精灵”。


            IP属地:北京8楼2017-03-31 11:30
            收起回复
              泰勒瑞语
              1 在阿门洲或贝烈瑞安德的各泰勒瑞语语言分支中,代表*KWEN的衍生词更加稀少。这种情况有一部分是由于通用泰勒瑞语的变化,kw > p(注释5,P407),它导致了*pen < *kwen,这与PQ中的词干“缺少,没有”*PEN相冲突,同时也与“倾斜,向下歪”*PED的衍生词(例如“倾斜的”*penda)有些矛盾。此外,泰勒瑞族自行分裂了,与凡雅族和诺多族相比,后两者合在一起也没有他们的数量多。这种情绪在“分裂”之前就出现了,在“大远行”中与贝烈瑞安德都有所滋长。其结果是他们并没有强烈感到需要一个囊括了所有精灵的通用词汇,直到他们开始与其他非精灵的人形生物交往为止。
              *kwen在泰勒瑞语中作为一个附属的代词(例如aipen,Q里面的aiquen;ilpen,Q里面的ilquen)被保留了下来;但在惯常的用法中并没留下几个带有“人”pen的复合词,除了“尊贵的(人)”arpen,它来源于形容词arpenia。
              Pendi,在语言分支中相当于Q里面的“昆迪”,只是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们使用的书面语被保留了下来,提到“分裂”之前的那段古老的岁月时才会用到;形容词*Pendia(相当于Quendya)已经不再使用了。(注释6,P408)泰勒瑞族在语言学的学问方面兴趣缺缺,将其留给了诺多族。他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语言是昆雅的一个“语言分支”,而是将它称为Lindārin或者Lindalambe。他们把昆雅称为Goldōrin或者Goldolambe;因为他们和凡雅族没什么来往。
              泰勒瑞语形式的古老复合词Calapendi与Moripendi在历史学的用法中得以幸存;但因为阿门洲的泰勒瑞族对于自身与留在贝烈瑞安德的精灵之间的亲属关系更有意识,因此就如同昆雅里面的“卡拉昆迪”一样,Calapendi只被用于指代阿门洲的精灵,而Moripendi则不用在那些没有到达阿门洲的泰勒瑞族出身的精灵身上。
              2. Ello与Ella。这两个词含义的历史几乎相当于昆雅中与之对应的Elda和Eldo。在泰勒瑞语中,-o这种写法是首选,因此一般说来,T中的Ello等同于Q中的Elda。但Ella在准形容词功能中的用法被保留了下来(例如在不固定或属格形的复合词中作为第一个要素):因此Q中的Eldalie相当于T中的Ellālie。
              相比起留在贝烈瑞安德的Elloi,历史学中将这些阿门洲的人称为Audel,复数形式为Audelli。而贝烈瑞安德的那些人则是“Heculbar的 Hecelloi”(或者是 Hecellubar)。


              IP属地:北京11楼2017-03-31 12:49
              回复
                辛达语
                1. *KWEN的各种衍生词局限于以下概念:代词性质的“一个人,某个人,任何人”,以及一些保留下来的古老复合词。*kwende,*kwendī在PQ中一起消失了。部分原因是语言学的变化已经产生了;还有一部分是由于直到诺多族返回和人类到来之前辛达族所生活的环境。语言学的变化令这些词不适宜保留下来;而环境令这种术语脱离了实际。精灵们旧日的统一在“分裂”中被打破了。贝烈瑞安德的精灵与世隔绝,无论是精灵的还是其他种族,和任何其他子民都没有过交往;他们都属于一个族群和一种语言:泰勒瑞语(或者Lindarin)。他们自己的语言是他们听到过的唯一一种语言;他们不需要词汇来对此加以区分,也没必要来区分他们自己。
                作为一个通常为附属性质的代词,pen的写法转变成了ben,被保留了下来。有一些复合词尚存,例如“骑手”rochben(男性或女性),“登山者”或“生活在高山上的人”orodben,“一位贵族”arphen。它们的复数形式由i-构成,通常带入到词汇当中:例如roechbin,,oerydbin, erphin,但当词汇构成的类型很明显地被保留下来的时候,经常会恢复第一个要素的标准写法:例如rochbin,但经常写作erphin。这些词不会让精灵产生特殊的联想。
                与这些复合词相关的是两个古老的词汇Calben(Celbin)与Morben(Moerbin)。与它们有正式联系的词是昆雅中的“卡拉昆迪”与“墨瑞昆迪”,见P362。除了出于仪式的需要,精灵们并不提及这两个词。就如同前面所说的那样,Celbin可能保留了它原本的含义:除阿瓦瑞以外的所有精灵;而且它包括了辛达族。实际上,它相当于(出于某种需要的时候)昆雅中的“埃尔达”,泰勒瑞语中的Elloi。但它之所以指向精灵们,是因为没有其他子民有资格冠上这个头衔。与之相似,Moerbin等同于阿瓦瑞;然而稍后当其他人形生物为人所知的时候,它很现成地被用到了他们身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个词并不仅仅意味着“黑暗精灵”。任何一个生活在贝烈瑞安德以外,或者从外部来到他们国度的人,都被辛达族叫做Morben。这种类型的子民他们最先遇到的是南多族,这些精灵翻过山脉中的隘口在魔苟斯返回之前进入了东贝烈瑞安德;在他返回之后不久,到来的是第一批入侵者,来自北方的他的奥克(7)。到后来辛达族对阿瓦瑞有所察觉,他们结成秘密小群体从南方悄悄地来到了贝烈瑞安德。再往后,来的是人类的三大家族,他们十分友善;后来还有其他种族的人类。所有这些在初次相识的时候都被叫做Moerbin。(注释7,p.408)但当诺多族被认作Lindarin出身和语言(因为依然能够辨认得出来)的亲族的时候,他们被纳入了Celbin的种类。三大家族的人类不久也被移出了Moerbin。(注释8,P408)他们被赋予了自己的名字,伊甸人,而且竟然很罕见地被称作Celbin,但他们只是被认为属于这一类别,事实上,这个词已经变得等同于“在反抗魔苟斯的战争中结成同盟的子民们”。因此,阿瓦瑞被留作Moerbin的主要例子。任何一个加入或者被辛达族接纳的Avar个体(这种事已经发生了)都变成了一个Calben;但一般而言,阿瓦瑞仍然十分诡秘,对埃尔达怀有敌意,而且不可信赖;他们生活在幽深森林之中的隐秘地带或者洞穴之中。(注释9,P408)当用在他们身上的时候,Moerbin通常被翻译成“黑暗精灵”,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因为在流亡诺多族使用的昆雅里面,“墨瑞昆迪”通常是指他们。但事实上Moerbin同时被用在了尼尔耐斯战役之前出现的那些新的人类队伍(东来者们)身上,这一点表明了这个辛达语词汇的含义并不是特指精灵们的。(注释9,P408)作为对其他种类Morben的区分,如果在辛达语中意指一名Avar,他会被称为Mornedhel。


                IP属地:北京12楼2017-04-01 10:12
                回复
                  2.Edhel,复数形式是Edhil。除去它最主要的衍生词(见P360),这是个普遍用来表示“精灵,精灵们”的词汇。在早期,它很自然地仅仅是指埃尔达里面的辛达族,因为并没有发现过其他类型的精灵;但后期,它可以随意用在任何一类进入贝烈瑞安德的精灵身上。不管怎样,这个词只有这两种写法。
                  阳性的写法是Ellon,而阴性的写法是Elleth,*复数(译注:原文为class-plural,查不到是什么意思囧)是Eldrim,后来写作Elrim,那时候它还没有被更通用的Eledhrim所取代(见下方)。这种没有阳性和阴性后缀的写法并没有流入使用,它只保留在了一些古老的复合词里面,特别是用于人名,这些复合词的写法是将el(复数是il)放在词尾。
                  Elen(复数是Elin)这种写法只在历史学或者博学者们的著作里面用到,作为把所有精灵(埃尔达和阿瓦瑞)都囊括进去的一个词。但每当需要表达“所有精灵种族”这个含义的时候,*复数Eledhrim就是它的常用词。
                  无论它们的词源如何,所有这些词汇和写法可以用于任何一种精灵。实际上,Edhel仅适用于埃尔达;Ell-大概有一个混杂的起源;而且Elen是个古老的通用词。(注释10,P410)


                  IP属地:北京13楼2017-04-05 17:02
                  收起回复
                    3.直到其他族群进入贝烈瑞安德之前,辛达族并没有一个通用的称谓来区分他们自己与其他各种各样的精灵。旧的族群名称*Lindāi(Q里面是Lindar)的衍生词已经退出了正式的用法,因为在一个所有Edhil都属于同一种类的环境中不再有这种需要,而且人们逐渐意识到,在这片广袤、大半地方无路可通的土地上,有些精灵生活的地方相隔很远,在他们之间,语言和其他方面的不同正在增多。因此在通常的语言中,他们统统都是Edhil,只不过一些人属于一个地区,而一些人属于另一个地区:他们是来自于西贝烈瑞安德沿海的法拉斯民,或者来自于多瑞亚斯(围篱之地,或者iath)的lathrim,抑或是米斯林,他们从贝烈瑞安德前往北方,居住在那个日后以他们名字命名的大湖的周围。(注释11,P410)。
                    旧的族群名称*Lindāi在复合词Glinnel(复数形式是Glinnil)里得以幸存,这个词仅见于历史学的学问之中,等同于昆雅里面的“泰勒瑞族”或者“Lindar”;见下方《族群名称》的注释。所有的辛达族都臣服于国王埃路•辛葛,为了与返回的诺多族进行区分,他们后来有些时候被称为Eluwaith。“西方的精灵”(指的是中洲以西)Dunedhil是个术语,它之所以被创造出来是为了匹配“西方的人类”(仅用于三大家族的人类)Dunedain。但在多瑞亚斯之外,随着诺多族与辛达族日益融合成了一支使用辛达语作为日常用语的子民,这个词随后变得诺多族和辛达族都能使用。
                    与此同时诺多族仍然有所区别,无论何时,当想要回忆起他们不同出身的时候,他们通常被称作Ódhil(单数形式是Ódhel)。正如曾经看到的那样,这个词原本是一个所有离开贝烈瑞安德前往阿门洲的精灵的称呼。辛达族也称之为“离去者”Gwanwen,复数形式是Gwenwin (或者Gwanwel,Gwenwil):参见Q中的vanwa。这个术语不适用于那些已经返回的人,通常用做那些留在阿门洲的精灵的辛达语称呼。因此Ódhil变成了流亡诺多族的特殊称呼。
                    从这个意义上讲,Gódhel(复数形式是Gódhil)的写法随后取代了更古老的写法。这似乎被认为是受到了族群名称Golodh(复数形式是Goelydh)的影响;或者不如说是对这两个词深思熟虑后的结合。旧的族群名称并没有被遗忘(由于芬威与埃尔威的深情厚谊,在分离之前当他们逗留在贝烈瑞安德的期间,诺多族和辛达族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而且最终它有了一个纯辛达语的写法(< CE 里面的*ñgolodō)。但诺多族似乎不喜欢Golodh这种写法的发音。再者,这个名字主要由那些希望在诺多族与辛达族之间制造差别的人使用,而且无视生活在阿门洲给诺多族带来的自认为的优越感。这种状况在多瑞亚斯尤为显著,在那里,国王辛葛对诺多族的首领们——费艾诺和他的诸位儿子以及芬国昐——抱有敌意,因为他们袭击了阿门洲的泰勒瑞族,也就是他的兄弟欧尔威的子民。因此,当诺多族使用辛达语的时候,他们从不把这个名字(Golodh)用在自己身上,在那些对他们友好的人当中,这个词也退出了使用。


                    IP属地:北京15楼2017-04-05 17:12
                    回复
                      又涨姿势了


                      IP属地:内蒙古来自WindowsPhone客户端16楼2017-04-06 08:26
                      回复
                        4 Eglan,复数形式Eglain,Egladrim。正如已经说过的一样,这个名字“被遗弃的子民”是辛达族赋予他们自己的称呼。但不像曾经在阿门洲提到过的名字Hekeldi,Hecelloi,它并不是一个针对所有留在贝烈瑞安德的精灵的名字。这个词只用在那些希望离开,而且徒劳地长时间等待乌欧牟返来的人身上,他们住在海岸边或者临近海岸的地方。在这里,他们变得精于制造与驾驭船只。奇尔丹是他们的首领。
                        奇尔丹的子民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欧尔威的追随者,他们走失了,或者延误了到达岸边的时间,来得太晚了,还有一些是许多埃尔威的追随者,他们放弃了寻找他,不希望和自己的亲族与朋友永远分离。这些子民长年保持着对阿门洲的渴望,他们属于那些对流亡者很友善的人。
                        他们一直自称为Eglain,生活在Eglamar和埃格拉多地区。后者的名字退出了日常使用。它原本是从塔拉斯山到巴拉尔湾之间的整个西贝烈瑞安德地区的称呼,东部边界大体上沿着纳洛格河。不管怎样,Eglamar留作了“Eglain家园”的名字:这一区域位于Andras海岬到Bar-in-Mŷl(“Gulls家园”)海岬(8)之间,包括了奇尔丹在布砾松巴尔的各个船港(9)以及位于峡湾端头的埃格拉瑞斯特。
                        在某种程度上,Eglain变成了一支脱离内陆精灵的子民,当流亡者到来的时候,他们的语言在许多方面都有所不同了。(注释12,P411)但他们承认辛葛的至高王地位,而且奇尔丹从来不曾采用过“国王”的头衔(10)。


                        IP属地:北京17楼2017-04-06 13:07
                        收起回复
                          *Abari.
                          很显然,这个名字是埃尔达在“分裂”的时候创造出来的,在历史学中可以发现,昆雅中的“阿瓦瑞”就是泰勒瑞语中的Abari。流亡的诺多族历史学家依然会使用它,尽管很难把它与“墨瑞昆迪”区分开来,这个词(见前文)在流亡者的用法里面已经不再包括埃尔达出身的精灵们了。辛达语的博学者们知道复数形式Evair这个词,然而不再使用。就像前面曾经说过的一样,进入贝烈瑞安德的阿瓦瑞被称作Morben或者Mornedhel。


                          IP属地:北京18楼2017-04-06 13:07
                          回复
                            C.族群名称,以及对埃尔达众分支其他名称的注释
                            在昆雅的写法中,三大族群的名称是凡雅族、诺多族和Lindar。这些名称中最古老的是Lindar,毫无疑问,它可以回溯到“分裂”之前的年代。其他两个名称也许出现在同一个时期,在某种程度上可能稍晚一些:它们原始的写法在PQ里面可能是*wanjā, *ñgolodō和 lindā /glindā。(Note 13, p. 411)
                            按照阿门洲的精灵和辛达族保留下来的完全相同的传说,三个族群最初起源于三位精灵之父:Imin、Tata和Enel(即壹、贰、叁),以及经过他们每个人的选择而加入的追随者。因此他们一开始只有简单的名字“第一群”Minyar,“第二群”Tatyar 和“第三群”Nelyar。在首先醒来的最初144名精灵当中,这三个群的人数分别是14,56和74;而且直到“分裂”之前大体上仍保持着与之相似的比例(11)。
                            据说,小族群Minyar当中没有人变成阿瓦瑞。Tatyar分裂得很平均。Nelyar最不情愿离开他们在湖畔的家园;但他们很团结,而且充分意识到了自己完整族群(因为他们一直都很统一)的分裂,因此当局势明朗,他们的首领埃尔威与欧尔威下决心离开而且会有一大批追随者的时候,这些追随者中有许多人一开始加入了阿瓦瑞,后来转成埃尔达倒不如说是不愿与自己的亲族分开。实际上,诺多族断言大部分“泰勒瑞族”在内心都是阿瓦瑞,只有Eglain真的后悔被留在了贝烈瑞安德。
                            根据诺多族历史学家的说法,当“大远行”开始的时候,144人中阿瓦瑞或埃尔达的比例大至如下:
                            Minyar14人:阿瓦瑞 0,埃尔达 14
                            Tatyar56人: 阿瓦瑞 28,埃尔达28
                            Nelyar74人:阿瓦瑞28 ,埃尔达 46 >阿门雅泰勒瑞族 20;辛达族与南多族26
                            结果诺多族在阿门洲是最大的精灵群族;与此同时,留在中洲的精灵(阿门洲的昆雅中称为“墨瑞昆迪”)数量多于阿门雅,比例为82比62(12)。


                            IP属地:北京19楼2017-04-06 13: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