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队长吧 关注:981贴子:3,740
  • 9回复贴,共1

【原创图文影评】隐居山林的家庭式教育(内附片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7-03-01 20:58回复
    【申明:图文皆为原创,请不要擅自用作商业用途,或是私自改动、摘抄,违者必究!如需引用、借鉴,请私信我!感谢大家的欣赏!】
    【冷门成长片1】远离尘嚣的自然成长之“隐居山林的家庭式教育”
    ——《神奇队长》(Captain Fantastic)影评
    汐雪/文

    昨日,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落下帷幕。我也看了全程的直播,四个小时的奥斯卡之夜,没有太多的亮点,但却在颁发最后一个压轴大奖——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时,发生了留名史册的乌龙意外事件。递错信封这样的低级错误,在奥斯卡90年的漫长影史中,之前只在1964年发生过,没料到,竟然会在53年之后的尾声时分再度上演。
    还有很多人仍旧在闲谈时,兴致勃勃地热议着这场令主办方蒙羞、剧组尴尬万分、大众调侃的压轴闹剧。而涉及到的两部夺奖热门电影——倍受喜爱的歌舞片《爱乐之城》和引人深思的黑人同志片《月光男孩》,自然也被继续瞩目着。人们的目光,在关注奥斯卡入围影片中,始终不离(基本)都是被美国电影学院评为“年度十佳电影”的这几部作品。
    虽然我会陆续看完这些入围之作,不论冷门热门、主演卡司、故事类型如何,也很想撰稿写一写今年史上“最黑”奥斯卡名单中,大量各种题材、关乎种族/人权/历史问题等的黑人电影。不过,在所难免,每个人都有自己偏爱的故事类型、导演演员、艺术风格,我也不例外。还会时常涌起一种逆反心理,主流舆论越是推崇或吐槽、一致口碑的热门电影,我反倒愈发想去挖掘那些票房低于千万、低成本小制作、口碑票房非常一般、话题度关注度平平的片子。


    2楼2017-03-01 20:59
    回复
      其一 隐居鳏夫携六孩童 为自杀亡妻火化遗体
      2016年奥斯卡提名的美国独立电影《神奇队长》(Captain Fantastic)——

      这部电影在美国本土的票房亦只有五六百万美金,不过,作为一部完全是独立制作的美国电影,已经是同类型片中的出挑者。或许爱看欧美大片的漫威迷,听到片名会联想到漫威世界中的同名人物,但这里的“神奇队长”更多是一种对现实人物的代指,与炙手可热的大IP毫无关联。
      此片虽然不会在中国上映,但我可以猜测,中国大众对于这种类型、题材、叙事方式的习惯性忽视。当你在影院看到这样的海报:一个满嘴胡须覆盖半张脸、身着亮红色西服,身躯笔直僵硬地站立在马路中央,两旁手拉着手分别是三个奇装异服、年龄身高不一的瘦弱孩子;除了本身就对冷门、独立电影青睐有加的资深影迷,以及会被一个奇葩造型的父亲与六个孩子吸引的少数亲子团、教育爱好者以外,几乎没有人能看出它外在、宣传上的直观亮点。


      3楼2017-03-01 21:00
      回复

        是啊,即便是我这样的冷门、老片、不入流影片的热衷影迷,看此片的原因也只是为了观赏我的男神、此片主演维戈莫特森(Viggo Mortensen)的最新电影。如若不是它让我喜爱的演员再度入围奥斯卡男主角,我兴许会将它搁置很久。
        奥斯卡前夜,随便在国内各大网站浏览了一下,几乎没有提及《神奇队长》的报道,少言两语谈及维戈的也只是科普他最为熟知的电影作品——《指环王》三部曲中堪称“战神”的刚铎人皇、游侠阿拉贡。客观分析,他能入围已经是爆冷的黑马,如若真的获奖则绝对是意外爆冷的结果。当然,结果已经尘埃落定,本阿弗莱克的弟弟卡西凭借《海边的曼彻斯特》,众望所归的获得奥斯卡影帝。结果出来时,我观察到维戈还是有一瞬的失落,虽说转眼间就风轻云淡,他也从不是追求名利物质荣誉之人,不过终究,曾有两次机会接近影帝的桂冠,最终都落败给了那个呼声更高、更令人信服的对手。


        4楼2017-03-01 21:00
        回复


          原谅我颇费口舌地提及奥斯卡以及大众对冷门的边缘化,终究是带着几分遗憾、感慨、落寞与无奈的。回归电影本身,简而言之,这的确不是一个有着抢眼亮点的独立电影。它十分纯粹,故事简单、线索单一、人物设定也很单薄,值得一看的地方就在于:维戈身为片中六个孩子的父亲、刚刚丧妻的鳏夫、亲朋好友对待他的不置可否,以及他一意孤行地坚持选择家庭教育,让六个孩子在疑似美国最西北部、潮湿多雨的华盛顿州自然森林中,过着“圈养中的放养”式生活。
          其实编导David Ross可以将六个孩子各自的成长故事、性格养成再润色一些,如此能丰富过于单薄的故事线。家庭式教育或在家上学(homeschooling),在国内仍然是一种新型教育,大概有两三千个中国孩子有在家上学的经历,但往往只是作为很多孩子在幼儿园、小学初期教育时,家长为了减缓孩子在应试学校的学习压力,抑或孩子最初不适应在体制内学校的教育模式,会采取在家自学、在私立学堂或现代私塾的小班式教育。这种教育模式,与中国普遍的应试教育的对峙相悖,在几年前引起了舆论轩然大波的种种口舌之争。
          但在海外,尤其是美国,家庭教育已有百年历史,也是联邦政府所认可的教育形式。然而在《神奇队长》中,将孩子放在原生态的自然环境里,夫妻俩辞职在家,与孩子们一起归隐山林,采取自己教授、辅导六个孩子的家庭教育,却引起了旁人的诸多不解、分歧、反差、矛盾乃至冲突。我想,导致片中父亲的家庭教育让自己的岳父、亲姐姐不满的主要原因,并非是针对他选择在家上学的教育模式,而是源于他和亡妻选择一种纯理想状态、极端自然主义的生活方式。


          5楼2017-03-01 21:00
          回复


            片中叙事的三个要点,首先是父亲接到自己妻子在医院自杀的消息,使得一家人原本隐居山林、载歌载舞、岁月静好的安逸生活瞬间被打破,出现了巨大的态度分歧、生活缝隙。于是,他们在经历一番争议、心理抗争后,父亲带着六个孩子乘坐改良的私家巴士,不顾姐姐和岳母的好言相劝,坚决地要把亡妻/亡母的尸体带走,即便要远离他们日夜与山川、流水、丛林、岩石峭壁、动植物朝夕相处的自然家园,亦要违背身为律师的岳父/祖父严厉苛刻地胁迫——“如果女婿带走女儿的遗体,只要来到葬礼现场,我就会下令警方立刻把他逮捕”。
            我不禁再次感慨,这个故事本来可以叙述的更加精彩,增添独立制作的低成本美国电影别样的亮点和特色。不仅可以在六个孩子的性情、成长经历上,进行润色,丰满故事中显得单调的人物设定;还可以在旅行途中,添加一段使人觉得惊险刺激的冒险经历,这样也能丰富叙事的薄弱环节。可惜,编导在叙事上显得过于拙劣生涩,巴士之旅只是单单在凸显这种隐居生活,回归到世俗尘嚣的常态后,一位鳏夫与六个未成年孩子在旁人眼中显得多么滑稽可笑、古怪奇特。
            成长片的画面多以小清新的暖色调为主,作为一部以探讨教育方式、别样的生活态度的独立影片,这样的画风也不足为奇。不过,细细回想,总觉得不满足于旅途中发生的事情:父亲在超市购物时装作心脏病发作、孩子们趁人混乱时偷走食物,大儿子接近成年、获得了大量常青藤名校的录取通知书,虽然成绩优异、智力超群(其他几个孩子也大致如此),但却畏惧于美国年轻男女再正常不过的调情、接吻、肢体接触,最主要的不是为了体现一个满脑子思想理论的哲学书呆子的情窦初开,而是为了体现隐居生活导致孩子们的封闭、社交恐惧症。


            6楼2017-03-01 21:01
            回复


              整部电影的叙事都常常让我觉得过于浅显单薄,缺乏深度和趣味性。虽然观看时感觉很顺畅轻松,也会为父亲和孩子们的互动、谈话而会心一笑。但兴许是源于对男神的喜爱和敬慕,他个人的艺术创作(绘画、诗歌、摄影、散文)总是带着,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与北欧虚无自然主义的交错迷离之美,《神奇队长》却终归让我回想时,很少有印象深刻、值得重温的情景。
              令我感到遗憾的是,影片有一个极好的立意,它的开头(荒野求生)和结尾(小岛葬礼)亦很有人与自然两相结合的潜在蕴意,涉及成长、家庭教育、乌托邦/理想国度、隐居的生活方式、自然与世俗的沟壑等。但片中的不足颇多,让我这样非常注重叙事结构、艺术风格的影迷感到十分无奈。匮乏之处不仅在于故事主线发展的单调、人物性格设定的单薄,也在于叙事节奏把控上的不合理、情节安排上的莫名其妙。


              7楼2017-03-01 21:01
              回复


                尤其是影片进入后半段,开着这辆“行动的家”的巴士旅馆,从美国最西端(疑似华盛顿州)驱车抵达亡妻的故里,美国中部以火辣的烈阳、蜿蜒的峡谷著称的科罗拉多州之后。当亡妻一家和其他亲属家眷好友故交,正在米白色的大教堂中进行祷告时,身着一袭亮红色西服的父亲,带领着他的六个孩子乍然间闯入了原本鸦雀无声的宽敞教堂内。教堂这场戏份成功地点燃了前面伏笔的胁迫之言,岳父命警察制服了正在教堂中高谈阔论的女婿,但在接下来展开高潮阶段的情节时,有些仓促牵强。
                身为资深律师的岳父,他的三观与女婿纯粹自然主义的思想观念自然背道而驰,二人的尖锐矛盾早在没有碰面前就已经展开了。但不知为何,兴许是妨碍于有这些未成年孩子在场,二人的对手戏并没有十分激化,虽然产生了强烈的反差和分歧,不过言语上始终只是初期分化的警告、胁迫、严肃建议而已。最让我觉得过于刻意、发展太快的地方便是,岳父与男主角矛盾冲突上的浓厚火药味到破口大骂再迅速到妥协一致。还有六个孩子中最叛逆、有轻微暴力倾向的二儿子,他因为母亲自杀而怨恨父亲,在这一点上和祖父达成共识,所以他是唯一一个自愿留在祖父家豪宅的人。


                8楼2017-03-01 21:01
                回复

                  但当大女儿为了“营救”留在别墅内的二儿子,而不慎从屋顶摔倒后,一向固执己见的父亲却觉得自己的教育方式彻底失败。他无奈地选择让步,最终把孩子们留给从不认可他过于理想化、想寻找一方世外桃源的教育、生活方式的岳父。不过,虽然指出了很多自己感受到的不足之处,但我非常喜欢该片结尾举行的这场葬礼。
                  葬礼的形式、氛围、渲染的背景很有东欧国度艺术风格的无厘头与荒诞现实主义,不过没有《地下》(Underground,1995)这种经典南斯拉夫电影葬礼上的狂野与热血,反倒增添了几分北欧之风的空灵与虚幻,还有美国务实主义本身的明媚与真实。葬礼上男主角为亡妻火化遗体时,他低头望着遗体的那番深情告白还是颇为打动人的,这也是维戈在奥斯卡角逐影帝时选取的经典片段:“我的手是自己的,我的嘴是自己的,我的脸是自己的,但我却不是自己的,我是你的。”


                  9楼2017-03-01 21:02
                  回复


                    他们依照佛教徒火化的仪式,一改西方主流教派——天主教徒在葬礼上的庄重肃穆、放声大哭,父亲与孩子们穿戴整齐,在明亮光洁的小岛湖畔中央,每个人都面露喜色、欢声笑语、低吟浅唱,缅怀着自己故去的妻子、妈妈,祝福她在极乐世界涅磐重生、因果轮回。再将焚烧尽的骨灰倒入马桶中,一方小小的天地倒映着七个人大大的脸,宛若一个现实童话,彼此相视一笑。
                    《神奇队长》讲述的就是一个略微极端的自然主义者父亲,在佛教徒妻子自杀后,他带着六个孩子离开属于这个八口之家的安乐窝。毅然带回了她的遗体,大儿子放弃去常青藤名校读书,而是选择去非洲做公益。选择家庭式教育的父亲,在经历赶赴亡妻葬礼的路途上的种种波折后,最终还是迫于世俗、接受现实,虽然重返隐居避世的自然巢穴,但让孩子们再次重返集体校园。没有多少醒目的亮点,没有颇多的曲折历程,是一部值得一看、清新欢快、奇特古怪的独立电影!
                    系列未完待续
                    ——写于2017年2月28日下午16:48
                    【申明:图文皆为原创,请不要擅自用作商业用途,或是私自改动、摘抄,违者必究!如需引用、借鉴,请私信我!感谢大家的欣赏!】


                    10楼2017-03-01 21:02
                    回复